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中香菱學詩,堪稱整本書中最著名的勵志故事。
她幼年被拐賣,少年被薛蟠所擄,身世悽涼、命運悲慘,但她絲毫不怨天尤人、不以淚洗面,反而活得積極、快樂、明媚,元氣滿滿、叫人讀之都心生愉悅和敬佩。
她甚至在那對她「無用」的詩歌之中,找到了莫大的快樂和昂揚的價值感。
日夜痴心學詩,苦思冥想、幾乎瘋魔。
賈寶玉感慨,都可惜她這樣一個人卻俗了,如今這番學詩可見「天地致公」(沒有浪費才女)。
當時薛寶釵如何回答呢?
她沒有順著寶玉的話頭誇獎香菱,反而藉機敲打賈寶玉:「你能夠像他這樣苦心就好了,學什麼有個不成的」。
寶玉不答。
薛寶釵素來愛敲打賈寶玉,愛想方設法激勵他好好讀「正經書」、努力考取功名,但往常她多是直接勸說,和湘雲將「經濟文章」等字眼掛在嘴上一個路數。
這次,薛寶釵卻將的重點切換成了「學習的苦心」。
寶玉沒有當場發作,但默然不語。
這段對話的氛圍,非常微妙。
薛寶釵言語之間暴露她對賈寶玉真實的看法,她看不起寶玉頑劣、認為他不肯下功夫苦讀。
寶玉也無法將萬能的寶姐姐看成知己,他同樣覺得她不能理解自己至真至純的真性情。
最重要的是,寶玉恐怕會認為薛寶釵對香菱學詩的態度也是誤讀。
香菱學詩其實未必是苦學,而是痴,她痴心其中很快樂、醉心文字裡很享受。
薛寶釵讚許的苦讀是什麼?
是縱使不喜歡,也要為了家族利益、為了榮華富貴而苦苦求學。
香菱是這樣嗎?
恐怕不是,至少不完全是。
學詩對香菱來說,沒有任何功利的現實層面的好處。
在她的生活處境中,決定她生活質量的有哪些人?
薛蟠,薛姨媽,薛寶釵。
她家那個薛大傻子,根本不懂欣賞詩,更不會因為她會寫詩就尊重她。
她家的婆婆薛姨媽,是非常功利的冷漠商人,不懂文字也不懂詩歌。
她家唯一懂詩的薛寶釵,卻秉持著「女子不該講究這些」的態度。
從功利的、世俗的角度來說,香菱學詩,不如費心學女紅、學烹飪、學任何一件有實際作用的手藝,學可以賺錢可以變現或者至少可以省錢的技藝。
但香菱偏偏學詩,她真心愛詩。
常人眼中瘋癲的苦,在她眼中卻都是甜。
所以,她才有動力這樣努力。
賈寶玉雖然懶,但卻很能理解這份發自真心的真性情。
不喜歡的,他連多看一眼都覺得是浪費人生。
喜歡的,顛來倒去如痴如狂也不覺得苦。
這種真正由心出發、由興趣出發、由「熱愛」出發的感受,薛寶釵恐怕很難理解。
從某種程度上說,寶玉和薛寶釵對於香菱學詩的理解,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也都未必全面。
二人都從自己的三觀出發,給出了偏向性情和偏向努力的兩個最極端的解讀。
香菱內心真正的源動力,或許是這兩大因素的綜合體。
所以,同樣是讚許香菱學詩,薛寶釵和賈寶玉本質上的態度和觀點,實際上卻有著非常巨大的差異。
既然如此,薛寶釵為何又讓香菱學詩呢?
首先,香菱和薛寶釵不是小姐和丫頭的關係,而是小嫂子和小姑子的關係。縱使薛寶釵想要阻止,以她的身份也不適合做出類似舉動。
香菱雖然不是薛寶釵有身份的正經正房嫂子,但二人依舊是姑嫂關係、而非主僕關係。
當然,薛寶釵也樂得看香菱向黛玉學詩,並無明顯的阻止之意。
其次,薛寶釵欣賞香菱在過程中體現出的毅力。
香菱苦苦學詩是源自熱愛,被薛寶釵誤讀為她有苦心、她毅力驚人。
這份品質,薛寶釵很敬重。
所以雖然她言語中時常開玩笑,說「你本來就呆頭呆腦的,這樣一來更傻了」,實際上她對於香菱學詩卻是支持的、甚至是讚許且敬佩的。
再次,薛寶釵在小事上對身邊人寬厚。
學詩這件事情對於薛寶釵來說,和鬥花鬥草做手工一樣,都屬於無傷大雅的小愛好。
在不傷害誰的情況下,培養一些小愛好,這是薛寶釵認為很健康的方式。
她對身邊人素來寬厚,不會想要阻止香菱追求她唯一的愛好。
同樣是看待香菱學詩,寶玉和薛寶釵看見的,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兩件事。
如此差異化的兩個人,因為家族聯姻要捆綁一輩子,這不幸福的苗頭很早就已經埋下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