從此再無《東方之珠》!

2021-03-03 尋找薛丁格的貓M

作者 | 薛定的貓M

編輯 | 愛吃土豆的洋山芋

寫在開頭:

「故事裡的主角往往有很多機會放棄,但是他們並沒有,他們決定勇往直前,因為他們抱著一種信念,相信這世界上一定存在著善良值得奮鬥到底。」

【貓眼看資訊】

【央媽給力「放水養魚」 杜絕「大水漫灌」】100億、1200億、2400億……連續3天,「水量」不斷加大,央行在5月底掀起了一輪「補水」攻勢。央媽持續奧利給,引發了市場關於6月全名降息的預期升溫。同日,xxx在回答記者有關經濟發展問題時表示,過去不搞大水漫灌,現在還是這樣,但是特殊時期要有特殊的政策,叫作放水養魚。但同時要防止大水漫灌有人渾水摸魚。

貓M解讀:吶,其實還是早已確定的2大事實,一是今年特殊的環境需要特殊的流動性政策,整體趨於寬鬆、降低實際利率是大趨勢,並將延續較長時間的充裕流動性;二是杜絕超量刺激出現,避免出現通脹難控、資產價格混亂波動、債務大幅走高的風險。貓貓認為,目前的貨幣政策尚有較大的迴旋空間,若無特殊情況,6月降息概率仍然較低。

【外資10周連續淨流入800億 內資機構無意追高】自3月23日全球股市走出流動性陷井以來,外資加速回流A股,大舉掃貨855億元,迄今已持續10周淨買入。5月26日,因QFII/RQFII/深股通投資者持股總數佔公司總股本比例超過26%,深交所對美的集團、華測檢測、索菲亞等3股同時發出外資持股預警。這是歷史首次同時對3股預警。

貓M解讀:向來作為「聰明錢」代言人的外資(北向)素來以善於抄底著稱。儘管短期市場持續調整,但外資依然保持持續淨買入態勢,今日再度流入42億,近一周共流入超250億。相比來說,出於海外成熟市場的習慣,外資的投資風格更偏向在估值合理性、業績成長性和產業預期之間進行權衡,更加重視估值和業績;而內資出於多年的題材炒作習慣,更加重視政策、熱點以及市場預期的影響。

外資持續買入,說明這些「成熟」的境外資本非常看好當前A股的低估值和未來成長空間,但這並不代表短線市場就會出現大幅拉升。我看很多人看到外資買入就認為明天要大漲,這種狹隘思維要不得。

北向資金歷史「成績」。

近一周北向資金買賣活躍股排名。

【年內新發基金規模逼近8000億元 資金集中流向「明星基金」】2020年將成為新發基金市場的一個大年。今年以來(截至5月27日),公募市場已經正式成立了534隻基金產品,合計募集規模高達7719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102%,照此計算,2020年全年公募基金新發市場募集規模有望超越去年全年,創造最新的年度發行規模紀錄。

貓M解讀:一句話,「機構化提速」。儘管散戶群體仍是國內市場主要參與群體,但隨著近幾年各項制度的完善和市場風格的轉型,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選擇通過基金產品來參與市場,並且在2019年後呈現大幅加速態勢。這是個好的現象,尤其對於長期自我炒作但不得盈利甚至重大虧損的個人散戶投資者,選擇淨值型產品獲取是一條更穩更長久的路。同樣,機構化的提速也有利於屬於中國A股的長牛慢牛早日到來,實現資本市場的長期穩定健康發展。

【貓貓解盤】

HK的消息我上面沒寫,因為涉及敏感詞過多,也就不多說了。想起那首歌,「小河彎彎入海港,流到香江去看一看,東方之珠....」  但是,那顆璀璨的東方之珠,從此不在。

HK從去年以來的情況,大家都是有數的。昨天又鬧的特別兇,聽說深圳那邊又是#¥%#@%!。好在今天總算是通過了《xxxx》,這對於HK未來的穩定發展是非常具有積極意義的事情。

之前看了一篇關於TVB的文章,說到如今TVB的慘狀,演員無戲可拍,公司虧損;想到前幾日,澳門賭王98歲高齡離世,吃瓜群眾紛紛把目光投向巨額遺產瓜分案;還有很多知名的港星或者黯然離去,或者如今落魄無比,貓貓的感覺就是,一個屬於港澳臺的偉大時代遠去了

香港和香港娛樂業的輝煌是在上世紀80、90年代,彼時也正是HK經濟發展最黃金的時代。依靠優良的港口和海灣條件(維多利亞港,還有古惑仔裡的銅鑼灣 尖沙咀 灣仔等),香港成為歐洲、中東聯通東亞的重要交通樞紐,航運業發達無比,香港船王包玉剛巔峰時擁有210多艘運船 總噸位達2100萬噸(可以媲美二戰日本聯合艦隊)。除此之外,由於是英國殖民時代留在東南亞的一顆明珠,香港還發展成了亞太金融中心,富得流油。膨脹的經濟和資本,自然催生了文化和娛樂業的瘋狂生長,加上港澳和潮汕等地獨有的民風特色,香港的娛樂業尤其香港電影一度有力壓好萊塢之勢。

但HK畢竟太小了,HK膨脹的也太快了。進入90年代,HK已經開始步入下坡路,98年的東南亞金融危機則徹底蓋住了這顆璀璨珍珠的光芒。有限的土地、瘋漲的房價、激增的人口數量以及幾大家族壟斷造成的極大貧富差距,造成了HK內部矛盾的長年積累。《古惑仔》等電影只是局部的折射出了一些事實。你能想像住在貧民窟的底層百姓看到富豪們奢華無比的海景別墅時的心情嗎。再者,內地的快速發展以及世界貿易秩序的變化,也讓HK的優勢不斷削弱直到可有可無,如今的香港,實際僅剩亞太金融中心這個頭銜在支撐過去的榮光。而與之強烈對比的,就是深圳如今已經成為世界首屈一指的大都市,並且因為成了中國金融和科技發展的中心城市而日益生機勃勃。

想到前幾年,藍潔瑛在孤獨中去世,金庸先生也與世長辭,霍英東、船王包玉剛等人早已作古,電影古惑仔中洪興的原型新義安領袖向氏家族也長期淡出人們視線,如今澳門賭王也高齡西去。大量過去深受熱捧的港星 臺星,如今拼命擠入內地走穴撈金,很是悽慘。時代造就了HK的輝煌,HK最終也沒於時代

但是,我們更希望看到的是,粵港澳大灣區的歷史性創舉,最終可以把這2個已經收回母親懷抱的地區重新振興起來。屬於HK、澳門的大時代已經徹底遠去,但一個嶄新的大時代正在開啟。過去的東方之珠已經失去了光彩,未來將是一顆三地一體的更加光芒奪目的升級版東方之珠。

上證日線。

廢話了一大堆跟市場毫無關係的事,諸位見諒了。但也不是全無關係,恆指和A股短期的弱勢,跟HK方面的鬧劇有很大關係。但從今天《xxx》的通過,說明內地有足夠底氣和把握把事情穩定住。一旦HK鬧劇結束,兩地股指重啟強勢走勢不難。

目前的情況,有點類似2017,但2017屬於主動型的白馬牛市,而這次屬於被動型的防禦配置。而且隨著機構的抱團,大量消費、醫藥、食品等標的的估值都已經有虛高跡象,建議逐步獲利了結鎖定利潤,而且目前的位置實在不適合再做交易性買入。

股指維持紅盤,但個股表現慘澹。今天創業板盤中再現大跌,個股弱勢。但這種情況預計不會太久,主要還是鬧劇和外圍的不穩定因素導致市場風險偏好較低,而內資又不願意追漲白馬消費,所以造成了短期的掙扎。此外,二季度是全球經濟慘澹季,各項數據都「創歷史低值」,這會引發很多企業的業績盈利下調預期,這種預期計入資產價格就會導致市場出現調整。

但預計隨著二季度的結束,這種企業盈利下調的價格計入完成後,下半年市場會明顯表現強於上半年。重點還是從3個角度或者3.5個角度入手:

1、國內重點投入的「新老基建」產業,尤其是新基建,這方面機會比較多,而且很多標的尚處於低位;2、硬科技和國產替代,這無關於中美之爭,爭與不爭都必須加速發展,重點還是在半導體、軟體和軟體服務、信息安全、雲計算等板塊;3、後疫情時代的疫苗研發、創新藥和智能醫療板塊,這也無關疫情有無,而是疫情刺激下會加速生長的朝陽產業;3.5、低估值的金融、地產等板塊,安全係數高是最大優點,但需要市場整體性行情時才會有較佳表現。

短期應該還需要震蕩消化下內外消息,但市場情緒正在往好轉的方向轉變。如果短期半導體為首的科技類出現明顯的龍頭標的企穩、板塊底部量能增長的情況,可以繼續增持倉位。(今天的下探貓貓沒有增持半導體,明天盤中出現增倉機會的概率較大,有時候不一定增持的更低就更好)

免責聲明 

本欄目刊載的文章、數據等內容純屬作者 / 分析師個人觀點,投資者不應以該等信息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該等信息做出決策。本欄目信息僅供投資者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亦不對因使用該等信息而引發的或可能引發的損失承擔任何責任。

                          

爆炸的渠道,千絲萬縷的信息,讓我們來為您提煉!



相關焦點

  • 東方之珠,我的愛人
    作者:樹神 XX要問哪首歌最能代表香港,很多人想到的都是《東方之珠》,這是香港回歸之際傳唱度極高的一首歌。當時的版本由那英和劉德華演唱,在電視中反覆播放,成為一代人的集體記憶。這種超越性的體悟或許解釋了為什麼身為臺灣人的他卻寫出了《東方之珠》這樣吟誦香港的傑作。早在1986年,羅大佑就有了為香港創作歌曲的念想。當時,初到香港的他感受到了當地融合的文化特色,覺得有趣。「我覺得香港這座城市,當然有很多中國人的影響,但同時又受過西方文化的洗禮;這裡有勞斯萊斯,也會有廣東傳統的粵菜,有中環商業化、現代化的商場,也會有黃大仙的廟」。
  • 《東方之珠》裡,藏了半部香港史
    這部劇的主題曲由甄妮演唱,沒錯,叫《東方之珠》。新的迫害,新的引誘有正有邪何處是岸小島中路本多康莊可哀的是有人仍是絕望若以此小島終身作避世鄉群力願群策東方之珠更亮更光 這是最具批判現實意義的一版《東方之珠》。
  • 加油香港,加油中國,天佑中華,東方之珠重現光芒
    我們都是唱著《東方之珠》長大的,Hk的粵語流行文化,已經是身上,不可磨滅的生命的印記。歌神張學友,我的偶像劉德華先生,還有,其他一大堆數都數不過來的港臺明星,商界奇才,巨富商賈,他們的故事,陪著我們成長,伴隨著我們,許多許多年。香港,中國的東方之珠,全世界華人的東方之珠。
  • 東方之珠--香港
    東方之珠——香港文/溫婉 周末,我和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一起去香港玩。
  • 昔日東方之珠何以變成今天模樣?香港再無董建華!
    香港鬧騰到今天,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昔日的東方之珠,為何淪落到今天這般模樣?思前想後,只能感慨萬千——香港再無董建華!
  • 北京市少年宮合唱團 東方之珠 伴奏 鼓浪嶼之波 伴奏 無人聲
    北京市少年宮合唱團 東方之珠 伴奏 鼓浪嶼之波 伴奏 無人聲陳婧霏 - 消亡史作詞:陳婧霏作曲:陳婧霏、陸希文製作人:陸希文
  • 兩個東方之珠:一個歷史的,一個想像的
    問題搞清的同時,我深感震驚——這顆東方之珠,竟然是如此的陌生,生活在那裡的人們,與我們「想像」中的人們,差異如此之大。 兩首歌曲&情懷夢囈 河山只在我夢縈, 祖國已多年未親近。 可是不管怎樣也改變不了我的中國心。
  • 東方之珠,整夜未眠.
    是夜,萬千市民輾轉反側——東方之珠,整夜未眠。昨天緊急通過了「反蒙面法」,事態進一步惡化,之前就有的燒搶砸和破壞交通全面升級。有很多朋友、學弟學妹和粉絲和我討論,關於香港未來還值不值得留下,要不要來這裡讀書等等,今天就再系統的寫一些我對香港的認識,見仁見智。我儘量做到沒有立場,客觀陳述。
  • 經典回憶再現 感動催淚 — 「東方之珠」| 尤克裡裡指彈+彈唱
    隨著「音樂工廠」這個廠牌的揭幕,羅大佑也將音樂視角從臺灣正式轉向香港,並於此時將自己的舊作親自改寫了國語歌詞,並於1991年推向市場,這就是後來那首在九七回歸期間,經常可以聽到的那英和劉德華合唱版的《東方之珠》。1986年,羅大佑用鄭國江的詞創作了1986年版本的《東方之珠》。
  • 登上香港島之巔的太平山頂,那裡才是欣賞「東方之珠」的最美觀景地
    登上香港島之巔的太平山頂,那裡才是欣賞「東方之珠」的最美觀景地      先說一下《東方之珠》這首經典老歌的來龍去脈。     《東方之珠》是1997年香港回歸之際,由劉德華和那英合唱的一首歌曲,詞曲創作者為羅大佑。
  • 林青霞過後,再無東方不敗.
    一個演員適合什麼角色,有時靠如好萊塢成熟工業體系中,選角導演的縝密甄選;有時得靠導演的慧眼識珠。 遠說,有李安看到章子怡的「蛟龍」氣質;往近了說,陳可辛能看到「靜秋」也有「安生」的一面……少不了演員的後天努力,也是導演和演員的緣分使然。
  • 香港維多利亞港,東方之珠最美的風情
    2018年底,全家香港自由行,在這個被譽為「東方之珠」的美麗都市迎接新年的到來。到了香港,首先要領略的自然是維多利亞港的美麗風光。由於港闊水深,為天然良港,香港亦因而有「東方之珠」、「世界三大天然良港」及「世界三大夜景」之美譽。海港城是香港一個大型建築群,南至尖沙咀天星碼頭,北至中港城。它是香港最大面積的購物中心,自然也成為了遊客的觀光購物重點景點之一。
  • 上海「屠宰場」走紅,耗資330多萬成世界唯一,奢華不輸東方之珠
    在上海不僅有新時代的標誌東方之珠,還有古代的遺珠朱家角,更有近現代所建造的別墅老洋房,每一處都是代表著上海的繁華,也代表著上海的文化,在這些文化建築中,絕不僅有東方之珠具有代表性,更有代表上海工商業繁華的老廠房的建築,比如1933老場坊。
  • 為什麼說昔日的「東方之珠」——香港正在走向沒落
    「月兒彎彎的海港,夜色深深燈火閃亮,東方之珠整夜未眠,守著滄海桑田變幻的諾言……」一首《東方之珠》曾勾起了多少大陸人對香港——這塊繁華土地的嚮往。曾經,香港對大陸人是遙不可及的一個夢,代表著財富、明星、時尚、傳奇、金融中心、紙醉金迷、國際大都市….等等這些,可以說當時的香港在國人心中是很遠的另一個陌生的世界。
  • 香港,東方之珠世上無,港風的懷舊與回憶
    今天帶給大家的就是被譽為東方之珠的香港。香港是一個擁有自己風格的「東方明珠」,他被譽為「美食天堂」,「購物天堂」。香港影片更是驚豔了一代人的時光,有多少人崇拜著香港影片裡的幹練、雷厲風行的警察,或者是沉浸在張國榮的一代風華中歷經歲月而不改對逝者的懷念之情,亦或是對紫霞和至尊寶的愛情心懷嚮往,喜劇之王的星爺周星馳又給香港增加了一絲色彩。
  • 香港之殤——東方之珠的隕落
    從19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它都是當之無愧的東方之珠,皇冠上的寶石,熠熠生輝。然而此後它開始走下坡路,它的產業經濟一蹶不振,文化更是只能用荒漠化來形容。香港人將這種前後差異歸結為「回歸」。然而事實真是如此嗎? 這顆東方之珠的隕落,真的是因為回歸嗎?在香港的沉淪背後,到底有著什麼樣的原因?到底是不是一種歷史的必然?
  • 《聲入我心》106:國慶特別策劃·歌聲裡的中國《東方之珠》
    這首浪漫溫情的《東方之珠》便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創作出來的。 1986年,32歲的羅大佑創作完歌曲《明天會更好》後,開始把音樂創作的視角投向這個在現代中國具有特殊意義的城市身上。他目睹了即將迎來嶄新時代的香港,在當年便譜寫出一段經典旋律,粵語版《東方之珠》就此面世。
  • 回歸的東方之珠!老侯
    第一次聽東方之珠是在從珠海九州港前往蛇口的船上,我的左側是伶仃島。聽慣了港卿卿我我的流行歌曲,我很疑惑,這首歌為什麼會這麼深沉,後來才知道,歌曲唱的是一個臺灣人對香港回歸的隱憂。香港的離去已經百年,當年也不過是個百人的漁村,今天回歸,它有700萬人口,是世界第三金融中心。然而,回歸引發的心理震蕩,遠超當年。
  • 他是義大利人,他卻創作出《東方之珠》《皇后大道東》這樣的名曲
    正如同在電影《尋找小糖人》中的羅德裡格斯,在他的故鄉默默無聞,花比傲的去世在義大利幾乎無人關注,但很多香港以及內地樂迷卻異常惋惜,那是因為羅大佑,因為"音樂工廠",因為林夕、黃耀明、梅豔芳,《東方之珠》、《皇后大道東》、《似是故人來》、《滾滾紅塵》、《追夢人》等數不勝數的經典名曲,都曾有花比傲的雕琢痕跡。很多樂迷以為花比傲是中國人,或者是日本人,而不知這是"法比奧"(Fabio)的另一種譯法。
  • 《麥路人》隔代的暴發戶,哪裡懂得東方之珠的悲情
    還沒看,先打三星,生活已經夠苦了,我沒必再去影院讓自己來一份苦瓜炒黃蓮的外賣,光是郭富城那一身透露著繁華的西裝包裹著那個頹廢的靈魂就已經足夠拿一個獎……哪裡還有什麼東方之珠。當年上山下鄉的上海姑娘,有幾個是願意嫁給當地的農民?要真的願意,後來可以回城的時候,那奔跑的速度……還要啥自行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