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回家過年的人】消防員陳柏翰:只要全家在一起,就是團圓飯

2021-02-08 親子天下資訊平臺

(沒有開工與收工的消防隊員陳柏翰,總是把過年歡樂的上班氣氛傳回家;親子天下劉潔萱攝)

全年排班制的消防隊員,對節日、連假總有曖昧的距離。無法在節日與家人團聚的陳柏翰,總是把年節值班時,分局裡的過節氣氛傳回家,讓母親放心,兒子當班也很歡樂。

----

「後來警方有問到什麼嗎?」、「好像說有人聽到夫妻吵架但還在查。」一進桃園楊梅分局,幾個消防員正討論凌晨剛發生的一場火警,負責做火災調查的消防隊員陳柏翰,一邊收集、等待最新調查消息、一邊接受《親子天下》團隊採訪拍攝。

因凌晨幾項任務,有「楊梅吳尊」封號的陳柏翰,偶爾露出疲憊的神情,但一介紹起工作內容,依舊透露著熱情。當初他從臺中二中進入警專的理由很簡單,一來是經濟因素,希望自己念書到求職都不會造成家裡的負擔;二來,是自小憧憬能做一份可以幫助別人的職業,「小時候以為醫生、警察、老師的困難度都一樣,就很想當醫生,因為大家看到醫生都很高興,長大才知道現實很殘酷,原來當醫生要高智商,但我還是想要幫助別人,因為這給我很大的愉悅感。」陳柏翰笑著說起小時候的職涯想像,如今,他成為為大眾打火消災的消防人員。

同事們一起工作一起生活

然而,這是一項毫無「見紅就放假」的工作,全年開工。每個縣市消防人員勤休制度不一樣,以桃園為例,一般來說是上一天班、休一天,這一天班可不是八小時,而是扎紮實實二十四小時隨時待命,打火、抓蛇、颱風救災、大小事故,想得到的、想不到的都是這群消防弟兄的職責。

「對很多消防人員來說,都記不太清楚今天是星期幾,我們都直接以幾月幾號來想事情。」這樣的工作性質,跟家人過節相聚的機會少,不僅消防人員自己要適應,家人也要跟著調適。工作第三年的陳柏翰,中秋、過年都要和家人「喬檔期」,但是比起可排班的節日,更令人束手無策的,是突發天災。「有一次我已經在回家的路上了,但臨時接到訊息,因為颱風要來,必須幾小時內立刻歸隊。」不論何時都期待著陳柏翰回家的家人,在他正式踏入職場時,一起跟著練習心理應變。

消防分局裡,大家必須一邊工作、一邊過著日常生活,廚房裡煮飯、洗衣,下一秒,也許就在事故現場救人。如此生活與工作緊密交織,好在過年過節總是有義消幫忙營造氣氛。「義消每次都幫大家準備好料,加上有些同事家人來探班,就會傳上班時的歡樂照給媽媽看,讓他們覺得我年節工作不辛苦。」

母親與兒子的愛與默契

其實有多少次危險又疲勞的任務,陳柏翰總是選擇把在局裡吃吃喝喝的照片傳給媽媽,他心裡明白,媽媽也知道這是報喜不報憂,不過,家人總用輕鬆口吻回傳關心、或傳達哪個舅舅阿姨想念他,「當他們問你現在在幹嘛,其實我知道就是希望我能在身邊。」家人之間的幾句話,悄悄傳達沒說出口的想念與關心。

年夜飯,無論吃好吃壞,重要的是團聚一起,平時一雙兒女都在外地工作的陳媽媽,與孩子團聚的機會本來就不多,年夜飯更是一個團圓的重要好理由。然而,今年兒子因工作排班缺席,陳媽媽在與孩子的社交軟體群組中,儘量讓工作而不能回家這件事顯得稀鬆平常,「我不希望孩子覺得惋惜、有壓力。不論哪一天,只要三人在一起吃飯,就可以是團圓飯!」如此心照不宣的愛與默契,讓年節當班為民服務的陳柏翰,心裡仍舊溫暖踏實,不論哪天回家都是年夜飯。

★版權所有,轉載請加注作者及出處,出處為親子天下微信公眾號(微信號:cn-parenting)

★點擊標題下方的【親子天下資訊平臺】就可關注我們,隨時收到最新、最實用的親子好文

★若您喜歡本文,可以點擊右上角的【‧‧‧】選擇【發送給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

相關焦點

  • 《康熙來了》最帥消防員與十年女友結婚 網友:小S快來看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2015年的《康熙來了》節目中,曾經有一位臺灣消防員陳柏翰,因為外形俊俏,在參加《康熙來了》的時候被小S狂贊,「是近半年來看過最帥的男生。」陳柏翰因此被封為「最帥消防員」。最近,陳柏翰在社交平臺宣布與交往10年的女友求婚成功,引來不少粉絲祝福,很多網友笑著大呼:「小S快來看。」
  • 《康熙來了》最帥消防員與相戀十年女友結婚 網友:小S快來看
    陳柏翰因此被封為「最帥消防員」。只見陳柏翰在社交平臺公告的求婚照片裡,除了女友感動得哭,自己更是哭成淚人,網友笑他說:「你才像被求婚的那個人吧。」陳柏翰在社交平臺寫道,高二那年,2010年正式與女友戀愛,某天約在一家7-11碰面一起回到中學母校參加校慶,在那條路上陳柏翰鼓起勇氣向女友表白:「我很喜歡你,你願意當我的女朋友嗎?」兩人一戀愛就是10年。
  • 過年新方式 馬來西亞餐廳業者推團圓飯外帶服務
    不過,也有業者表示,儘管市場確實有團圓飯外帶的需求,但其實相較於到酒樓餐廳預定團圓飯者,外帶回家團圓飯者只佔了少數,多數隻為了加菜,同時減輕準備團圓飯的工作量。生運餐廳銷售經理顏錦旭說,過去三四年,團圓飯外帶需求確實有逐年增加的趨勢,主要是因為不想到餐廳人擠人,也因為團圓飯的準備費功夫。
  • 在家吃團圓飯,8個上海家常菜,全家福,湯糰水鋪蛋,樸素而溫馨
    春節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是中華民族各族人民團圓歡慶的日子,此時遠在各地打工工作的人們都會在春節前夕趕回家中,不遠千裡得趕回家中就是為了在春節可以全家團圓,全家一起歡歡喜喜的過春節,全家一起團團圓圓的吃上一頓團圓飯,家裡的團圓飯就是最好的年味。
  • 回家,過年!
    轉身看了眼火車站烏央烏央的人,B城的火車站,永遠都是這麼擁擠,但是看起來又那麼親切,都是要回家過年的人吧?呦呦勾起了嘴角,笑得格外開心。前陣子同事小喬問呦呦:「呦呦姐,你今年過年回家嗎?」呦呦認真想了一下:「可能回不去。」呦呦剛畢業三年,就從公司的一個小菜鳥晉升到現在主管的位置,說不辛苦肯定是騙人的。
  • 除了回家過年,這些地方也適合全家團聚!
    除了回家過年,這些地方也適合全家團聚!還有一個月的時間就要過年了,大家有沒有想好在這個春節除夕夜在哪裡度過呢?由於北方的冬季是非常冷的,所以很多人們都會選擇一個避冬指南,可能對於很多人來說,到了冬天的時候就應該去東北的各個地區體驗一次滑雪,看一下哈爾濱的冰雕有多麼的美麗。
  • 春節回家過年的故事有很多,然而這些堅守的人值得我們致敬…
    她和其他幾個一起休息的同事商量,今年除夕大家一起和麵包餃子。餃子包好了,一定要端過來地鐵站裡,給堅守崗位的同事們分享新年餃子。    過年不回家,心裡不難受嗎?對此,劉俏麗坦言,自從來這裡工作以後,她就一直沒有機會回家過年,父親也曾有不理解,認為一個女孩子不應該常年不著家。家在湖北的她,只要出了地鐵站就能在虎門高鐵站坐上高鐵回家,短短四五個小時就能抵達,朝發夕至。
  • 冬至大如年 記得回家吃團圓飯
    而「冬至」二字也蘊含同樣的意義,我們不能把「冬至」簡單地理解為「冬天來臨」。冬者,終也,藏也。至者,極也。意為「終藏之氣至此而極」,亦即一年中的陰氣至此日便到了極點,冬至過後,陽氣便逐漸增長。用一句話來表達這一含義,就是「冬至一陽生」。
  • 還能不能回家過年?
    春節臨近,數量龐大的在外務工人員,盼望著一家團圓,一起吃團圓飯。但時至今日,病毒陰霾尚未完全解除,年底依然存在疫情反彈風險,或許能夠平安回家,但也面臨著封村的可能性。中高風險地區或需封村,大部分地區依然安全。多地出現本土感染病例,提示著疫情仍然存在反彈風險。
  • 這些天 這些人|遲到的團圓飯
    浙江之聲主播雪蓮遲到的團圓飯衢州服務區工作人員鄭嫣:「哎?你怎麼來了,果果?人們都說,世界再大,春節也要回家,過年團聚,對於中國人有著特別的意義。然而,今年春節,為全力開展疫情防控工作,在G60滬昆高速衢州段工作的朱曉峰、鄭嫣「夫妻檔」,堅守崗位一線無法與家人吃上團圓飯。
  • 過年不回家,這些深圳人都在做什麼?
    成年人的生活,不能不計算成本。 雖然不回家過年,但除夕夜還是要和爸媽視頻守歲,等休年假的時候再回去看看就好。 以前一起討論人生理想的老同學老朋友,現在張口閉口就是車子、房子、票子。 怎麼別人「月薪過萬」就這麼簡單? 還有永遠都逃不過的催婚話題也很讓人頭痛。 回家的票還沒買,我媽就已經幫我安排好相親計劃了,1天2個的KPI必須達標。
  • 【漫漫回家路,只要在一起就好】
    那時候的地都不值錢,早就分光了,人不住鄉下了,房子就沒有了,地也就沒有了。」那時候,鄉下的地哪裡會那麼值錢?7、80年代的時候,人都很單純,跑去深圳已經是開了大大的眼界了。那時候,說話做事都很謹慎。有一次,有個鄉下的同鄉突然就倒在地上,就是因為肝臟上出了毛病,沒有救過來。那已經是4、50年前了。
  • 【回家】過年給媽媽最好的禮物
    過年回家,給媽媽最好的禮物是什麼?相信很多人脫口而出的一句話就是:「媽,我回來啦!」,殊不知,這就是給媽媽最好的禮物。正如《媽 我回來啦》這首歌曲唱的那樣:肩上的行李來不及放下,身上還披著厚厚的雪花,熟悉的家門前心裡想個啥,脫口而一出的一句話,媽,我回來啦!
  • 這桌團圓飯,他們吃出了幸福的味道!
    這不,春節來臨,苴力鎮慄子園村楊恩輝老人一家從事教書的、跑生意的、辦廠的、跑運輸的等11口人,趁著春節都回到了家裡一起吃團圓飯。全家一聚在一起,七手八腳地協助家裡的「主持人」 ——楊恩輝老人的孫子楊學銀殺雞宰鴨,忙得不亦樂乎。
  • 老爸老媽,今年過年我不回家了
    一季歲末,期盼的就是在風停雪融之後,與爸媽還有老弟過個團圓年。不能否認今年過得著實艱難的了些,但是歲月的團圓不能缺少。也是正是因為家的無盡支持和幫助,我才得以在泥淖中脫身。希望借著新歲的福與吉祥,在新的一年中有個紅紅火火的光景,也陪陪勞累一年的爸媽,吃一口永遠也忘不了的莜麵,抹平心中的歲月疤痕。
  • 成都人的團圓飯,吃到豌豆尖才算真的過年!
    團圓飯早就孕育出了返潮文化,往「蔬菜即正義」的路上飛馳得越來越遠。在成都,一定要吃過這些蔬菜才算真的過年。01豌豆顛兒對於成都人不僅家的惦念,更是味覺的歸屬。到了豌豆顛兒的季節總想來一口,但外地產的始終缺點感覺。只有過年回蓉吃進嘴的那一瞬,才知道自己真的到家了!02
  • 黃磊:如果不能湊在一起,過年還有什麼意思
    他對過年的感受,普通人也有強烈的共鳴。因為我們都是這樣過年的,和爸媽一起吃飯、給孩子買他想吃的東西,帶土特產回家,有時候,也在全家的忙碌中,冷不丁地覺得,自己的爸媽真的老了。我們看不到父母小的時候,父母也看不到我們老的時候,借年這個機會讓我們相守再久一點。
  • 老舍、朱自清、汪曾祺小時候這樣過年
    孫犁坦言,「如果說我也有歡樂的時候,那就是童年,而童年最歡樂的時候,則莫過於春節」。 夏丏尊回憶他小時候,「一到冬季就日日盼望過年,等到過年將屆就樂不可支,因為過年的時候,有種種樂趣,第一是吃的東西多」。
  • 除夕夜,魯中南人會請祖先回家過年,獨特的請家堂習俗了解一下
    而請家堂自然就有了請祖先回家的意思。回家幹什麼呢?過節!過什麼節呢?按魯中南地區來看,其請家堂風俗一般在春節前後(除夕和初一)進行,所以可以確定,請家堂就是春節的祭祖活動。即主持人拿「摺子」率領眾人(家族男性成員)前行至村口,主持人將摺子放於路口,族中有一人焚香代表路燈,拿著香的人必須保證香不滅、不斷,然後由主持人率領族人叩頭,並口念「請祖先回家過年」之類的話語。然後主持人取回摺子,其時眾人點燃爆竹,然後返家。在返家途中,眾人必須向前看不能回頭,從而體現對祖先的敬畏。
  • 已經出嫁多年的大姑姐,全家回娘家過年需要告訴我一聲嗎?
    從你的描述中我可以看出,對於出嫁多年的大姑姐全家回娘家過年,你似乎並沒有多大的意見。現在心裡覺得不舒服的主要原因是,婆家人都說把你當自家人看待,可是對於大姑姐回家過年這件事情,你公婆給平時都不怎麼聯繫的兒子都說了,但沒有給你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