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音|92歲盧燕:我是上海人,生勒此地,長勒此地

2021-01-10 新民周刊

盧燕(Lisa Lu),著名美籍華裔女演員。1988年,擔任美國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評審執行委員。1994年,作為首位華人擔任美國奧斯卡金像獎終身評委,2000年,獲得美國聯合國協會國際和平文化獎。2005年,獲得第5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百年影星獎。2011年,憑藉劇情電影《團圓》獲得第3屆英國倫敦萬像華語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2015年,獲得第16屆華鼎獎和第2屆金色銀幕獎的終生成就獎。2016年,獲得第6屆華人榜頒獎禮和第49屆美國休斯敦國際電影節的終身成就獎。是當代華人影壇德高望重,極具影響力的表演藝術家。

金秋的話劇舞臺上,一部製作精良、藝術精湛的好作品,成為北京與上海觀眾熱議的「文藝話題」,這就是由何冀平編劇的話劇《德齡與慈禧》。濮存昕、江珊、鄭雲龍……一連串閃爍的名字使得該劇熠熠生輝。而在這其中,最閃亮的名字,莫過於92歲高齡的表演藝術家盧燕了。耄耋之年,重登話劇舞臺,整整三個小時的演出裡,她的戲份就佔了三分之二。觀者無不被其雍容的氣度,精準的表演與深厚的臺詞功力所傾倒,為之讚嘆不已。

攝 | 王可達

可以說,盧燕演繹的慈禧,穩得住、有氣場,到了感情戲又收放自如。雖然年事已高,有些大段的臺詞難免會有疏漏或遺忘,並非十分完美,在舞臺調度上也減了一些動作。可儘管如此,只要盧燕坐在龍椅上,仿佛早與慈禧合二為一,那些瑕疵也成了戲劇的一部分。著名梅派大青衣史依弘受邀看了戲後,作為忘年交的盧燕半嬌半嗔地對她說道:「我沒演好,才發揮了三成功力,到底是老了!」史依弘聽了,勾起這位可愛的「老小孩」,笑著說道:「您怎樣演都是對的,怎樣演,觀眾都喜歡。」一番話,逗得兩位忘年之交的「閨密」會心地笑了起來。

的確,92歲依然能站在話劇舞臺上,挑戰高難度的臺詞與表演,更要用巨大的氣場徵服現場近千位觀眾,何其不易!熟悉盧燕的人都知道,這幾年,她的演出一直沒停過,雖然早已年過九旬,但一直在美國與中國之間奔波忙碌,參加活動,擔任嘉賓,出演電影,主演話劇……每年的《如夢之夢》,她都會作為老年顧香蘭出現在舞臺上。剛演完《德齡與慈禧》上海場的演出,製作方邀約起了明年的巡演,老太太毫不猶豫,一口答應,「只要我還演得動,我就是屬於舞臺的。」難怪演出謝幕時,面對觀眾的熱烈掌聲,她總會說這是她今生最好的一次工作。

盧燕與慈禧這一角色有緣,早在上世紀70年代,她就在邵氏出品、李翰祥執導的《傾國傾城》《瀛臺泣血》中扮演慈禧,那時她48歲。60歲時,她又在《末代皇帝》中扮演慈禧。79歲時,盧燕和香港話劇團合作,出演《德齡與慈禧》,此次再度演出該劇,已是92歲的她第四次塑造慈禧這一女性角色。

來到上海演出,情感自然更深。「我是上海人,生勒此地,長勒此地。」說著一口軟糯流利的老派滬語,走進《申音》,盧燕娓娓道來。對於上海,她總有著難以割捨的情結。盧燕母親是與孟小冬齊名的坤角鬚生李桂芬,義父是梅蘭芳。但母親並不支持她學唱戲,反而讓她讀書去銀行界。她讀書也不錯,先是考取上海交通大學財務管理系,後來移居美國繼續讀財務管理,畢業後在一家醫院做會計,一直做到財務總監。但她感覺工作枯燥,成為三個孩子的母親後還大膽嘗試做演員,一直做到了現在。儘管再次回到故鄉,已經是改革開放之後的事了,但每每回到上海,兒時的回憶,義父的教誨,以及自己與九弟梅葆玖的深厚感情,都一下子湧上心頭,這是這座城市給予她的溫暖與溫情。

都說盧燕的一生,活出了一個女人的史詩,而這樣的傳奇,起點正是上海這座海納百川、包羅萬象的城市。這次盧燕來到《申音》欄目,用地道的上海話與觀眾一述衷腸。

策劃 | 錢亦蕉

採訪 | 王悅陽

攝製 | 王煜、賀信

相關焦點

  • 記者、翻譯、好萊塢演員、梅蘭芳義女,92歲盧燕將人生活成戲臺
    她出身名門,就讀名校 ,30歲踏入好萊塢,如今還在演電影和舞臺劇《德齡與慈禧》是今年話劇圈最熱門的作品之一。編劇何冀平的本子,北京、上海巡演7場,開賣秒罄,一票難求。尤其是末場票,連黃牛都沒能收到幾張。臺上實力演技派和當紅流量雲集,但所有人心裡都清楚,這裡最大的腕兒只有一個——「慈禧」盧燕。
  • [申情申音][小說]胭脂扣(三)
    相關連結:[申情申音][小說]胭脂扣(一)[申情申音][小說]胭脂扣(二) [上海話改編]     怪了,我脫如花竟然像朋友一樣茄起山河來了不過講到底,伊回到此地並勿是為了懷舊,讓伊最放勿下個,還是伊個「振邦」。    如花問我伊要哪能辦?弄了像我有一堆經驗可以參考一樣。我當然嘸沒經驗,也嘸沒讓時光倒流個本事,覅講五十年了,就是一分鐘、一秒鐘,我都嘸沒本事幫伊穿越回去。唉,時間是最鐵石心腸、鐵面無私個。面對現實,我跟伊,啥人也勿比啥人堅強。    另外還有一隻讓我糾結個問題,就是——我要哪能安置伊呢?
  • [申情申音][小說]過把癮就死(二十)(最終章)
    (十四)[申情申音][小說]過把癮就死(十五)[申情申音][小說]過把癮就死(十六)[申情申音][小說]過把癮就死(十七)[申情申音][小說]過把癮就死(十八)[申情申音][小說]過把癮就死(十九)[上海話改編]     我脫幾個朋友去了趟南方。
  • [申情申音]吃老酒面面觀
    舊年春節,我去了趟甘肅個酒泉。此地個人吃酒真箇是著力,白酒儕是原箱頭賣個,一箱六瓶,外加還有「開蓋有獎」個活動。當地人儕老會得勸酒個,甚至還有專門用來勸酒個套詞:「天若勿愛酒,天應無酒星;地若勿愛酒,地應無酒泉;人若勿愛酒,何必到酒泉。來來來,幹脫幹脫!」我是遠道而來個客人,主人家都介熱情了,儂講我哪能好意思勿吃呢?勿知勿覺個一杯連一杯,反正肯定是超出我平常辰光個量了。不過我介許多酒吃下去,倒也嘸沒醉脫,只覺著頭有眼渾,仍舊可以跟伊拉吹牛屄談人生,到結束,居然還得到了一句「儂勿像上海人」個「好評」。
  • 92歲盧燕再登舞臺 那些能把太后演好的女演員們
    其實有類角色恰好相反,年紀輕、經歷淺的人去演,就像是小孩偷穿了大人的衣服。這類角色是歷史上有名的女強人們——太后。《德齡與慈禧》劇照  前兩天,何冀平編劇的話劇《德齡與慈禧》在北京演出,很多人都被92歲的盧燕所傾倒,她演的慈禧穩得住、有氣場,到了感情戲又收放自如。其實演出時,盧燕有些臺詞並不完美,導演在舞臺調度上也減了很多動作。
  • 農村老話「人離此地賤,物離此地貴」是什麼意思呢?
    農村常說的老話「人離此地賤,物離此地貴」的字面理解應該是人離開自己的故鄉或者是大家都熟悉的地方,會變得低微,變得無人問津。而物品離開原有的產地會變得金貴。假如你遠走他鄉,來到一個陌生的地方,你即使擁有過人之處,一樣還是需要從新開始,讓更多人認識你才行,所以就有了農村老話「人離此地賤」的說法。同樣的道理,自古就有物以稀為貴,比如咱們普通人認為水似乎不那麼值錢,但是要看水在什麼樣的環境下。在沙漠中的話,水的價值遠比黃金珍貴的多。
  • 91歲藝壇老祖母盧燕:我期待能再演十年
    也是演話劇得到的肯定,堅定了後來盧燕闖蕩好萊塢從藝的決心。「1958年從戲校畢業時,我們排了話劇《八月茶室》(Teahouse of the August Moon),我演一位藝妓,全日語演出,我不會怎麼辦?剛好有個醫院同事是日本人,我讓她用日語把臺詞說一遍,錄下來我回去揣摩,就這樣完成了這個戲。
  • [申情申音]如意·吉祥
    我辣想噢,假使今朝突然來了十幾個客人,勿管是吃飯白相還是收帳要債,至少埃些瓷磚就勿會介冰冰瀴了,至少壁爐高頭埃張彩照裡個人,也勿會顯得介孤零,介嘸沒精神了。講來講去,今朝到底是年三十夜了,哪怕壁爐從來只是擺擺樣子個,但起碼煤油爐還是應該要點一點個[口伐]。我鐾了一根自來火。鐾自來火個聲音讓我想起了點炮仗個聲音。但此地個人是勿放炮仗個,當然也勿可能有炮仗個聲音,所以我連一點點應景個機會都嘸沒了。
  • 她是梅蘭芳的義女,她是奧斯卡終身評委……91歲藝壇常青樹盧燕:我...
    我就再去跟他談,我說我不像酒吧女郎,可是我可以演啊,他仍不答應,說你身材也不像,於是我回家換了件性感的衣裳,把裡頭(胸部)墊一墊,第二天又去了,這樣他才說,好吧,好吧,你演吧。」那年她31歲,剛從加利福尼亞帕薩迪納戲劇學院畢業,移居美國十年,已嫁做人婦,是三個孩子的母親,原本在醫院做財務總監。以31歲「高齡」進演藝圈折騰,盧燕的初衷純粹是對表演的鐘情。
  • 盧燕:老上海的女性有種特別的風度(圖)
    三奪臺灣金馬獎、京劇大師梅蘭芳義女、美國奧斯卡獎終身評委……身披如此多光環的美籍華裔表演藝術家盧燕以83歲高齡擔綱中國電影《團圓》女主角。  盧燕出生於北京,成長於上海,20歲左右移居美國,並開始嘗試電影表演。許多中國影迷認識她大概是緣於電影《末代皇帝》中的慈禧。
  • 此地無銀三百兩
    【成語】         此地無銀三百兩
  • 93歲華裔演員盧燕:信念是人生最重要基石
    16歲那年,盧燕和梅葆玖一起在上海黃金大戲院登臺演出,母親李桂芬和梅蘭芳一家都坐在臺下。她唱完二本《霓虹關》,便向梅先生請教。梅蘭芳對她說:「教你的身段都做了,做得很好——就是不到家。」這句話從此深深地刻在盧燕的腦海裡,成為她一生處事的提醒。若干年後,盧燕獨闖好萊塢,走上了另一條表演之路。
  • 此地無銀二百兩 一寸單思愁斷腸什麼歌?《此地無銀二百兩》試聽入口
    《抖音》此地無銀二百兩一寸單思愁斷腸歌曲介紹  由麻雀音樂人「二嘉&劉亦心(可樂就是力量);李瀟鳴;小潘潘(潘柚彤);於瞳;小峰峰(陳峰)」共同演唱的《此地無銀二百兩》  詞曲也都出自麻雀音樂人,該歌曲給大家講述了一個勇敢追愛的故事——我愛你,顯而易見的道理。
  • 盧燕:扮演慈禧最好的女演員,只有劉曉慶能媲美,93歲依然美麗
    1927年1月19日,盧燕出生於北京,原名盧燕香,名字來自唐代沈佺期的名句「盧家少婦鬱金香,海燕雙棲玳瑁梁」。盧燕的父親出身廣東名門望族,母親李桂芬是第一代京劇女老生,名滿京城。盧燕5歲時,全家搬到上海生活。盧燕說自己是上海人,對上海始終有特殊的感情。
  • 盧燕VS鄭小瑛:人到九十,每一天依舊是嶄新的
    我們用一輛GL8把92歲高齡的盧燕女士從劇組下榻的酒店接到距離蘇州城30公裡外的木瀆古鎮進行採訪和拍攝。五個小時的工作結束後她又匆匆趕回酒店,為參加第二天一早的劇組會做準備。九十二歲的盧燕因為一部新戲再次來到蘇州,自 2017年在蘇州出演賴聲川導演的話劇《如夢之夢》 的晚年顧香蘭,還不到一年。如今,顧香蘭的人生堪稱傳奇,一生顛沛流離踽踽獨行。
  • 盧燕的演藝生涯
    1938年,盧家騋去世,盧燕與母親被梅蘭芳夫婦接到馬思南路(現思南路)的梅公館,一住就是9年。馬思南路兩旁種的是最好的法國梧桐,一到秋天便是漫天落葉,遍地鎏金。「那個時候我住校,每個周末回去總是好多客人,賓朋滿座。」盧燕回憶,「後來日本人要梅先生出來(演出),梅先生就蓄鬚明志。有的時候他忍不住想唱,就在晚上把窗戶關好,把帘子拉起來,我媽媽給他拉胡琴,讓他吊吊嗓。」
  • [申情申音]一千隻眼的守護
    [上海話改編] 我要到外地去參加一位朋友個追悼會,臨出門前頭,內子匆匆忙忙個辣我袋袋裡塞了一包用餐巾紙一層一層包起來個物事。辰光比較緊張,我也來勿及多問。上了車子以後,我篤篤定定打開來看——原來是兩粒巧克力搭一枚頂針箍。
  • 93歲盧燕:活出了一個女人的史詩
    都說盧燕的一生,活出了一個女人的史詩,但於她而言,中美尚未建立邦交便以華裔身份獨闖好萊塢的「華人之光」,同93歲粉墨登臺的「世紀傳奇」,她更看重後者。今年中秋夜,93歲的她與濮存昕圓滿了30多年的同臺之約——《德齡與慈禧》中的慈禧與光緒母子,說不清道不明,但兩人在臺上的即興揮灑,卻令全場欲罷不能。
  • [申情申音]燒菜
    [上海話改編]     我其實勿大會燒菜,但勿曉得哪能居然有了一點名氣,甚至還紅到了臺灣。搿儕是因為有幾個臺灣朋友辣我屋裡吃過我燒個菜以後,回去幫我大肆宣傳個結果。     我會燒個也就是比較普通個家常菜。大菜,我是燒勿來個。
  • 此時,此地,我,打卡2020年第200天!
    於是每當想起這句話,我都會放下手中的活兒,出去吃吃喝喝溜達一圈。我七八歲的時候,有一天閒聊,我媽問我,你覺得自己怎樣?我說我有點懶,做事粗心大意。然後我媽摸摸我的腦袋,說:「你還有很多優點啊,你孝順爸媽,善良活潑。你怎麼只想到自己的缺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