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中味點,舌尖上的川大美食集合

2021-02-16 美麗女神日記

老朋友:點擊右上角按鈕選擇分享到朋友圈。
新朋友
:點擊標題下的「吃貨日記」關注我們吧!

「中國十大最美麗的大學校園」之一的四川大學,地處「天府之國」成都市區,有望江、華西和江安3個校區。除了教育學術出名,由川大以及周邊孕育出的美食區更是堪稱傳奇,就算吃上三天三夜都未必能吃全。還有暗黑料理「月餅炒辣椒」,也是由這裡的食堂大媽創製出。嘖嘖嘖,真真「人傑地靈」啊!今天就帶著大家到川大,將那些舌尖上的美味逐個數!

【小北門,胖子去死的節奏~】


被評為中國最窄校門的川大小北門,確實很小,大概寬50釐米,一個正常體重過去都要側身過,這是要讓胖子去死的節奏了。但它的利用率卻非常高。首先,小北門離北園學生宿舍很近,學生要出門從這裡走很方便。其次,小北門外面有超多價廉物美的小吃,還分布各種休閒娛樂設施,如KTV、電影院等,還有精品店、文具店等。而且雖然它距離繁華地區很近,但這裡很少看到車來車往,人多是事實。

小北門出來,左邊是紅瓦寺街,右邊一直沿著共和路——太平南新街一直都到好望角廣場,這兩個地方沿線都布滿幾十家食肆,好吃的也有十數家。本篇就略為介紹幾家學生中好評度高的餐廳!

【紅瓦寺街篇】


1、瑪麗珍快飲


「瑪麗珍」,一個特別的名字,是很多川大學生心中的「奶茶品牌NO.1」。創始人不明,但現在老闆是兩名在川大讀研究生的學生,她們被創業者的健康飲品理念吸引,分別從09和10年,從團隊成員成長為老闆。

川大周邊的奶茶店,快飲店很多,為何「瑪麗珍」能脫穎而出,關鍵是她們的特色產品以及經常研製新品吸引顧客。曾經試過試喝四天,喝到舌頭麻木,只是為了創製出受歡迎的奶茶。環境也小資小清新,當然就能吸引很多文藝的,二逼的,裝逼的小青年。
特色:
玫瑰奶蓋,玫瑰味很清爽,面上一層微鹹的奶泡配合得恰到好處。
仕女伯爵,茶包裡有檸檬皮和佛手柑,雖然有人說喝起來像洗潔精,不過也有很多人愛。
酒精阿薩姆,阿薩姆茶的味道非常濃,有點苦濃,而調味的酒只加在奶泡裡,衝淡了茶苦。
德國黑森林,用的是錫蘭紅茶,茶味本身有薄荷香。喝之前攪一攪,混合咖啡凍才是最佳口感。記得不要溫的,一定要熱的。
宇治抹茶拿鐵,抹茶很好很純,起碼你不會喝到滿口添加劑混合人造抹茶粉的味道。奶泡打得很細膩。

點評:價格略坑爹的貴,不過出品不錯。

地址:武侯區一環路南一段紅瓦寺街2號(近川大小北門)

2、幸福水果燒烤
就是一個路邊攤,但是有看頭的一點是燒烤和鐵板混合,清淡者慎入!這裡一般是傍晚開始營業,巨多人,小桌子小板凳的,是個喝酒聊天擺龍門的好地方,前提是你們不介意環境髒亂差。其他燒烤菜品還是很豐富的,價格也合適。鐵板炒飯,聞著香氣撲鼻,看著有食慾,就是油大了點,分量是可以的。

點評:學生時期總有一家燒烤攤讓人難以忘懷,這家就是。

地址:武侯區紅瓦寺四川大學小北門外

3、青灘號子面
上過電視是人氣特別旺,基本飯點時候都是滿座的。店面不大,中間有個隔斷,有點小情調。牆上的招貼畫是各種肉哨的面,看著非常誘人。這裡的獨特之處是所有哨子都是現炒,而且哨子號稱有56種。各種青椒肉絲、番茄炒蛋、回鍋肉等,紛繁複雜,眼花繚亂。但是輕口味的慎入,這家的油水很足,味重。面是軟軟的,沒什麼勁道。
點評:一碗白面/米線,上面蓋點小炒,忒貴。

地址:武侯區紅瓦寺共和村10號附2號(近星美學府影城)
電話:028-68930622

4、吳氏蹄花
傳說中超好喝的蹄花湯,每天傍晚6點菜開賣,是很多學生黨宵夜必到點。蹄花燉得很爛,雪豆也很耙,入口即化,給得也多,而且還可以免費加湯。據說燉蹄花會燉十個小時,難怪這麼酥軟。一份賣10元,說貴也貴不過廖老媽,說便宜也便宜不到哪裡,總的來說,還行。

點評:不敢奢望降價,只求別再升價。

地址:武侯區紅瓦寺街共和路3號附11號(南宴人家斜對面)

【共和路——太平南新街篇】

1、惠元面莊
很不起眼的一家小麵館,老闆是個年輕小夥,老帥了,又有禮貌。很多川大學生會上這解決三餐,可送外賣。飯點時間會坐滿學生,環境空間蠻窄的,夏天熱烘烘,冬天會暖烘烘。麵條是寬面,軟軟的,喜歡勁道麵條的請繞道。面的分量也很足。隔壁的冒菜也是他們家的,可以一齊叫哦,推薦:半葷素。
點評:豌雜麵,豌豆燉得很爛很糯很香,肉末味道也不錯。姜鴨面,姜和鴨的味道很濃鬱,滿滿的泡椒,很辣辣辣,可惜鴨肉有點少。如果麵條有勁道會更受歡迎。

地址:武侯區共和村(近川大小北門)
電話:082-81200557、13348900557

2、雷門拉麵館
之前微博爆紅的拉麵館,店很小,桌子不多但人很多。桌上有很多調料,還是挺專業的。豚骨叉燒拉麵,從湯到面到配料都可以自主選擇,就是可以選擇面硬些還是軟些。湯很濃稠,膠原蛋白呀~~溏心雞蛋嫩到不行,叉燒有一種煙燻過的香味。比起味X拉麵確實好一點。吃完後服務員還會過來問問有沒有需要改進的地方。
點評:對於一碗麵來說,有點貴。

地址:武侯區太平南新街6號3棟1樓13號(近蘇荷酒吧)
電話:028-66096509

【好望角篇】


1、無味飯店
被譽為「川大學生的第二食堂」,傳說中的「無味飯店」,百聞不如一見。店面不大,門口擺了很多露天位置,生意十分火爆,老闆人熱情。「味道正,菜量大」,是顧客們給店的評價。

醉牛肉,很大一盆,牛腩肉、豆腐、土豆、火鍋粉,油爆爆,燉得很入味,辣得很爽!牛肉有的很嫩口有的老得嚼不動,看RP。
幹煸土豆絲,超級大盤,像個鳥巢。剛炸好的,又香又脆,刀工很好,掛糊炸得層次感好,記得趁熱吃。缺點是油沒怎麼控乾淨。

點評:確實「味道正,菜量大」,價格也可以接受。

地址:武侯區九眼橋好望角廣場

2、巢crows
下午兩點半才開始營業,很有特色的下午茶餐廳。店面不算大,有個小隔層,裝飾擺設有很多是貓頭鷹圖案,有點民族風和西洋風混搭的感覺。
蘋果金寶,製作時間比較長,老闆建議提前幾十分鐘電話預約。這道甜品據說是從法國學回來的,下面是圍著擺好的烤過的蘋果,表面淋了厚厚一層芝士奶酪碎,還有蔓越莓幹,配自家制四個冰淇淋球,有三四人份,也有一人份的。

蜜糖吐司,吐司抹上黃油蜂蜜,烤得酥脆。上面的奶油,老闆會詢問你要不要加糖再打奶油,這樣子貼心的服務還真不多見。

點評:沒課的下午來這喝個下午茶還是蠻愜意的,不過服務上還是要改進。
地址:武侯區一環路南一段好望角1棟2樓3號(近九眼橋)
電話:15828694465

相關焦點

  • 舌尖上的江南美食——魚味春卷
    舌尖上的江南美食——魚味春卷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州幾千年的發展歷史,孕育了山清水秀的好景色,也造就了蘇州傳統名吃的豐富多彩,蘇州以美景著稱,以美食聞名,眾多的精美小吃讓蘇州足以稱得上美食之城。作為一個地道的蘇州人,可以說,我是吃著各種小吃長大的 ,說起來也是標準的吃貨一枚,而眾多的小吃中,我卻對魚味春卷情有獨鍾。春卷,顧名思義,是與春天的節日有關。很多地方,立春日,都會做許多的春餅和春卷的來分享食用,表示歡迎春日的來臨,而這樣的活動被稱為"咬春",代表著良好的的願望,希望一年的好運開始到來。魚味春卷,其實就是是用魚做餡料的春卷。
  • 山海幸味,舌尖婉轉。「舌尖上的涵碧樓」美食暨紀錄片發布會活動...
    2020年11月13日,在青島市文旅局的協辦下,青島涵碧樓酒店成功舉辦了「舌尖上的涵碧樓」美食暨紀錄片發布會活動。青島市文旅局招商引資處鄒希平處長以及島城眾多媒體人蒞臨現場,發布會上,青島涵碧樓酒店展示了「舌尖上的涵碧樓」紀錄片。
  • 【美食】舌尖上的香港!《十二道鋒味》之竹升面
    ❥ 《十二道鋒味》謝霆鋒陳奕迅拜訪,《舌尖上的中國》記錄,榮獲米其林星級推薦!
  • 《舌尖上的廣西美食》目錄
    一來近10年寫得多,二來美食是一個很討巧的話題,既不涉及現實,又有眾多讀者,只要不是寫得太難看,就不愁去處。作為一個鬻文為生的作者,鍾情這樣的題材,是很自然的。幾本書稿分別取名為《怎樣做一個合格的吃貨》《吃的藝術》《舌尖上的廣西美食》。還有一本是以春夏秋冬分類,講述不同時節的食物。其後見投出去的書稿屢屢碰壁,就丟到一邊,懶得起名字了。
  • 武義:舌尖上的文化美食之旅
    逛古城市集、享農家小吃、品秦餘風味,一場舌尖上的文化美食之旅正式開啟……遊客名叫徐秀利,紹興人,這兩天剛好在武義出差,聽說這裡有美食嘉年華,一大早就過來選購了。她說:「美食品種比較多,非常豐富,好像好多年都沒見過,有小時候的感覺,所以多帶點回去。」  攤主徐偉麗遞過一盤雞蛋糕請大家品嘗,她說:「我們在金華有6家門店,今天師傅帶出來的都是最最特色的土雞蛋糕,零添加的,都是金華最有特色的老味道。」
  • 福建美食又登《舌尖上的中國》啦!舌尖上的福建,看餓了......
    讓萬千吃貨期待的《舌尖上的中國3》
  • 【視頻】美食暖冬(一)拾味六安,快來相約一場舌尖上的大別山之旅!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一年四季的輪迴孕育了大別山最地道的食材冬季正是進補的時節六安市文旅局從今天起推出「美食暖冬」系列跟隨小編來拾味六安回味最純正的大別山四季珍饈相約一場舌尖上的旅行吧第一期:板慄燒雞板慄燒雞六安有句老話:毛慄子,渾身寶。
  • 舌尖上的非遺美食——建水西門豆腐
    如今,建水西門豆腐製作技藝已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豆腐在熬製過程中不提取豆腐皮,完全保留了大豆的營養成分,尤其是充足的大豆油脂等成分。其次,整個程序中不參雜任何其他物質,點滷所用的也是頭天發酵的豆腐水,屬全天然食品;其獨特的包製也是中國豆腐製作中的絕技,豆腐起鍋後浸泡在滾熱的豆漿之中,趁熱用4×4公分紗布,將豆腐包成小塊。
  • 《舌尖上的新年》:以美食的名義,讓春節在中國人的餐桌上綻放
    除夕夜當晚,一家人圍著餐桌坐在一起,「年」才真正有了滋味,它不僅僅是掛在中國人心間的傳統,還有從小時候就銘刻在舌尖上的酸甜苦辣。說起年味,就有一部不得不提的紀錄片。與《舌尖上的中國》不同,電影無法像電視劇一樣呈現包羅萬象的主題,同時,要選擇出大江南北中最合適的食物,兼顧每一道美食的製作過程、成品展現,以及敘述與之相融合的故事,且整個任務只能在春節期間完成,對於製作團隊來說,這簡直是不可能完成的挑戰。
  • 舌尖上的美食——廈門第一鴨,薑母鴨:人間煙火味,最撫凡人心
    風靡全國的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中有這樣一句話,深得我心:越是彌足珍貴的美味,外表看上去,往往越是平常無奇。就如同這薑母鴨,普普通通,它卻是人間的至美之味。烹飪薑母鴨需要在傳統砂鍋中完成,一鴨一鍋,砂鍋有著微小的細孔,煮燉過程中,受熱均勻,能讓鍋中的鴨子和薑母、麻油等調料更好地相互浸潤,水乳交融。(三)在砂鍋中置入薑母,放入切好的鴨塊,配好麻油、老抽、米酒等各味調料,爐火燃起,薑母鴨便將在這砂鍋中完成了它妙曼無雙的神奇美味轉換之旅。
  • 在香港竟然也能嘗《舌尖上的中國》美食,厲害了!
    自從《舌尖》化身中國的美食地圖後,大家都知道去雲南,就要吃建水燒豆腐;去福建,就要吃南安臘鴨;去江蘇,就要吃興化芋頭,而去香港……其實也有舌尖美食啊! 作為一個湖南人,圈妹對麻、辣總是格外敏感,《舌尖上的中國2》裡號稱重慶第一的麻辣老火鍋立馬抓住了圈妹的眼和胃!
  • 從舌尖上的中國到指尖上的美味,陳碩的鏡頭來到了鋒味廚房
    哲學、導演、美食這三個看似不甚相關的詞彙,因為《舌尖上的中國2》在
  • 舌尖上的美食--雲貴高原溪流裡的爬巖魚.
    Q1:你看過《舌尖上的中國》嗎?Q2:你知道咱們黔東南也有一道美食在《舌尖上的中國》亮相過嗎?Q3:你知道這道美食是什麼嗎?這就是曾在《舌尖上的中國》亮相過的魚醬酸!凡是知道的人估計看到圖片已經止不住的流口水了吧~
  • 聚焦舌尖上的《功夫美食》走進濮陽老李記百年老店
    搜尋舌尖上的美食《功夫美食》第二季第四期節目,來到了美麗的龍都濮陽市一家傳統美食老店。
  • 中壩醬油:央視又一美食紀錄片《家鄉至味》中的舌尖風味
    近日央視又一美食紀錄片《家鄉至味》在CCTV-10探索發現欄目播出,在夏季篇中用了30分鐘的時間通過青林口老紀的豆腐宴、中壩口蘑醬油非遺傳承人許平的釀醬技藝、國家烹飪大師蘭明路兒時回憶、竇團山王老爹父子的鐵索表演等江油人的視角,聚焦江油人的舌尖風味。  青林口古鎮,坐落於二郎廟鎮西南的小山溝裡,潼江之源馬閣水穿鎮而過。
  • 打卡美食:帶你領略舌尖上的六安
    這就來說說舌尖上的六安美食:六安的這些特色美食小吃,你都吃過哪些?今天小編帶你領略一下安徽六安這座城市中的美食小吃,個個都是經典,若是有機會來到六安,記得一定要嘗嘗呀,保準讓你愛不釋口。就這一道再普通不過的食物卻上了《舌尖上的中國》,自此聲名遠揚,在六安還有一年一度的蒿子粑粑節。蒿子粑粑是六安清明時節的一種特色小吃,以蒿子、米粉臘肉為原料精製而成,口感香脆,味鮮色美。
  • 《舌尖上的心跳》不再打著美食的幌子談戀愛,真正的「下飯劇」
    早先有美食綜藝《舌尖上的中國》,現有美食影視劇《舌尖上的心跳》,這部改編自焦糖冬瓜同名小說的美食勵志青春都市情感大劇《舌尖上的心跳》於5月28日正式開機。繼《好久不見》創下年度收視和網播記錄後,出品方浩瀚娛樂再制精品,馬力全開集結精良幕後團隊打造《舌尖上的心跳》。
  • 聚焦舌尖上的《功夫美食》走進濮陽水一軒包子樓
    搜尋舌尖上的美食《功夫美食》第二季第四期節目,來到了美麗的龍都濮陽市一家傳統美食老店。庚子初冬,小雪新停,花燈漸上,相約美食數道友,前往久聞盛名水一軒包子店,品美味,敘幽情。進店看到,白衣高帽、王氏可軒,身在忙碌之中,和面調餡有條有序,光看動作乾淨嫻熟,深感知識專業、技術精湛。
  • 舌尖上的台州年味
    【 圖/文 陳葉】「二十三祭灶神,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美食向來是我們過年的重頭戲,那些流淌在舌尖上的年味,不僅蘊含著對於新年的期待和祝福,更有一份歡樂和團圓沉浸在心底。「七山一水兩分田」,多樣的地理環境造就了台州多元的食文化,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那裡的年味如何撩動人心。1、食餅筒要說台州家喻戶曉的年味,非食餅筒莫屬。
  • 《舌尖上的中國》空降張家口!相聚華邑享中華待客之道 跟隨「舌尖」探華北美食奧秘
    《舌尖上的中國》總導演 陳曉卿(左) 私家車廣播 小白(右)民以食為天,《舌尖上的中國》美食紀錄片系列講述了人與食物之間的關係,食物是人們傳達情感最好的方式之一。華邑®酒店及度假村攜手《舌尖上的中國》製片團隊及民間美食家,探尋當地特色食材和菜餚,執著尋找自然之味,推出品牌定製菜單,力求將最地道的美味傳遞給每一位食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