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琳娜:中國文化太豐富,做當代音樂人太幸福了

2020-12-20 澎湃新聞

龔琳娜的採訪現場充滿歡聲笑語,只要拋出一個問題,她很自然就接過去,思路非常清晰,講到興頭處,她還會高歌一兩句,嗓音甜脆又有勁。

因為上海夏季音樂節,龔琳娜來到了上海,和上海記者聊起了中國音樂,以及她在雲南的家常。

龔琳娜採訪現場 葉辰亮攝影

這是龔琳娜第二次參加夏季音樂節,她一口氣參加了三場,包括最重要的開幕式和閉幕式。

7月20日的開幕式上,龔琳娜主打「中國古詩詞歌曲」,有屈原的《九歌·山鬼》,還有李白的《靜夜思》。這也是她第一和指揮家餘隆合作。

唱歌時,龔琳娜喜歡想像場景,「屈原寫《山鬼》是用來祭祀的,很多人一起唱,很大氣。以前我的小樂隊演奏,總覺得不夠勁兒,交響樂團更加震撼、更有格局。」在上海交響樂團的伴奏下,龔琳娜加入了黃梅戲、山歌、花臉等中國元素、中國唱法,「這首歌要唱得很大氣,要雷填填兮雨冥冥,要讓觀眾感覺到下雨、打雷、猿猴在叫。」

《靜夜思》唱起來和《山鬼》完全相反,很安靜,是吟誦式的,「我的演唱很輕聲,交響樂也壓得非常弱,是流線型的,有一種水的流動感。」

第二場是龔琳娜的獨唱音樂會,以「山水田園」為主題。疫情期間憋久了,大家最想呼吸自然的空氣,最希望聽到開闊的聲音,所以她會唱歡快的《自由鳥》,還會唱唐朝詩人王維的《桃源行》,幫助重建心靈和精神家園。上海崇明山歌《潮水娘娘》也在曲目單上,曲中方言一度把她難倒,聽了無數遍也學了無數遍,她要把第一次現場送給上海觀眾。

彩排現場 上海交響樂團供圖

閉幕式是譚盾的《慈悲頌》,龔琳娜會挑戰第五幕「心經」。兩位音樂人相識已久,但合作還是第一次。二十天前,龔琳娜才收到譚盾的電話,為了迅速唱好,她每天七點就起床練歌,希望不看譜也能遊刃有餘。

「我要牢牢抓住根。」這些年,龔琳娜的演唱重心在兩塊:一塊是「民間音樂」,也就是民歌和戲曲,也因此她走遍大江南北採風,跟當地人學民歌唱法;一塊是「文人音樂」,也就是古詩詞歌曲,最近一年,她開始彈古琴、唱琴歌。

從民間音樂這樣的「俗樂」,到文人音樂這樣的「雅樂」,都是龔琳娜的「根」。但她發現,光有這些根還不夠,她要像大樹一樣往上生長、發出新芽。這個過程中她發現,中國音樂應該還有一條腿,那就是「神話」。

「孩子們都喜歡西方的蜘蛛俠,但他們知道什麼是混沌、什麼是夸父嗎?很多孩子不知道《山海經》裡有無數的神獸。」

龔琳娜試圖在音樂裡追溯上古神話。今年,她開始籌備《山海神話》,十首歌,每一首都有超高難度的聲樂技巧。她坦誠,希望用不同的聲音和技巧,表達不同神獸的性格特徵和獨門絕技。

「神獸是不一樣的。鳳凰為什麼能象徵吉祥和平安?除了漂亮,它身上還有德義禮仁信。我會唱高音,唱出鳳凰的叫,但不是刺耳的高音,是具備品德的。」在雲南大理的家裡,龔琳娜有個小鄰居,從小在山裡長大的她學鳥叫是一絕,龔琳娜會請她唱出鳳凰的嘶鳴。

無論是去民間採風還是挖掘上古神話,龔琳娜發現,中國文化太豐富了,「從上古到屈原、李白、歐陽修、李清照,一路到今天,我們踩在他們的根基上創新,做當代的音樂人簡直太幸福了!」

被問及看了最近大熱的《乘風破浪的姐姐》嗎?龔琳娜搖頭,她不看綜藝節目,所有精力都放在音樂上,一個是挖掘傳統創造新聲,一個是音樂教育。

最近,她開始教全國各地的中小學音樂老師唱古詩詞歌曲,老師學好了再去教學生,古詩詞就有了另一種傳播路徑。

她還津津有味地教鄰居唱歌,創造了龔琳娜音樂教學法。

彩排現場 上海交響樂團供圖

鄰居問她,氣怎麼練?她想到了勞動號子裡都是「哼哼哈哈」,和老鑼一說,他迅速寫出了「練聲曲」,每一則「練聲曲」只有10分鐘。

「學貓叫,你就會唱黃梅戲了,學公雞叫,你的高音就上去了。」龔琳娜用風趣幽默的方法教他們唱歌,「沒有基礎的人更敢唱,你不要講道理,就講實踐和操作,像玩遊戲一樣,很快就學會了。」

山區的孩子沒有音樂老師,去哈尼族採風時,龔麗娜發現,大人唱一句,孩子們完全不是一個調,「我馬上把『練聲曲』給他們,孩子們全都在節奏和調上了。大人每星期都用『練聲曲』帶他們,孩子們的聲音都放出來了。」

即便是不懂音樂的人,也不得不承認,龔琳娜的歌唱技巧一流,聲震四海。這些年,她還有一個心願,就是拔高中國聲樂技巧。

「我們的學院派總覺得,西方的聲樂技巧才是科學的、高級的發聲方法,那是因為他們有理論、成系統,方便教學。」

龔琳娜認為,中國的聲樂技巧也有方法可循,比如在《山海神話》裡,她會強調每一首歌都有各自的高超技巧,「我把我的聲樂技巧提到很高水平,就會帶動環境,讓師弟師妹看到,開始學中國的聲樂技巧。這些技巧不是我發明的,是我採風學來的,是前人留下來的寶貴財富。」

「中國聲樂不能跟著西方聲樂的屁股跑。西方歌劇演員會用京劇來練聲嗎?不可能,那為什麼我們唱民歌前還要練美聲?我們的美學不一樣。」

老鑼給龔琳娜打開了一扇門,「他一直說,你們的戲曲有那麼多流派,你們應該研究戲曲流派和發聲方法,這是中國聲樂自成系統的一個門道。原來我覺得唱戲和唱歌沒關係,但其實它們都是發聲方法。」

「中國戲曲就像西方歌劇,現在中國也有音樂劇了,難道一定要像百老匯音樂劇一樣走嗎?那僅僅是一個方向,還有很多方向。你要唱出漢語的美,你就不能按照英文的方式來唱。」龔琳娜強調,中國的聲樂技巧一定要找到自己的方向。

龔琳娜如今定居雲南大理,靠山靠水,過著讓很多人豔羨的生活。

「我每天六點就起來了,鳥會把你喚醒,七點開始練歌,九點半以前把歌練完,我開始散步、種花、打太極拳、練古琴,晚上十點睡覺,睡前看會書,看看電影。」

龔琳娜享受田園生活,同時她認為,小城市會是年輕人未來生活的一個方向,不僅住得舒服,發光發熱的機會也很多。

前不久,她去了雲南建水採風,發現那裡太漂亮了,「不堵車,物資發達,消費不高,豆腐、牛肉、米線都太好吃了!我在那看到一座孔廟,比國子監大多了,驚呆了,那麼有文化!中小學的音樂老師聽說我來了,都聚在孔廟聽我講課。」

採訪時,記者們發現,龔琳娜像太陽一樣充滿活力,說話有感染力,思路也非常清晰,講到興頭處,她還會高歌一兩句,嗓音甜脆又有勁。

龔琳娜說,是音樂讓她樂觀積極,讓她的靈魂有安放之地,「我為什麼要早上七點就起來唱歌?只要一唱歌,我渾身都有力量,煩惱都忘了。而且,我要不停地唱新歌,一定要挑戰新作品,一定要學習新唱法,只有不停地學習,我才覺得生命沒有倦怠。」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高能音樂人龔琳娜,用一堂音樂課扇了多少假唱歌手的耳光?
    她感嘆於中國音樂文化的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也致力於發揚中國音樂文化,讓老外能夠了解更多的中國音樂而龔琳娜和老鑼想到的辦法是將號子與每個人的夢想相結合。工作量很大的勞動或許不是每個人都需要做的,但是夢想總是要有的。只要有夢想,那麼夢想號子就不會失傳,那麼號子這種藝術形式就不會失傳。
  • 龔琳娜攜手CORSAK破次元合作《韻》酷我音樂首發釋放傳統文化魅力
    讓世界聽到中國之韻的聲音!今天,由中國新藝術音樂歌唱家龔琳娜和新生代電音製作人空聲客(CORSAK)共同創作的《韻》正式獨家上線酷我音樂。這首歌作為騰訊音樂娛樂集團「中國韻」原創音樂徵集項目的主題曲,將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音樂深度結合,展示了傳統文化與時俱進的生命力。
  • 《忐忑》背後的龔琳娜,可能是中國最值得尊敬的音樂人
    她可能是中國最努力的音樂人龔琳娜的練歌房裡,有一張中國民歌地圖,上面標註了京劇、黃梅戲,各地的民歌……很明顯,她想從中國原生態的音樂裡汲取營養在微博上,她不時發布一些去貴州、福建、陝北農村採風時的小視頻,視頻裡的龔琳娜,跟舞臺上的龔琳娜一樣,興奮地跟當地的農民又唱又念,手裡還拿著個小本子。有人問她為什麼非要跑到農村去?她認為要做中國音樂,首先需要這樣「尋根」。「我想知道這首歌是怎麼來的,他們在什麼時候唱這首歌,為什麼要這樣唱。」
  • 歐陽文名人專訪 |《她是中國最努力的音樂人——記著名歌唱家龔琳娜 》作者:歐陽文 ‖ 解說:那曉東
    名人專訪:她是中國最努力的音樂人——記著名歌唱家龔琳娜作者:歐陽文解說:那曉東         她可能是中國最努力的音樂人。龔琳娜的練歌房裡,有一張中國民歌地圖,上面標註了京劇、黃梅戲,各地的民歌。很明顯,她想從中國原生態的音樂裡汲取營養。她不時去貴州、福建、陝北農村採風,採風的視頻裡的龔琳娜,跟舞臺上的龔琳娜一樣,興奮地跟當地的農民又唱又念,手裡還拿著個小本子。我問她為什麼非要跑到農村去?她說:「我出生在貴州,我要做中國音樂,首先就需要這樣尋根。我想知道一首歌是怎麼來的,他們在什麼時候唱這首歌,為什麼要這樣唱?!」
  • 參觀歌手龔琳娜的家,全屋都是中式家具,外國老公也太遷就她了
    好聽又俏皮,可以說龔琳娜老師是一個非常有實力的音樂人,那麼這樣的一位努力又有實力的明星,家裡會有什麼樣的裝修呢?,而她老公雖然是外國人,但也是作曲人,可以說夫妻兩人有著共同的愛好和興趣,生活過得幸福又快樂,相信大家平時都能在龔琳娜老師的社交平臺上看到她分享一家人的幸福時光。
  • 「神曲教母」龔琳娜 | 為什麼研究起了中國古典文化?
    素材來源:《2011湖南衛視跨年演唱會》5歲登臺演唱,7歲國內巡演,20歲被保送到中國音樂學院,25歲獲得青歌賽民族唱法銀獎。龔琳娜的前半生順風順水,拿獎後她開始在不同的城市演出,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她。雖然演出費一直在漲,接到的邀約看起來也很高端,但同時她也在迷惑,難道自己一輩子就這樣了嗎?這一切在遇到老鑼後發生了改變。
  • 龔琳娜:只要一唱歌,所有煩惱都會忘掉
    但交響樂團以西洋音樂為主,而我的演唱是中式的,《山鬼》中有很多黃梅戲、山歌等中國元素和唱法,我期待這兩者形成新的音響效果。『雷填填兮雨冥冥』,希望我的演唱能讓聽眾感覺到電閃雷鳴、猿猴鳴叫。」龔琳娜說。李白《靜夜思》和《山鬼》形成強烈的反差,這是一首安靜的曲子,更接近吟頌式的唱法,有水的流動感,在柔和的交響樂伴奏下,展現中國詩詞的靜謐與韻味之美。
  • 龔琳娜:我們不需要表演幸福
    這是奴隸社會的第642篇文章,來自微信公眾號「心探索(innerlight18)」。歡迎轉發分享,未經授權,不歡迎其他公眾號轉載。文末有福利 :-)龔琳娜:歌唱家,中國新藝術音樂創始者和奠基人,被譽為「靈魂歌者」。1999年畢業於中國音樂學院民族聲樂系。2002年,與德國籍作曲家老鑼結識並開始合作,共同探索中國新藝術音樂,並在國際舞臺上演繹中國新藝術歌曲。
  • 龔琳娜:願用音樂傳播屈原文化,期待中小學生唱出屈原詩詞
    12月13日上午,龔琳娜走進屈子文化園,在莊嚴肅穆的祭屈儀式中,感悟屈原文化,詳細了解楚國的歷史和屈原的一生。這趟汨羅之行,龔琳娜覺得收穫滿滿。"這麼多年,我都在唱屈原的詩詞,對我的人生是非常有影響的。剛才在屈子祠祭祀的時候,我流淚了!屈原是偉大的詩人,是我們的精神支柱,屈原傳承給我們的文化財富,太珍貴了。"
  • 唱神曲《忐忑》的龔琳娜,嫁大九歲德籍丈夫很幸福,兒子很像她
    成為了歌唱家、中國新藝術音樂創立人。龔琳娜活躍在當代世界音樂舞臺,被譽為「靈魂歌者」和「真正的歌唱家」。年輕時候的龔琳娜顏值可一點都不輸給當今小花旦,只能說歲月流逝,從事了民謠歌劇工作,不注重身材保養吧!隨著龔琳娜的走紅,她的私生活也開始被人關注。她的老公是德國人,1966年出生於德國慕尼黑,是一位作曲家,音樂製作人。
  • 是時候該重新認識音樂家龔琳娜了
    絕大部分觀眾印象中龔琳娜,是那個穿著奇裝異服,在舞臺上做著怪異的姿勢,唱著讓人十分忐忑的神曲《忐忑》的另類音樂人。,音域最寬闊,表現力最豐富,生旦淨醜通吃,古今中外合璧,進取心強,藝德嚴誠的一位。老鑼原名羅伯特·佐裡奇,德國人,曾就讀於漢斯·艾斯勒音樂學院,畢業後來到上海音樂學院進修學習,是一個對中國民族音樂十分痴迷的音樂人。
  • 龔琳娜新神曲曝光:《快樂歌》讓你放輕鬆
    龔琳娜新神曲(1 /1張)10月11日晚間,江蘇衛視《全能星戰》震撼開播。神曲締造者龔琳娜不再忐忑,首戰搖滾場徹底顛覆視聽。龔琳娜也認同道:「陶喆說《明月幾時有》屬於歌劇搖滾,我同意他的觀點,這首歌屬於中國歌劇古典搖滾。」面對黃小琥、陶喆、孫楠等那麼多實力的對手,龔琳娜表示他們倆也不敢掉以輕心。龔琳娜說在她看來,黃小琥唱歌很真實很淳樸。而陶喆的聲音技巧不是最強的,但卻是一個很全面的音樂人。
  • 龔琳娜:中國人壓力太大 需要《忐忑》這樣幽默的歌
    跟龔琳娜聊天很難不被她的能量感染,她聲音洪亮,表情豐富,提到傳統戲曲如何如何時,恨不得從沙發上「噌」一下站起來,搬腿做個武打的把式。頻繁拿「洗腦神曲」的話題去問她,她也不躲避,誠誠懇懇地說出自己的見解:「我恰恰覺得人們說的洗腦,對作曲家來說是很高的一個評價。現在流行歌曲聽很多你記不住,就因為它們太像了,沒有記憶度,沒有個性。」
  • 龔琳娜 低空裡的自由鳥
    「真的沒有,一點兒環境都沒有,我是說如果你要做嚴肅的音樂,選秀節目那種和音樂是沒有關係的,一些根本不懂音樂的人紅了。」她舉例,「如果是在歐洲,四個人五個人哪怕兩個人都可以組成一個小樂隊,找一個經紀人,錄音錄像,然後聯繫演出,是不是能活著啊?可能活得清貧一點,但是我至少是快樂的,我是自由的……但是在中國市場,你不能這麼做,沒有這個『器皿』接受年輕的音樂家。」
  • 龔琳娜曾被老公批唱歌太做作,如今在民族音樂課堂大放異彩
    老師好》,邀請了龔琳娜老師作為「知識分享官」登臺。可能很多年輕人對於「龔琳娜」這個名字不太熟悉,但是相信大家對於《忐忑》、《法海你不懂愛》、《小河淌水》、《金箍棒》這些神曲很耳熟。但是老鑼卻批龔琳娜說:「你這些和做法太噁心了,我不要聽你唱的民歌。」
  • 龔琳娜:我就是不「好好唱歌」
    如今再提起當年大眾對《忐忑》的評價時,龔琳娜顯得更有底氣:「觀眾不理解是非常正常的,新東西會引發大家爭議。」 她毫不掩飾自己的使命感,「《忐忑》的創作和演唱都是非常超前和突破的。有爭議是好事,會激發更多音樂人去創新。如果這個時代音樂也可以百家爭鳴,中國音樂才會整體起來。」
  • 龔琳娜:我是個自由的女人 一輩子不被任何事情控制
    龔琳娜:我和老鑼創作的所有的歌裡都有中國文化的根。去年的《小河淌水》很受大家喜歡,老鑼說他想再創作一首特別美的作品,講中國人講對愛情的理解。那段時間我在看《山海經》,混沌世界,天地在一起,人神之間可以有愛情,後來共工撞了不周山,天地分開,人和神也必須分開。不能長相廝守,卻是盪氣迴腸,這是中國文化中的韻。故事是悽美的,但人生有一次這樣的愛情,就是幸福的。
  • 龔琳娜憑什麼不能批評王菲仁波切?
    對於王菲的演唱會,音樂人龔琳娜在微博上是這樣說的:昨晚看了這個,我很難過。音色丟了,氣息沒了,音準走了……唱歌好不好與過去的成績無關,與今天的感冒無關,與是不是堅持不懈的專注和努力有關。已經過去了一段時間了,如今還有媒體在採訪龔琳娜,王菲的粉絲們依然在龔琳娜的微博下叫罵,不知是王菲的熱度太高,還是龔琳娜的批評太狠,總之這是一個有點瘋狂的世界。 作為一代樂壇天后,王菲的粉絲數量是難以計數的,為她吶喊助威和叫好的圈內好友,以及嗷嗷待哺的樂評人更是一眼望不到邊際,大家都等著收割一波友誼或者金錢。
  • 龔琳娜的45歲太真實,穿「媽媽裝」亮相,身材發福卻笑容燦爛
    龔琳娜的45歲太真實,穿「媽媽裝」亮相,身材發福卻笑容燦爛作為童星出身的龔琳娜,5歲登臺演唱《有首歌兒就是我》,1985年獲全國「民歌杯」小歌手邀約賽一等獎,1992年考入中國音樂學院附屬中學,95年直接保送中國音樂學院聲樂系本科
  • 「詩言志 歌詠言」——龔琳娜的2020
    中國為數眾多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的固然琳琅滿目,俯拾皆是,然而立足於中華文化的世界影響力這一基點,唐詩宋詞無疑牢牢佔據著「中國」傳統文化的「國際形象大使」地位。而對於老鑼這位德國籍作曲家,唐詩宋詞和中國歌唱家太太一樣,擁有一種勢不可擋的中國魅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