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有沒有麒麟這種生物?

2021-02-15 朝文社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

《朝文社》(原《我們愛歷史》)為頭條號籤約群媒體

答:作為中國傳統文化裡的知名「神獸」,麒麟與龍鳳龜齊名,並列為《禮記》中的「四靈」。放在天馬行空的古代小說裡,麒麟也更是熟臉,還成了《後西遊記》裡神通廣大的「文明天王」。但比起頗具神秘色彩的其他「神獸」來,麒麟不止活成了傳說,還在官修史書《明史》裡,來了場震撼亮相。

以《明史》記載,永樂十二年至永樂十五年,即熱熱鬧鬧的「鄭和下西洋」時期,西洋的「榜葛剌國」「麻林國」「阿丹國」先後上門獻寶,當著大明滿朝文武的面,鄭重送來傳說中的「神獸」——麒麟。《明史》裡更以詳盡筆墨,描繪了這「麒麟」的樣貌:「前足高九尺,後六尺,頸長丈六尺有二,短腳牛尾鹿身。」如此風姿,也叫當時的大明朝上下集體興奮,明成祖朱棣專門在奉天門「接待」麒麟,文武百官也上表稱賀,畫家沈度也奉命完成了名作《瑞應麒麟圖軸》,以栩栩如生的妙筆,記錄這「神獸降臨」的重大時刻。

當然,只要是稍微懂點動物知識的現代人,瞅瞅這《瑞應麒麟圖軸》,這麒麟的「身份」也不難猜——分明就是非洲大陸上溫順的長頸鹿嘛。

那麒麟的原型,真的是長頸鹿?至少在當時的明朝人看來,這事兒很靠譜:在明代的禮制裡,麒麟從明初起就「很紅」,明朝的公侯袍服以及四五品官服上都要「繡麒麟」,皇陵寺廟等建築裡,也常見麒麟雕塑來「鎮宅」。而這時的麒麟,也多是「鹿身蹄形」的形象,尤其是揚起長脖子的風姿,和從非洲「貢」來的長頸鹿一比,那真是格外形似。

所以,當長頸鹿亮相大明國土時,現場的明朝官員們,剎那間就有了「看到活麒麟」的激動心情。繪製《瑞應麒麟圖軸》的沈度,就撰文大讚麒麟(長頸鹿)「文採燁煜」,同時期的大學士金幼孜也形容說「矯蒼龍之修嶺兮,燦玄龜之奇文。」在明初文人對麒麟的認知裡,「鹿身」「馬足」「丈有八尺」幾乎就是公認的形象。見到長頸鹿,自然容易當成「正主」。

當然,長頸鹿的「麒麟」身份,也有當時明朝皇帝朱棣的統治需求。在中國傳統文化裡,麒麟屬於象徵「祥瑞」的神獸,對於靠「靖難」登基的朱棣來說,把長頸鹿「認證」為「麒麟」,一來證明自己皇位的合法性,二來更預兆自己治下國泰民安,豈不是一舉多得?所以永樂年間,不但「進麒麟」「貢麒麟」成了「鄭和下西洋」期間的重大節目,「買麒麟」更成了重要採購任務。《西洋番國志》《瀛涯勝覽》等典籍記載:鄭和船隊的採購清單裡,「麒麟」(長頸鹿)就與珊瑚珊瑚並列,屬於必須買到的「海外異寶」。

 而這,也恰是長頸鹿能被「認證」為「麒麟」的另一個原因:買的著!

如果查查地圖就會發現,給大明朝「貢麒麟」「進麒麟」的幾個國家,比如「榜葛剌國」「阿丹國」等國,基本都是南亞國家。「榜葛剌國」其實就是今天的孟加拉國,這些國家根本不產長頸鹿,那這一頭頭「麒麟」(長頸鹿)又是哪來的?其實,在當時的阿拉伯海地區,長頸鹿就是熱門的貿易貨物,不止在各國往來時作為禮品,也會被商人運到西亞甚至歐洲各國售賣。隨著鄭和船隊的到來,它自然也成了此時明朝最需要的「寶貨」。

所以,因為如上的原因,明初年間,長頸鹿也就正式「上位」,為傳統神獸麒麟「代言」。從此以後,明朝官員的「常服」上,也常見「長頸鹿造型」的麒麟形象。許多繡有「真麒麟」(長頸鹿)的絲織品,還沿著海上絲綢之路熱賣各國,甚至影響了不少「鄰居」們對麒麟的認知,中國清代乾隆年間時,日本畫家增山雪齋的《麒麟圖》上,就分明是個「形似」長頸鹿的形象。

不過論起來,長頸鹿給麒麟「代言」的日子,也不算太長。特別是到了清代時,長頸鹿就被稱為「鹿豹」,清代典籍裡對長頸鹿習性的介紹,已經與現代人的認知沒多少差別。可以說,把麒麟與長頸鹿聯繫在一起,是特定時代的產物。

那既然如此,麒麟的原型又到底是什麼?其實,作為一種歷史悠久的神獸,麒麟在國人心中的形象,一直都是不斷變化:雖然《爾雅》裡給麒麟定型「麋身,牛尾,一角」。但歷代的麒麟形象,還是千姿百態。比如春秋至漢朝年間的「麒麟」,以出土的戰國酒器與漢朝城磚上的圖像為參考,幾乎都是長著圓潤小角的大鹿形象,氣質相當溫和。

但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麒麟卻是搖身一變,成了張牙舞爪的猛獸風格,甚至還和獅虎形象相融合,「顏值」也朝著獅虎靠攏。這樣的改變,也來自於當時中國各種文化流派的變遷。然後隋唐宋元年間,麒麟的造型也不停變化,特別是元代的麒麟,有了「龍頭」「虎頭」「鹿身」等各種新形態,軀體上還出現了麟甲,經過這一代代的演變,發展到明初時,也就和長頸鹿的形象一下子「契合」了。

而在長頸鹿「不再代言」的清代,麒麟的形象也就再次改變,「龍頭鹿身」或「龍頭獅身」成了主流。比如故宮與頤和園的麒麟調度,就多是「龍頭」模樣,象徵著皇家讓人懼怕的威嚴。可以說,最初的麒麟,以春秋秦漢的形象看,是來自獐鹿一類的動物,然後在歷朝歷代不停發生著改變,被人賦予新的形態。這些改變,也成為各自朝代經濟文化發展的折射。

這些改變的背後,更有麒麟不曾變的象徵意義:從春秋年間「西狩獲麟」的典故開始,麒麟就成為了中國傳統文化裡的吉祥瑞獸,「麟呈祥瑞」更是民間通用的祝福。同時麒麟又意味著才能,象徵著古代英傑們治國平天下的能力。而對於歷代王朝來說,麒麟更象徵著「盛世」的到來,更代表著皇家的權威。正如沈定在《瑞應麒麟圖軸》裡的題詩:「由是麒麟至,嘉禾生,甘露降,黃河清,醴泉溢,諸福之物,莫不畢至」。

一隻麒麟,數千年來,多少理想抱負,多少治世期望,都是由它承載。多少不同風姿的「麒麟」,亦是由此而來。不誇張的說,讀懂麒麟,也就能更深入的讀懂中國歷史文化的變遷。2021年的第一篇微信文,選擇寫一寫麒麟,寫的亦是對我們每一位讀者的祝願:新一年,用我們自己的雙手,去創造更好的未來。

參考資料:《明史》、《西洋番國志》、廖劍福《中國崇麟習俗初探》、李若晴《瑞應麒麟圖 考析》、趙秀玲《永樂時期 瑞應麒麟圖研究》、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新人文浪潮計劃籤約帳號【朝文社】原創內容,未經帳號授權,禁止隨意轉載。

一直以來,《朝文社》都把做最好的歷史內容作為己任。如果您喜歡我們的文章,也期待您能支持我們的茶品牌:漢周嚴選。點擊我們公眾號菜單欄的「買茶去」,添加微信就可選購各類優質茶。

相關焦點

  • 一張「清末麒麟照」,真有麒麟這種生物?真相就隱藏在照片中!
    一時間麒麟這種傳說中的動物是否真的存在和照片為證這兩種討論在網上沸沸揚揚,不過無論照片真假,麒麟同樣能引起大討論。歷史上的麒麟和龍一樣,麒麟同樣是一種傳說中的動物,歷史上很多名人都聲稱見過龍或者麒麟,甚至魯哀公捕獲了一隻疑似麒麟的動物,還請孔子鑑定到底是不是麒麟,孔子認為是,這就好玩了,其實孔子也沒見過麒麟,他也是從書上看來的,這下可騙得魯哀公好慘!
  • 真有麒麟這種動物嗎?如果沒有,這張照片是怎麼來的?
    俗話說,眼見也不一定為真,現在的PS技術那麼先進了,隨便製造幾個未知生物然後P到一張老照片上有什麼難度麼?麒麟這種動物歷來只存在於中國的傳說之中,就像龍一樣,是不可能真實存在的。麒麟是中國古代傳統瑞獸,傳說有麒麟出現的地方,必有祥瑞。
  • 麒麟到底是不是神獸?神獸到底是哪幾個?
    麒麟到底是不是神獸?神獸到底是哪幾個?在中國神話體系當中,除了那些以人或半人形態顯形於世的神明、仙人之外,還有以各種奇形怪貌形象顯現的神獸、異獸,麒麟便是眾多神獸當中的一員,為什麼會是眾多神獸呢?很多人查詢有關中國神話當中關於神獸的資料時會發現,中國神話當中對於神獸的歸納相當雜亂,有麟、鳳、龜、龍之說;有青龍、白虎、朱雀、玄武之說;亦有包括騰蛇、白澤等的十大神獸之說,這麼多神獸當然稱得上是眾多,而我們經常聽到有關於麒麟的傳說時,都是以瑞獸來稱呼的,那麼到底麒麟是不是神獸呢?
  • 這種生物形似奇異果,是紐西蘭的「國鳥」,被稱為無翼鳥
    龍與鳳凰、麒麟、龜並稱為「四瑞獸」。當然,在藝術作品中,龍飾演何種角色,還有待作者們的意圖,這一點就不能加以幹涉了。既然如此,現實世界中到底有沒有龍的存在?首先我們得清楚什麼是龍,在百度百科中,是這樣解釋的,「龍是古代傳說中的一種善變化能興雲雨利萬物的神異動物,為鱗蟲之長」。龍存活於神話傳說中,按照常理而言,它是不可能存活於現世的。
  • 地下2800米沒有氧氣,卻有生物存活,地殼內部到底有多少生物?
    因為我們在前面提到金礦菌屬於另類生物,它的生存完全是一種與世隔絕的狀態。科學家們把這種生物成為「無機自養」生物。這就好比魚兒生存離不開水,我們人類生活在地球中需要不斷呼吸,吸取氧氣才可以生存,維持我們的生命。那魚兒在水中,就是靠吸取水中的溶解氧才可以生存。它們也需要呼吸,需要新陳代謝。
  • 麒麟真的有可能存在嗎?麒麟和人的一張黑白老照片是怎麼回事?
    首先聲明下,這樣的黑白照片都相信那就太天真了吧,那時候沒有ps,不代表現在沒有啊,也不代表ps不能處理黑白照片啊。不過我相信很少有人真的相信這種照片,只是湊個熱鬧而已,而始作俑者也只是為了刷流量,博關注而已。
  • 紫禁城600年紀念幣——麒麟長鹿
    麒麟也是在這款紀念幣產品的包裝上應用的神獸造型,我們就來聊聊,這個麒麟到底是個啥。麒麟是中國傳說中的生物,與鳳、龜、龍並稱「四靈」(《禮記‧禮運》),常與天之四靈一說混淆。傳說的麒麟十分馴良,不傷人畜,堪稱「仁獸」。明永樂十二年(1414年),鄭和的船隊航行到東非,曾帶兩隻東非進貢的長頸鹿回燕京稱是麒麟。明成祖以此祥瑞之兆,來表示自己施政的功績。
  • 古代有「牛生麒麟豬生象」的流言,至今仍存在,真相是怎麼樣的?
    古代有「牛生麒麟,豬生大象」的說法,你說怪不怪牛能生麒麟,豬也能生大象。以我們目前的認知水平,肯定不會這麼認為,但這件事不僅在史書上有記載,而且在某些地方也有記載。那這究竟是怎麼回事,流言到底是真的嗎?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奇怪的記錄,去探尋其中的奧秘。牛生麒麟關於「牛生麒麟」之說,最早出現於《宋史》。
  • 海洋深處到底有沒有生命?探險家曾發現過魚尾似薄膜一樣的生物!
    海洋深處到底有沒有生命?探險家曾發現過魚尾似薄膜一樣的生物!科學家們認為,很有可能在現在的海洋當中,有著很多人類一直沒有見過的生物,特別是在海底8000米到1萬米的地方,畢竟在這片區域是沒有陽光照射的,而且壓強也十分的強悍,在人類的常識當中,沒有一種生物能夠在這片區域生存下來,畢竟這種區域的環境,是我們完全想像不到的。
  • 外國神話研究協會:世界10大威猛生物,咱中國的麒麟竟然上榜了~
    在羅馬尼亞的神話傳說中,有兩種怪物最強大,一種叫做莫洛伊,一種就是斯特裡戈伊。相對莫洛伊,斯特裡戈伊更強大一些。                                              他具有重生的功能,並且會吃掉莫洛伊來增強自己的力量。羅馬尼亞認為這種怪物是邪惡的人死後變化而成的。
  • 麒麟是否真實存在?長頸鹿、犀牛、山西獸會是它的原型嗎?
    關於麒麟麒麟被稱作「仁獸」,而「仁」是儒家的核心思想,你沒有猜錯,麒麟和孔子有著很深淵源,關於孔子和麒麟的故事有很多。除此之外,司馬遷在《史記》也記載了漢武帝打獵獲得白色麒麟的事,司馬遷是個嚴謹的學者,自然不可能去阿諛漢武帝而寫這種祥瑞之事,所以這個事件的可信度也非常高。
  • 德州金麒麟、福洋生物上榜!第五批全國製造業單項冠軍示範企業公布
    德州金麒麟、福洋生物上榜! 12月25日,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公布第五批全國製造業單項冠軍示範企業和產品,全省共有24家企業入圍製造業單項冠軍示範企業名單,我市山東金麒麟股份有限公司
  • 人生到底有沒有下輩子?到底有沒有來生?
    人生到底有沒有下輩子?到底有沒有來生?人到底有沒有下輩子,這個問題,有二個答法,一,是大多數人認為是無神論,人死了,就走了,不能再回來了,死了死了,一死百了,在親人們的痛苦中去了,不免讓人痛苦哀思,就這個問題,也可有也可無,就是走了完了。
  • 中國人幻想幾千年的麒麟,明朝來中國了,真沒想到竟然是這種動物
    到了明代鄭和下西洋,鄭和還真找到了一種神奇的動物,模樣和中國人幻想的麒麟相似,即長頸鹿,它被明人認為就是聖獸麒麟,由此引發出麒麟之貢。今天文史君就帶大家看看麒麟(長頸鹿)入華史。宋明以前很少見到關於長頸鹿的記載。至宋代,北宋邢昺的《爾雅疏·釋麟》中有「麟,麇身牛尾,狼額,馬蹄,有五彩,腹下黃,高丈二」,這說的可能就是長頸鹿。
  • 澄江化石群發現「麒麟蝦」
    光明日報北京11月5日電(記者齊芳)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朱茂炎領導的科研團隊在澄江化石群中新發現了一種外形似蝦但有五隻眼睛的動物化石,並命名為「章氏麒麟蝦」。
  • 「麋身,牛尾,一角」麒麟的原型到底是什麼
    《明史》記載,永樂十二年至永樂十五年,即熱熱鬧鬧的「鄭和下西洋」時期,西洋的「榜葛剌國」「麻林國」「阿丹國」先後上門獻寶,當著大明滿朝文武的面,鄭重送來傳說中的「神獸」——麒麟。《明史》裡更以詳盡筆墨,描繪了這「麒麟」的樣貌:「前足高九尺,後六尺,頸長丈六尺有二,短腳牛尾鹿身。」
  • 天璣820到底怎麼樣?CPU性能是麒麟985級別的存在,GPU也有希望超過麒麟820
    首先我們要清楚的是麒麟820,驍龍768G和天璣820都是2*16bit的LPDDR4X的內存支持能力,而且CPU部分都是A76+A55的設計,這些都屬於典型的中端產品配置,所以性能方面不會有什麼吊打的差距一說。
  • 漢武帝外出巧遇麒麟異獸,東方朔一眼看出玄機,奪走他的機緣
    在政治方面東方朔更是有著獨特的見解,即便如此,他的一生之中也始終沒有完成自己的理想,不過在歷史上他有些滑稽多智,甚至在死前都要坑漢武帝一次。根據史料的記載,在漢武帝外出之時,無意間看到一個外形非常像麒麟的生物,因此內心之中很是歡喜,非常想要得到,但可惜的是,這隻生物在此地並沒有呆太久,便直接離去了此地,然而令漢武帝感到不可思議的一幕發生了。
  • 《麒麟來了》於嗟麟兮
    近年來的幾部大河劇更是陸續刷新了收視率最低記錄,尤其是去年的《金慄四三》更是沒有一集收視率超過10%,從頭跌到尾,讓很多人都質疑拍了幾十年的大河劇是不是搞不下去了。不過在看過本作第一集後,一向挑剔的我還是毫不猶豫地給出了5星的評價。應該說,在日本歷史上,明智光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但由於他的逆臣身份,所以留下的記載並不多,而且其中很多相互矛盾並不可靠。
  • 海鷗這種生物有多兇殘
    就算是食物鏈頂端的生物,它們也不懼怕,能搶一口是一口, 海陸空無不深受其擾。1.消化道:海鷗雖然沒有牙齒,但是會撕扯獵物,還擁有驚人的消化能力,如果撕不動,它們就生吞,海星、海膽等硬殼類生物也在它們的食譜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