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武王嬴蕩
公元前311年,秦惠王薨逝,其子嬴蕩即位,是為秦武王。秦武王猶如出鞘利劍,鋒刃霍霍,重武好戰,夙懷問鼎中原之志。他一登基,就做了兩件令人瞠目的大事:一是驅逐口吐蓮花的大忽悠張儀,派三十輛兵車將他送往魏國。二是假道伐韓,於武王四年(前307),攻佔韓國重鎮宜陽(今河南宜陽縣),並乘勝渡過黃河,奪取武遂(今山西垣曲縣東南),韓襄王被迫派遣使者拜謁武王,謝罪議和。武王躊躇滿志,哈哈大笑,於這年8月帶著任鄙、烏獲、孟說等勇士踏入東周京城洛陽,來到太廟明堂,檢視九鼎,吞併之意昭然,豈料野心未遂,竟意外客死於此,結束了短暫的一生。
關於秦武王之死,循著《史記》兩條記載,可以略窺真相:其一,《甘茂列傳》云:「武王竟至周,而卒於周。其弟立,為昭王。」武王死於洛陽,由此可見也。其二,《秦本記》云:「秦武王與孟說舉龍文赤鼎,絕臏而死。」武王與孟說比賽舉鼎,被砸斷臏骨致死。儘管記載寥寥,語焉不詳,其史跡脈絡還是很清晰的。
對於武王「舉鼎而死」之說,後人多有歧義,其中「絕脈致死」說流傳最廣。東晉學人李軌說武王「以多力舉重,崩中而死」,所謂「崩中而死」,即「絕脈而亡」。晉末宋初學人徐廣認為,《史記》「絕臏而死」之「臏」字「一作脈」,「絕脈致死」之謂也。宋元之際史學家胡三省注釋《資治通鑑》相關記載指出:「八月,王與孟說舉鼎,絕脈而薨。脈者,系絡臟腑,其血理分行於支體之間,人舉重而力不能勝,故脈絕而死。」
史學家胡三省
無論是「絕臏」,還是「絕脈」,秦武王死於舉鼎,是沒有疑問的。其實,與其說武王死於龍文赤鼎之下,不如說死於吞滅九州、一統天下之勃勃野心。正是:巨鼎轟然下,武王告命絕;新陳有代謝,昭王繼洪烈。
武王突然死亡,王位瞬間空虛,肇事者孟說被五馬分屍,舉族盡滅,正在燕國做人質的嬴稷時來運轉,在老娘羋八子與老舅魏冉的鼎力支持下,回國繼位,是為秦昭襄王,世稱秦昭王,老娘羋八子升為宣太后,老舅魏冉出任相國。
宣太后羋八子
嬴稷意外「撿」了個王位,成為秦國第28位國君,在位56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國君之一。嬴稷在位期間,以範雎為「文膽」,官居宰相,施行「遠交近攻」之國策,將列國各個擊破;以白起為「武膽」,統率三軍,誅滅各路強寇,尤以「長平之戰」最為著名。
範雎,魏國芮城(今山西芮城縣)人,出身貧寒,早年投身於魏國中大夫須賈麾下做門客,因被懷疑「通敵賣國」,遭到相國魏齊酷刑鞭笞,肋折齒斷,匿於茅廁之中,哀哀欲絕,後來在鄭安平幫助下,易名張祿,跟隨秦國使者王稽逃離魏國,潛入秦國,成為秦昭王的股肱之臣。
秦相範睢
於是範睢乃得見於離宮,詳為不知永巷而入其中。王來而宦者怒,逐之,曰:「王至!」範睢繆為曰:「秦安得王?秦獨有太后、穰侯耳。」欲以感怒昭王。昭王至,聞其與宦者爭言,遂延迎,謝曰:「寡人宜以身受命久矣,會義渠之事急,寡人旦暮自請太后;今義渠之事已,寡人乃得受命。竊閔然不敏,敬執賓主之禮。」範睢辭讓。是日觀範睢之見者,群臣莫不洒然變色易容者。(《史記·范睢列傳》)
文中「太后」,乃昭王老娘宣太后;「穰侯」,乃昭王老舅魏冉。昭王18歲繼位,面對紛紜亂事,深感惶恐,由老娘宣太后羋八子攝政,老舅魏冉主政,姐弟二人同母異父,感情深厚,聯手輔佐昭王,成為秦廷兩大支柱。
所謂「義渠之事」,是一樁詭異的歷史事件,桀驁不馴的義渠國王遭到誅殺。古義渠國位於今甘肅、陝西、寧夏一帶,是西部戎狄部族的一支,自西周時期便與中原王朝徵戰不休,與秦國不斷展開拉鋸戰,秦穆公、秦躁公、秦惠王,都曾與義渠人兵戎相見,義渠王見風使舵,實力強勁時嚎叫廝殺,實力薄弱時俯首稱臣。昭王初年,攝政宣太后為剷除義渠這個心腹之患,不惜「捨身飼虎」,引誘義渠國王前來秦國,入住都城甘泉宮,以粲然美色引誘之,兩人長期宣淫,並生下二子。公元前272年,宣太后與昭王謀劃,以霹靂手段殺死陶醉在溫柔鄉裡的義渠王,踏滅義渠國,並在該地設置北地、隴西、上郡三郡。
義渠王
曾與羋八子同床共枕、生兒育女的這位義渠國末代國王,並未留下具體姓名,影視劇稱之為「翟驪」或「義渠駭」。關於羋八子與義渠王這樁翻江倒海的風流豔事,則被太史公記入了《史記.匈奴列傳》:「秦昭王時,義渠戎王與宣太后亂,有二子。宣太后詐而殺義渠戎王於甘泉,遂起兵伐殘義渠。於是秦有隴西、北地、上郡,築長城以拒胡。」「義渠戎」,是義渠國的別稱,因為義渠族在商代之前是西部羌戎族的一個分支,故有「義渠戎」之稱。至於羋八子與義渠王咿呀恩愛生下的兩個兒子後來的命運,則不見記載,有說與老爹同時遇害,也未可知。或許,羋八子瞬間會母性泛濫,刀下留人,然而,秦昭王對這兩個「孽種」的憤恨,肯定極深,順便屠戮也是自然的。
對與羋八子詐殺義渠王一事,人們罵她心懷狡詐、心狠手辣,那是絕對必然的;然而,若從政治角度論說此事,則別有一番風味,著名秦史專家馬非百先生在《秦集史》中指出,宣太后以母后之尊,犧牲色相與義渠王私通,然後設計將之誅滅,一舉消除了秦國的西部大患,使秦國可以一心東向,再無後顧之憂,她的功勞,不遜於張儀、司馬錯攻取巴蜀。
《戰國策》書影
這位宣太后羋八子,謀略如此強悍,手段如此詭詐,端的令人兀然生出了幾絲恐怖。然而,後來面對範睢的咄咄進逼,她卻不可避免地敗下陣來,不必論說孰強孰弱,只是時易世變,時代列車開始驛動了。這時候,秦昭王已經羽翼豐滿,需要掙脫老娘羋八子與老舅魏冉及其同黨構建的權力牢籠,開始自己獨斷朝綱了;而幫助他實現目標的人,就是這個意氣洋洋、詭計多端的範睢。
話說範睢第一次覲見昭王,來到皇宮門口,假裝不曉得是內宮通道,徑直往裡闖,被宦官厲聲喝止:「大王來也!」他大聲嚷嚷道:「秦國哪有國王?人們只曉得有太后與穰侯嘛!」昭王聞聽此言,連聲致歉,說自己早該聆聽指教,只是因為義渠之事忙得焦頭爛額,務請多多包涵哈!說著就要給老範行禮,老範慌忙辭讓。那些圍觀者見此情形,一個個「洒然變色」,目瞪口呆!
範睢如此機智卓立,渺絕群倫,深得昭王賞識,拜為客卿(即丞相),在他的輔佐下,昭王廢黜老娘,驅逐老舅,獨裁朝綱,縱橫中原,實施「遠交近攻」之戰略,先後擊潰三晉、齊國、楚國、趙國、魏國等,並於公元前256年攻陷東周都城洛邑,俘獲周赧王姬延,遷九鼎至秦都鹹陽,為後來強秦消滅六國、一統天下奠定了基礎。對於範睢之功勳,秦昭王深銘於心,稱之為「叔父」,他說:「昔周文王得呂尚以為太公,齊桓公得管夷吾以為仲父,今範君亦寡人之叔父也。」
羋八子與魏醜夫
羋八子被兒子拋出了秦廷權力核心,抑鬱苦悶是免不了的,於是投身到老情人魏醜夫的懷抱裡,在哼哼呀呀的魚水之歡中消磨時光。這時候的羋八子,褪盡了政治搏鬥中的剛烈與冷酷,凸顯了一個女人的紅唇香吻,柔媚蝕骨,大有「生命不息,風流不止」之氣概。《戰國策·秦策二·宣太后愛魏醜夫》載,公元前265年,宣太后的生命之燈開始搖搖晃晃,行將熄滅,便指令魏醜夫殉葬,以在陰間繼續享受男歡女愛。魏醜夫嚇得要死,找到大夫庸芮為之遊說,庸芮與宣太后有了如下對話:
庸芮曰:「以死者為有知乎?」
(您認為人死後還有知覺嗎?)
太后曰:「無知也。」
(沒有呀。)
庸芮曰:「若太后之神靈,明知死者之無知矣,何為空以生所愛,葬於無知之死人哉!若死者有知,先王積怒之日久矣,太后救過不贍,何暇乃私魏醜夫乎?」
(太后如此神靈啊,明知人死後沒有知覺,為嘛還要憑空把自己心愛的人拉入墳墓陪葬呢?如果人死了還有知覺,先王早就對太后屢屢劈腿恨之入骨了,您贖罪尚且來不及,哪裡還顧得上與老魏那點子糗事呢?)
太后曰:「善。」乃止。
花朵黯然凋零
這年十月,宣太后羋八子辭世,葬於芷陽驪山。一朵妖冶豔異卓絕的「強秦之花」,就此凋零。南朝詩人謝莊《宣太后歌》:「稟祥月輝,毓德軒光。嗣徽媯汭,思媚周姜。母臨萬宇,訓藹紫房。朱玄玉龠,式載瓊芳。」謝大詩人感嘆曰:宣太后的情懷明月般高尚吉祥,猶如天上軒轅星的凜冽輝光;她繼承娥皇女英之美德啊,品性優良追慕西周老祖母太姜;她的母性之光照臨天下,她的言傳身教輝映八方;她的聲音猶如笙簫鳴響,她的優美姿態仿佛鮮花綻放!——哦哦!詩人的美妙詩句,雖然明顯誇張,卻也說明了後人對她懷有的傾慕之心吧!
(古今多少事,盡在紅顏中)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