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常說的老話「人離此地賤,物離此地貴」的字面理解應該是人離開自己的故鄉或者是大家都熟悉的地方,會變得低微,變得無人問津。而物品離開原有的產地會變得金貴。所以就有了類似的說法就是:人們背井離鄉打拼不容易,人生地不熟的,容易受欺負,而物品離開了產地變得稀少,也就是人們說的物以稀為貴,跟這句老話有相似的理解。
至於為什麼會如此,想來也並不複雜。你想想,在古代人們的生活很簡單,生活範圍也很小,沒有現代這麼便利的交通,普通人連車馬都沒有,一輩子可能也僅僅活動在自己家門口幾十裡的範圍內。農村都是人情社會,三裡五裡的地方一定會有七大姑八大姨其中之一的。你只要是有點本事有點技術的,十裡八鄉的很容易認識,也會花錢請你幫忙之類的。
假如你遠走他鄉,來到一個陌生的地方,你即使擁有過人之處,一樣還是需要從新開始,讓更多人認識你才行,所以就有了農村老話「人離此地賤」的說法。
同樣的道理,自古就有物以稀為貴,比如咱們普通人認為水似乎不那麼值錢,但是要看水在什麼樣的環境下。在沙漠中的話,水的價值遠比黃金珍貴的多。
舉個簡單的例子,大海邊漁民們買魚蝦肯定很便宜,但是把魚蝦運輸到山區,那價格一定會上漲好幾倍,所以這也就是把物品離開生產的地方,就能變得貴一些也是有道理的,您說是這樣理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