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文化

2021-02-08 樂道國學

一、麒麟的創造與中國人的「集美」思想

麒麟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獸,據說能活兩千年。性情溫和,不傷人畜,不踐踏花草,故稱為仁獸。麒麟的首似龍,形如馬,狀比鹿,尾若牛尾,背上有五彩毛紋,腹部有黃色毛。麒有獨角,麟無角,口能吐火,聲音如雷。中國古代用麒麟象徵祥瑞。相傳只在太平盛世,或世有聖人時此獸才會出現,亦作騏驎。

  所謂「集美」,通俗地說是將一切美好的東西集中在一個事物上的一種表現。這種理念一直是幾千年來中國人精神世界和物質世界所追求實現的目標和願望。因而,麒麟所選擇的鹿、牛、馬、魚等吉祥動物進行組合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二、麒麟的傳承與儒家思想

  麒麟,在傳說中被賦予了十分優秀的品質,比如,說其性溫善,不覆生蟲,不折生草,頭上有角,角上有肉,設武備而不用,因而被稱為「仁獸」。麒麟崇拜之所以能在發展傳承中被廣大民眾和統治階級所接受,正是因為這種「仁獸」所具備的品質正符合幾千年來中國的禮教和儒家風範。

  在民間傳說中,麒麟與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也有著密切的淵源關係。說孔子降生的當天晚上,有麒麟降臨的孔府闕裡人家,並吐玉書,上有「水精之子孫,衰周而素五,徵在賢明。」字樣。既告眾人孔子非凡人乃自然造化之子孫,雖未居帝王之位,卻有帝王之德,堪稱「素王」。孔子家人將一彩繡系在職角上,以示謝意。周敬王末年時,有人在曲阜掘土犁田時,竟挖出了那條當初繫於麟角的彩繡。以後,人們又引申出玉書三卷,孔子精讀後成為聖人。至今,在文廟、學宮中還以《麟吐玉書》為裝飾,以示祥瑞降臨,聖賢誕生。
孔子生活的時代,「禮樂徵伐自諸侯出」,禮崩樂壞,社會動蕩不安。傳說麒麟見於郊野,為人所賤,孔子喟嘆麒麟「出非其時」,標誌著世界的日暮途窮和哲人的窮困,所寫《春秋》於此絕筆,故《春秋》又別稱「麟史」、「麟經」。

  三、麒麟的吉祥意義與人類的趨利心性

  每個民族、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的文化,都深藏著並不多方面顯示出自己的民族民俗特徵。民族的不同,種族的不同,還使人類在形體、膚色等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差異。但是,不同民族、不同種族的人又有著一些共同的基本生理、心理特徵。有關人類基本心理特徵相同的理論,學術界稱之為「心性同一說」。其中之一便是趨利心性。

  趨利心性的「利」,不可狹隘地理解為利益、錢財,它泛指對人類有利的一切事項,是人類嚮往、追求吉祥、幸福,希望萬事萬物向有利於自身的方向發展,對事物的發展往往作有利於自身的解釋或賦予其有利於自身的特徵的一種心理特點。審視古往今來存在過、存在著的人們,不論何種民族、何種文化,他們都具備這樣的心理。沒有人嚮往災難、禍患,沒有人希望萬事萬物朝著不利於自己的方向發展。基督教、佛教教義要求人們吃苦、禁慾,其指歸也在於解脫原罪,了卻前緣,導引人們進入天堂或極樂世界,體現了這種趨利心性。麒麟崇拜也同樣具備這樣的心性。如同在傳統文化反思中提出的中國敘事文藝作品"大團圓"的結局一樣。這也是麒麟之所以久傳不衰的主要緣故。

  四、麒麟的造像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

  麒麟,是上古中國人最企望出現的吉祥動物,它們的出現表示一代的幸福。因此,那時的人們希望麒麟總是伴隨著自己,給自己帶來幸運和光明,而闢除不祥。當上古時代的這種信仰被傳承下來的同時,麒麟所具有的吉祥意義也隨之被廣大民眾公認且牢牢地存在於人們的意識之中,麒麟便成了某種意的象徵,某種意境的表現,某種力量的顯示,並啟發人們的想像,引導人們的精神去契合某種意念,進入一種特定的境界,給人們以希望、安慰和某種追求的力量,化入民俗生活之中,表現在民族文化的各個方面。

  (一)求子與育子。中國傳統的生育觀念是希望早立於嗣,多生兒女,子孫滿堂,多子多福,並以"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將不能生兒育女、傳宗接代視為最大的不孝。這種傳統觀念根深蒂固,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無論從婦女懷孕,還是到嬰兒降生、百晬兒、及其他慶賀活動,無不體現出人們為此所做的不懈的祈福努力。因為麒麟曾降臨過孔子這樣的聖賢之人,因而人們相信麒麟既可以送子,又可以佑子。於是,以"麒麟送子"為主題的民俗文化現象不僅見於圖畫、祝禱之語,而且也見於歲時活動,表現形式十分廣泛,意在祈求、祝願早生貴子,子孫賢德。

  就《麒麟送子》的圖案而言,既有繁,又有簡。繁者或以童子為中心,戴長命鎖,持蓮抱笙;或為童子騎麒麟,角掛一書:或為童子背後有一仕女護送,仕女張傘持扇。簡者為童子騎麒麟,手持蓮花。在民間版畫作品中,還多配吉祥聯語「天上麒麟兒,地下狀元郎」。

  (二)建築裝飾物。磚木雕刻是中國古代建築裝飾的重要方式,題材豐富,刻工精良,賦予建築造型以生動形象。磚雕多用於磚結構建築貼面和木結構建築的磚牆外簷;木雕除在建築外簷使用外,更多地用於內簷裝修。天津磚雕當屬磚雕藝術之佼佼者,在清乾隆嘉慶年間還屬瓦作兼作的細活,磚雕藝人被稱之為"刻花活兒"的。道光年間,發展成為獨立的行業,形成聞名於世的「天津刻磚」。而垂花門、內外據雀替、額枋、花罩和四扇屏、花板、花牙等裝飾上的木雕工藝亦堪稱一絕。中國的建築尤其是居民建築多為磚木結構,盛行在房簷、房山牆、門楣、窗框、影壁、柱礎、板牆、屋脊、抱鼓石等處以磚雕、木雕或石雕的方式裝飾寓意深刻的吉祥圖案,麒麟便是其中常用的吉祥動物。有的在大門的兩側裝飾石雕麒麟,既顯示門庭高貴,又鎮宅避邪。

  (三)佩飾與紋樣。從古至今,人們都喜歡以麒麟的工藝造像作為護身符佩戴在身上,其質地有金、銀、銅、玉等,尤其講究為嬰幼兒佩戴「麒麟鎖」,以此為孩子祈禱長命百歲。此外,以麒麟的藝術造型為圖案的傳統紋樣也被廣泛使用。唐代武則天時,以麒麟作紋飾繡於袍服,名曰「麒麟袍」,專門賞賜給三品以上的武將穿用。清代時,將麒麟繡於武官一品的「補子」上,成為等級制度的標誌。在民間剪紙、年畫、刺繡、臘染等工藝美術品中,都留下了麒麟那鮮活的影子。

  (四)贊語與祝詞。民間多以「麒麟兒」、「麟兒」、「麟子」等為美稱讚揚別人家的孩子。如南朝《陳書·除陵傳》曰:「時寶志上人者,世稱其有道,陵年數歲,家人攜以侯之,寶志手摩其頂,曰『天上石麒麟也』。」唐杜甫《杜工部草堂詩箋·徐卿二子歌》:「君不見徐卿二子生奇絕,感應吉夢相追隨,孔子釋氏親抱送,並是天上麒麟兒。」;以「麟子鳳雛」比喻貴族子孫;以「麟趾」祝頌子孫賢惠;以「麟趾呈樣」作為結婚喜聯的橫批,祝頌生育仁厚的後代;以「麟肝鳳髓」比喻極為稀有的食品;以「麟角鳳嘴」、「鳳毛麟角」稱讚和說明物品珍貴。


樂道官方微信號:Ledaoguoxue


樂逍遙微信討論群:


樂道國學生活館地址:武漢市西北湖路3-85號萬豪國際沿湖首層A128-129店

聯繫電話:027-85559381


太和琴社地址:武漢市漢陽區知音大道7號—附3(琴臺大劇院、音樂廳背面)

聯繫電話:18064129855


三步分享到朋友圈:

1、點擊屏幕右上角

2、點擊分享到朋友圈

3、點擊發送

四種方法關注我:

1、點擊屏幕右上角-查看官方帳號-關注

2、添加朋友-查找微信公眾帳號-輸入「Ledaoguoxue」查找-關注

3、添加朋友-查找微信公眾帳號-輸入「樂道」-點擊那個放大鏡-關注

4、添加朋友-掃一掃-掃描上面的二維碼圖片-關注





相關焦點

  • 淺談麒麟與麒麟文化
    淺談麒麟與麒麟文化
  • 海陸豐麒麟文化
    吉祥,麒麟現身, 國泰民安                                                                      ----汕尾海豐麒麟舞       古書說它「音中鍾呂,行中規矩,遊必擇地,祥而後處。不履生蟲,不踐生草,不群居,不侶行,不罹羅網」。
  • 「麒麟」圖騰中的福文化
    麒麟是傳說中的祥瑞之獸,與龍、鳳、龜並稱為「四靈」,且列「四靈」之首,是太平、吉祥的象徵。雄為麒,雌為麟,麒麟融合了龍首,麋身,牛尾,馬蹄,獨角,角端有肉。麒麟送子的典故,與孔子出生的傳說有關,東晉王嘉《拾遺記》說孔子是王侯的後代,出生前有麒麟在孔子家的院子裡口吐玉書。
  • 麒麟引祥瑞,凰槍鑄英雄,全新《夢想世界》用匠心詮釋經典文化
    《舞麒麟——神獸紅炎龍的身世之謎》故事講述了廣東省南沙的小鎮黃閣上,作為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的黃閣麒麟舞傳承人張梓康對黃閣麒麟舞進行不斷的創新改良,並將經典在新的時代延續的故事。故事的最後一幕,張梓康心聲傾述自己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的夢想和心願,希望有更多的人注意到這些文化瑰寶,並與之「同行」。
  • 文化||東莞(清溪)影視動漫藝術創作基地亮相漫博會 奇幻電影《麒麟王》倍受關注
    東莞(清溪)影視動漫藝術創作基地(下稱動漫創作基地)與東莞市虹虹動漫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下稱虹虹動漫)作為聯合參展單位,推出的奇幻電影《麒麟王》拍攝生產項目,在本屆「漫博會」上大放異彩,吸引眾多項目投資商和觀眾的關注。
  • 石雕麒麟鎮宅神獸-景區石頭麒麟雕塑價格
    在製作神獸麒麟石雕之前,必須先說定終雕塑圖片。需方可能採用這個圖紙。神獸麒麟石雕屬於石雕的一種。在訂購神獸麒麟石雕之前,需要先明確的雕塑圖片。若是您想再次設計雕塑圖,廠幫忙引薦美院老師。會遵照終圖紙算出價格。石雕麒麟鎮宅神獸-景區石頭麒麟雕塑價格神獸麒麟石雕由於比較好看,所以很受顧客喜歡。神獸麒麟石雕屬於石雕的一種。在製作神獸麒麟石雕的時候,需要先說定終雕塑圖紙。
  • 天降祥瑞,麒麟送子
    讓瑞獸和聖人產生聯繫,足見人們對麒麟的敬重。這也是「麒麟送子」典故的起源。「送」具有很強的儀式感。此後民間對孩子有「麒麟兒」「麟兒」之稱呼,對聰穎可愛的男孩,常呼為「吾家麒麟」。在歷史上,「麒麟送子」是傳統麒麟文化中重要的主題,在玉雕、繪畫、紋理等領域都會見到。
  • 舞麒麟
  • 神話傳說——麒麟
    麒麟是吉祥神寵,主太平、長壽;麒麟因其深厚的文化內涵,在中國傳統民俗禮儀中,被製成各種飾物和擺件用於佩戴和安置家中,有祈福和安佑的用意。麒麟每次出現都將是一個非常特別的時期。自青銅文化興起後,銅雕麒麟也變得更加廣受歡迎,以銅打造麒麟形象,使人觸及可摸,這樣麒麟在人們心中的形象就變得更加明確。祥獸寓意中國民間有麒麟送子之說,另一種麒麟形象是龍頭,馬身,龍鱗。尾毛似龍尾狀舒展。它的綜合面不及龍、鳳那麼廣泛,不過名氣也不算小。麒麟,是上古中國人最企望出現的吉祥動物,它們的出現表示一代的幸福。
  • 龍門麒麟隊亮相廣東省麒麟文化節
    在開幕式上,清溪鎮委委員尹德明表示,希望通過省、市、鎮三級文化部門聯手,把麒麟文化節打造成廣東乃至全國知名的品牌文化活動,從而進一步繁榮麒麟文化產業,讓麒麟文化產業成為推動第三產業發展的重要推手。據了解,來自全省7個市共21支隊伍、500多名麒麟舞藝人參加了本次大賽,其中龍門縣永漢鎮官田村「集春堂麒麟隊「參加了此次麒麟文化節。
  • 麒麟的風水作用及擺放注意事項
    傳統文化是中國人的根蒂,是東方科學智慧之源,弘揚傳統文化是每個中國人的責任! 麒麟(qí lín):中國傳統瑞獸,性情溫和,傳說能活兩千年。古人認為,麒麟出沒處,必有祥瑞。有時用來比喻才能傑出、德才兼備的人。《禮記·禮運第九》:「麟、鳳、龜、龍,謂之四靈」,可見麒麟地位起碼與龍同等,並不低於龍。
  • 瑞獸麒麟紋身圖
    麒麟,是指中國傳統瑞獸。古人認為,麒麟出沒處,必有祥瑞。有時用來比喻才能傑出、德才兼備的人。《禮記·禮運第九》:「麟、鳳、龜、龍,謂之四靈」,可見麒麟地位起碼與龍同等,並不低於龍。但麒麟又是應龍的孫輩,《淮南子·地形訓》:「毛犢生應龍,應龍生建馬,建馬生麒麟,麒麟生庶獸,凡毛者,生於庶獸。」麒麟也有中土之獸的說法但與被《淮南子》、《靈憲》等諸多古籍認為居中主土的黃龍相比,麒麟只有 《易冒》一書將其與青龍等四靈相提並論。
  • 扎麒麟、舞麒麟……跟著這爺孫倆一起走近咱黃驊的國家級非遺項目(視頻)
    楊治康的爺爺楊印海,今年80歲了,是黃驊麒麟舞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傳承人,他在等著孫子,這是今年他最後一次給孫子做示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楊印海:這是頭上那個圈兒,竹子必須要勻,要好,錯了不行,差一點也不行。
  • 到底有沒有麒麟這種生物?
    在明初文人對麒麟的認知裡,「鹿身」「馬足」「丈有八尺」幾乎就是公認的形象。見到長頸鹿,自然容易當成「正主」。當然,長頸鹿的「麒麟」身份,也有當時明朝皇帝朱棣的統治需求。在中國傳統文化裡,麒麟屬於象徵「祥瑞」的神獸,對於靠「靖難」登基的朱棣來說,把長頸鹿「認證」為「麒麟」,一來證明自己皇位的合法性,二來更預兆自己治下國泰民安,豈不是一舉多得?
  • 日本東京麒麟之翼
    由」浮世繪」(描繪江戶時代日常生活場景的木版畫)中,可看出日本橋在文化上給予日本的發展,東京的日本橋區也以這座橋而得名。它自江戶時代以來它一直繁榮昌盛,歷史悠久的日本餐館、歷史名勝和日本最古老的百貨商店等都起源於這裡。據說這座橋周圍地區,也是日本郵政和魚類市場系統的發源地。
  • 紫禁城600年紀念幣——麒麟長鹿
    麒麟也是在這款紀念幣產品的包裝上應用的神獸造型,我們就來聊聊,這個麒麟到底是個啥。麒麟是中國傳說中的生物,與鳳、龜、龍並稱「四靈」(《禮記‧禮運》),常與天之四靈一說混淆。傳說的麒麟十分馴良,不傷人畜,堪稱「仁獸」。明永樂十二年(1414年),鄭和的船隊航行到東非,曾帶兩隻東非進貢的長頸鹿回燕京稱是麒麟。明成祖以此祥瑞之兆,來表示自己施政的功績。
  • 麒麟對風水的作用是什麼?
    麒麟在中國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內涵,而傳說麒麟出現的地方一定會有祥瑞出現。那麼麒麟有什麼樣的風水作用呢?
  • 「麋身,牛尾,一角」麒麟的原型到底是什麼
    作為中國傳統文化裡的知名「神獸」,麒麟與龍鳳龜齊名,並列為《禮記》中的「四靈」,還成了《後西遊記》裡神通廣大的「文明天王」。但比起頗具神秘色彩的其他「神獸」來,麒麟不止活成了傳說,還在官修史書《明史》裡,來了場震撼亮相。
  • 明代銅麒麟擺件鑑賞
    作為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禮記·禮運》),一直以來就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祥瑞的象徵。
  • 你也許看過舞麒麟,但你知道這些嗎?
    「文化現象」。麒麟舞,作為麒麟文化的一個載體和較為少見的一個舞種,現仍然活躍於民間,而廣東省則是麒麟舞流傳範圍較廣的地區。相信很多身在廣東的小夥伴,尤其是客家人,從小就對「麒麟文化」耳濡目染了,它不僅是新年、元宵的傳統必備節目,有時逢商鋪開幕、民間婚禮等喜慶的日子,舞麒麟也是一項不可忽略的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