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38年,任用商鞅變法圖強的秦國一代明君秦孝公去世,他也是秦國最後一位稱"公"的國君。於是,秦國的歷史來到了一個重要拐點。
繼位的是秦孝公年僅十九歲的兒子贏駟,雖然車裂了商鞅,但不廢其法。公元前325年,仿六國,自稱為王。他是秦國歷史上的第一代君王,也是一位有作為的秦王。但他最重要的功績之一,是娶了一位楚楚動人的楚地女子為妾。至於這位美麗的女子是如何嫁到秦國的,史料不詳,只知道姓羋(mi),人稱羋八子。曾經熱播的影視劇《羋月傳》中講述了她從楚國輾轉來到秦國的曲折離奇的經歷,是否有據可查,不得而知,大概戲劇化的演繹成分更濃。不過,她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太后"的傳奇人生足夠精彩。也許生活中的羋八子要比影視劇中更為有趣,更為可愛。八子是秦國後宮嬪妃封號之一,等級中等偏上,說明她初到秦國後宮時,地位並不高,但憑著一流的姿色和超一流的情商,得到了秦惠文王的寵愛,為其生了三個兒子。
義渠,是匈奴的一個分支,是東周時期秦國在西北部面對的一個最強大的少數民族政權。佔有今天甘肅中北部、隴東慶陽地區、寧夏大部、陝西北部和內蒙古西南部,東北延伸到了鄂爾多斯高原。義渠憑藉騎兵優勢,不時對秦國進行劫掠,長期和秦國發生戰爭,而秦國起初最有效的對付辦法就是燒荒,目的就是讓遊牧義渠不敢太靠近牧草被燒光的秦國邊境。在秦惠文王時期,雙方發生了數次大規模戰爭,結果互有勝負。
秦惠文王十一年(公元前327年),秦國乘義渠內亂之際,在義渠設縣(今甘肅寧縣),並攻取了義渠二十五城,佔領了大片牧場,義渠向秦國稱臣,但勢力仍然和秦國形成對峙。
公元前311年,躊躇滿志、正當盛年的秦惠文王突然病逝。
戲劇性的是秦惠文王的繼任者秦武王,雖外有南下東進之雄心,內有築路平田之實績,但不幸的是父母給了他一個太過強壯的身體,偏偏喜好比武角力,又沒有受過正規舉重訓練,任職的第四個年頭,在一次"問鼎中原"的"舉鼎大賽"中,意外失手身亡。唉!年輕的武王對"霸業"太過渴望,欲速則不達,想著靠蠻力,將周王室象徵天下的"九鼎"扛回家,結果"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這次意外事件,導致秦國的歷史又一次出現拐點,這就是本文的主人公羋八子登上了秦國的政治舞臺。
和秦武王同父異母的公子稷,在燕國可憐兮兮做人質,如果武王不出意外的話,就沒有稷公子什麼事,繼續漂泊流浪、寄人籬下的生活,連回國的機會很難有,一山豈能容二虎,王只有一個。偏偏武王扛鼎失手,機會硬是來了。於是,羋八子忙前忙後,內外運作,成功讓自己18歲的兒子稷當上了秦王,這一年是公元前307年。羋八子宣太后以兒子還太年輕為由,主動請纓,主持國政。從此,成就了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以"太后"身份留名青史的女政治家。名為太后,實際上,這時候她的實際年齡不過30出頭,正當美好年華,妥妥的成熟美少婦一枚,而且姿色出眾,情商很高,智商也不低。
秦昭王繼位,按照慣例,作為近鄰的義渠王前來甘泉宮朝賀。見到了單身的風姿綽約、熱情大方的宣太后,把從佳麗堆裡出來的義渠王看的目瞪口呆。太后看在眼裡,樂在心上。心想有戲!馬背上的義渠王那見過這陣勢,沒有幾個回合,外表故作矜持,貌似不可一世的戎王,其實心裡已經早早繳械,防線崩塌,心安情願拜倒在太后石榴裙下。當時中國西北最有權勢的一對俊男美女的牽手,你要說兩情相悅,也屬人之常情,但我還是相信,太后是乘此機會,大膽改變了夫君先王正面徵討義渠的策略,採用懷柔、拉攏、腐蝕的政策,以墮戎王之志,進而慢慢消磨義渠軍隊的戰鬥力。她含情脈脈地一再挽留戎王,既然來了,就多住幾天吧!
這樣一來二去,不知不覺,太后已經為戎王生了兩個混血兒,使義渠王完全喪失了對秦國的警惕。實際上,對久經沙場的義渠王來說,此時的義渠國,已經無法和全盛時期的義渠同日而語,兩國交好也是他最理想的選擇,從義渠的角度來看,何嘗不是一種懷柔策略呢。但義渠王顯然低估了這位年輕的太后,他萬萬沒想到,和自己朝夕相處,同床共枕的這個女人,心中裝著一個天大的夢想!
秦昭王繼位的這一年,還發生了一件外交上的著名事件,展現了一位女政治家出色的外交才幹和過人之處。《戰國策.卷二十七》是這樣記載的,楚國軍隊長期圍困韓國的雍氏而不退兵,韓國無奈,數次向秦國求援,可派去的使臣連宣太后的面都見不上,這次韓王把一表人才、出口成章的尚靳派了去,果然,宣太后說了,尚靳是她喜歡的類型,答應見一見。作為使臣的尚靳,彬彬有禮,按早想好的外交辭令,給秦昭王和宣太后講了"唇亡齒寒"的故事,宣太后聽罷,嫣然一笑,對韓國使臣尚靳說:"妾事先王也,先王以其髀加妾之身,妾困不疲也;盡置其身妾之上,而妾弗重,何也?以其少有利焉。今佐韓,兵不眾,糧不多,則不足以救韓。夫救韓之危,日費千金,獨不可使妾少有利焉。"
這段話的大意是:當年我服侍先王的時候,先王把大腿壓在我身上,我感到辛苦,當他把整個身子壓在我身上時,反而我不覺得重,這是為什麼呢?因為這種形式對我有好處,你懂的!現在秦國出兵援助韓國,兵士也少,糧食還不足,無法相救。如果救韓國於危難之中,將消耗秦國大量財力物力,這麼做,對我能有什麼好處呢。
這是中國古代外交史上最驚世駭俗的一個借喻,讓滿腹經綸、能言善辯的韓國使臣尚靳不知所措,無言以對,無奈回國。事實證明,這只是宣太后的外交策略,後來秦國還是出兵幫韓國解了圍,當然,秦國也得到了不少太后說的"好處"。
清代學者王士禎在《池北偶談》一書中評論這件事時說:"此等淫褻語,出於婦人之口,入於使臣之耳,載於國史之筆,皆大奇!"王漁洋作為清初文壇領軍人物,其清新文風受到世人稱讚,但評論宣太后之語,我以為有裝腔作勢之感,不食人間煙火之嫌,反而不雅。《戰國策.韓策》中的這段話,我讀了好幾遍,始終沒有讀出那兒不雅。究其實質,我覺得王漁洋先生還是對女性有偏見。試想,在當時還沒有紙張,在惜字如金的古人筆下,能記載並留下這段文字,實屬不易,定有其魅力所在,如若沒有,倒是缺了不少有趣啊!實際上,宣太后只不過是借用一個比喻,在和韓國使臣討價還價,這是一種談判策略,打破了故弄玄虛的外交辭令,實話實說,玩了一回"冷幽默"。
偉大的司馬遷在《史記.匈奴列傳》中記載了一段話,成為研究長城之人必引用的經典,"秦昭王時義渠戎王與宣太后亂,有二子。宣太后詐而殺義渠王於甘泉,遂起兵伐殘義渠。於是,秦有隴西、北地、上郡,築長城以拒胡。"這一年,是秦昭王三十五年,也就是公元前272年。
甘肅省歷史地圖——戰國時期
羋八子宣太后為了稱霸西戎,完成夫君惠文王數年徵戰而沒有完成的事業,數十年委身於義渠王,從青春少婦變成了兩鬢斑白,不管是同床異夢也好,還是恩斷情絕也罷,事實是她的長期隱忍,麻木了義渠王,也麻木了義渠軍隊。35年後的一次甘泉宮舉辦的例行酒會上,太后像往常一樣,款款深情地不斷向戎王勸酒,在酒過三巡和宮女的輕歌曼舞中,太后突然發令,乾淨利落地收拾掉義渠王,接著快速調動虎狼之師的秦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突襲義渠,一舉滅了義渠國,將義渠的大片土地納入秦國版圖,設立三郡管理機構,隴西郡,郡治狄道(今甘肅臨洮),北地郡,郡治義渠(今甘肅寧縣),上郡,郡治膚施(今陝西綏德)。並大規模修筑西起今甘肅臨洮縣新添鎮三十裡墩南坪望兒咀,經渭源、隴西、通渭、靜寧、西吉、原州、彭陽、鎮原、環縣、華池、吳起、志丹、靖邊、橫山、榆林、神木、府谷、伊金霍洛旗,至於準格爾旗十二連城的長城防線,義渠殘餘勢力只能望而心嘆 ,徹底解除了秦人的後顧之憂,至此,秦軍專心東進,踏上了統一六國的偉大徵程。
伐滅義渠6年後,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政治強人失勢裸退,將權力完全交給兒子,但她41年的勵精圖治,為兒子昭王后十年的大踏步東進,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礎。從時間上推算,這6年也正好是戰國秦長城修築完成的時間節點,即公元前266年。第二年,這個曾執掌秦國41年之久的羋八子宣太后去世,臨走差一點帶走了她最寵愛的帥男魏醜夫,把醜夫驚嚇得直冒冷汗,茶飯不思,跑前跑後,求人給太后做工作,好在老年的羋八子並不糊塗,想了想,又開通地留下了情人魏醜夫,含笑而去。
我不厭其煩地列舉關於羋八子宣太后那些並不豐富且十分精彩的片言隻語和故事,不光是獵奇,而是我以為,了解了羋八子,就了解了戰國秦長城的修築背景;了解了羋八子,就了解了戰國秦長城修築的關鍵時間節點;了解了羋八子,就了解了秦人為什麼要設計那樣一條長城線路;了解了羋八子,才能完整理解司馬遷在《史記》中那些斷斷續續的長城記載,才能了解那些寥寥數語背後的真實故事,當然,了解了羋八子,才能全面了解秦國那半個世紀波瀾壯闊的歷史。
筆者考察戰國秦長城臨洮段
臨洮縣窯店鎮楊家豁峴戰國秦長城山險牆
臨洮縣窯店鎮翻山村古樹灣戰國秦長城渭源縣北寨鎮馬家山戰國秦長城
隴西縣福星鎮龐家岔戰國秦長城
隴西縣福星鎮龐家岔戰國秦長城烽燧
隴西縣福星鎮龐家岔戰國秦長城關堡遺址筆者考察戰國秦長城通渭段
是考古人探索與發現的窗口;
是文博人展示與開放的舞臺;
是收藏人鑑賞與研究的搖籃!
每天相約,都是承諾,
每次牽手,都是溫暖,
《西部文博》讓我們相遇相識相知,
《西部文博》讓我們走遍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