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小小小美呀兒,喜歡點擊關注我
若是論生活態度以及價值觀,再跟賈寶玉相比,薛寶釵就是個現實主義者。
我覺得準確的應該叫「理想的現實主義」
薛寶釵跟賈寶玉其實都承認世界是汙濁的。
但寶玉是隱士,勞資不跟你們同流合汙。
寶釵是孔子,他並不認同隱士獨善其身的人生觀。
他認為「天下有道,丘不與易」——如果天下不汙濁,還有我孔丘做什麼?
正因為人間秩序不合理,才尤其需要我們投身濁流,去改變他。
「孔子,聖之時者也。」「時寶釵」。這個「時」字,曹公不白下。
兩個人的思想境界是相同的,而道是不同的。
其實寶釵和寶玉一樣,都看不起那些官場上的庸碌小人
不然也不會做出讓寶玉稱讚的螃蟹詠,更不會和黛玉說「男人讀書明理是好的,
只是如今不曾見到這樣的人,有些人讀了書反而更壞了。
她是懂寶玉的,她也知道寶玉有這個潛力,希望寶玉能做個讀書明理有一番作為的好官,
只是人家就是打心眼裡不想不願意,稍微勸一句就翻臉,沒轍。
寶玉是認清了現實不願同流合汙,而寶釵是認清了現實積極地適應環境,
她認為在當下環境下就是有這些不得不去做的事,無奈啊。
她更知道不隨大勢而走,最終只會雞蛋碰石頭,
從這點看寶釵是無奈但不得不遵守這個社會的道路去走,活的很通透。
其實我覺得寶玉不值得寶釵和黛玉的愛,光有思想不去實踐不去強大自己改變都是空談,
說白了還是一個紈絝子弟。
無非就是比那些泥垢的男人們對女人好一點點而已。
紅樓夢裡的女人有一部分根本不遜色,要是作為男兒身必有一番作為,可惜了
從小到大看到的文章,甚至課堂上學的關於紅樓夢的分析,都是說寶玉批判封建禮教什麼的。
後來年紀大了越來越覺得不對,跟封建禮教有個啥關係啊!
寶玉即使活在現在也其實跟大多數人的價值觀不符,他可能成為一個藝術家、文學家、哲學家,但一定成為不了政治家、經濟學家、企業高管等。
古往今來好多的大文豪大畫家生前也是窮困潦倒,即使他們的藝術成就再高,沒飯吃的時候也不可能去轉行經個商啥的,因為他們說通俗點就不是那塊料。
寶玉同樣也不是這塊料。他生在一個敗落的世家就註定是個悲劇。
前期寶玉只是誤會寶釵,然而在螃蟹詠時寶玉主動為寶釵喝彩就已經證明二寶之間已經和解,
也為脂批裡提示的「當繡幕燈前、綠窗月下,亦頗有或調或妒、輕俏豔麗等說」埋下伏筆。
順便說一句,從寶釵主動給寶玉推薦寄生草甚至說「只是方才這句機鋒,尚未完全了結,這便丟開手不成?」,
寶釵是鼓勵寶玉悟禪的,也正是因為如此可以在寶玉出家後「雖離別亦能自安」。
是要鼓勵寶玉悟禪,因為這個舉動是要將寶玉悟禪的境界拉到和黛玉寶釵一個等級才行,寶玉悟禪是一級,經過黛玉和寶釵點化之後才到二級,勉強和黛玉持平。
即使是悟禪寶玉也沒寶釵明白,寶釵的禪境或能到三境。
寶釵能一眼看穿寶玉,而反過來寶玉不能,兩人不在一個人生境界。
我有時候也想寶玉還是有點太純粹。
他不喜歡國賊祿蠹,也不喜歡作為一個統治階級去效力國家,但是他卻又是這一階級的利益享受者。
就這點離陶淵明是有距離的。
陶公躬耕自食,有時還挨餓。
寶玉如果在家族敗落後,在長安都中開個高級脂粉店,黛玉為美學總監加高級策劃,小紅為營銷,晴雯和鶯兒為手工,能夠合理致富——那就算響噹噹一條好漢。(其實可操作性很高。)
但是有一點,在貧困之中拋下妻子去出家,不叫頓悟,那叫逃避。頂多是個遁世。
而且說實話,進了空門就真的空了?
看看禪宗六祖為了接法位的鬥爭。在家未必不能成佛 出家也未必就不染紅塵。
一個人不管多麼理想主義多麼清高基本的責任還是要承擔的。
魯迅批判政府批判社會,批判個人甚至批判整個國民性,但是他一生不管是做兒子還是做父親做丈夫做兄弟,從來恪盡職守,忍辱負重。
即使他母親強行塞給他的朱安,他也沒有抱怨過。逃避責任不管怎麼解釋都叫做掩飾。
賈寶玉對于晴雯並非無事可做,他哪怕偷偷帶點錢(書中寫過,怡紅院是有銀子的,即使沒有,寶玉也有大把飾品)讓晴雯嫂子或者那個熟悉的老媽媽照顧照顧。
他也可以讓小斯出去請個醫生瞧瞧。
他自己溜出去請也不是不行 最多回來被說幾句。晴雯最開始不過是個重感冒。賈寶玉永遠都在情字上著眼,然而對一個病人來說,需要的可不是用愛發點。
窮途末路,寶釵是能夠安排自己的生活的,寶玉不能。
有一次,黛玉說起榮府入不敷出的窘境,寶玉的回答是:再怎麼著,也短不了你我二人的。
而寶釵,已在家道尚稱富裕、哥哥揮霍無度時,已經身體力行,提前過上了節省的日子,並以此教育邢未來的堂弟媳婦。
搬出大觀園時,寶釵直接向姨媽建言,關掉大觀園,省下這筆開支。
寶玉懸崖撒手,其實在悟禪機一回,已經預演。
有人說,賈寶玉自己不是說了嗎,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我認為不是因為忘不了黛玉,接受不了寶釵等理由,很大一個原因是逃避。原作第一回用短短一章來描述了甄士隱的一生,作者為什麼要塑造這樣一個角色?
其實作者用甄士隱來映射寶玉,他們實在有太多相像的地方,都是富貴出身,都仗著祖先遺留的遺產過日子,兩人都沒有任何生存技能。
都自認為超凡脫俗。都夢遊過太虛幻境,都看到了「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的警示,
都沒有悟道,偏都要親身經歷一番悲歡離合才能體會其中奧妙。
在面對人生突變時,甄士隱只能節節敗退,經營不了田莊又忍受不了嶽父的嫌棄,就如寶玉,
作者用「富貴不知樂業,貧窮難耐悽涼」來形容他,就已經概括了寶玉在兩種處境下的狀態,
甄士隱最終出家的理由,不是因為嫌棄自己的妻子,也不是忘不了自己失蹤的女兒,
而是在世間實在混不下去了,一首好了歌讓他看破世態炎涼,就此出家,
作者用甄士隱的一生概括了寶玉的一生,給甄士隱起名「甄費」,就說明了作者對他和寶玉的態度,寶玉就是個金玉其外敗於其中的人,可憐辜負好韶光,與國與家無望,告誡世人,像寶玉這樣的紈絝子弟,你們別學呀
在神仙體系裡,賈寶玉就是來人間渡劫的。必然出家
大小老婆餓得直哭,男人還不琢磨賺錢,一味的清高,哪個女人受得了
縱得千般高深哲學境,奈何直面人生途,遊戲規則非爾定。
外人視君百般不解,理解各異,若嬌氣,若女兒心,若古怪乖張不等。
然自己內心明,知去向何方,亦是有成,好歹活了個明白
寶玉就是鏡子,真正懂寶玉的必然也是體會過寶玉的,且不管如今還是否認同寶玉。而不懂寶玉的,自是生來死去就從未體會過那些的人了。
賈寶玉是因為愛寶釵才去當和尚的,愛可能是放手。寶玉知道自己不會成為寶釵想要的那樣,所以放手。寶玉的成長曆程,就是被迫放手,如晴雯,無奈放手,如黛玉,主動放手,如寶釵的過程。然後悟到了,人生就是扯淡,情到深處是空虛。所以出家了,因為悟透了,圓滿了
在賈府乃至四大家族都走下坡路的情況下,寶玉如果走功名路確實對家好,對己也不一定壞,志向高潔的文人也有做官做的很好,甚至還有能踐行自己理想的。
寶釵如果是個男人,她自己就很有可能成為這樣大隱隱於朝的人。我們還可以假設另一個情況,如果元春是當朝皇后,皇帝恩寵有加,生的兒子已被立為太子,賈珠考中探花已被選入翰林,寶釵這時還會勸寶玉考取功名嗎,很不一定。再說個題外話,書中懂寶玉且不「支持」寶玉的人我認為是賈雨村。
賈雨村了解寶玉喜歡什麼討厭什麼,甚至很清楚自己在寶玉眼中就是祿蠹,但他還就用祿蠹這套去對付寶玉,因為中年賈政認同這套。
完全可以想像,如果賈政還是年輕時放誕詩酒的樣子,賈雨村保準會以高人逸士形象出現在賈家父子面前,到時和寶玉言談投機也未可知。這是真的狠人。
賈雨村是個人精,儒家科考進士出身,學問是有的,格物本領強,第一次被罷官,分析出自己做官弊病,得罪同僚,性格固執,馬上改正方法換路數,找關係,攀上賈府,投其所好,與前一次做官相比大變樣。
只可惜分析問題格物厲害,但心不正,意不誠,路偏邪了,最終還是難免要翻。於此相反,賈政倒是誠意正心,沒有壞心眼,就是不會格物致知,不管事,書呆子一個。真正能將格物致知誠意正心大學內四目柔合運用自如的是薛寶釵。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只可惜是女兒身,薛寶釵要是男兒身,去搞科舉,不被束縛在閨閣之中,那還不吊打雨村賈政之流。
我是小小小美呀兒,喜歡點擊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