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燕(Lisa Lu),著名美籍華裔女演員。1988年,擔任美國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評審執行委員。1994年,作為首位華人擔任美國奧斯卡金像獎終身評委,2000年,獲得美國聯合國協會國際和平文化獎。2005年,獲得第5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百年影星獎。2011年,憑藉劇情電影《團圓》獲得第3屆英國倫敦萬像華語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2015年,獲得第16屆華鼎獎和第2屆金色銀幕獎的終生成就獎。2016年,獲得第6屆華人榜頒獎禮和第49屆美國休斯敦國際電影節的終身成就獎。是當代華人影壇德高望重,極具影響力的表演藝術家。
金秋的話劇舞臺上,一部製作精良、藝術精湛的好作品,成為北京與上海觀眾熱議的「文藝話題」,這就是由何冀平編劇的話劇《德齡與慈禧》。濮存昕、江珊、鄭雲龍……一連串閃爍的名字使得該劇熠熠生輝。而在這其中,最閃亮的名字,莫過於92歲高齡的表演藝術家盧燕了。耄耋之年,重登話劇舞臺,整整三個小時的演出裡,她的戲份就佔了三分之二。觀者無不被其雍容的氣度,精準的表演與深厚的臺詞功力所傾倒,為之讚嘆不已。
攝 | 王可達
可以說,盧燕演繹的慈禧,穩得住、有氣場,到了感情戲又收放自如。雖然年事已高,有些大段的臺詞難免會有疏漏或遺忘,並非十分完美,在舞臺調度上也減了一些動作。可儘管如此,只要盧燕坐在龍椅上,仿佛早與慈禧合二為一,那些瑕疵也成了戲劇的一部分。著名梅派大青衣史依弘受邀看了戲後,作為忘年交的盧燕半嬌半嗔地對她說道:「我沒演好,才發揮了三成功力,到底是老了!」史依弘聽了,勾起這位可愛的「老小孩」,笑著說道:「您怎樣演都是對的,怎樣演,觀眾都喜歡。」一番話,逗得兩位忘年之交的「閨密」會心地笑了起來。
的確,92歲依然能站在話劇舞臺上,挑戰高難度的臺詞與表演,更要用巨大的氣場徵服現場近千位觀眾,何其不易!熟悉盧燕的人都知道,這幾年,她的演出一直沒停過,雖然早已年過九旬,但一直在美國與中國之間奔波忙碌,參加活動,擔任嘉賓,出演電影,主演話劇……每年的《如夢之夢》,她都會作為老年顧香蘭出現在舞臺上。剛演完《德齡與慈禧》上海場的演出,製作方邀約起了明年的巡演,老太太毫不猶豫,一口答應,「只要我還演得動,我就是屬於舞臺的。」難怪演出謝幕時,面對觀眾的熱烈掌聲,她總會說這是她今生最好的一次工作。
盧燕與慈禧這一角色有緣,早在上世紀70年代,她就在邵氏出品、李翰祥執導的《傾國傾城》《瀛臺泣血》中扮演慈禧,那時她48歲。60歲時,她又在《末代皇帝》中扮演慈禧。79歲時,盧燕和香港話劇團合作,出演《德齡與慈禧》,此次再度演出該劇,已是92歲的她第四次塑造慈禧這一女性角色。
來到上海演出,情感自然更深。「我是上海人,生勒此地,長勒此地。」說著一口軟糯流利的老派滬語,走進《申音》,盧燕娓娓道來。對於上海,她總有著難以割捨的情結。盧燕母親是與孟小冬齊名的坤角鬚生李桂芬,義父是梅蘭芳。但母親並不支持她學唱戲,反而讓她讀書去銀行界。她讀書也不錯,先是考取上海交通大學財務管理系,後來移居美國繼續讀財務管理,畢業後在一家醫院做會計,一直做到財務總監。但她感覺工作枯燥,成為三個孩子的母親後還大膽嘗試做演員,一直做到了現在。儘管再次回到故鄉,已經是改革開放之後的事了,但每每回到上海,兒時的回憶,義父的教誨,以及自己與九弟梅葆玖的深厚感情,都一下子湧上心頭,這是這座城市給予她的溫暖與溫情。
都說盧燕的一生,活出了一個女人的史詩,而這樣的傳奇,起點正是上海這座海納百川、包羅萬象的城市。這次盧燕來到《申音》欄目,用地道的上海話與觀眾一述衷腸。
策劃 | 錢亦蕉
採訪 | 王悅陽
攝製 | 王煜、賀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