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鬧騰到今天,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昔日的東方之珠,為何淪落到今天這般模樣?思前想後,只能感慨萬千——香港再無董建華!
22年前,昔日的船王之子董建華成為香港第一任特首,那時的他,是何等的春風得意!也許,人們會想當然的認為,船王之子,不應該是朱門酒肉的主嗎?可誰能想到,就是這樣一位大富翁,竟然偏離了自己的階級,想要為香港的底層人民做一點實實在在的事情:畢竟,曾經經歷過家族破產曾經一度想要自殺的船王之子、曾經親眼目睹香港船工悽苦生活的船王之子,一旦走上政壇,便志存高遠:要全心全意為香港人民服務! 在97年的施政報告中,董生提出來了「八萬五計劃」:即每年供應不少於85000個住宅單位,希望用十年時間實現全港七成的家庭可以自置居所,輪候租住公屋的平均時間由6.5年縮短到3年。 這一政策的直接效果就是:2000年首批完工85710套,2001年完工10萬套(遠超計劃),2002年完工6.7萬套。也許朋友們不知道這些數字的概念,我做一個簡單對比:「1998-2007十年間私人住宅供應量也不到24萬個住宅單位,而港府2000-2002三年時間就蓋成了24.2萬。」因為董生的「八萬五計劃」,香港的房屋供給大大增加,香港房價也從1997年的最高點到2003年,一度跌了七成! 這個時候,今日這群港燦的父輩、祖輩們開始走上街頭,怒氣衝衝聲討董生的「八萬五計劃」,鬧騰的結果是:「八萬五計劃」壽寢正終,而香港的房價從2003年開始了16年的逆天反彈: 今天,香港剛畢業的大學生要努力工作30年方有機會攢夠首付、而後月供30年,他就可以擁有一間40平的房子!頗具喜感的是:香港的住宅用地僅佔了香港土地面積的7%,後來的幾任特首曾一度提議將總佔地67%的綠地拿出一部分來開發地產,被港燦否決,又有人提議填海造陸來解決住房問題,依然被港燦否決,美其名曰——要保護環境!
如果說「八萬五計劃」的被廢,直接導致了今天這群鬧事的港燦買不起房、甚至租不起房,以至於只能跑到街頭嗷嗷叫,那麼,數碼港的被廢則直接決定了依賴於房地產的香港失去了最後一次絕佳的轉型良機! 1998年,董生便清醒地認識到,唯有科技方能改變香港!1999年,董生力推的「數碼港計劃」開始浮出水面,從臺積電出走的張汝京,想要在香港數碼港建廠做「中芯國際」,遺憾的是,香港人懷疑這位仁兄是炒地皮的,逼得張汝京退而求其次,那我租你們的地行不行?得到的答案是——No! 而頗具諷刺的是,前一年還懷疑張汝京來炒地皮的香港人,第二年就批准了李嘉誠之子李澤楷提出來的數碼港計劃,至於地皮——免費的!李家人畫了一張大餅,要把這裡發展成為足以睥睨矽谷的高科技中心,後來,他們確實把它建成了「中心」,只不過,數碼港原本定位的「高科技中心」神不知鬼不覺的成了「地產中心」!後來上海張江向張汝京拋來橄欖枝,成就了日後大名鼎鼎的中芯國際,也是這次華為敢於硬氣直面美帝的最大功臣! 歷史在發展,時代在前進,當香港人只是把原因對準外面,而絲毫不檢討自己時,我不知道香港的未來在哪裡!當年輕人因失業而焦慮,卻不願意將目光掃向內地,來內地尋找機會時,我不知道香港的未來在哪裡!當新一代香港人,口口聲聲把自由當飯吃,沉醉於上街、遊行的行動中而不自知時,我不知道香港的未來在哪裡!當繁華不盛,而高內地人一等的心理猶在,寧可閉上眼睛也不去內地看看眼前之景時,我不知道香港的未來在哪裡!
不問蒼生問豪紳——這是今天這群港燦的悲劇所在,遺憾的是,他們依然沉浸在其中並不知道錯在哪裡,這才是香港年輕人最最悲哀的地方!文圖版權歸屬著作人
本文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或暗示
投資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面對區塊鏈新事物
以最快的反應速度學習
▼
秩序革命 | 第三次革命 | 十一種區塊鏈 | 終極命運 | 發刊詞 | 區塊鏈情緒 | 社群峰會 | 商業秩序革命 | 共識 | 先行者 | 人工智慧 | 理想國 | 深解讀 | 社交媒體 | 正本清源 | 十分鐘入門 | 政策 | 區塊鏈共識 | 監管 | 易綱 | 白皮書 | 京東 | 美圖 | 石油幣 | 微信 | 戀愛 | 大話區塊鏈 | 信仰 | 去中心化 | 安全 | 牛頓 | 一夜情 | 狗糧 | Token 經濟學 | 肖風 | 符德坤 | ICO真相 | 對比特幣說不 | 人民日報 | 周小川 | 社群新物種 | 社群創業 | Uber | 創業100人 | 兩會 | 以太坊 | 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