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說唱音樂人,一黑一白,一左一右。乃萬與董唧唧在抖音直播間首次合作帶來的一首《就是你2.0》,將直播帶上了另一個小高潮。
這是8月29日晚抖音的「不打烊派對」音樂會,亦是「2020抖音看見音樂計劃」的收官音樂會。
作為2020抖音看見音樂計劃的星光發現官,乃萬與鄭鈞、蕭敬騰、劉憲華一起在抖音音樂正式品牌化後,共同見證了上萬名音樂人被「看見」的過程。
△乃萬、董唧唧
從2018年1月首次推出抖音看見音樂計劃,到2020年正式實現抖音音樂品牌化,同時啟動「2020抖音看見音樂計劃」及「抖音音樂人億元補貼計劃」,抖音用時兩年半。
這兩年半的時間內,巨頭推動下的短視頻行業以肉眼可見之勢向前發展的同時,與其聯繫緊密的音樂行業也迎來了諸多變化:
第一、大眾群體消費音樂的方式發生了變化,從以聆聽音樂為主、現場為輔助的被動式消費,逐漸轉變到以可視化音樂為主、參與二創/傳播的主動式消費時代;
第二、短視頻平臺與社交媒體功能的融合:大量成名歌手及職業音樂人入駐短視頻平臺開通帳號,新歌宣發成為標配,抖音站內熱度和數據成為傳播的重要指標;
第三、抖音「公域流量」更利好於音樂內容的病毒式傳播,音樂是唯一具有全民共情能力的精神消費品。短視頻的出現擴大了一首音樂作品傳播所能達到的規模,從新作品到熱門單曲的上升路徑不再艱難,營銷預算變得可衡量投入產出比,標準化路徑在摸索中被不斷驗證極高的成功率;
第四、滾雪球式的從眾效應讓流行變得更加流行的趨勢下,市場不斷誕生新的爆款音樂作品,音樂的消費周期變短。在速度加快的生產-面世-消費-迭代的過程中,經典款由此誕生;
第五、算法推薦和分眾化的圈子讓風格各異的音樂人在平臺上積累粉絲,網生代音樂人大批湧現,職業的「上升通道」縮短。「沒錢做傳統宣發」、平平無奇的「素」音樂人一批又一批在抖音積累不同規模的粉絲群體,走紅後部分素人音樂人走上職業音樂人的道路,為華語樂壇輸送了更具多樣化特徵的新鮮血液。
如今,抖音的第三屆看見音樂計劃也已經收官,但短視頻帶給音樂行業的影響範圍與深度,正在由於短視頻平臺所推出的計劃,而變得更加深遠。
「熱血其實沒有年齡之分,行業裡許多音樂人都在堅持,把堅持形成一種熱愛、熱血,然後融入到作品中傳遞給大家。在抖音,看到很多人把我們的《We Are Young》這首歌作為打籃球、高考或其他正能量視頻的BGM,真的很開心。」談到如何保持創作熱情時,永夜極光樂團這樣回答道。
8月29日晚,毛不易、二手玫瑰、乃萬、法老、太一、Steve Rocks、董唧唧、劉珂矣、林啟得、永夜極光樂團、劉思涵等音樂人亮相「不打烊派對」音樂會。
△毛不易
事實上,今年對於抖音音樂而言是具有節點意義的一年。
抖音看見音樂計劃進入第三年、抖音音樂正式品牌化、短視頻行業內首次推出長期的音樂人億元補貼計劃,也正是得益於這三點的聯合加成,以及「流量」+「收入」兩大維度的支持,2020抖音看見音樂計劃迎來了新的突破。
官方數據顯示,該計劃啟動3周,站內曝光量已超過40億,報名參賽的歌曲數量突破2萬首。與此同時,參賽歌曲的累計播放量超5500萬。
活動上線一個月,音樂人參賽歌曲播放量超過70億,報名參賽的歌曲數量突破3.2萬首,參賽歌曲使用量及視頻點讚量分別超過1300萬及3億。
站內站外話題方面,23個活動相關話題先後登陸抖音熱點榜及微博熱搜榜,總閱讀量高達13.5億。
以Nower樂隊為例,他們攜作品《Hammer&Scars》加入抖音看見音樂計劃不到一個月,相關視頻便突破2000萬次播放,成為搖滾賽道第二名,並被鄭鈞親自推薦。
值得注意的是,樂隊成員張經天是參賽當天才首次下載抖音。作為一支偏小眾的摩登金屬樂隊,他們的經歷與困境是國內眾多小眾音樂人的縮影:音樂作品缺乏抵達更多聽眾的有效渠道。
因此,抱著可以一試的心態,Nower樂隊加入了抖音看見音樂計劃。結果沒想到,這一試,竟然真的能夠成功。Nower 樂隊坦言「畢竟小眾音樂不是特別多,玩這塊音樂的藝人、歌手,他們才會比較感興趣,所以抖音這個活動真的挺意外的。」
並且這次「意外」,不僅將《Hammer&Scars》這首作品推到了大眾面前,更意味著渠道的打通:Nower樂隊通過短視頻平臺與外界建立新的溝通窗口,將可能獲得更高的聽眾轉化。
△Nower樂隊
此外,提高音樂人收入層面,與抖音看見音樂計劃同步推出的「億元補貼計劃」,截至目前,也已幫助超過1800多位音樂人實現線上收入的快速突破,其中4成音樂人突破0收入。
從0到1往往最為困難,而顯然,首個短視頻平臺長期補貼計劃幫助上述音樂人群體做到了這一點。
談及抖音對於原創音樂人的意義,星光發現官蕭敬騰認為「音樂+短視頻的呈現方式,是賦予音樂另一種生命的表達,通過平臺上用戶的二次創作,讓音樂更快速地橫向傳播,創造更多宣傳機會。」
乃萬也坦言「抖音確實是原創音樂人,包括小眾音樂人的一個良好孵化地。與其他內容比起來,15秒左右的短視頻優勢在於,可以更清晰、更快速地傳達出歌曲重點,內容傳達力更強。我早期的《PUMA》等作品,也是先在抖音上火起來,所以我也算是受益人之一。」
「機會」無疑是原創音樂人的最大痛點之一。在去中心化的機制下,「隨刷隨看」的抖音短視頻,為音樂人們創造了更加公平的展示機會。在2020抖音看見音樂計劃中,從最本質的層面來看,收官數據背後,則意味著上萬名音樂人的音樂被用戶播放、傳播、被市場看到。
一直以來,精英審美與大眾化審美相對斷層,大多數時候彼此不能互相欣賞對方的品味。
但有趣的是,二者有時又能在某一個奇妙的點上達成一種高度的統一,這是音樂行業的奇妙之處,歸根究底,情感是人類世界獨有的體驗,音樂則是情感溝通的最佳語言。
對於新人來說,一曲成名簡直是個「自帶錦鯉體質」的命運奇蹟。但在短視頻時代,一曲成名變得更為現實,精英與大眾審美產生的「連接點」也較過往更多。
官方數據顯示,這一次抖音看見音樂計劃一共誕生了5.2萬首歌曲,分別來自國風、搖滾、說唱、流行、電音五大賽道。
區別於往年,為了讓更多有好作品但苦於人氣不足的音樂人不被埋沒,即使小眾音樂也有機會登上大眾舞臺。抖音今年特別推出了「編輯選擇獎」和「星選歌單」,為2020抖音看見音樂計劃注入更具有行業專業度的審美視角。
以鄭鈞為例,作為星光發現官,他在此前的採訪中曾表達了他對於音樂審美的觀點,「網際網路到來之後,審美話語權不再集中於少數人手中,而是分散給了所有人,所有人對審美都有自己的看法。」
但同時他也強調,作為音樂人,創作者的審美應該是讓大眾仰望一點點,去不斷的引領大眾審美,而不是去迎合市場,審美是無法迎合的。
遵循這一原則,在這次的抖音看見音樂計劃中,鄭鈞將來自Nower樂隊的《Hammer&Scars》、打擾一下樂團的《如果我會飛》、熱斑的《Sorrow Is My Lover》等歌曲選入了他的個人「星選歌單」。對他而言,無論用任何音樂方式,能不能打動他的內心深處,是衡量一個作品是否值得被推薦、被看見的核心標準。
此外,在「編輯選擇獎」方面,首先,從8月1日起,抖音官方每周六更新3組「編輯推薦」,累計推薦3次。其次,在8月29日公布10組「編輯選擇獎」名單,中獎音樂人將與活動TOP50獲獎者共享獎金獎勵。
就結果而言,抖音看見音樂計劃在2018與2019年,平臺不僅收到眾多原創音樂作品,並聯合當年的優質音樂人打造了《聽見,看見》《國韻潮聲》等立意、側重點有所不同的抖音看見音樂計劃合輯。
這之中,一個明顯趨勢是,抖音看見音樂計劃每年都會進行一次更新,團隊對音樂本身的理解也正在變得更加深刻。
從第一年簡單的抖音音樂人作品合輯到第二年傾斜於將「非遺音樂」和「流行音樂」做融合,抖音有意識地參與到工業製作環節,扶持小眾的傳統音樂走入大眾流行文化,幫助民族音樂的復甦。
談起今年抖音看見音樂計劃參賽作品的整體特點時,蕭敬騰、乃萬在採訪中不約而同地表示:作品類型豐富、風格更多樣,並且聽起來相對小眾的音樂作品,也會被大量用戶接受。
「多元化」正成為抖音音樂生態的突出關鍵詞。而從審美的角度來看,風格日益多元也已是大眾審美的發展趨勢。在此基礎上,抖音邀請專業音樂人把關,其目的也就在於推動站內音樂作品「流量」與「良好音樂審美」的發展曲線更加接近。
音樂人如何掌控自己的職業生涯?天賦和努力是掌握職業命運的基礎,與此同時,基本的物質生活保障也很重要。
在切實從抖音看見音樂計劃中受益的音樂人們看來,被看見,究竟意味著什麼?
在抖音音樂人董唧唧看來,是「讓我看到原來做自己喜歡的東西,是真的能得到收益。」
2018年,董唧唧第一首原創作品《一點點》在抖音走紅時,他還是一名設計系的學生,忙著創業。「沒想過自己能做全職音樂人,後來看到通過音樂和抖音帶來的收益,我才決定認認真真做音樂,做一個音樂人。」
如今,他已經成立了自己的廠牌NOSOK,正不斷努力打磨作品,為自己的全新專輯做準備。
與董唧唧不同,劉珂矣早在2010年前就一直以幕後製作人的身份從事音樂創作。對她來說,在抖音走紅最大的收穫是「獲得了這些山水知音人的支持」。
多年前,劉珂矣在發覺自身創作越來越討巧時,選擇停下。直到2014年以一首《忘塵谷》重新出發,今年以《閒庭絮》參加抖音看見音樂計劃。從塵世到忘塵,經歷沉澱後,劉珂矣在不刻意迎合市場的情況下,找到了自己的聽眾。
的確,對於音樂人來說,來自聽眾的認可十分重要。
作品《Comming Home》被選入編輯推薦的電子音樂人Steve Rocks,對此十分感慨,「這首歌是我送給父親的禮物。參加抖音看見音樂計劃時,我堅定地相信這是最能代表我個人色彩的一首歌。這不僅僅是我個人目標的實現,也希望它能被更多年輕人聽到,以這種新穎的音樂形式來訴說對各自家人情感的表達。」
比起等待,Steve Rocks更願意主動出擊,去傳播自己的音樂,他說帶給聽眾快樂,是他作為音樂人莫大的榮幸。而隨著作品通過抖音被更多人接受,他也坦言自己收穫了更多自信,更加堅定了自己的選擇。
△Steve Rocks
顯然,對於不同的音樂人而言,不論是創作動力,還是收入來源,這些都是他們穩定產出作品的支撐點。對於音樂行業,長尾音樂人是否能得到有效扶持,也影響著整個原創音樂市場未來的進一步規模化。
不過,隨著平臺功能的日趨完善,為創作者創造穩定、有幫助的輸出環境便成為長期發展需要考慮的問題。
正如抖音看見音樂計劃負責人曹楨所言:「很多音樂人因為熱愛選擇了這份職業,他們和其他行業的從業者一樣,為社會創造了價值,卻沒有得到應有的收穫。」
在過去,每年三大唱片公司和獨立廠牌在藝人、製作和宣傳上投入巨大的人力、財力,而真正能有一張唱片回本,就已算是相當不錯的成績。
從生產端來看,經過精英把關人的審美選擇和符合工業標準的編錄混環節,每年從傳統錄音棚裡誕生並面世的專輯數量有限,在確保了專輯質量的同時,選擇一首主打歌進行轟炸式的宣傳,但真正能夠取得成功的專輯依然是極少數,大多數專輯裡的歌曲都屬於發行即「沉睡」的狀態。
正因投資成本固定,在厭惡風險的傾向下,唱片公司時代行業資源全都向已成名藝人傾斜,這是一個明星藝人掌控話語權的行業。也因此,新人想爬到金字塔中上部十分艱難,行業也極易錯過或者放棄有才華的新人。
但如今,在短視頻、流媒體和計算機製作音樂工具迭代發展等因素的綜合影響下,網生代音樂人終於迎來繁榮。在音樂或短視頻平臺均可快速認證音樂人、一鍵上傳作品、自主推廣權益、參與音樂人扶持計劃……
以YouTube為例,「Content ID」機制建立後,全球進入「網紅時代」。一方面,超級明星誕生的年齡越來越小,例如,Billie Eilish在18歲這年橫掃格萊美四大通類大獎。視頻、短視頻也無意中越多越頻繁地承擔起行業造星的重任;另一方面,臥室音樂人發達,長尾市場個性化音樂人和網生音樂人得以在平臺積累自己的粉絲,獲得分成收入的同時,專心於創作。
技術變革、行業進步、市場發展,在音樂產業內,生產端的生產力掙脫束縛,進一步得到釋放。當下的音樂產業,更加趨近於平等。
從媒介變化來看,幾乎每間隔十年,每一次變革,都會對音樂行業產生顛覆式的影響力。
20世紀50-60年代,慢轉密紋唱片取代了78轉膠木唱片;20世紀70年代,磁帶逐漸取代了唱片的主角位置;20世紀80年代,隨身聽和CD成為主角;20世紀90年代,MP3播放器和數字下載技術成為主流;但是到了21世紀,iPod在挽救了蘋果公司的同時,也改變了音樂產業,建立了新的商業模式。
再到21世紀的10年代,流媒體平臺迅速崛起,Spotify和TME相繼上市。短視頻平臺的出現,造就了全民參與表達的時代,又顛覆了音樂行業的宣發環節,繼而改變著整個音樂行業的權利格局。
如今,我們處於流媒體時代的初期。不僅人們消費音樂的途徑也隨之變得更加豐富,短視頻激發出了新的「生產-消費」需求。同時,在用戶的另一端——內容輸出者,每一種新傳播媒介的出現,也會為他們帶來展現自我的機會。
從這一點來看,長視頻平臺、音樂流媒體、短視頻平臺的發展演化,還會對音樂行業的業務產生進一步的影響,且速度正在加快。
短視頻的飛速發展有目共睹。艾瑞數據顯示,2017至2018年,短視頻市場規模增速高達744.7%,2020年,短視頻市場收入預計將達到2110.3億。在這短短幾年已紅海一片的賽道中,抖音早已跑在前面,QuestMobile數據顯示,2020年3月,抖音月活躍用戶數達到5.18億。位居行業第一。
平臺體量愈發增大意味著對內容的要求增加。
在外部流媒體合作方面,抖音在月初與網易雲音樂達成合作。旨在進一步發揮「音樂+短視頻」的聯合優勢,關注長尾音樂市場,推動華語樂壇生態多元化發展的同時,夯實平臺內容、資源競爭力。
在內部,今年6月,經過近3年的打磨,抖音適時正式推出子品牌抖音音樂,重力打造音樂社區。
品牌發布會中,曹楨表示「抖音音樂品牌化,意味著抖音在音樂行業的發力正在逐步實現從『點』到『面』的演變,從單個項目扶持,向更加常態化、系統化、產品化的平臺能力發展與前進。」
言外之意便是——2020抖音看見音樂計劃與「億元補貼計劃」只是個開始。
作為抖音音樂品牌化最直接的外部作用對象,這對於音樂行業而言,具備以下現實意義:
第一、進一步發掘、釋放長尾音樂人的市場價值,將使更多金字塔腰部甚至底部音樂人吃得飽。如今的大眾聽歌風格已經出現了分眾化趨勢,未來,伴隨具有個性化、更在意自身感受等消費習慣的Z世代不斷成長起來,「非主流」的小眾音樂將能夠有機會收穫更多粉絲與音樂收入。
第二、用平臺短視頻流量池提高宣發效率,讓音樂人被看見。以2020抖音看見音樂計劃為例,首先,百億流量+專屬歌單等資源,平臺提供曝光扶持;其次,按照五大細分音樂風格,對大流量入口進行切割,幫助相應聽眾精準獲取內容。兩方面作用下,提升傳播效果。
第三、抖音作為頭部平臺,發揮作用,抖音看見音樂計劃與音樂流媒體平臺的音樂計劃互補,利用娛樂內容視頻化的大潮,體系化之下,差異化利用良性商業機制推動音樂產業不斷前進。
短視頻在音樂行業內的效力正持續顯現。在音樂流媒體平臺快速崛起的近幾年,抖音作為頭部短視頻平臺,以三年間的積累作為正式起步的資本,品牌化抖音音樂,意味著接下來將進入提速階段。
未來,可以預見的是,音樂與短視頻平臺的融合會更加快速、緊密。而這過程中抖音等頭部平臺行為所引起的連鎖反應,也將進一步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