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阿甘
娛樂明星都是二維的,我們只能看到他們的一個面向。
在《忐忑》走紅後的那幾年,龔琳娜也是二維的。我們的印象中,她就是「神曲女王」,詭異的旋律,誇張的表情,伴隨她的每一次亮相。
「神曲女王」並不是她的追求,因為她總是把「神曲」的「神」,一廂情願地解釋為「精氣神」。
不過,娛樂場的強大塑形能力,不以她的意志為轉移,「神曲女王」這個標籤將她釘得死死的。
雖然,她在一些節目中演唱的非神曲(比如《小河淌水》),也打動了不少聽眾,但這個標籤就像五指山上的那個帖子,非唐僧不能揭,即使她有「金箍棒」。
想撕掉這個標籤,露出神曲背後的那些追求,總要放棄一些東西。如今,龔琳娜已經不怎麼上晚會和綜藝節目了。
「與娛樂相比,我要藝術。這幾年我想明白了,要把中國音樂做好。」她說。
她可能是中國最努力的音樂人
龔琳娜的練歌房裡,有一張中國民歌地圖,上面標註了京劇、黃梅戲,各地的民歌……很明顯,她想從中國原生態的音樂裡汲取營養。
在微博上,她不時發布一些去貴州、福建、陝北農村採風時的小視頻,視頻裡的龔琳娜,跟舞臺上的龔琳娜一樣,興奮地跟當地的農民又唱又念,手裡還拿著個小本子。
有人問她為什麼非要跑到農村去?她認為要做中國音樂,首先需要這樣「尋根」。
「我想知道這首歌是怎麼來的,他們在什麼時候唱這首歌,為什麼要這樣唱。」
有一次,她看到中國歌手與西方歌手合唱《茉莉花》時,用花腔演唱,後來她在一次採訪中,不無痛惜地感嘆:「我們最美的不用,非要證明自己是國際化的。」
在國人大都沉浸於《中國好聲音》的歌聲時,她卻對中國的音樂道路做出沉思,這時的她更像音樂領域裡的一個知識分子,跟舞臺上的龔琳娜截然不同。
「我發現《中國好聲音》等節目中出現一些優秀的歌手用中文唱英文歌,但席琳迪翁的發聲方法和她的語言配置一脈相承,中國人唱出來聽上去就很怪。如果我們的音樂被完全西華,不但沒那個韻味,往深處想是件可怕的事。」
她不僅在大地上挖掘音樂的寶藏,以求為其所用。她還與她的先生老鑼一起,向中國的古典詩歌、文化裡尋求靈感——希望以音樂的形式激活古典詩詞,讓更多的人體會其中的感情。
除了有一些知名度的《靜夜思》外,她還在2015年11月發行了專輯《唐宋東西》,從名字就可以聽出來,專輯裡大多都是古詩詞音樂。
在寫這篇文字的時候,龔琳娜的微信公眾號發來了她最新的作品:24節氣歌《霜降·碧雲天》。24節氣歌是龔琳娜和老鑼的最新系列作品,她們選取相應的古詩詞配上曲子,在音樂中演繹每一個節氣。
從今年的秋分開始發布,每個節氣一首歌,持續一整年。
為了更好地閱讀楚辭、唐詩,她向微博上的網友請教,併購買了《王力古漢語字典》,幫助理解這些難懂的詩詞。
總之,在龔琳娜嬌小的身材中,可以深切感到她對中國音樂的責任,對中國文化的傳播有一種主動的擔當。最能體現這一點的,就是他們對編鐘的情有獨鍾。
她和老鑼在很多採訪中都提到,要復活中國2000多年的編鐘。他們在這幾年之中,到博物館研究編鐘,在工廠參與鑄造編鐘,為編鐘譜曲,訓練演奏之人……
光是敲編鐘的錘子,他們就調整了不知多少次。當聽到某地出土了編鐘的時候,他們甚至親往考古現場……
這一切,只為圓了他們的編鐘夢。
最近,她又去了一趟隨州,只因隨州是曾侯乙編鐘的出土地,她以慣有的宏大敘事口吻在微博上寫道:
「兩千五百年前的大型樂器,王者之聲音。藝術不能沉睡,音樂不再模仿,創造出新的編鐘之樂,跨越中西,將傳統與現代連結,為自己的文化自豪! 」
了解龔琳娜的都知道,雖然這些話看起來有些浮誇,但她是真誠的,而且為此付出了時間和精力——以「編鐘」為關鍵詞在其微博上搜索,可以搜到56條相關條目,從2011年橫跨至今。
一個娛樂圈的自律者
龔琳娜認為城市是個消耗能量的地方,在今年秋天,她們全家一起搬到了蒼山洱海邊上的大理,她喜歡大理,經常會在自己的新媒體上發些大理的雲朵和草木。
在大理,她的一天從每天六七點中的瑜伽開始,每天皆是如此,規律得不像一個藝術工作者。吊嗓子、練歌也是日程的一部分,並不因為沒有演出而懈怠,這已經成為她生活的一部分。
推而廣之,她認為所有的歌手都要這樣做,在這方面,她向世界級歌唱家多明戈、卡雷拉斯看齊,他們70多了,都還一直努力。
這是她的原則,她的堅持,她的死理。從這個角度出發,我們或者可以理解她年初批評王菲一事。
其實,她批評過的,又豈止王菲,她對當年的自己,也毫不手軟。
她在很多年後,自嘲年輕時的自己:「每天奔波在不同的城市,參加形形色色的晚會,穿著細長高跟鞋和鋪開辦個舞臺的蓬蓬裙,對口型、假唱,炫耀年輕的美貌和嗓音的技巧。」
對於自己的假唱,她是最不能釋懷的,在很多次的訪談中,在她的文章裡,都屢屢提及自己假唱的事情,仿佛這件事還發生在昨天。
「舞臺上就放著前一天錄好的歌,我跟著念1234,1234……觀眾看著我的眼神是崇拜的,但他們在崇拜一個騙子!」
在她撰寫的《自由女人》一書中,她以調侃、戲謔地口吻說:「民族演唱有三寶,美妝華服高跟鞋,一樣也不能少。」
就像魯迅「一個也不原諒」一樣,龔琳娜一棍子撂倒了所有民族唱法歌手,包括當年的自己。
精力無限的傳道者
可能是《忐忑》走紅之前,龔琳娜曾長期在國外演出的原因,她對「中國聲音」、對建立中國人的聲樂自信特別關注。
「如果有天我能和那些世界藝術家,和席琳迪翁、碧昂絲……站在一起唱我們民族的歌曲,那我就覺得公平了。」
她的身上有種「以天下為己任」的氣質,並且真的會將自己的想法貫徹到底,而且不僅僅局限於聚光燈下的舞臺。
2015年,她號召發起了「聲音行動」,兩個月的時間,走了30多所高校,演講《中國音樂之美》。
在「聲音行動」裡,龔琳娜總是又講又唱,為中國音樂的現狀擔憂,為大多數人沒有機會認識中國音樂而嘆息。
「如今的時代,高雅成為西洋音樂的代名詞,流行也幾乎被歐美或日韓音樂覆蓋。中國音樂在哪裡?我們的高雅是什麼?……」
2016年,她在喜馬拉雅平臺上發布《跟著龔琳娜學唱歌》的音頻課程,通過網絡教大家唱出不同的聲音。
為了製作這門課程,她又是寫提綱,又是寫臺本,「光一條語音就重錄了十幾次,感覺脫了一層皮,原來沒有我想的那麼簡單。」
功夫不會白費,付出總有回報。迄今為止,這個課程一直被「新知榜」評為藝術類課程的冠軍。
作家馮唐說自己是一個五音不全的人,但在「龔老師」的調教下,「龔琳娜教了我很多從來沒有學過的東西,能幫我把嗓子打開嗷嗷叫出來,把我的五音缺仨,變成缺倆兒。」
如今,在大理的龔琳娜也沒閒著,她邀請自己熟識的音樂家、教授,成立了「龔琳娜聲樂教學法」小組,針對中國民歌、戲曲缺乏教育方法和教育體系的現狀,討論了整整四天……
在討論結束後,總是洋溢著熱情和執行力的龔琳娜,為自己規劃好了未來的行程:
「接下來,我要繼續努力,將思想和實踐變成具體的能夠傳播的聲樂教學法。」
說話聲音小?唱歌老跑調?精神狀態差?都是氣息不足惹的禍!跟著龔琳娜來練聲,讓你輕鬆掌握氣息、音準、音高、節奏、咬字、行腔等幾乎全部歌唱技巧。
《跟著龔琳娜來練聲》是由老鑼原創編曲,歷時半年的打磨,與龔琳娜共同錄製完成。每首10分鐘的課程,都是長達一周的精心創作,整套練聲曲有趣又生動,讓你提升唱功、愉悅身心。龔琳娜在喜馬拉雅聽什麼,掃碼查看 ↓
長按識別上圖二維碼
或點擊閱讀原文,掃碼立即收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