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小剛一思考,觀眾就不笑:你也許什麼都沒做錯,只是老了

2020-08-28 餅叔看電影



真正對於馮小剛導演,做出犀利點評的是陳丹青。那應該是很多年前的事了,馮導那時還正紅,拍一部電影,票房大賣一次。

陳丹青說:像馮小剛這樣水平的導演,香港能數出十幾位,而我們內地只有馮導一位。

第一次聽到陳丹青的觀點,很是震撼了一下。想想也沒錯,我們70後幾乎是看著香港電影長大的。

如今的香港電影,的確是有點青黃不接:忘了是誰說的,反正是一位香港電影圈大佬,評價如今的香港演員:說只有古天樂一人,真正成熟了,演什麼角色都能駕馭;本來謝霆鋒也很好,但中途改行當廚師了。之前像劉德華、梁朝偉等幾代影星,都老了,人才明顯斷崖了。



還是說回來馮導。

上世紀90年代,馮導的賀歲劇開啟了他的輝煌之路。十幾年下來,簡直要封神了。

2012年出現了拐點事件:《一九四二》票房失敗。

《一九四二》肯定是部好電影,但為什麼票房不理想呢?

馮導自己肯定不服,抱怨垃圾觀眾太多;資深影迷也吐槽,如今的年輕人只知道娛樂、搞笑,看綜藝,太膚淺。總之,那時候輿論還是力挺馮導的。

多年之後,金星道出了《一九四二》票房失利的真實原因。不過挺損的,有點李誕脫口秀式的蔫壞。金星說:馮小剛一思考,觀眾就不笑。

這句話你細品,的確功力深厚。就衝這句話,我服金姐。



數一下馮導票房失利(或者不理想,沒達到預期)、口碑欠佳的影片,幾乎都是思考後的創作:

《夜宴》、《我不是潘金蓮》、《芳華》、《只有芸知道》。

還有一個因素,以上這些不太成功的電影,背後都沒有王朔的痕跡。缺了王朔,馮導電影的靈魂就蒼白了一些。

曾經的北京電視劇製作中心主任鄭曉龍,評價馮小剛也很一針見血:馮小剛的作品,就是在模仿王朔,他有這個天賦。馮小剛複述王朔小說的內容,有時候你聽著比小說寫的還好。

但是,馮小剛只是模仿了王朔幽默的部分,而王朔小說更深邃的東西:幽默背後的悲憫情懷,馮小剛學不去。順便再說一句:很多人都說王朔是痞子文學,其實他們根本沒看懂王朔的小說。

馮小剛自從和王朔分手後,與劉震雲開始合作,兩部劉震雲風格的電影:《一九四二》和《我不是潘金蓮》,票房都不理想。原因其實很簡單:劉震雲不適合馮導。就像葛優,他離開馮導所拍的片子,似乎也一直不溫不火,如《羅曼蒂克消亡史》。

編劇、導演、演員,有時候是要講緣分的,相互依存,誰離開誰都玩不轉。王朔+馮小剛+葛優,就能創造票房奇蹟,拆開,就不行。

類似的還有:周星馳離開吳孟達,也照樣玩不轉。

《我不是潘金蓮》後,馮導似乎開始只相信自己了,挖掘自己身上的話題:他對於文工團、純潔愛情刻骨銘心,於是誕生了《芳華》和《只有芸知道》。結果是:一個口碑崩壞,一個票房慘敗。

很多人說了,《手機2》如果順利開拍、上映,可以延續《手機1》創造一個票房神話。

我只想說:2003年摩託羅拉手機的經驗,能複製到如今智慧型手機時代嗎?根本就是截然不同的兩個世界了,50後的馮導,能駕馭90後、00後的欣賞口味嗎?

馮導自己都服軟了,說自己老了,承認《只有芸知道》失敗。多麼高傲的一個人啊,從未服過軟的「六爺」一樣的老炮,能公開承認自己老了,那是真的搞不明白今天的年輕人了。


聽說,馮導有意重新拍電視劇。原因很充分:他原本就是靠電視劇起家的。

最早的《編輯部的故事》,馮小剛作為替補編劇身份,模仿王朔風格,在好幾位知名作家、編劇的陣容中,脫穎而出,成為此劇最重要的寫手,一舉成名。

後來陸續拍了《北京人在紐約》、《一地雞毛》,都是很厲害的熱播劇。

如今,馮導要重回電視劇市場,我怎麼還是有種不詳的預感。

依照馮導的文工團審美風格,他依然很難把握住當今電視劇觀眾的脈搏。馮導內心還是很驕傲、不妥協的,他不會真正放下身段,為廣大女性觀眾服務的。因為現在電視劇的最主要受眾是女性:女學生和全職太太群體。

作為一名成功的大導演,創作之路上,最忌諱頻繁挑戰自己,輕易改變初衷。馮導如果像老炮「六爺」那樣,一根筋走到底,也許比改變自己,結果要更樂觀一些呢。

不信等著瞧......


相關焦點

  • 馮小剛「無視」他,張國立對他喊「滾」,當年的他到底做錯了什麼
    他被馮小剛「無視」,被張國立喊「滾」,當年的他到底做錯了什麼?這個人就是鄧超,大家肯定很喜歡他。鄧超在娛樂圈的人緣也不錯,經常看到他和其他的藝人互動。但他早年的時候經常得罪人,實在不像他的風格。鄧超早年因為出演馮小剛的戲走紅,當時馮小剛可是娛樂圈知名的導演,不少演員都想要和馮小剛合作。但是鄧超偏偏和他合作之後發生了摩擦。
  • 被馮小剛「無視」,被張國立喊「滾」,鄧超做錯了什麼?
    被馮小剛「無視」,被張國立喊「滾」,鄧超做錯了什麼?之前有人盤點過內娛男明星們的一番電影票房,這其中,鄧超的成績非常的亮眼,超過了百億,這在眾多男明星中,是一騎絕塵的水平,讓人不得不佩服。本來期待著鄧超能夠宣傳一下電影,卻沒想到鄧超宣傳起了和孫儷的愛情,這讓馮小剛非常生氣,當下就表現出了強烈的不滿,儘管鄧超當時反應過來想要打圓場,也為時已晚。就算後來集結號獲了獎,馮小剛也不關心同樣因為這部作品獲獎的鄧超,而是將關注都集中在作品本身和男主張涵予身上。
  • 《非誠勿擾2》感悟生死 馮小剛讓觀眾先笑後哭
    他舉著一疊錢讓二人發誓:「從今往後不論香山多麼富有、多麼健康、多麼愛你,你都不願意和他在一起嗎?」「從今往後不論芒果多麼漂亮、多麼動人、多麼愛你,你都不願意和她在一起嗎?」雙方均響亮地回答:「不願意!」於是,在切完寫有「離了還是好朋友」的分手蛋糕後,一對夫妻興高採烈地宣布「不過啦」。
  • 與馮小剛結怨10年,張國立直接讓他滾,鄧超到底做錯了什麼?
    如今鄧超成了國內的一線明星,無論是演技還是名氣,真的都很好,憑藉電影《烈日灼心》當中的精彩出演,獲得了影帝的桂冠,真的是可喜可賀,當年鄧超跟馮小剛合作了,拍了電影《集結號》,在電影要上映之後,馮小剛就找鄧超做宣傳,但是鄧超因為有另一部戲要拍攝,就拒絕了馮小剛,之後沒有做宣傳,因此馮小剛非常的不滿意,之後兩人10年都沒有在合作。
  • 馮小剛「無視」他,張國立向他大喊「滾」, 他當年做錯了什麼?
    為人處世最重要的是什麼,當然是圓滑。尤其是在職場上,要是太耿直不懂辦事,很容易被人穿小鞋,或者是遭到眾人的排擠。娛樂圈更是這樣,要是做錯事得罪了前輩,基本上涼了。這圈子就這麼大,人脈關係很重要,你可能只得罪了一個人,但實際上他那個圈子的人都對你印象不好。
  • 垃圾觀眾多?馮小剛一罵起來全世界都是錯的
    這兩天,在上海電影節的論壇上,他噴觀眾:「還不是有那麼多垃圾觀眾,你不去捧場,就沒這東西,往往垃圾票房還很好!」明知道演員、編劇、導演不靠譜,為什麼製片依然攢了這些臺前幕後?為什麼主創和製片都不靠譜,投資人還傻×似地投錢? 按馮小剛的邏輯,沒有人是沒有問題的。
  • 被張國立喊「滾」,曾被馮小剛「無視」,他到底做錯了什麼?
    最近幾年的時間裡,鄧超的人氣可真的是不低,不管是在綜藝節目中,還是在各大影視作品中獻身的,他都能夠獲得不少觀眾的青睞,原本是一名優秀的演員,現如今又跨行做起了導演,可以說是在娛樂圈中混的風生水起。,對他大喊讓他「滾」,那麼這究竟在鄧超的身上都發生了什麼事情呢?
  • 曾被馮小剛「無視」,被張國立喊「滾」,他到底做錯了什麼?
    最近幾年的時間裡,鄧超的人氣可真的是不低,不管是在綜藝節目中,還是在各大影視作品中獻身的,他都能夠獲得不少觀眾的青睞,原本是一名優秀的演員,現如今又跨行做起了導演,可以說是在娛樂圈中混的風生水起。「無視」,而且甚至還曾遭到張國立先生的呵斥,對他大喊讓他「滾」,那麼這究竟在鄧超的身上都發生了什麼事情呢?
  • 馮小剛:票房大跌後,我再也不敢罵觀眾了?觀眾:已經晚了
    就拿馮小剛「現象級」賀歲片《手機》來說,也只是5千多萬的票房。而同期的張藝謀已經交出了《英雄》這樣的大片,拿下了2.5億的票房。馮小剛,陳凱歌等導演看到了這種大片的模式,也躍躍欲試。看馮小剛的賀歲片,就跟春晚要看趙本山的小品一樣讓人期待。最後,趙本山終究還是從春晚舞臺退出了,而馮小剛也已經漸漸跟不上時代了,他看不懂為什麼一些爛片的票房會這麼高,而自己的電影票房怎麼也上不去。他開始罵,「之所以會有那麼多垃圾電影,就是因為垃圾觀眾太多了。」
  • 馮小剛老了
    對比1992年,1993年電影觀眾下降了50億人次,到了90年代後期,年均觀眾人數甚至跌至不足10億人次。按照中國當時13億人口計算,每年每人甚至進不到影院一次。馮小剛也沒能躲過危機。電影導演處女作《永失我愛》在1994年上映之後,由他導演的《我是你爸爸》、《過著狼狽不堪的生活》等幾部電影,不是未通過審查就是中途夭折。
  • 馮小剛老了
    他在1993年等到了導演10集電視劇《一地雞毛》的機會。那是他同作家劉震雲第一次合作,二人在頤和園碰面,在場的還有王朔。劉震雲和王朔交談過後,留下劇本,便匆匆離開。王朔通讀了劇本,不消一下午,全部看完。頤和園內煦暖的紅日落下,漸漸地,園內只見夕陽餘暉,王朔走進馮小剛的房間,把劇本扔在桌子上,附帶著一句:「這是劉震雲寫的《一地雞毛》,10集。我覺得很好,也適合你拍。
  • 被馮小剛「無視」,被張國立喊「滾」,鄧超到底做錯了什麼?
    在娛樂圈中,很多明星都想和一些老藝術家或者導演合作,這樣可以讓自己的資源更多,或者名氣更大,但是這些大佬的眼光十分挑剔,能好好和你合作自然好,要是不小心惹到他們了,肯定得不到什麼好果子吃。今天咱們說的就是鄧超!
  • 《芳華》實錄:從文工團到大屏幕,馮小剛有一顆不老的心
    綠衣監使守宮門,一閉上陽多少春。······君不見,昔時呂向《美人賦》,又不見,今日《上陽白髮歌》!——白居易《上陽白髮人》馮導的《芳華》熱映了,考完四級後馬不停蹄的去電影院,離開場還有20分鐘,檢票處的大叔喊了一嗓子:《芳華》檢票!
  • 馮小剛罵網友不懂電影:你知道什麼是蒙太奇?
    觀眾罵我沒事,因為他們買了票,他們有權利罵我,影評人不買票,你們收錢還跟這兒罵,罵又罵不出影評人的水平來,不是只有哈哈一樂的喜劇,也有諷刺喜劇,我也有權利罵他們。」  在片中《一腔俗血》的故事裡,馮小剛通過李誠儒飾演的大導演討論起文藝雅俗的問題。李誠儒笑言:「這俗跟雅都是一個媽生的,難兄難弟一對兒。」馮小剛立刻發飆:「誰能告訴我什麼是雅,清清楚楚說這線在哪。
  • 京圈是馮小剛墊著腳才能夠得著的,那他都經歷了什麼?
    聽懂了馮小剛的苦心經營,你就明白了圈層的重要性。馮小剛在北京郊區的單親家庭長大,母親在印刷廠工作,掙一份工錢養兩個孩子,一到月底他們就得吃醬油泡飯。多年後,有人問馮小剛最喜歡吃什麼呀?他笑了笑回答說,醬油泡飯,困苦的童年、落後的起點和如今千百張熱情的笑臉,或許他想說的是我命由我不由天。小時候的馮小剛經常被大院子弟欺負,他總是一邊哭著跑回家,一邊暗暗咒罵,大院裡的有什麼了不起。
  • 馮小剛懟王健林:你有什麼了不起的,你多厲害跟我有什麼關係?
    在一次節目中,馮小剛怒懟王健林稱:你有什麼了不起的?你多厲害跟我有什麼關係?馮導在現場說,王健林在意的是你拿多少電影的票房很重要,而我作為電影屆的製片人,觀眾所真正在乎的是這個電影的質量問題!而不是電影的規模有多大,你做的多大跟我跟觀眾都沒有什麼關係!電影規模大只是一個虛胖,但是電影重要的是內容的質量問題!馮導當面這樣怒懟王健林,可見馮導是有多麼的真性情!馮小剛和王健林的恩怨由來已久,原因很複雜,兩個人說的點不一樣。
  • 有血有肉的馮小剛,也沒那麼黑
    今天,就來說馮小剛幾件不為人知的事兒(特別聲明:筆者並無意為馮小剛辯護什麼,所講事情只是客觀陳述,只是希望大家看待一個人,不要只看一面,那樣得出的結論基本都是偏頗的)。這些年來,自覺愧對張娣的馮小剛,不只對女兒馮思羽關懷備至,而且對張娣家裡的事情也很上心,一有什麼事兒都是第一時間幫忙,出錢出力,據說,她們娘兒仨住的房子也是馮小剛的。所以,多年後,張娣的母親在談到馮小剛時,很寬容地說:馮小剛心地不錯,對他並沒有什麼怨恨之心。前妻張娣也沒有說過馮小剛的不是。
  • 陳國富:我沒覺得馮小剛的演技多厲害
    比如說所謂的三大電影節,我們對入圍它們的電影就會多一點關注。往往我們事先也沒有聽過最後得獎的那些電影,也不知道那些導演是從哪兒來的。作為一個影迷,我自己也常常能從這個渠道發現好多好的電影跟作者。所以我覺得這個不是什麼大眾或小眾,獨立或主流,又或者是商不商業的問題。  影迷自己可以決定如何去跟電影節互動。比如某個電影節老選那種悶得要死的電影,我們都看不下去。
  • 豆瓣8.6,馮小剛最好的作品,你可能沒見過
    它叫《一地雞毛》,10集,400多分鐘。很多人不要說看過,就根本沒聽說過。據說馮小剛和許知遠對話說:他拍了後就連母版也找不到了,自己也看不了……(不要問我怎麼看的,可以私聊。)陳道明的工作非常主流,某機關單位,除了一位漂亮的年輕人小彭,其他都是老機關。老機關,機關算盡,算的都是蠅頭小利,誰都不是省油的燈。一出辦公室政治大戲因為陳道明的到來,拉開序幕。陳道明就是一個小科員,但他很快就厭倦了這份工作。他沒說,但誰都看得出,他厭倦這份工作,偷懶是他的絕活。
  • 老炮兒,馮小剛
    「(導演管虎)跟我說,你就自己怎麼舒服怎麼演。之後談劇本,我們都是在一個頻道上的。我們感興趣的都不只是那麼一個小老百姓的故事,六爺的故事實際是個很現代的故事。「我們中國電影,其實也有好些難忘的人物,比如說李向陽,發生了什麼事你已經記不清了,但他鮮明地留在你腦子裡。再有比如《芙蓉鎮》、《紅高粱》,這些電影都是以人物兜起來的,甚至《集結號》裡的穀子地,哪怕說《編輯部的故事》裡的葛優,他能夠在《編輯部的故事》裡讓觀眾記憶深刻,也都是李東寶那個人物,不是編輯部裡那些事兒。我覺得,這個六爺,再過很多年他身上發生了什麼事是記不清了,但這個人能給你留下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