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幻想幾千年的麒麟,明朝來中國了,真沒想到竟然是這種動物

2021-03-01 浩然文史

《麒麟來了》是2020年的日本大河劇,日本秉持中國習俗,認為在君主施行仁政的時代,一定會出現麒麟祥瑞,劇中的麒麟就是指輔佐君主的明智。說起麒麟,這可是古代中國幻想出來的聖獸,歷朝皇帝都想要麒麟降世,以此證明自己的統治英明神武。但問題是,誰也沒見過麒麟長什麼樣。到了明代鄭和下西洋,鄭和還真找到了一種神奇的動物,模樣和中國人幻想的麒麟相似,即長頸鹿,它被明人認為就是聖獸麒麟,由此引發出麒麟之貢。今天文史君就帶大家看看麒麟(長頸鹿)入華史。

宋明以前很少見到關於長頸鹿的記載。至宋代,北宋邢昺的《爾雅疏·釋麟》中有「麟,麇身牛尾,狼額,馬蹄,有五彩,腹下黃,高丈二」,這說的可能就是長頸鹿。

南宋趙汝適《諸蕃志》中就說,在琵琶羅國產一種生物,「狀如駱駝,而大如牛,色黃,前腳高五尺,後低三尺,頭高向上」,當時人稱為「徂臘」。

所以暫時可以認定,到了宋代,中國人才對長頸鹿有了一定的認識。因為宋代商貿海運發達,從海外引入物種還是很方便的,但這種長頸鹿只限於在皇家動物園觀覽,邢昺曾任禮部尚書,趙汝適是皇親國戚,他們是有機會見到長頸鹿的。

關於鄭和下西洋的原因,說法很多,基本就是尋找建文、耀兵海外兩種。但今天文史君再說一種被人忽視的原因——尋找麒麟。

雖然宋代已有關於長頸鹿的記載,但宋亡之後,長頸鹿也就銷聲匿跡了,實物誰也沒見過。到了鄭和下西洋時,鄭和溝通南洋諸藩,其中第四次下西洋開始於永樂十年(1412年),沿東南亞諸藩西進,一度經過印度半島。在印度半島,鄭和見到了描述中的「麒麟」。

孟加拉的國王(當時稱榜葛剌)在鄭和的忽悠下,永樂十二年(1414年)入朝,獻上了明代第一隻長頸鹿。按照景泰時期成書的《瀛涯勝覽·阿丹國》所說,當時藩國土語(索馬利亞語)稱之為giri,音似聖獸麒麟。此言一出引得朱棣龍顏大悅,畢竟朱棣是造反上臺的,現在藩國進貢了麒麟,表示自己是天命所歸,是聖君。所以長頸鹿就在明代稱之為「麒麟」。

就是在這一年,龍顏大悅的朱棣欽命宮廷畫師畫下麒麟圖,並將翰林學士的《瑞應麒麟頌》寫在其上,此圖流傳至今,現藏於中國臺灣省的博物院。

現在長頸鹿被認定原產於非洲,那麼孟加拉怎麼可能給明朝朝貢長頸鹿呢?這是因為明代時,阿拉伯人控制著印度洋航運,印度洋沿海各港幾乎全在阿拉伯人控制之下,通過強大的阿拉伯世界航運線,實現物質自由交換還是很容易的。根據臺灣省歷史教授陳國棟的說法,孟加拉進貢的長頸鹿是埃及馬穆魯克王朝君主所贈。

按照以後的記載,有明一代,孟加拉只在正統三年(1438年)再次進貢過一次長頸鹿,自此再無進貢可見,孟加拉的確沒長頸鹿了。但孟加拉朝貢長頸鹿獲得了巨大的賞賜,「頒賜甚厚」,朱棣甚至將孟加拉國王次子也封為王。

永樂十三年(1415年)秋,麻林國也來朝貢麒麟。這個麻林國在哪兒,說法不一,可能是索馬利亞、坦尚尼亞,也可能是肯亞。從時間上看,從厚賜孟加拉國王到麻林國來朝,時間跨度不足一年,不可能是麻林國得到孟加拉因上貢麒麟而謀得巨利的消息才主動來朝。但別忘了,這時候鄭和還在下西洋呢,鄭和是永樂十三年十二月回的國,所以很可能還是鄭和勸誘麻林國王主動向朱棣朝貢麒麟。

如果說前幾次鄭和下西洋,多少有些尋找建文帝、耀兵海外的感覺,那麼當朱棣皇位坐穩後,下西洋的意義就完全沒了嗎?也不是,尤其是第四次鄭和下西洋帶來了神獸麒麟,宣告了朱棣是聖王、明主、天命所歸,此後鄭和下西洋的任務就多了一項,搜索麒麟,並引發了藩國的麒麟之貢。

鄭和第五次下西洋始於永樂十四年(1416年)年末。按照宣德時期《婁東劉家港天妃宮石刻通番事跡記》,這塊石碑記載了鄭和第五次下西洋的狀況,其文說:永樂十五年(1417年),統帥舟師,進發西域,經過阿丹國,該國進貢麒麟。

阿丹國就是葉門,從下西洋的路線來看,這是鄭和第一次逼近非洲近海,而且是沿東非洲海岸線航行,聯繫第四次下西洋的麒麟朝貢,似乎這一次下西洋,就是和尋找麒麟有關。

有明一代,因為海外諸藩的能力有限,臨近大明的那些恭順的藩國,多不產麒麟,無麟可貢,而偏遠的東非則處於伊斯蘭文明世界,他們自成一派,雖然生產力十分落後,但內心驕傲,對東亞天朝未必真心臣服,加上海運的難度,所以有明一代,其實海外諸藩朝貢麒麟的次數屈指可數。

鄭和第六次下西洋的明確任務就是找麒麟。《瀛涯勝覽》和《明史·外國傳》都說鄭和船隊六下西洋,分船航行,其中一支由周太監行至阿丹國,當地國王虔誠備至,親率大小頭目來迎,周太監宣讀天朝大皇帝詔書,宣讀之後,船隊和該國進行交易。周太監「市得貓睛,重二錢許……麒麟……以歸,他國所不及也」。

很明顯周太監在阿丹換到了中國罕見的大貓眼石和麒麟,這是分駛他國的船隊沒辦到的功績。但可惜的是,這隻麒麟沒有入華,因為從鄭和船隊駐地荷姆茲出發回江蘇要顛沛百餘日,長頸鹿因顛簸和水土不服死於途中,這也是有明一代麒麟難以入華的重要原因。

到了第七次下西洋,主要任務完全成了找麒麟。仁宣之治堪稱明代鼎盛,如此盛世必須要有聖獸的點綴,麒麟成了最好的祥瑞,所以宣德五年(1430年),鄭和七下西洋。

《瀛涯勝覽》就說在古裡國(在印度半島)見到了天方國人(在阿拉伯半島),鄭和從船隊中分出7個人,跟隨他們去天方國,一年之後,他們帶回了天方國使臣,並買了麒麟一隻,這一伙人就先回明朝。

宣德八年(1433年),東南亞、南亞、阿拉伯半島諸藩十國使臣朝貢,供奉之物仍有麒麟,但哪國所貢不知道,禮部尚書胡濙「率群臣稱賀」。如此麒麟成了海外諸藩的主要朝貢物之一,史稱「麒麟之貢」。

麒麟,是中國自古相傳的神獸,是歷代王朝統治者都夢寐以求的祥瑞。縱觀鄭和七下西洋,從永樂十二年長頸鹿第一次入華,到宣德八年諸藩朝貢,藩國共向大明主動朝貢4次,鄭和船隊購買麒麟2次,其中死了一隻,總共只有5隻長頸鹿入華。稀少的長頸鹿不能被一般人所見,更成了神秘的祥瑞。藩國朝貢麒麟剛好安慰了篡權奪位的朱棣內心的不安,以長頸鹿(麒麟)為象徵,安撫民眾,更能維護統治。如此麒麟就成了第四次下西洋以後朱棣的執著追求。長頸鹿的確象徵著大明王朝的盛世和穩定,現在日語「長頸鹿」就寫作漢字「麒麟」,讀作kirin,從這也能看到盛世大明足足影響了東瀛島國幾百年。

《明史》,中華書局,1974年。

馬歡《瀛涯勝覽》,商務印書館,1962年。

(作者:浩然文史·紫橘)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自網絡搜索,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本號作者以文史類博士和青年學者為主。我們的宗旨是:讓專業的歷史更有趣,讓有趣的內容有深度。歡迎長按二維碼關注。

同時我們也略備薄酬,歡迎廣大文史愛好者惠賜稿件,具體投稿要求可在公號首頁點擊「聯繫我們」查看。

投稿郵箱:haoranwenshi@163.com。

 點一下閱讀原文了解更多歷史文章

相關焦點

  • 真有麒麟這種動物嗎?如果沒有,這張照片是怎麼來的?
    俗話說,眼見也不一定為真,現在的PS技術那麼先進了,隨便製造幾個未知生物然後P到一張老照片上有什麼難度麼?麒麟這種動物歷來只存在於中國的傳說之中,就像龍一樣,是不可能真實存在的。麒麟是中國古代傳統瑞獸,傳說有麒麟出現的地方,必有祥瑞。
  • 歷史 明朝畫上麒麟原來是只長頸鹿
    在歷史上,榜葛刺國王分別於永樂十二年(公元1414年)、正統三年(公元1438年)兩派使臣沿海路到中國貢獻「麒麟」,這個「麒麟」原來竟然是長頸鹿;1964年,廣州姚家崗發掘的明太監韋眷墓中,發現3枚外國銀幣,其中兩枚是榜葛剌銀幣……這是中國「海上絲綢之路」一段段鮮為人知的傳奇故事。昨天,接受廣州日報記者專訪的廣州南越王宮博物館館長全洪,對這段鮮為人知的歷史做了梳理和考證。
  • 在明朝,長頸鹿就是麒麟,你信嗎?
    在明朝有人把長頸鹿當做麒麟進貢給了皇帝這是真的!有圖為證!
  • 淺談麒麟與麒麟文化
    麒麟,是中國人最企望出現的吉祥動物,它們的出現表示一代的幸福。因此人們希望麒麟總是伴隨著自己,給自己帶來幸運和光明,而闢除不祥。集美思想麒麟,是按中國人的思維方式複合構思所產生、創造的動物。從其外部形狀上看,麋身,龍尾,馬蹄(史籍中有說為"鹿蹄"),龍鱗皮,一角,角端有肉,黃色。這種造型是將許多實有動物的新合拼體,它把那些備受人們珍愛的動物所具備的優點全部集中在麒麟這一幻想中的神獸的建構上,充分體現了中國人的"集美"思想。
  • 真沒想到京巴犬竟然是麒麟的化身……
    京巴,就是我們常說的(宮廷)獅子狗,又叫做北京犬,北京犬已經有4000年的歷史,它還是護門神「麒麟」的化身呢。
  • 到底有沒有麒麟這種生物?
    至少在當時的明朝人看來,這事兒很靠譜:在明代的禮制裡,麒麟從明初起就「很紅」,明朝的公侯袍服以及四五品官服上都要「繡麒麟」,皇陵寺廟等建築裡,也常見麒麟雕塑來「鎮宅」。而這時的麒麟,也多是「鹿身蹄形」的形象,尤其是揚起長脖子的風姿,和從非洲「貢」來的長頸鹿一比,那真是格外形似。
  • 明畫中的麒麟怎麼成了長頸鹿?
    麒麟是中國古人幻想出來的一種代表祥瑞的神獸。歷代傳世畫作以及古墓畫像磚中,麒麟均與馬或鹿的相似,頭生一角,角上有圓球或三角狀物,以表示角為肉質角。出土於江蘇徐州的東漢畫像石中更加清晰地刻畫了數頭神態各異的長頸鹿形象,都是軀高頸長,似鹿非鹿,身被紋彩,頭上生有肉角,尾如牛尾的動物。此外,在徐州茅村漢墓的畫像石中也有與長頸鹿形象相近的麒麟畫面。至於真正的麒麟是何樣貌,古人也不得而知。
  • 一張「清末麒麟照」,真有麒麟這種生物?真相就隱藏在照片中!
    2018年8月份,一個叫做guodong的微博爆出了幾張神秘動物的照片,照片的解析度極高,畫面中兩位神秘的人士帶著兩隻從未見過的動物,地上還有被吃掉一半的動物屍體,背景中是中國建築風格的涼亭,按相機出現時間與景物分析,清末麒麟照就此傳開!
  • 為何中國人幾千年都沒發現澳洲?明明就在東南亞附近!
    要知道在澳大利亞的旁邊就是東南亞的群島,為什麼發現澳洲的不是古代航海發達的中國人,也不是近水樓臺的東南亞人呢? 古代中國人對世界充滿了好奇,這在《山海經》中就能得到鮮明體現。據說有人在山海經中找到了對澳大利亞最早的記載,但是這一理論找不到更可靠的證據。
  • 沒想到小時候,竟然看過這種套路的片子
    >想不到後面竟然開始火爆起來,並被漫迷一搶而空,這也讓漫畫的作者秋乃茉莉一炮而紅,上升為一線的少女漫畫家。「多」指得是品種多,各地的珍稀動物都能在這裡找到,最神奇的是還有一些只存在於傳說中的動物,譬如能從畫中走出來的老虎,讓人好奇又害怕。
  • 「文化篇2」世界上最高的動物——麒麟
    有人曾經問我,世界上最高的動物是什麼,我回答說是「長頸鹿」;那麼世界上最高的三種動物是什麼?這種問題實在是無處回答;告訴我答案後,然後又問我世界上最高的四種動物是什麼,我一臉疑惑,無可言語。中國人的版權意識完全不夠,這麼精彩的問題是由哪個小聰明想出來的呢,要感謝TA才好呢;不過流傳於網絡,娛樂網民,也不見的是壞事。
  • 麒麟文化
  • 孔子曾見過的麒麟,究竟是什麼動物?
    麒麟作為我國古代傳統文化中的瑞獸,一直到今天名氣都很響亮。古人認為,麒麟出沒處,必有祥瑞。《禮記·禮運第九》:"麟、鳳、龜、龍,謂之四靈",可見麒麟的地位甚至不低於我們中國民族的象徵——龍。古人認為,麒麟是吉祥神寵,主太平、長壽,因此在許多擺件、飾品上面,都喜歡雕刻上麒麟的紋樣。每次麒麟現身,都會被認為是吉祥的象徵,號稱"祥瑞",要上報給一國之君。傳說孔子的父母經常到尼丘山上燒香祈禱,一日,忽見天降麒麟,並吐血於石上,孔母因曾坐於石上而受孕。孔子出生之前,又有麒麟在他家的院子裡"口吐玉書",書上寫道"水精之子,系衰周而素王"。
  • 「金龜婿」是怎麼來的?錢幣竟然與動物文化關聯緊密!
    他們的部落神是戰神威濟波羅奇特利。戰神母親原有四百個兒子和一個女兒。丈夫去世後,她和兒女們一起生活。一天,她在一塊聖地上撿到一個晶瑩剔透的小玉球,隨即將它揣在懷裡,沒想到她竟因此感應而懷孕。兒女們得知後十分氣惱,準備在嬰兒出生時將其殺死。母親為此非常擔心。不料,有一天嬰兒在她腹中大喊:「不要害怕!」後來,嬰兒一落地,便搭弓射箭,將準備殺死他的哥哥姐姐們打得大敗。
  • 麒麟真的有可能存在嗎?麒麟和人的一張黑白老照片是怎麼回事?
    首先表明我的立場,我不相信這種生物的存在,但是我相信它曾經有過一個動物原型,只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已經被人改的面目全非了。可能是麒麟的生物上面這張圖片是鄭和下西洋,外國使臣向隨船明官員貢獻的長頸鹿,這被認為是一種「麒麟」。
  • 「麋身,牛尾,一角」麒麟的原型到底是什麼
    作為中國傳統文化裡的知名「神獸」,麒麟與龍鳳龜齊名,並列為《禮記》中的「四靈」,還成了《後西遊記》裡神通廣大的「文明天王」。但比起頗具神秘色彩的其他「神獸」來,麒麟不止活成了傳說,還在官修史書《明史》裡,來了場震撼亮相。
  • 你為啥要穿漢服——中國人穿中國的服飾,還需要理由?
    每個中國人都有個古裝夢這話毫不誇張,因為泱泱中華有太多太多值得追憶的精彩與榮耀,「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比如華美的漢服。不少人都曾幻想過穿越回唐朝或者明朝,實現自己的古裝夢。或身著龍袍指點江山、披著盔甲馳騁沙場,又或是背上披風行走江湖……尷尬的漢服然而,漢服自明朝於1644年滅亡之後,也逐漸消失,國人遺忘它的十之有八。漢人從黃帝時期就開始繼承的服飾,如今儼然成為了「奇裝異服」甚至是日本的和服韓國的韓服。
  • 紫禁城600年紀念幣——麒麟長鹿
    紫禁城建成600年,紀念幣發行在即。麒麟也是在這款紀念幣產品的包裝上應用的神獸造型,我們就來聊聊,這個麒麟到底是個啥。
  • 快來看看民國時期世界上的那些動物
    貘:鼻子猶如象鼻 中國先秦就存在 陳乃瑜介紹,煙畫中這種叫做來由之貘的動物,在古代,中國也有馬來貘分布,只是隨著氣候的變化,大型熱帶動物的分布線逐漸向南移,馬來貘才在中國銷聲匿跡。現在只能在幾個大動物園中看到。
  • 古代神話中那些不可思議生物,竟然是這些傢伙……
    大跌眼鏡~~原來竟然是這些動物!?~麒麟是中國古代漢族神話傳說中的傳統祥獸,性情溫和,傳說能活兩千年。古人認為,麒麟出沒處,必有祥瑞。麒麟是古代的仁獸,集龍頭、鹿角、獅眼、虎背、熊腰、蛇鱗、馬蹄、豬尾於一身,乃吉祥之寶,從古到今都是公堂上的裝飾,以振官威之用,也是權貴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