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小剛拍《天下無賊》那一年,最是春風得意,票房收了1.2億,是馮導第一部票房過億的電影。
那時候是2004年,票房過千萬就可以開慶功宴了。就拿馮小剛「現象級」賀歲片《手機》來說,也只是5千多萬的票房。而同期的張藝謀已經交出了《英雄》這樣的大片,拿下了2.5億的票房。馮小剛,陳凱歌等導演看到了這種大片的模式,也躍躍欲試。
票房過億在當時中國的電影市場是什麼概念呢?當時1年的所有電影總票房加起來也不過10億左右。馮小剛終於交出了《天下無賊》,馮導當時豪情萬丈包下了2節車廂,命名「天下無賊」號,馮小剛自此加入「億元導演俱樂部」,一時風光無限,順風順水。
而張藝謀卻從《英雄》之後,跌落神壇一般,接連幾部大片因為口碑的問題被觀眾詬病,比如《三槍拍案驚奇》,《滿城盡帶黃金甲》。而陳凱歌因為一部《無極》太過前衛被罵得最慘。當時的馮小剛可謂是內地導演中最狂妄自大的一個。
馮小剛當時也有資格狂妄,因為每部拍出的賀歲片都會成為當時的潮流,年輕人的口頭禪,和葛優的黃金組合成為賀歲片的代名詞。看馮小剛的賀歲片,就跟春晚要看趙本山的小品一樣讓人期待。
最後,趙本山終究還是從春晚舞臺退出了,而馮小剛也已經漸漸跟不上時代了,他看不懂為什麼一些爛片的票房會這麼高,而自己的電影票房怎麼也上不去。他開始罵,「之所以會有那麼多垃圾電影,就是因為垃圾觀眾太多了。」
當時的電影,馮導也已經越來越看不懂了。徐崢一部《泰囧》拿下了12億多的票房,相當於04年所有電影票房的總和,國產電影開始邁入10億票房大關。
後來《捉妖記》在暑假一舉拿下20多億的票房,國產票房又開始邁入20億票房大關,當時所有人都不不可思議,周星馳又帶著《美人魚》把票房衝向了30億門檻。就在大家認為票房很難再突破的時候,吳京的《戰狼2》一口氣把電影帶向了50億的票房大關。
馮小剛是真的看不懂了,心有不服,一部電影質量也沒見得多好,為什麼票房就那麼高呢?而自己拍得籌備已久的電影票房卻越來越低,馮導也只能感慨一句,英雄老矣,時代真的已經變了。
馮小剛最新上映的電影《只有芸知道》,上映4天艱難破億。就算是這樣也把馮小剛激動壞了,感慨良多。而這一次他收起了狂妄,沒有大罵觀眾,而是感謝了那些前往觀影的觀眾,而對於電影的批評,馮小剛也終於看開了,觀眾花了錢,罵幾句出氣也是應該的。
看到這裡,我的心情其實很複雜。一方面是覺得馮導也終於低頭了,心理怎麼還有一絲高興,就有那種「你不是很狂」預料到他要栽跟頭落井下石的感覺。但我又轉念一想,心理不是滋味,畢竟馮小剛的賀歲喜劇是拍得真心不錯不錯,是我們那代人的回憶,內心還是希望他能繼續不被觀眾馴服,拍出更好的喜劇。
思考一下,當馮小剛不再站出來罵觀眾,罵垃圾電影的時候,中國電影會變得更好還是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