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一首《忐忑》火遍網絡,幾乎全國人民都認識了龔琳娜。魔性的曲風、誇張的動作、浮誇的表演、聽不懂的音樂,網友們帶著獵奇的心態去聽她唱歌,也給她貼上了「譁眾取寵」「雷人」「想紅想瘋了」的標籤。
素材來源:《2011湖南衛視跨年演唱會》
龔琳娜學院派的民歌唱法起源於美聲,以真假混聲為主,無論大嗓還是小嗓、漢族還是藏族,只有一個標準唱法,最終形成「千人一聲」。
這個才華橫溢的外國人,直言不諱地說那種在晚會上的唱法「很噁心」,老鑼鼓勵她:「在全世界你這樣的歌手都不多,你要珍惜自己的天賦,熱愛自己的聲音。」也質疑她:「你為什麼能唱那麼多戲曲和民歌,但是一唱新歌卻只有一種聲音?」他還變著法子逼迫她,要她一小時把一樣的旋律唱出十種聲音,不然不準出門。龔琳娜曾經崩潰到哭,也逐漸開始嘗試。先用小花旦,再用秦腔,沒想到禁錮自己的東西一下子就消失了,她逐漸變成了一個充滿求知慾的學生,只要知道了某位歌手的名字,就馬上去查資料。如果無法掌握歌唱的技巧,就模仿他們的唱腔。
經過幾年的試煉,龔琳娜在唱法裡融合了戲曲裡的生旦淨醜,還有黃梅戲、秦腔等地方戲曲,以及彝族、藏族等少數民族唱腔。帶著積累了六七十首古詩詞的音樂,他們在國外跑音樂會和藝術節,鑽進巴伐利亞的森林裡光腳唱歌。
在這樣的不斷嘗試下,終於有外國觀眾聽懂了。演出結束後有觀眾在後臺等她,向龔琳娜告白說聽她的聲音聽到流淚。這不僅證明了二人的嘗試是正確的,更加證明了中國古詩詞和音樂之美是不分國界的。
儘管他們的音樂在「牆外開花」,但那時,國內還沒有那麼多音樂廳和劇場,也沒有音樂製作人看好他們的先鋒唱法。
屢次遇冷後,他們開始了「曲線救國」,既然沒人聽,那就先讓大家認識自己。2010年北京新春音樂會,龔琳娜帶著《忐忑》橫空出世。3分半的演唱,全是「咿咿呀呀」,加上誇張的面部表情。《忐忑》在網上爆紅,被稱為「神曲」。人們把《忐忑》定義為搞怪和搞笑,認為龔琳娜唱歌「瘋瘋癲癲」。10年過去了,縱使做過多種嘗試,「神曲教母」的標籤仍然貼在她的身上。
但龔琳娜並不介意,她認為懂的人自然能聽懂《忐忑》。在卡薩帝《24節氣生活》立夏篇中,龔琳娜提到《忐忑》這首歌。她說這首歌的編曲和演唱都是非常超前和突破的。有爭議是好事,會激發更多音樂人去創新。如果這個時代的音樂也可以百家爭鳴,中國音樂才會整體發展起來。
憑藉《忐忑》帶來的關注度,她的音樂會從恭王府開到了新加坡,曾侯乙編鐘被搬上舞臺。2017年,龔琳娜用大型音樂作品《雲河山》敲開了紐約林肯中心的大門。
她從「神曲」走入人們的視野,又用自己的實力證明,傳統文化的基因流淌在我們每個人的血脈中,只是等待被喚醒。
素材來源:《歌手2019》
在這裡,龔琳娜和老鑼系統地整理唱過的古詩詞,並且添加了新的編曲,整合成「24節氣歌」。開始系統創作以來,龔琳娜每日翻閱網友推薦的《王力古漢語字典》,每首與節氣對應的古詩詞,都是由人大中文系的專家朋友甄選推薦。
在2017年9月23日,農曆八月初四,秋分這一天,龔琳娜和老鑼上線了新歌《秋詞》,這是他們「24首節氣歌」的第一首。他們還給唐代詩人劉禹錫的《秋詞》譜了曲:「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在接下來的一年裡,每到一個節氣,他們都會推出一首為相應古詩詞譜曲的歌。清明唱「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夏至唱「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寒露唱「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大雪唱「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這24首古詩詞音樂從意境到內容呼應著24節氣。談到創作初衷,龔琳娜說:「24節氣歌區別於流行歌,因為流行歌是某種情緒的表達,而節氣歌將情緒與節氣相連,我們更能感知到這個季節發生了什麼。我們在大城市住久了,對大自然越來越不敏感了,通過這些歌可以打開你敏感的器官。」
而今,24節氣已然滲透到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之中。在昨天播出的卡薩帝《24節氣生活》立夏篇中,龔琳娜化身為「立夏」的節氣探尋家,帶著她對詩詞、音樂、節氣的獨家感悟,一起探索節氣背後隱藏的文化內涵和傳統智慧。
在立夏這天,龔琳娜身著紅衣,彈奏古琴,吟唱一曲《黃鶯吟》,映照著波光粼粼、楊柳依依的初夏美景。這絕美畫面通過屏幕傳遞給千萬個年輕的觀眾,彈幕紛紛感嘆:「這是什麼神仙詩詞」「24節氣也太美了」。從晚會歌手到神曲教母,再到古典文化的傳播者,龔琳娜一路走來,有非議,有嘲諷,有迷茫……理想並無坦途,但她從自然、詩詞、祖先智慧、天地萬物中不斷汲取藝術的靈感和前進的勇氣。正如她在節目結尾談到的,傳統文化串聯的是我們中國人獨特的詩意日常。古人的生活方式給予現代人很多啟迪。立夏之日,餞別春天,是因為古人如珍惜自己一樣珍惜春光,同時又以熱愛之心,迎接夏日繁榮。
龔琳娜珍惜上天賜予的音樂天賦,將她對自然萬物和傳統文化的熱愛融入到歌聲中。她用自己的藝術天賦和畢生努力去傳播這些古老的詩篇,讓古典文化由曲高和寡的陽春白雪,變成每個中國人生活的底色。這正和卡薩帝「惜萬物如己,愛萬物繁榮」的理念不謀而合,在卡薩帝的藝術世界裡,感知多源,愛人愛己,方能與萬物共生。以珍惜萬物之心,感懷天地至美。在四時節律中,領悟中國人獨有的生活美學,方能領略人生臻境,成就不凡人生。探索更多美學,盡在智家APP
呼吸時刻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