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大歌,中國的「阿卡貝拉」,浪漫的與眾不同

2020-12-23 茉莉的風花雪月
準備做表演的歌隊

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枝花,少數民族大多能歌善舞,新疆地區的火熱奔放,藏族的高亢嘹亮,苗族的溫柔多情,而我國西南貴州地區的侗族大歌,如果你有幸親耳聆聽,一定會愛上這個獨特美妙的藝術形式。

獨特的人文和地貌造就了獨特的藝術

侗族大歌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侗族大歌的和聲渾然天成,婉轉悠揚,如同天籟。

侗語中稱大歌為「嘎老」,「嘎」是歌,「老」有宏大和古老的意思。需要3人以上的歌隊才能演唱,演唱的人越多,和聲效果越好。幾乎每個侗寨都有歌隊,在一些節慶日子,會有大歌比賽,比賽多為對歌的形式,在對歌的過程中,愛情會悄悄在青年男女心中滋生,實在是一種極為浪漫的相親方式!

風雨橋上悠揚的歌聲裡結下多少良緣

侗族古屬"百越族"。相傳2500年前的《越人歌》,很可能是最早被記錄下來的侗族大歌中的「河歌」。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與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誓詬恥,心幾煩而不絕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越人歌》意境雋永,愛而不得的心情勾畫的淋漓盡致。可見在2500年前侗族祖先就用歌聲表達深厚纏綿的感情。

除此之外,還有在巖洞地區廣泛流行的情歌"上山歌」,多在山野中歌唱,山風習習歌聲婉轉情意綿綿,想想就是一副無比美好的畫面;夜晚到來的時候侗族青年男女會"行歌坐夜",少女滿含期待的心情邊勞作邊等待情郎的到來,而男青年們則彈著琵琶或拉著牛腿琴唱著歌到來,這是多麼淳樸的感情和對生活的熱愛。

精美的侗族首飾

侗族有自己的語言保留著古老的韻味,但是侗族沒有自己的文字。侗族大歌的傳承不僅僅是歌聲,更包含了他們的文化傳統、生活習俗、社交禮儀等。「祖輩傳唱到父輩,父輩傳唱到兒孫」,代代人口傳心授傳承至今。

山清水秀和美妙歌聲相得益彰

侗族大歌分高低音多聲部,屬民間支聲復調音樂歌曲,領唱者擔負著演唱主要旋律的任務,領唱的歌手大多由歌師或歌技好經驗豐富的老歌手來擔當。

侗寨的孩子們從小就由寨子裡的歌師進行教導,飯養身,歌養心,這是他們祖祖輩輩信奉的道理。

此情此景只能用歌聲來表達

在年年歲歲傳統的勞動生活中,在青山碧水的畫卷裡,侗族人用大歌來表達著獨屬於他們的浪漫。

相關焦點

  • 全英中國留學生春晚:當侗族大歌遇上阿卡貝拉
    新華社倫敦1月24日電 通訊:當侗族大歌遇上阿卡貝拉——全英中國留學生春晚上的「音樂對話」新華社記者於佳欣 梁希之 張代蕾中國侗族大歌與歐洲中世紀音樂同臺,會擦出怎樣的火花?23日晚在英國倫敦威斯敏斯特中央禮堂舉行的2020年全英中國留學生春晚,就上演了這樣一幕。舞臺一側,來自中國貴州省歌舞劇院的十幾名女演員,無伴奏和聲清唱了一首悠揚舒緩的《天地人間充滿愛》。隨後,舞臺另一側響起一曲由阿卡貝拉唱法演繹的節奏歡快的《冰雪奇緣》,表演者是十幾個來自英國牛津大學合唱團的小夥子。
  • 通訊:當侗族大歌遇上阿卡貝拉——全英中國留學生春晚上的「音樂...
    新華社倫敦1月24日電通訊:當侗族大歌遇上阿卡貝拉——全英中國留學生春晚上的「音樂對話」新華社記者於佳欣 梁希之 張代蕾中國侗族大歌與歐洲中世紀音樂同臺,會擦出怎樣的火花?23日晚在英國倫敦威斯敏斯特中央禮堂舉行的2020年全英中國留學生春晚,就上演了這樣一幕。舞臺一側,來自中國貴州省歌舞劇院的十幾名女演員,無伴奏和聲清唱了一首悠揚舒緩的《天地人間充滿愛》。隨後,舞臺另一側響起一曲由阿卡貝拉唱法演繹的節奏歡快的《冰雪奇緣》,表演者是十幾個來自英國牛津大學合唱團的小夥子。
  • 蛇歌(兒歌)|小黃村侗族大歌
    錄音時間:2019年6月15日,農曆五月十三演唱者:小黃村老歌師 潘薩銀花(76歲),潘薩立仙(68歲),潘薩庫(81歲)錄音師:小黃村侗族大歌錄音小組定峰和先珠給我解釋的這首歌大意是,一對夫妻感情很深,丈夫去世後,妻子有一天去看田水,發現田裡的水都漏光了,可是怎麼找都找不到哪裡漏。
  • 中國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項目之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琵琶歌,攔路歌,均是侗族音樂的優秀代表。「大歌」是侗族音樂中的精粹,侗族大歌無伴奏,無指揮。演唱大歌時,不需要配器和指揮,演唱人員憑藉嚴格的訓練和演唱時的默契,往往一氣呵成,既完整又完美。主要特徵是在音樂上形成了復調結構與表現手法。侗族民間有傳統的歌班、歌隊組織,每逢節日或歌隊出訪或迎接歌隊來訪,以對唱「大歌」而獲得聲譽。
  • 電影《侗族大歌》藝術總監、主演——盧燕
    電影《侗族大歌》入圍參賽第49屆美國休斯敦國際電影節,電影節於2016年4月8日至4月17日在美國休斯敦舉辦,《侗族大歌》
  • 貴州元素走向國際 《侗族大歌》衝擊維多利亞電影節大獎
    摘要:  加拿大當地時間2月8日,第22屆維多利亞電影節(Victoria film festival)迎來黔籍導演歐醜醜的最新力作《侗族大歌》。正在加拿大代表中國衝擊維多利亞電影節大獎的《侗族大歌》導演歐醜醜及主演蕭浩冉受邀出席中華...
  • 【原創電影】走進《侗族大歌》藝術總監、主演:盧燕
    ,《侗族大歌》將與從全世界上千部報名參賽參展的影片中遴選出的80部精品佳作一起角逐電影節獎項。電影《侗族大歌》藝術總監、主演盧燕老師將出席第49屆美國休斯敦國際電影節。在電影《侗族大歌》舉行開機新聞發布會的現場,在談到中國文化走向世界,以及導演醜醜對於家鄉的熱愛、對電影的執著追求和籌拍《侗族大歌》的艱辛時,盧燕老師流下了熱淚,也深深感動了在場的所有人。盧燕老師對醜醜和電影《侗族大歌》一直給予了最大的支持和幫助,她為影片中講述的這個跨越六十多年的愛情故事所感動,為片中主人公對於愛情的堅守所感動。
  • 起源於西方的阿卡貝拉,這回要唱響中國「自己的歌」
    7月30日,2018上海阿卡貝拉音樂節暨第八屆全國阿卡貝拉音樂大賽在上海市群眾藝術館正式啟動,本次音樂節的主題是「用自己的聲音,唱自己的歌」。 音樂節主辦方之一,Vocal Asia執行長陳午明認為,上海乃至全國都已培育出不少優秀的阿卡貝拉團隊,國內整體阿卡貝拉水平已經比較高了,推廣普及不再是阿卡貝拉音樂人的主要任務,「讓中國的阿卡貝拉走出去,發展具有中國或上海音樂特色的阿卡貝拉音樂,用我們民族的音樂表達方式,尋找屬於我們自己的聲音,阿卡貝拉在中國才會有更廣闊的未來」。
  • 情感大片《侗族大歌》貴州路演獲觀眾打call
    純愛電影《侗族大歌》已於今日在貴州上映,將於11月17日全國公映。影片日今日發布終極海報,並結束了環黔九城路演,所到之處,場場爆滿,口碑炸裂,提前看過該片的觀眾紛紛盛讚「今年終於看到了一部想二刷的愛情片」,「原來世間還有這麼真實而美好的愛情」……更是有網友貼出本文開篇那句「愛情教母」張愛玲的名言,表示「亂花漸欲迷人眼」的時代,《侗族大歌》給了自己一雙辨別愛的慧眼。
  • 「飯養身、歌養心」——侗族歌師傳歌四十載
    1月13日,胡官美在寨子裡的鼓樓中教唱侗族大歌。  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縣宰蕩村青山環繞、民風淳樸,侗族同胞世居於此。伴隨他們的除了清風明月,還有多聲部、無指揮、無伴奏、自然合聲的民間合唱——侗族大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侗族大歌得以代代相傳,離不開寨子裡的「歌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侗族大歌代表性傳承人胡官美就是其中一員。  胡官美今年65歲,自幼習唱侗族大歌,熟練掌握各種唱法,是十裡八鄉有名的歌唱好手。由於侗族大歌只能通過歌師口口相傳,胡官美數十年來最在意的事就是侗族大歌的傳承。
  • 情感大片《侗族大歌》貴州9城路演 觀眾暖心痛哭
    影片日今日發布終極海報,並結束了環黔九城路演,所到之處,場場爆滿,口碑炸裂,提前看過該片的觀眾紛紛盛讚「今年終於看到了一部想二刷的愛情片」,「原來世間還有這麼真實而美好的愛情」……更是有網友貼出本文開篇那句「愛情教母」張愛玲的名言,表示「亂花漸欲迷人眼」的時代,《侗族大歌》給了自己一雙辨別愛的慧眼。
  • 2020阿卡貝拉音樂會杭州站,阿卡貝拉了解一下
    2020阿卡貝拉音樂會杭州站,各位愛好音樂的小夥伴們,可知中國現在已經有一股阿卡貝拉風流行了哦!怎麼你還不知道阿卡貝拉是什麼嗎?哦,那怎麼行哦,快來跟著小編一起來學習一下吧!首先說起阿卡貝拉,你了解這種音樂表達方式嗎?先讓小編跟你簡單介紹一下,阿卡貝拉是一種起源於西方的純人聲合唱音樂形式,它以傳統合唱藝術為基礎,結合現代音樂、樂器模仿、音響技術、肢體及舞臺表現,已成為一項受到全年齡層歡迎的綜合性藝術。伴隨音響科技的進步,電聲設備和電子樂器陸續進入音樂舞臺,最典型的當屬搖滾樂和流行音樂。
  • 侗族大歌唱響《中國好家庭》 古法木船驚豔全場
    昨晚,兩組「大」「老」家庭震撼登陸遼寧衛視大型全媒體公益互動節目《中國好家庭》的現場。千年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侗族大歌的傳承人與四代致力於古法木船製造的「當代魯班」現場講述中國傳統藝術與技藝的傳承故事,讓現場觀眾體味到中國文化之美,感受到一脈相承的文化基因的生生不息氣象萬千。梁宏達、馮曉泉、曾格格三位互動嘉賓更是對傳統技藝驚嘆不已,紛紛表達對傳承家族的敬重之意。有網友評價:「《中國好家庭》這次玩大了,大咖加大咖,這期節目不僅弘揚了傳統文化,更能引起全社會對文化傳承的關注。」
  • 【侗族頭條】盤點侗族電影上那些書法海報設計···
    電影《侗族古歌秘籍》海報、片頭上的書法字體設計電影《侗族大歌》書法字體設計吳凱,侗族/出生於1982年/貴州黎平人,畢業於雲南大學,中國侗族文化促進會·發起人,雲南傳龍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執行董事,黎平三龍侗族文化促進會 · 會長,黎平蒲洞侗族文化促進會 · 顧問等,【侗族頭條】、侗族大歌發源地、
  • 《歌海》:法國攝影師閻雷珍藏30年的侗族故事
    閻雷始終對中國情有獨鍾,曾連續拍攝了60餘個關於中國的攝影報導,出版了4本關於中國的攝影著作:《KALTEX在中國》《歌海木寨》《壯麗的中國》以及大型畫冊《中國》。他在國內已出版攝影集《昨天的中國》《迷蝶》《安溪人》。內容簡介侗族,一個以大歌、木寨、梯田聞名的民族,在20世紀90年代以前,還不為世人所熟悉。
  • 2016年湖南通道·中國侗族大戊梁歌會開幕
  • 農民畫、侗族大歌、百家宴 文化旅遊助力桂北山區脫貧致富
    位於廣西北部的融水苗族自治縣和三江侗族自治縣屬於深度貧困縣。近年來,當地在少數民族特色文化旅遊上做文章,通過產業發展,逐步擺脫貧困。夜幕降臨,融水縣夢嗚苗寨吊腳樓下歌舞交織,實景演出《苗魅》,讓遊客可以近距離感受苗族風情。參加演出的大部分都是原先住在大山裡的村民。
  • 冬遊貴州|12月,到肇興侗寨過侗年,聽侗族大歌
    每年農曆十一月初一,是侗族的傳統年節,類似漢族群眾過春節,侗年節,侗語稱「記年」。肇興侗寨。賀俊怡 攝侗年既是侗族人民喜慶豐收的盛大節日,又是共同進行娛樂的節日,侗年節期間,家家戶戶都舉行祭祖活動。肇興侗寨。
  • 阿卡貝拉悄然走進中國
    近兩年間,國王歌手合唱團、西班牙不封口人聲樂團、德國SLIXS清唱團等世界級的無伴奏人聲合唱團都曾來中國演唱過,大受觀眾歡迎。然而,「阿卡貝拉」的音樂形式對多數觀眾來說仍然比較陌生,猶如籠著一層神秘的面紗。國王歌手合唱團成員
  • 侗族天籟之音響徹首府的夜空
    >侗族三聲部合唱《楊梅歌》感受無伴奏多聲部侗族大歌的獨特魅力「聆聽陳國凡先生的作品,如山風吹來,我們聽到了源自山野田園的氣息當晚表演的節目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包括有原生態侗族大歌,也有融入流行音樂元素的新民樂,還有侗族歌舞劇選段、器樂演奏等。演唱類有二人對唱、「一對多、多對一」對唱,以及獨唱、小組唱、合唱等形式。有的優美婉轉,有的熱烈奔放,有的歡快活潑,有的嫋嫋入心,那些耳熟能詳的曲目讓人聽起來倍感親切。尤其是侗族大歌,以無伴奏多聲部合韻的獨特魅力蜚聲國際樂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