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發展,網絡時代的進步,被偷拍已成為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了。大家在自己的生活軌跡行事時,極有可能被別人有意或者無意的拍攝並曝到網上。
如果是無意的曝光倒也罷,怕就怕有些心懷不軌的人偷拍來造謠,輕者算是道德品質的惡劣,重者就是對於法律的試探了。
就比如今年夏天杭州女子吳女士就「被造謠出軌快遞小哥事件」,發酵至今深受其害的吳女士(小吳)仍然沒有得到一句誠心誠意的道歉。
這起事件追述於2020年的7月7日,那天小吳一如往常般到小區定點取快遞,也就是這一次尋常的取快遞,卻成為了她四個多月「噩夢」的開始。
當事人小吳就這樣被隔壁便利店老闆郎某偷拍。郎某與朋友何某分別飾演快遞小哥和對面小區獨自在家帶孩子的「小富婆」在微信上聊天取樂,編造了「富婆出軌快遞小哥」的劇情。
隨著網絡的傳播,這段視頻從她的周圍傳至全國甚至流於國外時,當事人小吳甚至還沒有意識到究竟發生了什麼。
在這之後,小吳的生活已經攪成了一團亂。周圍人的指點,好友同事的異樣眼光,從此她的社交平臺也被各式各樣的陌生人湧入嘲諷。讓小吳陷入了不可自拔的焦慮和恐慌。
這起造謠事件最終導致這位28歲未婚女子小吳情緒崩潰至抑鬱。
小吳每當回想起這四個多月的經歷,仍難以邁過心上的這道坎。她有時情緒會突然失控,想要歇斯底裡。因為流言蜚語,她和男友也被公司所勸退,吳女士感覺自己已經「社會性死亡」了。
「社會性死亡」的單,不該由受害者來買。
就像小吳得了抑鬱症;社交往來也被阻斷了、社會聲譽都備受侵害。儘管謠言已被公安機關澄清,卻還要忍受漫長的、看不到盡頭的壓抑與無助。
「社會性死亡」引發的傷害該誰來承擔?造成的損失又該由誰來賠付呢?
其實小吳曾在8月底想過和解。但因為郎某和何某根本沒有道歉的態度,當時小吳提了兩個條件,一是錄製道歉視頻發布全網。二是賠償她因為這件事造成的名譽與經濟損失58000元。
她也曾告訴記者,「我主動提出他們可以戴上口罩和墨鏡,但他們要求必須打碼,他們的理由是他們還要做人,對於這一點,我非常憤怒,他們發布我的視頻時,是否有一刻想到我還要做人?」
2020年12月14日,被造謠女子小吳終於在微博公開表示,她已經請了最專業的律師向法院起訴造謠的三名男子,自己已然被拖累到一無所有了。對這件事情絕不退縮,絕不和解。
或許是怕被追責,謠言製造者之一的郎某主動提出了自己的悔意。12月14日下午,杭州餘杭區人民法院發布,谷某某訴郎某、何某誹謗案已立案受理。
此前涉嫌誹謗的男子被處以行政拘留,與此次刑事自訴不衝突,若勝訴,兩人最高可判3年。
讓人失望的是,整個採訪過程中郎某並沒有向受害者表示歉意。
他後悔的不是閒著無聊造謠這件事,他後悔的是造謠的時候不該發布視頻,只要不發布受害人小吳的視頻,事件傳播就不會那麼嚴重,他也就不會被小吳所告上法庭。
郎某表示自己結過婚了,若是傳出去對他影響可不好。事件發生後對他本人來說沒有產生任何影響。店鋪照開,玩照玩!
郎某甚至揚言,小吳的委屈都是她自己作出來的。其實這件事在他看來早該翻篇了。如果不是小吳和網友們小題大做,那他的店鋪還能開在原來的地方,附近的居民依然光顧,大家並不會知道這件事排斥他。
在這段所謂的「澄清」採訪中,郎某句句都是顧及自己的影響,一個詞都沒有提到對受害者造成的傷害和痛苦。
他如此無所謂的態度讓眾多網友感到氣憤不已。對於道德觀念淡薄的郎某而言,之前的拘留對他毫無作用。一個人的內心卑鄙到何等程度,甚至可以把自己裝成一個無辜的第三者。
或許這就是自私到極點的典範,這種道德觀淡薄的人永遠不會誠心悔改,也只能讓法律給予他最後的審批與制裁了。
被造謠所承受的傷害後果並不該由受害者所承擔。解救「社會性死亡」,還是需要有力度的法律支撐,需要一個有溫度的社會伸出救援之手。
對於這起事件,大家都有哪些看法呢?歡迎留言下方評論。
免責聲明:素材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