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銷售、定製產品、蓄力復甦 傳統旅行社疫情中「花式」自救

2020-12-24 中國網財經

  線上銷售、定製產品、蓄力復甦 傳統旅行社疫情中展開「花式」自救

  「五一」假期,全國各地景點、景區陸續開放,旅遊市場迎來一波回溫。然而,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的行業寒冬還未完全過去。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4月19日,今年已有2557家登記名稱中帶有「旅行社」的企業註銷。

  面對困境,各地旅行社展開了「花式」自救。這些自救方式能否幫助旅行社恢復經營?旅行社又該如何為未來長期發展做出謀劃?

  玩跨界:探索旅遊新零售模式

  「在疫情期間,沒有收入,業務歸零,是面臨的最大困難。」中青旅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國內疫情趨於穩定,境外疫情狀況堪憂,多國、多個航空公司出臺階段性限入政策和停航政策,導致業務停擺時間持續拉長,對業務的影響也逐步擴大。」

  在線下業務停滯後,如何維持生存的問題,讓許多旅行社犯了難。導遊變身主播直播「帶貨」,旅行社負責人開始在朋友圈賣水果,員工通過「共享模式」成為外賣小哥……在積極謀求自救的趨勢下,許多旅行社將視線投向了線上平臺,探索經營新模式。山東嘉華文化國際旅遊集團董事長張明表示,公司將探索「旅遊+生活」的旅遊新零售模式,把旅行社作為流量入口,把旅行社由人流圈變成生活圈。

  「旅遊是低頻消費,日常生活消費卻是高頻的,旅行社掌握目的地優質商品和土特產等,可以由導遊採購,由旅行社品牌背書,在線上及門店銷售,滿足遊客日益升級的消費需求。這樣可以增強客戶黏性,拓寬營收渠道。」張明說。

  在福建泉州,泉州建發國際旅行社搭建起網絡銷售的「全域旅遊生活購物平臺」,提供了訂酒店,銷售景區門票、旅遊伴手禮等服務。浙江華頂國際旅行社銷售平臺上的天台竹筍、三門小海鮮、仙居椪柑等台州各地的「土貨」,安徽中青旅「線上商城」中的黃山臭鱖魚、安徽特色糕點等安徽名特優農產品,也都獲得了不錯的銷量。

  銷售當地特產為旅行社帶來的效益遠不止眼前的微薄進帳,許多旅行社還看中了特產對當地旅遊的宣傳作用。特產是一張推介當地旅遊資源的名片,也成為打開未來旅遊市場發展潛力的鑰匙。

  今年4月,吉林琿春濱海國際旅遊有限公司開始在自己的微信小程序上銷售辣白菜、冷麵、明太魚等延邊美食。該公司總經理苗金玲表示:「延邊美食是琿春旅遊的一大特色,我們希望在增加收入的同時,向國內外遊客宣傳推介琿春旅遊資源,為疫情過後的旅遊業興旺做準備。」

  定製化:根據需求推出旅遊服務

  「五一」假期,省內近郊遊、城市周邊遊、鄉村生態遊、短線自駕遊成為假期旅遊熱點。遊客個性化、品質化、體驗化旅遊需求旺盛,讓許多旅行社看到了「生機」。

  上海、江蘇、浙江等地的旅行社企業加大產品開發力度,深入挖掘當地歷史文化和旅遊資源,推出「本地人遊本地」等旅遊產品。在本地遊中,遊客深度體驗了當地深厚的歷史文化,感知了家鄉的新變化。

  面對散客多、團客少的形勢,湖南華天國旅在長沙、張家界、鳳凰等湖南省內城市,採購了一些特色民宿和景區的打包套餐,壓低利潤為客戶提供自由行服務,獲得了較好的銷量。

  在逐步上線本地旅行團產品之外,許多旅行社還在進一步探索,如何通過深挖特色旅遊產品進行「自救」。中青旅遨遊以「一老一小」作為國內遊的核心用戶,有針對性地研發了多主題國內遊產品。鄉村遊、康養遊、周末親子遊、紅色旅遊和扶貧旅遊等主題產品,為遊客提供了有增值屬性的旅遊服務。

  自駕遊由於其私密性、安全性優勢,成為旅行社旅遊產品中最先回暖的業務之一。山東追風行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在「五一」期間推出了30多條自駕遊線路,安徽中青旅也推出了「自駕六安體驗採茶制茶」等以自駕遊為主的省內遊產品,助力旅行社當下經營的逐漸復甦。

  練內功:為未來發展積蓄力量

  「疫情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消費者的收入水平,很多遊客的出行意願降低或拖後,當下遊客旅行消費需求乏力。」中青旅相關負責人分析說。

  由於出行需求恢復還需等待一些時日,除了當下的「自救」,旅行社必須為未來的長遠發展前景做出規劃。旅遊抵用券、預售產品、練好「內功」……各地旅行社採取一系列舉措,為未來旅遊業務的恢復和發展「鋪路架橋」。

  產品預售也成為各地旅行社自救的有力方案。廣東東莞市青年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一次性採購了一千套惠州溫泉別墅,進行線上預售;浙江商務國際旅行社則推出了一些熱門景區和遊樂園套票的預售。由於預售產品有效期長,價格實惠,吸引了不少市民下單。

  修煉「內功」,提升業務能力,許多旅行社一直在為未來全面復甦蓄力。在疫情期間,中國旅遊集團積極聯絡培訓機構,搜集網絡資源,整編在線精品課程,啟用了線上直播、培訓學習平臺開展培訓。

(責任編輯:張倩蓉)

相關焦點

  • 線上銷售、定製產品、蓄力復甦 傳統旅行社疫情中展開「花式」自救
    然而,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的行業寒冬還未完全過去。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4月19日,今年已有2557家登記名稱中帶有「旅行社」的企業註銷。  面對困境,各地旅行社展開了「花式」自救。這些自救方式能否幫助旅行社恢復經營?旅行社又該如何為未來長期發展做出謀劃?
  • 傳統旅行社疫情中展開「花式」自救
    傳統旅行社疫情中展開「花式」自救 2020-05-18 10:06:58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 疫情下 傳統旅行社「花式自救」
    疫情發生至今,旗下14個分公司的管理層、員工都在忙著自救,並抽空完善企業培訓和未來發展規劃,為旅遊業復甦做準備。    「佔公司業務總量四分之一的研學遊業務停了,境外遊業務也是前途未卜……」疫情發生以來,公司迅速配合政府部門暫停業務、退費,最大限度保護消費者權益,目前,營業收入損失慘重,還有一些境外遊業務預付費用無法退回。    徐華玉是安徽旅遊業的「老兵」。
  • 泉州:打破疫情下的「寒冬」旅行社花樣自救待覆蘇
    連日來,記者採訪了我市部分旅行社經營者和導遊後了解到,雖然行業進入休眠期,但他們也未放鬆,或趁疫情期間提升自身專業水平,或緊抓時機轉戰線上直播銷售平臺,苦練內功、花樣自救成了他們靜待行業復甦的重要法寶。
  • 代售門票兼職微商 我市旅行社花樣自救
    香瓜、草莓、保溫杯、化妝品……疫情影響之下,我市部分旅行社從業人員搖身變微商和帶貨主播,採取多種自救的方式渡難關。隨著疫情逐漸平穩,各行業全力復工復產,旅遊社依然在艱難中前行。雖然省內遊恢復,但很多遊客更願意自駕前往,旅行社只能從代售門票中獲取微利,無法完全滿足旅行社人員、房租等日常成本開銷。為此,有的旅行社做微商賣貨,有的轉戰其它行業,擺開陣勢謀求自救之法。
  • 疫情之下,順德旅遊業怎樣「轉型自救」?
    不過,多數旅行社都表示會繼續堅守,紮根旅遊業,同時調整戰略,優化人力資源,不斷轉型自救,等待旅遊業春天的真正到來。疫情之下,傳統旅遊業開始轉型自救。據了解,該公司自疫情停團起就組織員工居家線上辦公,處理客戶的退改需求,從省內團、國內團到出境團,逐步退客人團款,到5月為止,基本上已經退團退款完畢,退單量大不說,還得維繫著員工社保基本工資、鋪租等費用,這幾個月確實過得不容易。  與此同時,在疫情的重創下,傳統旅遊業不得不創新營銷模式進行轉型自救。
  • 線下旅行社開業不開張有英語導遊跳槽教育培訓機構
    趙子望平靜地對河南商報記者說,「現在的工作還行,銷售服務行業多是互通的。」不僅如此,趙子望的女朋友之前也跑國際線,常年對接歐美旅行團在國內的落地,英語比較好,疫情下出境入境遊暫停,她去了一家英語培訓機構。「我們都在等,全球衛生秩序恢復後,還想重回旅遊業。」「我周邊很多同行轉行,做銷售和服務業相關的居多。」
  • 有旅行社開了線上超市賣的東西和旅遊沒半點關係
    然而,旅遊行業全面復甦仍需時日。業務停擺期間,房租要付、員工工資要發,很多旅行社都在經歷最困難的時期。旅遊行業的「要緊處」,從業者各自選擇了什麼樣的方向?在商品選擇上,旅行社也發揮了原有的海外旅遊渠道優勢,上架了不少海外化妝品,也上了日常消費得比較多的牛排、酸奶、胡辣湯和生鮮水果。她計劃,疫情好轉後,「唐果優品」會被繼續保留,也會加入更多旅遊線路等產品,成為他們公司的一個全新板塊。B有旅行社負責人回老家開起了工廠但「旅遊還是主業」「喂!我現在正在老家廠裡。」
  • 自救再出發,他們有辦法
    閱讀提示受疫情影響,旅遊、酒店和電影院等行業陷入低谷,且因建立在出行和聚集的基礎上,被迫暫停的時間比其他行業更久一些。對從業者而言,復工復產沒有想像中簡單。好在,他們想方設法努力自救,「撐過去」「活下去」成了他們給自己打氣的口頭禪。8點,張夢妍來到辦公室。
  • 直播帶貨、跨界賣房、私人訂製……旅行社展開「花樣自救」
    然而,疫情的陰霾還未散去,旅行社仍處於寒冬期。面對諸多困難,濟南市各旅行社採取了哪些措施艱難自救?濟南某大型旅行社市場經理無奈地說道,由於省內遊、周邊遊是假期旅遊主力,加上近期疫情反覆的原因,端午節假期出現了業務為「0」的情況。天眼查數據顯示,濟南市登記名稱中帶有「旅行社」的企業共有4250家。受到疫情的持續影響,部分旅行社已經倒下,最近兩年登記成立的841家「旅行社」企業中已有82家註銷,大部分是旅行社的營業部。
  • 「90後」旅行社從業者:把自己「擺」到線上
    現在,我們整個旅行社達成了發展方向上的共識:要學著用有趣的講述方式,線上傳播與線下營銷相結合,吸引大眾對景區產生興趣,為旅行社帶來更多人氣。這要求我們把自己「擺」到線上。說來容易,實踐過程中要克服很多困難。首先拍攝、剪輯需要專業化,其次要有主題內容,最後要形成風格。
  • OTA加緊線下布局 傳統旅行社加速轉型
    OTA加緊線下布局 傳統旅行社加速轉型 中國網地產 2016/10/26 11:04:00 原標題:OTA加緊線下布局 傳統旅行社加速轉型來自湖南省旅遊局的數據顯示,2015年第四季度到2016年第三季度短短1年時間,省內共有71家旅行社被註銷。
  • 疫情來襲,線下書店轉戰線上突圍
    福州日報見習記者 賴志昌疫情來襲,餐飲業受挫,旅遊業停擺,本已脆弱的實體書店亦是「傷痕累累」。過去的一個多月,福州不少實體書店處於閉店、歇業狀態,陷入經營困境。危機之中,改變也在發生。線下傳統書店紛紛加速轉戰線上,自救突圍。
  • 傳統旅企自救:甩買資產、政府補助與尋求流量
    在國內旅遊業今年飽受疫情所帶來的負面衝擊之下,以山嶽景區、旅行社等為經營主體的傳統旅遊企業,很難打破「看天吃飯」的狀態。 煎熬之下,傳統旅企頻頻陷入虧損。根據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統計,截至今年三季度末,A股22家傳統旅遊企業中,逾八成企業淨利潤為負。
  • 受疫情影響 「直播經濟」 成為傳統行業轉型與自救的「及時雨」
    【來源:中國新聞網】 「直播經濟」 成為傳統行業轉型與自救的「及時雨」。 湯彥俊 攝【來源:中國新聞網】博主正在進行直播銷售。 湯彥俊 攝【來源:中國新聞網】一場2小時的直播銷售,幾十種商品供線上觀眾選購。
  • 我市六成以上旅行社線上復產
    近日,記者在滄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了解到,隨著我市跨省(區、市)團隊遊逐步恢復,有六成以上旅行社通過線上實現「破冰」復產。「雖然沒有開門,但我們已經復工了。因為開門迎不到客,額外還會有多項開支,所以現在很多旅行社和我們一樣線上復產。」
  • 人人都是營銷高手——後疫情時代的購物中心線上營銷助力品牌恢復...
    受疫情影響,線下購物的消費能力驟減,據零售行業相關研究顯示:疫情的影響加速了零售行業的數位化、全渠道升級發展的進程。很多傳統購物中心也開始聯合品牌商戶積極轉型「線上」,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雙線」模式尋求「突圍」曙光,成為緩解乃至挽救各品牌商戶的重要方式之一。無形中,消費者的購物習慣亦在疫情「宅家」期間隨之轉變。
  • 企業加碼線上渠道布局拉動產品銷售 Z世代成化妝品市場新客主體
    ECdataway數據威資料顯示,2020年1-6月,完美日記線上銷售額超9.1億元,同比增加4.7%;伽藍集團則透露,2020年1-6月自然堂線上銷售額超11.4億元,同比增長20.8%,亦在疫情挑戰下實現正增長。報告顯示,自然堂在本次調查中獲營銷專家評分8分,在調查品牌中與蘭蔻、迪奧並列第三,並成為唯一進入營銷專家評分排名前十的國產品牌。
  • 多模式營銷 線上線下互補 酒類消費市場復甦回暖
    日前,記者走訪多家酒類銷售終端了解到,傳統酒業正在加大銷售端轉型升級的力度,線上與線下結合,打造營銷新零售模式,多渠道滿足消費者酒類消費需求。「隨著智慧型手機等數位化工具的廣泛使用,消費者更喜歡通過方便快捷的智能平臺去消費,在酒類消費領域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