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協議案件,啟動過民事訴訟程序,有影響嗎?

2020-12-22 楹庭企業拆遷律師團

上海某企業主在2004年通過法院拍賣的形式獲得了一塊集體土地上的房屋的所有權,同時也獲得了土地使用權。在2008年的時候,因為相關的土地收儲的任務,市主管部門將涉案土地予以了徵收。可是沒有對地上房屋進行補償和拆遷,直到2019年,主管部門才打算對這塊土地進行實際的實施拆遷和補償。

主管部門給出的意見是按照集體土地補償標準予以補償,企業認為應當按照國有土地的標準進行補償,所以雙方沒有達成一致的補償意見。可是企業之前啟動過一個民事的訴訟程序,那麼對該案有沒有影響呢?

路永強律師認為,是有影響的。這是北京楹庭律師事務所在短短半個月之內,接到的又一起之前已經做錯了的案子。直到今天還有很多律師習慣性地用民事思維去解決行政問題,這樣的話,就會使本不平等的兩個主體,放在平等的規則裡去解決糾紛,這樣對弱勢的一方顯然是非常不利的。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2015年國家有關部門制定了《行政訴訟法》,明確將行政協議納入行政訴訟中來。所以,如果錯誤地把行政協議放到民事訴訟中來,就增加了行政相對人也就是企業一方敗訴的可能,另外,對他們的合法權益也是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高院也有很多這樣的規定,特別是在2019年《關於審理行政協議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出來之後,已經非常明確地將行政協議納入行政訴訟中來,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維護這類企業的合法權益。

但是,往往一些特別做民事的律師,容易把行政協議和民事協議混為一談。我們前一段剛接觸了某個可能損失幾個億的案件,真的不希望以後再看到類似的事件發生,這真的是做錯了,不過今天這個案子還有挽救的希望,我們會盡力去辦好。

如何去辨別到底是屬於民事訴訟還是行政訴訟?

2019年的年底發布了《關於審理行政協議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該規定就將行政協議的概念進行了明確的規定,行政機關或者行政機關設立的其他的部門或者授權的相關部門在實行行政管理和行政服務過程中,與個人、法人和其他組織籤訂的具有行政法上權利義務關係的協議,就是行政協議。

當然可能對於一般企業主來說,這個規定可能有點太拗口太專業,還是建議及時向專業的律師進行諮詢,看下相關協議到底是行政協議還是民事協議,然後再抉擇決策,考慮下一步如何解決,更好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如果對安置補償有異議,可以怎麼做呢?根據我國相關法律規定,被徵收人可以在收到徵收決定、徵收補償決定等具體行政行為的60日內提起行政複議,6個月內提起行政訴訟。如果房子被強拆,要在知道強拆之日的6個月內提起訴訟。如果您沒有與該主管部門協商好補償條件,可以諮詢徵地拆遷專業律師,或者請律師介入,用專業的法律知識與主管部門協商談判,爭取獲得公平、滿意的補償。

本法律知識並不代表其法律建議,如遇同類問題應當具體分析。

相關焦點

  • 關於民事訴訟「司法確認」程序的十問十答
    01司法確認程序是什麼,它與訴訟程序有何不同?司法確認程序是民事訴訟法規定的特別程序的一種。它是依據雙方當事人的申請,對當事人在訴訟程序之外達成的民事調解協議進行自願性、合法性的審查,並賦予其強制執行力的非訟程序。
  • 最高人民法院啟動民事訴訟程序繁簡分流改革試點工作 印發改革試點...
    《民事訴訟程序繁簡分流改革試點實施辦法》(以下簡稱《實施辦法》),正式啟動為期2年的試點工作。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作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授權最高人民法院在部分地區開展民事訴訟程序繁簡分流改革試點工作的決定》(人大常委會字〔2019〕42號),確保重大改革措施於法有據。現將《民事訴訟程序繁簡分流改革試點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實施過程中遇有問題,請及時層報最高人民法院。
  • 《民事訴訟程序繁簡分流改革試點問答口徑(二)》發布
    四川、貴州、雲南、陝西、寧夏等省(區、市)高級人民法院:民事訴訟程序繁簡分流改革試點工作啟動以來,各試點地區高級人民法院高度重視、統籌謀劃、全面推進,各試點法院積極主動作為,不斷加大探索創新力度,有序推進各項試點任務,試點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 《民事訴訟程序繁簡分流改革試點實施辦法》的理解與適用
    二、關於優化司法確認程序司法確認程序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創新性程序,有利於促進調解協議實效化、降低民事糾紛成訟率。目前,司法確認程序僅適用於依照人民調解法達成的調解協議,只能由人民調解委員會所在地基層人民法院受理。
  • 最高人民法院印發《民事訴訟程序繁簡分流改革試點問答口徑(一)》
    北京、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山東、河南、湖北、廣東、四川、貴州、雲南、陝西、寧夏等省(區、市)高級人民法院:民事訴訟程序繁簡分流改革試點工作啟動以來,各試點地區高級人民法院高度重視、統籌謀劃、建章立制,各試點法院主動作為、紮實推進、探索創新,有效確保了試點工作平穩有序推進。
  • 深圳法院民事訴訟程序繁簡分流改革試點
    會上獲悉,今年1月最高法院啟動民事訴訟程序繁簡分流改革試點以來,深圳法院嚴格按照最高法院、省法院部署,穩步推進改革試點工作,各項改革舉措有機銜接、協同推進,主要試點領域業務數據態勢持續向好,亮點紛呈,取得七個方面的階段性成果。制度框架體系基本形成市中院印發了「5+1」的試點配套制度。
  • 50起民事虛假訴訟藏身「套路貸」
    針對這起「套路貸」案中涉及的民事訴訟,檢察機關在審查起訴階段同步啟動民事訴訟監督程序,一舉糾正50起民事虛假訴訟,並由此激起一系列社會治理有效舉措,收到良好效果。為了不打草驚蛇,檢察官通過查詢法院案件信息公開網,發現2015年至2018年間,李衛俊等人提起民事訴訟多達百起,且多為民間借貸糾紛,借條均為格式合同,多數案件被法院缺席判決。這很有可能是一起「套路貸」案件。
  • 2021,法院不受理這69類民事案件!
    目 錄一、民事訴訟程序的一般性規定二、平等主體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之間發生的合同糾紛和其他財產權益糾紛,可以仲裁。當事人達成仲裁協議,排除法院主管。三、勞動爭議案件採用「一裁兩審」制,仲裁是強制前置程序,未經仲裁的,人民法院不能直接受理勞動爭議案件。
  • 2020北京民事訴訟經濟糾紛案件律師哪家律師事務所好
    2020北京民事訴訟經濟糾紛案件律師哪家律師事務所好民事訴訟: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其他組織之間以及他們相互之間因財產關係和人身關係提起的訴訟。或者說,民事訴訟是指人民法院、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在審理民事案件的過程中,所進行的各種訴訟活動,以及由這些活動所產生得各種關係的總和。訴訟參與人包括原告、被告、第三人、證人、鑑定人、勘驗人等。
  • 虛假訴訟中刑事訴訟程序如何啟動?案外人權益受損如何救濟?
    本文從救濟權利——對民事訴訟中遭遇虛假訴訟,常見的3種情形展開分析:1、民事訴訟中行為人提起虛假訴訟,涉嫌構成犯罪的,刑事訴訟程序如何啟動?2、民事判決、裁定生效後,發現行為人提起虛假訴訟涉嫌構成犯罪的,刑事追訴如何啟動?
  • 辦理民事訴訟案件有關期限的規定
    辦理民事訴訟案件有關期限的規定一、一審期間1、訴訟時效(1)普通2年訴訟時效。自權利人知道或應該知道權利受侵害之日起算。(《民法通則》第135條)(2)1年訴訟時效。(《證據規定》第25、26、27條)17、增加、變更訴訟請求或提出反訴期間應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提出,但在《證據規定》第35條規定的當事人主張的法律關係的性質或者民事行為的效力與人民法院根據案件事實作出的認定不一致的情形下,可以變更訴訟請求。當事人變更訴訟請求的,人民法院應當重新指定舉證期限。
  • 民事訴訟送達制度淺析
    委託送達送達,是指負責審理該民事案件的人民法院直接送達訴訟文書有困難時,依法委託其他人民法院代為送達。委託送達與直接送達具有同等法律效力。負責審理該民事案件的人民法院稱為委託法院,接受送達任務的法院稱為受託法院。委託送達應當出具委託函,並附相關的訴訟文書和送達回證。受送達人在送達回證上簽收的日期為送達日期。
  • 2020年起,這10大類69種民事案件,法院不受理!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二百九十七條 :「對下列情形提起第三人撤銷之訴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一)適用特別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破產程序等非訟程序處理的案件;(二)婚姻無效、撤銷或者解除婚姻關係等判決、裁定、調解書中涉及身份關係的內容;(三)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四條規定的未參加登記的權利人對代表人訴訟案件的生效裁判;(四)
  • 「訴前調解」是否可以獨立於民事訴訟之外
    【分歧】第一種意見:抗訴機關提出抗訴理由是「名為股權轉讓,實為股東抽逃資金」,屬於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35條的規定,由於法院訴前保全措施實施後,30日內,申請人沒有依法提起民事訴訟,直接訴前調解,可理解為當事人沒有提出具體訴訟請求,且調解也未經過法律訴訟程序中的相關程序,再審法院無任何法律依據及訴訟材料啟動對實體審理
  • 民事訴訟中的再審程序
    2、當事人申請再審的二階段性:再審的啟動程序(審查是否符合法定啟動條件)+再審案件的審理程序(對案件重新審理)3、再審程序的例外性、非通常性:不是第一審、第二審程序的繼續和發展4、審判監督程序的啟動主體和審理對象具有法定性、特定性、多元性。
  • 繁簡分流讓民事訴訟駛上「快車道」
    近期,鋼城區法院開發區法庭尚鳳霞速裁團隊,適用小額速裁程序高效審理了涉及該公司的三起案件,從立案到結案,僅用時一周。這是鋼城區法院推進民事訴訟繁簡分流改革試點工作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多次召開黨組專題會議、民事訴訟程序繁簡分流改革試點工作推進會,對民事訴訟程序繁簡分流改革試點工作進行周密研究部署,要求加大小額訴訟程序、簡易程序、獨任制適用、電子訴訟適用率,不斷提升辦案質效。
  •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檢察公益訴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
    《解釋》規定的「依照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享有相應的訴訟權利,履行相應的訴訟義務,但法律、司法解釋另有規定的除外」,既遵循了訴訟法的基本原則,也體現了檢察機關具有不同於普通民事訴訟、行政訴訟原告的特殊性。(四)完善了檢察公益訴訟的訴前程序。通過訴前程序推動侵害公益問題的解決,是公益訴訟制度價值的重要體現。
  • ...說法】設套起訴、欺騙法院……「套路貸」牽出50起民事虛假訴訟
    針對這起「套路貸」案中涉及的民事訴訟,檢察機關在審查起訴階段同步啟動民事訴訟監督程序,一舉糾正50起民事虛假訴訟,並由此激起一系列社會治理有效舉措,收到良好效果。作為典型的「套路貸」案件,其涉及的民事訴訟不能忽視。法院對李衛俊所提民事訴訟作出的判決得當嗎?當事人受損的權益如何維護?針對刑事案件審查起訴中發現的李衛俊等人「套路貸」中可能存在的虛假訴訟問題,為精準把握民事辦案與刑事辦案的不同證據標準,2018年9月,金壇區檢察院負責民事檢察工作的第五檢察部依職權同步啟動了民事訴訟監督程序,並介入刑事審查部分。
  • 新刑訴法解釋解讀:被害人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未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另行提起民事訴訟的,不應判賠「兩金」
    刑事案件受害人因犯罪行為造成殘疾的,今後的生活和工作必然受到影響,導致勞動能力下降,造成生活成本增加,進而相應減少物質收入,故殘疾賠償金應屬於物質損失的範疇,應予賠償。」鑑此,為統一法律適用,《解釋》第二百條作出適當調整,規定:「被害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未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另行提起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可以進行調解,或者根據本解釋第一百九十二條第二款、第三款的規定作出判決。」
  • 最高法: 民事訴訟文書新樣式
    本樣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七條,《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程序繁簡分流改革試點實施辦法》第十一條第一款制定,供基層人民法院在適用小額訴訟程序審理過程中,發現不宜適用小額訴訟程序但可以適用簡易程序,裁定轉為簡易程序審理用。2. 當事人對按照小額訴訟案件審理有異議的,應當在開庭前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