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孩子」的故事,在我四、五歲時候就聽過,是母親講給我聽的。小時候下雪天,天氣很冷,屋簷上掛著長長的冰柱,天一黑我就早早鑽進母親的被窩。母親忙完手中的活,便給我講「雪孩子」奮不顧身救小夥伴的故事。母親講的故事情結很簡單,也不多麼地繪聲繪色,我卻聽得很入迷。故事講完了,我的腳丫也暖了,身上也不冷了。那時不認為母親講的是個童話故事,總覺得「雪孩子」就是我身邊的一個好孩子。
聽了「雪孩子」的故事,我便喜歡上了冬天,喜歡上了雪。
「雪孩子」的文章,在我 八、九歲的時候讀過,那是在小學的語文課本上。「這時,救小白兔的雪孩子不見了。她已經化成了冰水。不,雪孩子還在呢!瞧,太陽曬著曬著,她變成了很輕很輕的水汽。飛呀,飛呀,飛上天空,變成了一朵白雲,一朵美麗的白雲。」至今,我還記得這段文字。
讀了「雪孩子」的故事,「雪孩子」便成了我幼年心中的榜樣。
歲月走過一年又一年,我依然鍾情於冬日的白雪。今年的雪,伴著寒潮洋洋灑灑下了一整天。那天,我正在家吃晚飯,兒子突然拿過手機指著一張照片說:「老媽,快看,這張照片太感人了。」照片中,是一位身著防護服,戴著口罩和護目鏡的女護士。她的護目鏡和口罩上掛起了冰柱,她的眼神透著堅毅的目光。照片右下角顯示瀋陽,-11°C字樣。後來,我看報導知道了這位女護士就是衝鋒在瀋陽抗疫一線,一個23歲漂亮的女孩,她的名字叫陶衛秀。那是她在戶外零下11°C的寒風中進行核酸採樣檢驗。因為天氣寒冷,加上連續工作,呼氣和汗水凝聚成了冰,我們看到了她護目鏡下的冰柱……這張讓人心疼,又令人敬仰的照片。
如今,面對新冠疫情再次來襲,像「秀秀」這樣的「雪孩子」,她(他)們一個個從童話故事中走出來,衝在抗擊疫情的最前沿,為了大家安寧的生活堅守著、奉獻著,從未有過退縮。
雪後,天晴。瞧,陽光正暖,歲月靜好。我看到了「雪孩子」們如天使般守護在我們的身邊。
作者:馮傑,顏山朗誦社宣傳部副部長。熱愛文學,喜歡朗讀。《新淄礦》報通訊員。在《新淄礦》、《魯中晨報》《中國煤炭報》發表多篇隨筆、散文。
朗讀者:冷月,本名龔昶春。顏山朗誦社誦讀部部長。愛運動,愛舞蹈,以朗讀明志抒懷,抑揚中傳遞溫暖,溫婉中詮釋感動。
作者:清荷 誦讀:華堂
冬天裡最美好的期待,莫過於下一場雪;最美麗的心情,莫過於踏雪尋梅。
幾年前,在一個大雪紛飛的午後,一個人漫步於雪中,沒想到的是,在因園的一個長廊邊,被一縷淡淡的香牽引,真的就邂逅了一株黃色的臘梅花。
只見雪簌簌地落在枝上、瓣上,儼然是看到了一株玉樹瓊花。那一朵朵晶瑩剔透如蠟如玉的黃色花朵,在雪的映襯下,美得那樣攝人心魄。我一個人站在這白茫茫的世界裡,頓感恍然,仿佛墜入人間仙境。
立在寒冬裡這一份遺世獨立的美,從此便刻進我的生命裡,那一抹梅香便再也難以抹去,每每想起,心中總有暗香浮動。
梅凜然於雪中的傲骨與淡然,也總是鼓勵我在脆弱中堅強,在迷茫時清明,在浮躁時淡泊。鼓勵我做一個梅一樣的女子,默默於寂靜一角,不嫌寂寞,不懼苦寒,不妖不嬈,不媚不俗,單純天真,堅定執著,安然享受一世清歡。
今世,與梅結下不解之緣,梅花年年傲雪寒,我便年年尋芳蹤。冬天裡最好的心情,最浪漫的事便是雪花、梅花和我的靈魂之約。
轉眼,又是一年臘月天,又是一年憶梅時。我帶著期盼已久的喜悅和迫切,帶著早已準備好的心情,攜著雪花踏著第一縷晨光來到梅的面前。
凝眸疏枝橫斜中一枚枚清冷的花瓣,在這極寒的時節用它的苦苦綻放,給大地送來春的第一縷消息,不覺心生憐愛。憐惜它身在寒冬心懷春,疼愛它一片冰心在玉壺。
抬頭望,一朵朵雪花輕輕地舞著、落著,仿佛是安撫,又似是久別重逢時千言萬語地娓娓訴說,我痴痴地佇立在那裡,卻什麼也不說,任由那淡雅梅香盈滿衣袖,化入魂魄,永不散去。
悠悠歲月,幽幽梅香,芳芬前行。
作者:清荷,本名唐愛芬。顏山朗誦社副主席。喜歡詩歌、散文,熱愛朗誦,希望用自己的文字表達心聲,用聲音詮釋作品的內涵。願給您帶去真善美的感動與享受。
朗讀者:華堂,本名馮翠娟。顏山朗誦社副主席。熱愛文藝,喜歡誦讀。在網絡世界,希望用自己的聲音讚美生活,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