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美國著名的中國問題專家沈大偉,發表一篇長文宣稱:中國即將退出歷史舞臺。中國學者看到後,被氣得不輕。剛好基辛格訪華,就有人問他:美國人怎麼又開始吵吵著中國要崩潰了?基辛格的回答讓人豁然開朗。
基辛格當時並不知道這個情況,還教育中國學者說:「你們作為大學者,不要總是看美國的一些小報,也不要拿小報消息來找我理論,那些消息不過是博人眼球,聳人聽聞罷了。」
一聽基辛格這樣說,學者們更急了,直接說:是《華爾街日報》,這可不是什麼小報呀,寫文章的人也不是小人物,而是專家沈大偉。
基辛格聽完之後,愣了一下,隨即說道:那更不用擔心了,他寫這文章的目的,不過是因為他想競選副國務卿罷了。
中國學者聽完基辛格的話,心裡的陰霾立即散去,方才明白,沈大偉是在揣摩、迎合,對美國投其所好,為自己謀個一官半職。
基辛格之後的話,更是讓中國學者大為震驚,他說:「沈大偉當不成國務卿,別人或許不知道,但我卻是清清楚楚的。年底之前他的態度,一定會轉變過來的,你們放心好了。」
2015年6月,正如基辛格所說,沈大偉在《華爾街日報》上,又刊發一篇名為《如何與一個崛起的中國打交道》。在後來的交流中,沈大偉辯解說:自己並沒有唱衰中國,那篇文章的標題,是媒體修改的,他本人並不是這個意思。
因此,學者們發現,在美國有個有趣的現象:在美國,但凡是講中國崩潰或是崛起的相關書籍和文章,就會有人買有人看。這說明,美國各界一直以來,都沒放鬆對中國的密切關注。
當時詢問基辛格老先生的學者當中,就有國防大學教授金一南先生。這段小插曲,出自他的最新著作《為什麼是中國》一書中。
他之所以寫下這段往事,是為了驚醒我們,美國從沒放棄對中國的關注,他們害怕崛起的中國,更害怕中國的反擊,不管是中國的科技還是經濟,發展速度都是他們所擔心的。
但作為中國人,我們不能沾沾自喜,要時刻牢記歷史賦予我們的使命:振興民族,面向未來,高瞻遠矚,這就是中國。
《為什麼是中國》這本書,具有深刻的教育意義,它客觀公正地講述了中國近代史,中國從清朝逐漸沒落,民眾從主人淪落為奴隸,再到如今的崛起,並不是想像中的那麼簡單,而是靠著無數先輩和眾多無名英雄,在黑暗中不斷摸索和徘徊才創造了今天。
初讀《為什麼是中國》,帶給我的只有震撼,內容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精美的包裝,只有真實又生動地的講述事實。每一段歷史,每一個案例,都是真實發生在中國土地上的。
正如金一南先生曾說的:理論都是別人的,沒有根,扎不到中國的土地上。中國的「九流」不認可,理論就永遠飄在天上。
《為什麼是中國》是新時代正能量的標杆作品,希望每個人,在追求經濟利益的同時,都不要忘記,為這個時代多貢獻一些正能量,讓更多的人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享用更為豐富的精神糧食。
想了解更多歷史知識,感受革命先輩精神的朋友,恰逢新年大促,這本經典僅需49元,也就是一頓外賣錢,還是十分划算的!不管是自己翻閱還是送朋友、孩子,這都是一本不可錯過的好書。
感興趣的朋友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得正版書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