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ADHD)是一個重大的公共衛生問題,僅美國就有超過500萬兒童罹患該病,在我國更是有大約1500萬的患兒。
尤其令人關注的是,該病的確診率正在逐年增加:2013年,美國國家健康統計中心估計,9.5%的4~17歲的兒童和青少年(13.3%的男孩,5.6%的女孩)被診斷為ADHD。
此外,近2%的3~4歲兒童被診斷為ADHD,這一比例是1997年數據(0.5%)的近4倍。這個病最重要的是注意缺陷,而不是表面看上去的「多動」。之所以看起來「多動」,是因為患者不能把興趣持續集中在任何一件事情上。
有些輕症的孩子可能對於很感興趣的事情可以集中一段時間注意力,但是對於需要持續注意力的任務(比如學習)就不行了。
注意力缺陷多動症的孩子與正常好動的孩子相比通常具有以下幾條明顯特點。
(1)多動症孩子的好動一般是不分場合地,而正常好動的孩子是會分場合的。
(2)正常好動的孩子,行為都是有目的性地,對他感興趣的事情特別關注。而多動症的孩子往往沒有目的性,他的動作是很瑣碎的,比如上課的時候翻翻書包、摸摸橡皮,摸摸前面女同學的衣服領子、頭髮等。
(3)正常好動的孩子動作很協調,思維也很敏捷,沒有記憶缺陷,而多動症的孩子在這些方面有明顯不足。
(4)判斷孩子有沒有社會功能方面的障礙,比如學習上有沒有困難,和同齡的夥伴能不能正常交往,是不是做事總衝動、情緒不穩定。
如果孩子出現上面的情況,就可能是得了多動症。但這個標準並不絕對,家長一旦懷疑孩子可能是多動症,一定要帶孩子到正規醫院,找專業的醫師做客觀地評估。
兒童注意力缺陷多動症在發達國家已經受到廣泛關注,患者在學校有專業指導師和相應的特殊照顧,而在我國目前的教育體系中還是一片空白。多動症多呈慢性過程,症狀持續多年,甚至終身存在。
約70%的患兒症狀會持續到青春期,30%的患兒症狀會持續終身。
更甚的是,因為孩童時期的忽略,會導致成人後無論在工作表現、日常生活還是人際關係的互動上都會產生困擾,以至於陷入自信心不足、挫折、沮喪、不明的脾氣暴躁,甚至導致憂鬱症。
另外,繼發或共患破壞性行為障礙及情緒障礙的危險性也提高,成年期物質依賴、反社會人格障礙和違法犯罪的風險亦可能增加。
對被診斷為小兒多動症的患兒如果不儘早治療,在成年期可能出現人格障礙甚至違法犯罪等反社會行為,對患者學業、職業和社會生活等方面會產生廣泛而消極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