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流兒童」的現實困難不容忽視

2021-01-08 山東教育新聞網

近日,《流動兒童藍皮書:中國流動兒童教育發展報告(2019—2020)》正式發布,其中包含了一項名為「關於回流兒童學業與心理發展的實證研究」的項目研究成果。這項研究發現,與人口流動相伴而生的「回流兒童」群體,特徵更為複雜,他們面臨比較嚴重的學業和心理問題,值得關注。

「回流兒童」被界定為有城市流動經歷,至少有過一次跟隨父母在城市生活或求學的經歷,但由於各種原因又返回家鄉的兒童。這部分兒童與「留守兒童」相比,由於其曾有與父母異地生活或求學經歷,其心理和學業都有一定的特殊性。解決他們的學業和心理問題,既是家庭和學校、社會不容忽略的工作內容,也關乎整個社會的教育公平。

近年來,流動兒童中的「回流兒童」現象漸漸引起學者的注意。研究表明,由於各地入讀公辦學校和中高考等方面的政策障礙,一般而言,有升學需求的流動兒童都會轉變為「回流兒童」。根據2015年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數據,高中階段留守兒童有過流動經歷的比例大約為15%。低齡而又複雜的學習生活經歷,讓他們產生了較大的心理落差,並因此而影響到他們在不同環境的適應狀況和學業表現。

「回流兒童」的產生,與「留守兒童」有著同樣的時代大背景。無論是「回流兒童」還是「留守兒童」,都是社會發展中出現的普遍問題,解決這些問題屬於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更是政府不可迴避的義務。

從「回流兒童」的「回流」原因來看,無法上公辦學校以及父母返鄉是兒童回流的主要原因,「回流兒童」中,表現出「回流趁早」的現象,即多數兒童選擇在低年級回流。這其實和大部分「留守兒童」的「留守」原因一致,都是在流入地無法入學或繼續學業,被逼「留守」或「回流」。也就是說,流入地基礎教育公共服務政策和措施障礙,決定了務工者的家庭決策,導致了務工者子女的「回流」或「留守」。

從「回流兒童」在「回流」前後的表現來看,這種流動性帶來的問題非常顯著。根據研究,回流之前,大部分兒童在城市的就讀情況、師生關係和學業成績都較好,近80%的兒童回流後即留守,與父母見面頻次低,且與「非回流留守兒童」相比,更少被老師關心,遭受到不同程度欺凌的比例也更高。這些都導致其對學校生活難以適應。顯然,回流明顯不利於這些曾經跟隨父母外出的孩子。

解決「回流兒童」現象的關鍵,和解決「留守兒童」現象並無根本性區別,就是在政策上、制度上、措施上消除隨遷兒童的入學、升學障礙,讓他們能夠平等享受入學和升學的基本公共服務。這原本是政府責任的應有之義,但在不少地方卻多年未能解決。一方面享受著務工人員的「人口紅利」發展城市,另一方面卻沒有在城市得到發展後承擔應有的社會責任。對此,應當進行反思。其實,發達地區城市處理好務工者隨遷子女的入學升學問題,也是經過數十年改革開放後對落後地區、人口流出地區的一種反哺。

早在2016年,國務院下發《國務院關於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意見》,對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提出了許多有針對性的意見,許多地區也根據這一意見出臺了政策甚至法規。但從各地出臺的政策法規來看,多是對家庭責任的倡導性規範,而甚少對政府的法定義務進行強制規範。希望各地政府正視「回流兒童」現象,並藉此建立起完善有效的務工者隨遷子女的入學升學機制。這不僅僅是萬千家庭的希望,更是關乎社會教育公平的基本問題。

(作者系西昌民族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圖書館館長)

作者:廖德凱

《中國教育報》2020年12月03日第2版 版名:中教評論

相關焦點

  • 「回流兒童」的煩惱
    「回流兒童」的煩惱 2021-01-07 17: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直面回流兒童的困境
    來源:南方日報一提到「兒童」,大家第一反應是「無憂無慮」。但在「兒童」前加上「留守」「流動」等前綴,顯然就沉重了。近日備受關注的「回流兒童」,便是不那麼令人愉快的一個詞。回流兒童,指至少有過一次跟隨父母在城市生活或求學的經歷,但由於各種原因又返回家鄉的兒童。
  • 回流兒童心理學業易受影響 權利保障值得重視
    宋映泉根據調研結果發現,從回流兒童的回流原因來看,無法上公辦學校和父母不打工了一起回老家是兒童回流的主要原因,二者佔比接近六成,可見學業發展需求和家庭發展需要是影響回流兒童回流的兩條主要原因。兒童自身和家庭對外地生活的適應也是影響回流的重要原因,有些回流兒童的產生是因為「外地生活壓力較大」「不適應外地學校生活」等原因。除此之外,「打工子弟學校關閉」也是影響回流的原因,但佔比較小。
  • 「回流兒童」問題值得關注
    這是指那些至少有過一次跟隨父母在城市生活或求學的經歷,但由於各種原因又返回家鄉的兒童。報告顯示,與「非回流兒童」相比,「回流兒童」的學業成績更差,留級的比例也更高,達到了22%。在心理發展水平方面,無論是「回流兒童」還是「非回流兒童」,其抑鬱的風險都在60%左右,而其中「回流兒童」的抑鬱比例更高,達到了64.26%。
  • 回流兒童存在心理和學業問題 相關權利保障值得重視
    宋映泉根據調研結果發現,從回流兒童的回流原因來看,無法上公辦學校和父母不打工了一起回老家是兒童回流的主要原因,二者佔比接近六成,可見學業發展需求和家庭發展需要是影響回流兒童回流的兩條主要原因。兒童自身和家庭對外地生活的適應也是影響回流的重要原因,有些回流兒童的產生是因為「外地生活壓力較大」「不適應外地學校生活」等原因。除此之外,「打工子弟學校關閉」也是影響回流的原因,但佔比較小。
  • 回流兒童普遍存在心理和學業問題,權利保障值得重視
    宋映泉根據調研結果發現,從回流兒童的回流原因來看,無法上公辦學校和父母不打工了一起回老家是兒童回流的主要原因,二者佔比接近六成,可見學業發展需求和家庭發展需要是影響回流兒童回流的兩條主要原因。兒童自身和家庭對外地生活的適應也是影響回流的重要原因,有些回流兒童的產生是因為「外地生活壓力較大」「不適應外地學校生活」等原因。除此之外,「打工子弟學校關閉」也是影響回流的原因,但佔比較小。
  • 《流動兒童藍皮書》:回流不返鄉,是什麼讓他們流動又留守
    ▌「回流兒童」面臨更大的挑戰張文玉等人基於河北、四川5個市縣中的137所學校的調研發現,兒童回流的主要原因是在流出地無法上公辦學校(佔29.25%),此外還因為父母返鄉、在外地生活壓力太大、不適應外地學校生活、打工子弟學校關閉等。在回流兒童中,雙留守兒童(指父母雙方均不在身邊)的佔比達65.51%,遠高於非回流兒童群的44.87%的比例。
  • 學習的榜樣,深圳的公寓消除「回流兒童」現象
    留守兒童我們都知道怎麼回事,就是父母在外地工作,孩子留在家鄉由家人或親友撫養。那麼您聽說過回流兒童嗎?然而實際上很多兒童回流家鄉的原因卻並非父母想回去務工,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他們在北上廣深打工了、戀愛了、結婚生娃了,卻因為無房子,導致孩子沒能讀上公辦學校,因此痛下決心趕緊帶娃回家鄉。很多家庭是父母帶孩子一起回去,但考慮到依然是大城市的收入較豐厚,於是父母又重新出去或者留下夫妻其中一個留在家鄉陪伴孩子,結果就是和留守兒童的境況一樣了。一個叫留守一個叫回流,但根本性質還是沒變。
  • 城市的未來|穿越30年的兩代回流兒童故事
    澎湃新聞 王煜 製圖「回流兒童」是指跟著爸爸媽媽到城市生活,但由於某些原因,又回到了戶籍地生活學習的兒童。部分回流兒童,是從「流動兒童」變成了「留守兒童」。這個群體我異常熟悉,他們在幼年抑或是青少年階段,經歷了其他人不曾經歷的困難和挑戰。
  • 光明時評:讓「回流兒童」不再制度性發生
    何為「回流兒童」?這是指那些至少有過一次跟隨父母在城市生活或求學的經歷,但由於各種原因又返回家鄉的兒童。報告研究顯示,與非回流兒童的學業情況相比,回流兒童的學業成績更差,留級的比例也更高,達到了22%。
  • 「回流兒童」既容易被欺負也容易成為校園霸凌者
    「『回流兒童』既容易被同學欺負,也容易成為校園霸凌者。」北京大學教育財政研究所副研究員宋映泉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教育經濟學,他同時一直在關注留守兒童和流動兒童問題,發現與人口流動相伴而生的「回流兒童」群體,特徵更為複雜,他們面臨比較嚴重的學業和心理問題,值得關注。
  • 「回流兒童」群體存在嚴重心理和學業問題
    「『回流兒童』既容易被同學欺負,也容易成為校園霸凌者。」北京大學教育財政研究所副研究員宋映泉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教育經濟學,他同時一直在關注留守兒童和流動兒童問題,發現與人口流動相伴而生的「回流兒童」群體,特徵更為複雜,他們面臨比較嚴重的學業和心理問題,值得關注。
  • 前列腺增生不容忽視
    前列腺增生不容忽視 2020-07-31 16: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二胎時代 大孩的心理健康不容忽視
    對於二孩家庭中的大孩而言, 如果他們因為弟弟妹妹的到來而被忽視、被冷落, 從而產生憤怒、嫉妒的情緒, 父母要接受這種情緒, 不能責罵怪罪他, 要給大孩更多的關愛, 讓他知道爸爸媽媽還是愛他的。讓他們參與到照顧弟弟妹妹中來, 培養他的愛心和責任感。◇不安全的依戀關係依戀本質上是一種人際交往。是個體與特定對象 (一般與養育者) 之間建立的一種情感聯結。
  • 北京皮村流動兒童的困境 被「邊緣化」的他們該何去何從?
    他終究被當作了「外鄉人」,而在這後背,映射出的是一個更加龐大的群體,那些被邊緣化的務工人員子女——流動兒童。  很多城市如今的初中入學,都實行條件制或積分制,學位緊張導致他們無法享受與城市同齡兒童同等的教育機會,六年級的流動兒童中便有大量被迫返鄉就讀,形成「回流」。  粗略統計,每年僅北上廣深四座城市,就有約7萬名小學畢業生返鄉,其中很大一部分將成為留守兒童。
  • 《流動兒童藍皮書:中國流動兒童教育發展報告(2019~2020)》發布...
    藍皮書基於2015年10月在河北和四川5縣137所農村寄宿制學校17000多名四、五年級學生的調研數據,對回流兒童的基本特徵、學業與心理發展狀況進行調查分析。數據發現:  無法上公辦學校以及父母返鄉是兒童回流的主要原因,回流兒童中,雙留守兒童佔比高達65.51%,遠高於非回流兒童群體的44.87%的比例,且存在「回流趁早」的現象,即多數兒童選擇在低年級回流。
  • 目睹爸爸殺媽媽 孩子心理創傷不容被忽視
    母親被殺,父親是兇手 孩子目睹了這一切  資深心理諮詢師:孩子心理創傷不容被忽視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9月10日訊(記者 陳棟)只因妻子一笑?丈夫拿刀捅向了她。近日,阿磊(化名)因故意殺人罪被提起公訴。
  • 髖部骨折不容忽視!
    髖部骨折不容忽視!
  • 駝背、腰痛、XO型腿~ 竟然是寶貝在兒童期忽視了這個……
    像孩子駝背、羅圈腿等一些常見的生理現象其問題的根源往往隱藏在不易發現的足底今晚17:55 遼寧衛視《完達山 寶貝我想更懂你》和育兒專家一起了解不容小覷的扁平足全是乾貨建議收藏哦什麼是扁平足當小寶寶學會了站立開始努力邁開小步學走路時
  • 「楊盼盼」美國製造業回流:怎樣回流?效果如何?
    從美國製造業回流的政策演進來看,近年政策思路變化很大。從製造業回流的總體情況來看,包含所有貿易夥伴國的回流強度並不高。從產出結構來看,在實施製造業回流政策期間,美國製造業佔GDP的比重總體在低位保持穩定,並未出現上升態勢。總體來看,歐巴馬政府時期的製造業回流政策效果未達其政策目標,但這一情況在川普時期有所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