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侗族大歌》藝術總監、主演——盧燕

2021-02-20 北京雲上太陽影視文化公司

        電影《侗族大歌》入圍參賽第49屆美國休斯敦國際電影節,電影節於2016年4月8日至4月17日在美國休斯敦舉辦,《侗族大歌》將與從全世界上千部報名參賽參展的影片中遴選出的80部精品佳作一起角逐電影節獎項。 創辦於1961年的美國休斯敦國際電影節,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獨立電影節,很多日後享譽世界的著名導演都曾在休斯敦國際電影節上獲得他們一生中重要的國際大獎,其中包括史蒂芬·史匹柏、《星球大戰》導演喬治·盧卡斯、《沉默的羔羊》導演喬納森·德梅等等;1992年,李安導演生涯的第一部電影《推手》,榮獲休斯敦國際電影節大獎,這是李安導演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個國際大獎。

       電影《侗族大歌》藝術總監、主演盧燕老師將出席第49屆美國休斯敦國際電影節。

        電影《侗族大歌》藝術總監、主演,好萊塢著名華裔電影人、奧斯卡獎、金球獎終身評委盧燕女士,從大洋彼岸來到貴州,熱情健談的精神狀態完全看不出已經年逾九旬。為了拍好《侗族大歌》,她三年前就曾隨同導演醜醜深入大山深處的侗家村寨體驗生活。

        盧燕老師甚至一改往日令廣大國際、國內影迷熟知的短髮形象,為該片中的女主角老年阿蓮留起了長發,還學唱侗歌。在電影《侗族大歌》舉行開機新聞發布會的現場,在談到中國文化走向世界,以及導演醜醜對於家鄉的熱愛、對電影的執著追求和籌拍《侗族大歌》的艱辛時,盧燕老師流下了熱淚,也深深感動了在場的所有人。盧燕老師對醜醜和電影《侗族大歌》一直給予了最大的支持和幫助,她為影片中講述的這個跨越六十多年的愛情故事所感動,為片中主人公對於愛情的堅守所感動。


       2011年,醜醜前往美國參加塞多納國際電影節。當年,《雲上太陽》獲得了塞多納國際電影節的最佳外語片獎、最佳攝影獎、觀眾最喜愛影片獎三項國際大獎。在途經洛杉磯時,讓醜醜意想不到的驚喜發生了。

       那年2月,加州的陽光明媚溫暖,日落大道兩旁的棕櫚樹和林立的電影廣告牌綿延不絕,在這個電影的殿堂,美國奧斯卡獎正在緊張的評選中。醜醜說「當時,在北京電影學院黃式憲教授的引薦下,認識了盧燕老師。盧燕老師知道我們要去看望她,特別高興,並提前跟主辦方申請,我們被允許進入奧斯卡評委們觀影的地方,我還記得當時播放的是20世紀福克斯公司製作的新版《簡愛》,在寬敞舒適的電影放映廳裡,我終於見到了仰慕已久盧燕老師。」

       聽完《侗族大歌》的故事梗概後,堪稱為電影界傳奇的盧燕老師被醜醜感動了,眼裡含著淚水,她動容地對醜醜說:「你的故事裡表達的這種愛,現在很難再找到了。阿蓮這個角色我非常喜歡,也很願意參演。」當聽到這句話時,醜醜當時就懵了,她用難以置信、受寵若驚來形容當時的感受。直到今天,每次回憶起當時與盧燕老師見面的情景,醜醜總是重複一句話:「我真的想都不敢想。在中國乃至世界電影界都稱得上重磅人物的盧燕老師,能來參演我們的電影,我真的想都不敢想。」

電影《侗族大歌》劇照

        就這樣,2012年10月,84歲高齡的盧燕在醜醜的陪同下走訪了貴州黔東南的侗寨。盧燕老師第一次近距離地感受到侗族大歌神秘古老的世界。「那是盧燕老師第一次聽他們唱侗歌,她閉著眼睛,用心靈在感受那些用心靈發出的天籟之音,在韻律綿長的歌聲中,時間仿佛靜止了。」

        就是從那時候起,盧燕老師開始跟寨子裡的歌師們學習唱歌;也是從那時候起,她開始留起了長發。很多人都在問盧燕老師,短髮留了幾十年,你怎麼突然開始留長髮了呢?對此,盧燕老師總是笑笑,並不多說什麼。而其中的秘密只有醜醜知道,「盧燕老師經常從美國打電話來關心《侗族大歌》的工作進度,她總是在鼓勵我:『醜醜,你不用著急,你什麼時候開拍,我都等著你,我的長髮就為這部電影留著。』」

         在我成長的路上一直有許多長輩、老師、朋友、親人對我無私的關愛、支持和幫助,我覺得自己很幸運,我感恩我所擁有的這一切!親愛的奶奶,上午接到您從美國打來的電話,我心裡有說不出的感動和感恩,覺得特別溫暖。聽到您親切溫暖的聲音和鼓勵我的話語,我還是沒忍住流淚了,這淚水是甘甜和幸福的。在我最最需要的時候,您給了我最無私的愛,給我鼓勵和幫助,給我最強有力的支持!您對我說的每一句話語我都記在心裡,這些話語給了我信心、勇氣和力量,會伴隨著我一路前行!我知道未來的路上不可能一帆風順,但是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我都會微笑面對!我會堅持!我會堅守!我會加油!我會努力!我會勇敢堅定地往前走!願您幸福、平安、快樂,健康長壽!-永遠愛您的醜醜   (摘自醜醜2013年1月13日朋友圈)


盧燕老師跟侗族歌師吳良鋒學唱侗歌


電影《侗族大歌》劇照

盧燕老師在《侗族大歌》拍攝現場工作照

       盧燕老師待人和藹可親,在劇組大家都親切的稱呼她奶奶



盧燕(Lisa Lu)

       母親李桂芬,義父梅蘭芳。 原名盧萍香,盧燕香,盧燕卿,旅美華裔影人,主要職業包括演員、製片人、影片策劃及解說配音等,曾三次獲得臺灣金馬獎,奧斯卡終身評委。她不僅能用英語、粵語和普通話,在中國大陸、香港、臺灣和美國的電影、電視和戲劇舞臺上表演,還擅長表演京劇和崑曲,其突出的藝術造詣使她獲得了聯合國國際和平藝術獎,她還曾被Chinese Daily News (World Journal)選為「北美地區百大傑出華人」。


       1945年上海裨文女子中學畢業後進入上海聖約翰大學(St John's University),之後又轉入上海交通大學工商管理專業學習, 曾在上海影院中擔任過為英文片同聲翻譯的「譯意風(earphone)小姐」。

       1947年移居美國夏威夷檀香山,在夏威夷大學(University of Hawaii)攻讀財務管理專業,兼修戲劇與演講,就讀期間曾在檀香山當會計、化驗員和播音員。 

1956年盧燕全家移居洛杉磯,家庭淵源和藝術薰陶的關係,盧燕對戲劇頗感興趣,在丈夫黃錫琳(Shelling Hwong)的鼓勵下,她勇敢地進入加利福尼亞州帕薩迪納戲劇學院(Pasadena Playhouse)表演系深造,正式轉行開始了自己的表演生涯。 

1958年盧燕畢業時演出的話劇《八月茶室》(Teahouse of the August Moon)獲得了成功,她的表演才華得到了充分的肯定,這也堅定了她從藝的決心,並打開了進入好萊塢銀幕的大門。


憑藉著帕薩迪納戲劇學院(Pasadena Playhouse)學習的深厚功底,從20世紀50年代起,她開始在美國電視界不斷出演電視劇,從而獲得了長期穩定的職業。

       20世紀60年代初她順利出演了她的第一部美國劇情長片《山路》(The Mountain Road,1960),在這部以抗日戰爭為背景的影片中她與詹姆斯·史都華(James Stewart)合作,成功詮釋了一位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熱情而又命運多舛的遺孀,自此一個秀外慧中、具備東方古典氣質的明星誕生在好萊塢  

       1972年,她在根據《國王與我》(The King and I,1956)改編的電視系列短片《安娜和國王》(Anna and the King,1972)中獲得了重要配角Thiang女士。之後她還出演了科幻驚悚片《魔種》(Demon Seed,1977),在其中扮演了一個獻身科研的科學家;在彼得·博格丹諾維奇導演的《聖徒傑克》(Saint Jack,1979)等影片中她都參與了演出。 


       雖然身在海外,但盧燕始終心繫中國,時刻關注並支持華語影壇的發展,她多次與包括李翰祥、狄龍、謝晉等華語影壇的影人合作。 1967年她回到香港主演了唐書璇導演的影片《董夫人》(1970),並因此片獲得第九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1972年應香港邵氏總經理邵逸夫及導演李翰祥的邀請再次回到香港拍攝了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the Shaw Brothers)的影片《十四女英豪》(1972)並因此片獲得第十一屆金馬獎最佳女配角獎,之後又主演了《傾國傾城》(1975),飾演慈禧太后, 再度獲得第十二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傾國傾城》中的慈禧太后,是盧燕所塑造的銀幕人物中自己最喜歡的一個。當年為了演好這個角色,盧燕特意在美國幾家圖書館借了數十本關於慈禧的中英文書籍,專心閱讀,揣摩研究。最終,盧燕用人性化和生活化的手法,去刻畫這位權傾天下的皇太后。性格堅定而溫和的盧燕在影片中把喜怒無常,用心狠毒的慈禧太后,演的辣而不潑,冷而含威,不失垂簾聽政者的身份,分寸掌握得十分恰當。盧燕演的慈禧太后,受到中外影評家好評。

盧燕老師作為奧斯卡金像獎終身評委在奧斯卡現場

盧燕老師與奧斯卡影后朱麗安摩爾

盧燕老師也是李安導演非常敬重的前輩

盧燕老師與李安導演

 榮譽成就

1971年    

第9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    

董夫人 (獲獎)

1973年    

第11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配角獎    

十四女英豪(獲獎)



1975年    

第12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   

 傾國傾城(獲獎)    

1978 年   

第15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配角獎    

永恆的愛(提名)    

2008年    

第8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最佳女配角獎     

姨媽的後現代生活(提名)

2015-05    

第16屆華鼎獎終身成就獎   (獲獎)

其他成就

亞洲電影節(Asian Film Festival)傑出成就獎(Outstanding Achievement Award):《瀛臺泣血》(1975)

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The Magnolia Award):《普萊颯大飯店》(Plaza Suite,1992)

盧燕製作或參與配音的得獎或提名的紀錄片包括:

《中國:超越陰霾》(China:Beyond the Cloud,1995)獲得國家地理雜誌(National Geographic Special)特別獎(The Peabody Award),盧燕是該片的解說敘述者

《失落的王國》(The Lost Kingdom of Guge,1995)在紐約國際電影電視節(International Film & TV Festival of New York)獲得銅牌,盧燕是製片人

《小木房》(Little Wooden House,1994)在紐約國際電影電視節(International Film & TV Festival of New York)獲得銅牌(Bronze Medal),盧燕擔任製片人

《縫紉的女人》(The Sewing Woman ,1983)獲得奧斯卡年度最佳紀錄短片提名,盧燕擔任解說

《中國聯繫》(China Connection,1979) 獲得紐約國際電影節(The New York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銀獎(Silver Award ),盧燕擔任解說

《超級班機事件》(Saga of a Superliner,1976)獲亞特蘭大電影節(Atlanta Film Festival)銅獎(Bronze Award),盧燕擔任製片人

2010年獲得2009-2010年度 文化藝術領域影響世界華人大獎

2009年第五屆中美電影節傑出美國華裔演員獎

2005年3月在第五屆華語傳媒大獎暨中國電影百年精英盛會頒獎典禮上,盧燕獲得「中國電影百大影星獎」

2004年獲得母校交通大學南加州分校校友會的終身成就獎

2000年《中國日報(世界日報)》特別版將盧燕評為「100名最優秀的北美華人(the 100 most outstanding Chinese persons living in North America)」之一

1999年6月19日,美籍華裔藝術局(Chinese-American Arts Council)在紐約林肯中心的愛麗絲劇院(Alice Theatre in New York's Lincoln Center)舉行頒獎儀式,授予盧燕女士「終身藝術成就獎(Lifetime Achievement for the Arts)」,這一獎項的得主都是在美國最傑出的亞洲藝術家

1993年上海交通大學授予她名譽顧問教授(Honorary Advisory Professor)

1992年,由於成功組織翻譯了《普萊颯大飯店》(Plaza Suite),美國新聞署(United States Information Agency)授予盧燕女士美國文化藝術研究專家(Arts America Cultural Specialist)

1988年榮獲由洛杉磯市市長湯姆·布萊德雷(Tom Bradley)在「亞太裔美國人文化傳統成就周(Asian Pacific American Heritage Week / Achievements)」頒發的表演藝術成就獎(Performing Arts) 


 

      

相關焦點

  • 【原創電影】走進《侗族大歌》藝術總監、主演:盧燕
    電影《侗族大歌》藝術總監、主演盧燕老師將出席第49屆美國休斯敦國際電影節。電影《侗族大歌》藝術總監、主演,好萊塢著名華裔電影人、奧斯卡獎、金球獎終身評委盧燕女士,從大洋彼岸來到貴州,熱情健談的精神狀態完全看不出已經年逾九旬。
  • 盧燕:傳奇的背後,是笨鳥先飛
    而在盧燕的心目中,奧斯卡終身評委的身份並不標誌著她的一個演藝高度。成立「盧燕電影基金會」,幫助年輕一代電影人才去實現夢想,當自己的名字與電影的未來聯繫在一起的時候,才是她藝術更久遠的路。人們看到,年近九旬的盧燕登上舞臺,出演話劇。這已不純粹是在看一場表演,更似在看一個生命的傳奇。
  • 用電影展現貴州之美的侗族導演歐醜醜
    這位來自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侗族姑娘,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的「80後」導演,從2005年第一部電影作品《阿娜依》問世以來,還拍攝了《雲上太陽》《侗族大歌》三部與貴州相關的電影。歐醜醜   從小生長在貴州的歐醜醜,在她的血液裡面流淌著豐富的民族文化和淳樸的民風民俗,她對於貴州的情感已經深入到了骨子裡。
  • 情感大片《侗族大歌》貴州路演獲觀眾打call
    純愛電影《侗族大歌》已於今日在貴州上映,將於11月17日全國公映。影片日今日發布終極海報,並結束了環黔九城路演,所到之處,場場爆滿,口碑炸裂,提前看過該片的觀眾紛紛盛讚「今年終於看到了一部想二刷的愛情片」,「原來世間還有這麼真實而美好的愛情」……更是有網友貼出本文開篇那句「愛情教母」張愛玲的名言,表示「亂花漸欲迷人眼」的時代,《侗族大歌》給了自己一雙辨別愛的慧眼。
  • 93歲華裔演員盧燕:信念是人生最重要基石
    每到夜晚,家中燈火輝煌,皮黃之聲不斷,盧燕在旁看得認真,梅蘭芳也常指點她梅派藝術的技巧和要領。在盧燕心裡,梅大師是她最崇拜,也是最佩服的人。「不但藝術好、很愛國,而且他的人格很高尚,總是照顧所有的同行,對人非常的仁慈」。16歲那年,盧燕和梅葆玖一起在上海黃金大戲院登臺演出,母親李桂芬和梅蘭芳一家都坐在臺下。她唱完二本《霓虹關》,便向梅先生請教。
  • 情感大片《侗族大歌》貴州9城路演 觀眾暖心痛哭
    影片日今日發布終極海報,並結束了環黔九城路演,所到之處,場場爆滿,口碑炸裂,提前看過該片的觀眾紛紛盛讚「今年終於看到了一部想二刷的愛情片」,「原來世間還有這麼真實而美好的愛情」……更是有網友貼出本文開篇那句「愛情教母」張愛玲的名言,表示「亂花漸欲迷人眼」的時代,《侗族大歌》給了自己一雙辨別愛的慧眼。
  • 蛇歌(兒歌)|小黃村侗族大歌
    錄音時間:2019年6月15日,農曆五月十三演唱者:小黃村老歌師 潘薩銀花(76歲),潘薩立仙(68歲),潘薩庫(81歲)錄音師:小黃村侗族大歌錄音小組定峰和先珠給我解釋的這首歌大意是,一對夫妻感情很深,丈夫去世後,妻子有一天去看田水,發現田裡的水都漏光了,可是怎麼找都找不到哪裡漏。
  • 侗族大歌,中國的「阿卡貝拉」,浪漫的與眾不同
    準備做表演的歌隊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枝花,少數民族大多能歌善舞,新疆地區的火熱奔放,藏族的高亢嘹亮,苗族的溫柔多情,而我國西南貴州地區的侗族大歌,如果你有幸親耳聆聽,一定會愛上這個獨特美妙的藝術形式獨特的人文和地貌造就了獨特的藝術侗族大歌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侗族大歌的和聲渾然天成,婉轉悠揚,如同天籟。
  • 貴州元素走向國際 《侗族大歌》衝擊維多利亞電影節大獎
    摘要:  加拿大當地時間2月8日,第22屆維多利亞電影節(Victoria film festival)迎來黔籍導演歐醜醜的最新力作《侗族大歌》。正在加拿大代表中國衝擊維多利亞電影節大獎的《侗族大歌》導演歐醜醜及主演蕭浩冉受邀出席中華...
  • 【侗族頭條】盤點侗族電影上那些書法海報設計···
    電影《侗族古歌秘籍》海報、片頭上的書法字體設計電影《侗族大歌》書法字體設計吳凱,侗族/出生於1982年/貴州黎平人,畢業於雲南大學,中國侗族文化促進會·發起人,雲南傳龍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執行董事,黎平三龍侗族文化促進會 · 會長,黎平蒲洞侗族文化促進會 · 顧問等,【侗族頭條】、侗族大歌發源地、
  • 海報欄|除了超級大片,十一月的藝術電影也很精彩
    表現主義是20世紀初流行於法國、德國、奧地利、北歐和俄羅斯的文學和藝術流派,而表現主義的電影也被稱為德國表現派,本展放映的就是三位德國表現主義電影大師F·W·茂瑙、羅伯特·威恩、弗裡茨·朗的八部影史經典作品。
  • 中國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項目之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琵琶歌,攔路歌,均是侗族音樂的優秀代表。「大歌」是侗族音樂中的精粹,侗族大歌無伴奏,無指揮。演唱大歌時,不需要配器和指揮,演唱人員憑藉嚴格的訓練和演唱時的默契,往往一氣呵成,既完整又完美。主要特徵是在音樂上形成了復調結構與表現手法。侗族民間有傳統的歌班、歌隊組織,每逢節日或歌隊出訪或迎接歌隊來訪,以對唱「大歌」而獲得聲譽。
  • 盧燕:扮演慈禧最好的女演員,只有劉曉慶能媲美,93歲依然美麗
    梅葆玖與盧燕到了美國,母親建議盧燕放棄藝術,去學MBA,她認為盧燕做人太老實,天分又不高,藝術這個行業,要是不能做到最好,就千萬別做。盧燕在夏威夷大學攻讀財務管理,同時兼修戲劇與演講。盧燕畢業後事業很順利,從出納一直升到財務總監,和尋常女子一樣結婚生子。她的丈夫黃錫琳是外交官,在美國只是普通階層,生了3個孩子。她並不快樂,不喜歡和數字打交道,心裡始終埋著演員夢。
  • 申音|92歲盧燕:我是上海人,生勒此地,長勒此地
    盧燕(Lisa Lu),著名美籍華裔女演員。1988年,擔任美國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評審執行委員。1994年,作為首位華人擔任美國奧斯卡金像獎終身評委,2000年,獲得美國聯合國協會國際和平文化獎。2005年,獲得第5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百年影星獎。
  • 盧燕的演藝生涯
    1938年,盧家騋去世,盧燕與母親被梅蘭芳夫婦接到馬思南路(現思南路)的梅公館,一住就是9年。馬思南路兩旁種的是最好的法國梧桐,一到秋天便是漫天落葉,遍地鎏金。「那個時候我住校,每個周末回去總是好多客人,賓朋滿座。」盧燕回憶,「後來日本人要梅先生出來(演出),梅先生就蓄鬚明志。有的時候他忍不住想唱,就在晚上把窗戶關好,把帘子拉起來,我媽媽給他拉胡琴,讓他吊吊嗓。」
  • 影壇傳奇盧燕,分享六十年演藝之路
    這是該劇時隔11年重排內地版本,由天津人民藝術劇院與香港話劇團聯袂製作,劇票早早售罄。 下午場的演出是2點開始,中午十二點就已經有大批觀眾聚集在上海大劇院的正門口等待檢票。因為這場演出是上海站觀眾們的福利,盧燕飾演慈禧和鄭雲龍飾演光緒這個組合在北京站演出時是沒有的。能和濮存昕、鄭雲龍合作,盧燕感到十分開心。
  • 「飯養身、歌養心」——侗族歌師傳歌四十載
    1月13日,胡官美在寨子裡的鼓樓中教唱侗族大歌。  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縣宰蕩村青山環繞、民風淳樸,侗族同胞世居於此。伴隨他們的除了清風明月,還有多聲部、無指揮、無伴奏、自然合聲的民間合唱——侗族大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侗族大歌得以代代相傳,離不開寨子裡的「歌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侗族大歌代表性傳承人胡官美就是其中一員。  胡官美今年65歲,自幼習唱侗族大歌,熟練掌握各種唱法,是十裡八鄉有名的歌唱好手。由於侗族大歌只能通過歌師口口相傳,胡官美數十年來最在意的事就是侗族大歌的傳承。
  • 她是梅蘭芳的義女,她是奧斯卡終身評委……91歲藝壇常青樹盧燕:我...
    明年2月份,賴聲川話劇《如夢之夢》將首度獻演重慶大劇院。上周,盧燕、孫強等劇中主演來到山城與觀眾見面。活動結束,這位享譽華人世界的藝壇老祖母接受了重慶晨報記者獨家專訪。她說,自己一生鍾情表演,期待再演十年;她也毫無保留地分享了內心深處對重慶的情感,「我先生青年時代在這裡上學,我想去他讀書的校園走走看看。」年輕時的盧燕與母親、丈夫和兒女。
  • 農民畫、侗族大歌、百家宴 文化旅遊助力桂北山區脫貧致富
    位於廣西北部的融水苗族自治縣和三江侗族自治縣屬於深度貧困縣。近年來,當地在少數民族特色文化旅遊上做文章,通過產業發展,逐步擺脫貧困。夜幕降臨,融水縣夢嗚苗寨吊腳樓下歌舞交織,實景演出《苗魅》,讓遊客可以近距離感受苗族風情。參加演出的大部分都是原先住在大山裡的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