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寒冷季節性疾病多發,專家建議...

2020-12-25 澎湃新聞

冬季寒冷季節性疾病多發,專家建議...

2020-12-19 22: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入冬後氣溫進一步降低

早晚溫差加大

記者先後走訪韶關市第一人民醫院

(以下簡稱「市一醫院」)

急診科、韶關市鐵路醫院康復科得知

老人、小孩、孕婦等特殊人群患者

接診量均有增加

其中以心腦血管疾病

和呼吸系統疾病最為常見

↓↓↓

病患有不同程度增加

市一醫院急診內科副主任醫師吳喜榮介紹,「天氣轉冷,本周來院就診的病患明顯增多。其中,老人患心腦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較多,來院就診老人多了5%至10%;小孩以發燒、感冒以及胃腸道疾病為主。」

吳喜榮表示,處於常態化疫情防控的當下,今年的冬季季節性患病人數較往年來說有減少的現象。市民群眾都比較注重個人衛生習慣,外出戴口罩等做好自我防護,對預防呼吸道疾病是非常有幫助的。

「近幾天往市鐵路醫院就診的病人明顯增多,每天急診、內科看診人數在100人次以上。」市鐵路醫院康復醫學科主任、副主任醫師徐述介紹,因天氣變冷,老人一般以老寒腿、膝關節病、頸椎腰椎疾病為主。小孩以及老人有咳嗽的現象,出現肺炎、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增多。

冬季寒冷季節性疾病多發,老人要注意防寒保暖。

如何預防?專家這樣建議

季節性變化溫差大,呼吸道和心腦血管疾病多發,徐述建議要順應節氣,在飲食上注意調理,多吃火鍋注意保暖;要注意運動方式,適當泡溫泉可通暢血管,有意識地鍛鍊身體,對預防季節性疾病有很大幫助。

「冬季是心血管疾病高發季節,老人預防季節疾病復發,最好的辦法是做好個人防寒保暖工作。」吳喜榮提醒老年市民,天氣寒冷的情況下儘量呆在室內,減少外出活動,有生活需求需要外出的情況下,外出一定要戴好口罩,注意個人保暖。

今年冬季以來,市一醫院接診小孩發燒的病患相對往年有所減少,但如果小孩高熱到有抽搐的現象,在家中要注意監測體溫,做好物理降溫工作,而且要及時就醫。孕婦作為特殊人群,生病用藥要小心,要遵照醫囑,不可盲目用藥,在冬季要注重預防疾病的發生。

鍛鍊有法外出做好防護

居家鍛鍊身體可有效預防冬季疾病發生,但清晨是心腦血管疾病多發的時間段,吳喜榮建議老人不要選擇早晨鍛鍊身體,不要做劇烈的運動。「天氣寒冷,血管收縮,血壓突然升高,早起做劇烈運動易出現意外。」 老人適合慢走散步為主的運動,飯後走一走即可。

「因天氣寒冷的原因,不必過多限制小孩的運動時間、時長以及運動量,但一定要時刻關注小孩體溫的變化。」吳喜榮表示,冬季要注意小孩穿衣服的多少,運動後易出汗,要適時更換乾爽的衣物,可使用汗巾吸取小孩運動後過多的汗液,以防浸溼衣物引起感冒等病症。而孕婦應根據不同的妊娠階段,注意個人運動量的增多或減少,在沒有其他病症的情況下,懷孕後期鼓勵適當多走動,有利於生產。而天氣寒冷,飲食量增多,孕婦適當運動不易引起妊娠過度肥胖。

在疫情防控常態的當下,徐述建議市民群眾還是要一如既往做好防控工作,戴口罩、勤洗手、吃東西用公筷、不隨地吐痰,外出注意公共衛生。他特別提醒,市民群眾在咳嗽感冒情況下一定要戴好口罩,避免交叉感染。「在防控疫情常態化的當下,特殊人群要外出旅遊,不主張前往中高風險地區,儘量選擇低風險地區遊玩,減少感染風險。」對於冬季喜愛外出看雪旅遊的市民群眾,吳喜榮也補充建議道。

原標題:《冬季寒冷季節性疾病多發,專家建議...》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美專家:需對新冠肺炎成為季節性疾病做好準備】據美國中文網報導...
    【美專家:需對新冠肺炎成為季節性疾病做好準備】據美國中文網報導,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主任福奇3月25日警告稱,美國民眾需要對新冠肺炎可能成為一種季節性疾病做好準備。截至目前美國新冠肺炎累計確診病例68421例,累計死亡病例1032例。
  • 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如何保護自己?
    文/江南都市報全媒體記者章娜 實習生劉漢蕾 張蘭春 12月14日,今年冬季首輪寒潮來襲。氣象部門預測,低溫雨雪天氣還將持續。 隨之而來的是,心腦血管疾病也進入了高發期。本期《健康周刊》,邀請了省城專家來談一談,寒冬季節心腦血管疾病患者該如何保護好自己。
  • 喜多嫂丨寒冷冬季,新生兒寶寶應該怎樣護理?
    季節更替,寒冷的冬季已來臨,氣溫開始變得凍人。很多年輕的寶爸寶媽初為人父人母,在感受著新生兒寶寶帶來歡愉的同時,肯定也在苦惱於怎麼樣更好地護理寶寶。畢竟,第一次當爹做媽,那必須得讓著寶寶啊,尤其是進入冬季,一不注意寶寶就會生病。
  • 什麼是季節性抑鬱症?有哪些特徵?快進來看看你有沒有中招!
    隨著冬至的到來,天氣逐漸越來越冷,在北方家家戶戶吃起了餃子,寓意為吃餃子不凍耳朵,這些民俗我們大多耳熟能詳,可是您知道季節的變化還可以帶來心理疾病嗎?季節性抑鬱症又稱為季節情緒失調症,每年常為秋末冬初開始多發,造成季節性抑鬱症的主要原因是冬季陽光照射較少,人體生物鐘不適應日照時間縮短的變化從而導致生理節律紊亂和內分泌失調,出現情緒與精神狀態的紊亂,季節性抑鬱症會隨著天氣逐漸變暖而逐步減輕。季節性抑鬱症的主要特徵為(1)感到疲勞,身心疲憊甚至不能保持正常的日常活動。
  • 心梗冬季高發,有跡可循嗎?專家:牙痛、脖子疼也要排查
    有研究證實,氣溫與心血管病死亡率密切相關,其中心梗發生的諸多原因之一有「寒冷刺激」,冬季便成為心梗的多發季節。泰州市人民醫院(以下簡稱「市人醫」)專家表示,大多數心梗在發生前是有跡可循的,只不過某些症狀相對隱匿,需要特別注意。泰醫在線心肌梗死冬季高發,有跡可循嗎?
  • 大雪時節也會中暑 專家:冬季養生進補有講究
    市一醫院全科醫學科副主任醫師鄭樂偉提醒市民,冬天不少季節性疾病都與寒氣入侵、進補不當有關。他說:「此時節,無論是養生、保暖或是進補都要因時因地制宜,切忌『一刀切』『經驗論』,養生不成,反而傷身。」  天氣寒冷,保暖是關鍵。鄭樂偉建議,出門勤戴口罩,風大時可戴帽子。穿長襪、睡前泡腳能有效促進體內氣血流動。
  • 冬季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高危期,這幾點最容易被忽視
    一到秋冬季節中老年人就很難熬,天氣轉涼晝夜溫差大,老年人的身體素質本來就弱一點,抵抗力較差,氣溫的影響就會容易引發各種心腦血管疾病。所以在秋天來臨的時候中老年人就應該提前做好準備重視日常保健,飲食調理就是一個重要的保健措施。本期節目我們就來談談:冬季心腦血管疾病管理。
  • 哈市一院專家指導腎病患者如何安全渡過寒冷的「三九」天
    目前正處在最寒冷的「三九」天,尤其我國東北地區,最低氣溫已經達到了-28℃~-30℃,極寒極冷。這麼低的溫度,會使人體周身血管收縮,對於腎病患者來說更是雪上加霜。那麼,腎病患者如何安全地渡過冬天呢?哈爾濱市第一醫院腎內科劉渤主任提醒您,應注意以下5個方面:01季節性高血壓來臨,降壓藥咋調整氣溫降低,人體的全身的血管會「緊縮一團」,血管內外的壓力明顯增高,其直接後果是導致血壓升高。一般來說,季節性高血壓會有5~10mmHg的波動。入冬後,許多高血壓患者發現血壓明顯升高,懷疑降壓藥「不頂事了」,於是就換藥。其實,只要血壓波動不超過20mmHg,就不要換藥。
  • 南京新協和醫院外陰白斑康復基地 冬季外陰白斑「外休眠,內活躍」
    核心提示:南京新協和醫院稱,外陰白斑疾病的發展和季節性因素有一定的關係,一般在春夏季節病情會加重,在冬季外陰白斑的病情會比較穩定。但是有些患者卻在外陰白斑病情穩定的冬季出現了白斑擴散,這是怎麼回事呢?   南京新協和醫院稱,外陰白斑疾病的發展和季節性因素有一定的關係,一般在春夏秋季節病情會加重,在冬季外陰白斑的病情會比較穩定。但是有些患者卻在外陰白斑病情穩定的冬季出現了白斑擴散,這是怎麼回事呢?
  • 海口七旬阿婆打牌時突然暈倒送醫 醫生:冬天老年人要警惕這3種疾病...
    急診科專家提醒,冬季氣溫下降,老年人要警惕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等3種疾病,注意防寒保暖,不要長期久坐。  阿婆打牌時暈倒 搶救1個多小時無力回天  海口府城三角公園,是周邊居民休閒、玩耍的聚集地,尤其以老年人居多。12月18日下午,一名70多歲的阿婆和人打牌娛樂時突然暈倒,有人立即撥打120求助,將老人送往海口市第三人民醫院救治。
  • 冬季養生 專家喊你這樣做
    古人強調冬天要「藏精」,這是因為從自然規律來看,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冬季是一年中的閉藏階段,人體新陳代謝相對比較緩慢,陽氣內藏、陰精固守,是機體能量的蓄積階段,對於身體虛弱的人來說是進補的好季節。南京秦淮區石門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骨傷科專家倪淨提醒,冬季養生不妨從以下五個方面來進行。保持鍛鍊。在冬季要適當地活動筋骨,這樣才能有助於保持身體的免疫功能。
  • 冬季喝水少又憋尿 小心前列腺疾病「來報導」
    ,其最大的特點就是病情容易反覆發作,尤其在冬季。而在詢問其病史時醫生發現,由於天氣寒冷,莊先生平時一直呆在家中不動,飲水量減少了,且時常憋尿,醫生表示,這些都是莊先生此次發病的「導火索」。常州二院泌尿外科主任左立介紹:「本身冬季中老年前列腺疾病高發的一個季節,尤其是老年的前列腺增生,在冬季會特別嚴重,這部分病人在冬季飲水比較少,他們會有一個憋尿的習慣,很多患者會出現血尿,繼發膀胱結石,還有一部分更嚴重的會繼發腎功能不全,甚至有的病人到後來會出現尿毒症。」
  • 寒冷易激發青光眼 專家:及早診治、避免緊張和興奮
    寒冷易激發青光眼 專家:青光眼損傷不可逆 及早診治、避免緊張和興奮中新網上海12月24日電 (記者 陳靜) 寒潮將至,大風來襲,氣溫驟降。此間一知名眼科醫院專家陳旭24日告訴記者,冬季不僅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季節,也是青光眼急性發作的高發時期。這位專家介紹,冬季氣溫驟降時,寒冷的刺激會使交感神經興奮,此時青光眼病人的瞳孔容易放大,引起眼壓升高,導致青光眼突然發作。此時,常常會出現劇烈的眼脹、頭痛、眼球堅硬如石、結膜充血、噁心嘔吐、血壓升高等表現。
  • 海口七旬阿婆打牌時突然暈倒送醫 醫生:冬天老年人要警惕這3種疾病
    急診科專家提醒,冬季氣溫下降,老年人要警惕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等3種疾病,注意防寒保暖,不要長期久坐。阿婆打牌時暈倒 搶救1個多小時無力回天海口府城三角公園,是周邊居民休閒、玩耍的聚集地,尤其以老年人居多。
  • 換季易誘發的4種過敏性疾病,第一個鐵定上榜,換季多發
    每個季節都會有不同的特色,春季萬物復甦、夏季春暖花開、秋季秋高氣爽、冬季冰雪肆虐。除了這些不同的景致之外,身體也會因為季節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症狀。尤其是在換季的時候,大家必須做好相關的預防措施,防止各種疾病的發生,尤其是過敏性疾病。
  • 冬季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高危季節,應該注意哪些方面?
    冬季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高危季節,冠心病,腦梗,卒中等多種疾病,在冬季的發病率都會大幅度升高,在冬天,高血壓,心臟病患者,更應該注意哪些方面呢?
  • 立冬將至,血壓季節性變化請注意
    醫生建議,高血壓患者日常要規律服藥、密切監測血壓,健康的人群也要經常定期的進行體檢,便於早期發現血壓變化。一連串奔波,血壓扛不住24歲的小高血壓怎麼會突然飆升呢?原來小高最近換了份新工作,高強度的加班、熬夜,導致他這段時間日夜顛倒,生活極不規律。
  • 專家警告:北半球疫情或隨入冬而加劇
    參考消息網10月27日報導 英媒稱,北半球即將進入冬季,研究人員警告說,新冠肺炎疫情可能會加劇,尤其是在那些病毒的傳播無法得到控制的地區。據英國《自然》周刊網站10月25日報導,美國史丹福大學的微生物學家戴維·雷爾曼說:「新冠病毒將處於鼎盛時期。我們將迎來不容樂觀且艱難的幾個月。」
  • 冬季心腦血管疾病高發,我們需要如何做?
    研究顯示,冬季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季節。      天氣寒冷時,會導致血管收縮,血壓升高,血流緩慢,血液黏度增高,進而心、腦負荷加重,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易於破裂,冠狀動脈易痙攣,從而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