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人物丨張良身上的儒家品質

2021-02-07 大道知行


漢初「三傑」之首——留侯張良,從來是個神秘的人物。因為古留地在今山東濟寧市,居微山湖中,所以這一帶的張良子孫甚多。


張良作為一個「世代相韓」的韓國公子,自己的國家被秦滅亡後,他散盡家財,立志報仇。為了復父母之拜,體現了「忠」、「孝」


秦滅韓時,其弟死於戰火,他「弟死不葬」,散家財,求刺客,誓為弟報仇。體現出「悌」




張良在博浪沙與「客」狙擊秦始皇。這種堅毅勇敢的行為體現其「剛」


張良在圯上,遇黃石老人,能下橋取履,跪在地上給老人穿鞋,這是一般人,尤其是年青人(尤其出身貴族的年青人)做不到的。體現其「恭」


黃石老人要他五日後來,他兩次按時來到,黃石老人到得更早。為了說到做到,他第三次半夜來到。體現其「信」


張良曾「學禮淮陽,東見倉海君」,從黃石老人處得《太公兵法》後,日夜誦讀,勤奮學習,日後運用。體現了「勤」




張良居下邳時,「為任俠」,曾冒死藏匿犯有殺人罪的項伯。鴻門宴前,項伯勸其保命逃跑,他不但未背叛劉劉邦,還為其出謀劃策,化險為夷。體現了「義」


張良在陳勝起義不久,毅然投身反秦起義的行列,日後每一次對敵作戰,都沉著應對,克敵致勝。體現了「勇」


沛公入關,欲迷戀聲色狗馬,張良看到秦國因奢擾民,因奢誤國,建議劉邦離開秦宮,還軍灞上。體現了「儉」


項羽設鴻門宴,要害劉邦。張良巧妙安排,使劉邦赴宴。既在政治上佔主動,又乘機脫險。項羽兵敗境下,張良令人大唱楚曲,四面楚歌,瓦解項羽軍心等等。體現了「智」


在當時社會走向統一之時,張良反對酈食其分封之策以十條理由說服劉邦,促其取消分封之議,順應社會發展趨勢,有益於民。體現其「仁」


在楚漢戰爭中,張良雖立大功,但拒領高封,只要一個小小的留地,又多次拒絕多種封賞。「願棄人間事,欲從赤松子遊」。體現其「廉」


在擁立太子一事上,張良提出卑辭厚禮,聘請「商山四皓」,請示四老人輔佐太子,並為其出謀劃策。體現其「謙」


綜觀張良一生,胸懷天下,成就大業,救民水火。其行為順應社會發展潮流,是一位站在時代前面的英雄。大量事實體現其「德」


以上幾點,都是儒家的基本品質,而這一切一切,又都建立在努力做事的基礎上。這正是儒家積極入世、努力治世的特點。在其終生奮鬥,幹事業時,又不是單槍匹馬,而是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厚德載物」,和諧協調的完成大事,這是儒家的又一主要特點。總之,一生作為體現儒家思想的張良,是漢朝建國的功臣,治國的能臣,是積極貫徹儒家思想,大丈夫立功當代,名垂青史的一個人。


本文摘自《洙泗歸元》,作者駱承烈,曲阜師範大學教授。由【大道知行】編輯整理,轉載請註明。


相關焦點

  • 張良和甘茂,始於品質終於豐功偉績
    中國歷史上出現了很多謀士,他們爭奇鬥豔,為戰爭頻發的古代歷史增添了一抹抹的鮮豔色彩。在這些色彩中,有兩抹引起了我的注意——不是因為智謀,不是因為豐功偉績,而是因為他們的品質。留侯張良,一個助漢高祖劉邦奪得天下的能人。
  • 秦時明月:那些擁有歷史光環的人物,其中一個是最後的贏家
    那麼問題來了,有這些真實的歷史事件,那麼肯定就有相對應的歷史人物,因為結局是既定的,這些人物在秦時明月的故事裡無論怎麼蹦,都是不會翻車的,比如下面這幾位大神,真的是可以隨便浪。歷史上的韓信也可以說是百戰百勝的存在,甚至有兵仙的稱號,可以說幾乎沒有他打不贏的仗,後來也是西漢開國功臣,漢初三傑之一,這一系列的榮譽全都加在韓信身上,他也完全受得起,所以說想要在秦時明月的世界裡見到韓信的末日,那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 風雲人物 | 張良之後無子房
    漢高祖一句「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定格了「謀聖」張良的歷史地位。此一定格,讓子房成為後世二千多年眾多謀略家的偶像,他的「大智」成為千萬後人效仿的榜樣。自此,他散盡家資,遣散家童,「弟死不葬」,多年後,與倉海君謀劃於博浪沙刺殺秦始皇,此時距離韓國滅亡已經近十年,張良已經三十幾歲。歷史上「坐而論道」、「高談闊論」者多矣,而能將志願、理想付諸於行動上的實屬少數。刺殺秦始皇,雖然沒有成功,但張良保全了性命「逍遙法外」,在江湖上已經聞名遐邇。刺秦之勇,絕非一般之勇。通常之「勇」,多由情境影響而為,由心的變化而達氣的變化,心氣一定,勇也消失。
  • 謀聖——張良
    秦末漢初的軍事謀略家張良是中國歷史上一位頗具傳奇色彩的人物。所謂「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裡之外」,指的就是張良。
  • 【鳳凰故事會第36期】宋服之冠-黃巖南宋趙伯澐墓文物解讀(張良)
    2017年7月7日的《鳳凰故事會第36期丨宋服之冠-黃巖南宋趙伯澐墓文物解讀》,如期展開,本期主講老師--張良。▲宋服之一▲張良先生近照▲張良和趙伯澐墓的發現者楊計土(右)合影【人物簡介】張良:1969年12月5生,浙江省台州黃巖人。黃巖政協黨組成員,黃巖作家協會、黃巖歷史學會顧問,黃巖攝影協會、黃巖民俗攝影協會名譽主席,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中國民俗攝影協會組聯部副部長、博學會士。
  • 渾身是「故事」的男人:張良以什麼贏得了古今傳頌?4點值得借鑑
    自古以來,張良一直被稱作是智慧的化身,謀略的鼻祖,在他的身上,有許多故事歷經千年不衰,被人津津樂道傳頌,成為後人學習的典範。論智謀,張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是劉邦的頂級「智囊」;論志向,他年少時就以推翻強秦為己任,做事出人意表;論品行,他「遺橋三敬履」,是尊師重教的典範;論修為,他在功成名就之時急流勇退,遠離是非……那麼,張良身上有哪些難能可貴的品質呢?
  • 張良在博浪沙刺殺秦始皇,可惜功敗垂成!否則可能改變歷史
    今天我們聊聊張良在博浪沙刺殺秦始皇的故事。首先關於刺殺,我們不禁要問張良為什麼要刺殺秦始皇?張良出生韓國貴族,作為韓國的官宦世家的後起之秀,秦滅六國阻斷了張良個人前途、家族命運和韓國國運,所以張良有刺殺秦始皇意圖復國的動機。張良是戰國時期的韓國潁川人,張良出生在韓國的官宦世家,家資甚富。
  • 盤點《秦時明月》鮮為人知的五大歷史人物原型,雪女讓人措不及防
    秦時明月開播以來,我們常常會在片頭看到「歷史為骨,藝術為翼」這八個大字,而秦時明月中的人物,也大多在歷史上有其人物原型。最為顯眼的當屬秦始皇本人,為人熟知的如:丞相李斯、霸王項羽、兵仙韓信、公子扶蘇、琴師高漸離、乃至於我們的荊軻大俠,軍師張良……等等太多。
  • 「謀聖」張良是禹州人嗎?《張良故裡在禹州》出版發行啦!還有投資3.8億的張良書院將開建……
    眾所周知張良是戰國末年至西漢初年的一個重要歷史人物,與蕭何、韓信並稱"漢初三傑",被後世史家譽為
  • 四版最帥的「張良」,霍青上榜,張涵予僅排第二,第一無人能超越
    四版最帥的「張良」,霍青上榜,張涵予僅排第二,第一無人能超越! 丁宇辰,丁宇辰在電視劇《秦時明月》中飾演張良,張良是秦末漢初傑出的謀士、大臣,與韓信、蕭何並稱為「漢初三傑」。霍青上榜,霍青在電視劇《楚漢傳奇》中飾演張良,深明韜略,足智多謀,是劉邦的重要謀士。
  • 廣州文藝百家丨張良:風雨過後是彩虹
    原來張良看完自己的銀幕形象,一下沒了信心,他覺得自己小個子、小鼻子、小眼睛,怎麼看也不像英雄。郭維笑著開導他:「你不該把董存瑞神化了,英雄不是二郎神,是千錘百鍊出來的,董存瑞開始也是個普通人,關鍵是要把他的思想品質演出來,形象是次要的。你有多年部隊生活和舞臺演出經歷,一定能演好董存瑞。」
  • 《秦時明月》第六部:蓋聶認為儒家和道家都很難置身事外,顏路將...
    章邯是制止王離消滅農家的關鍵人物,於是蓋聶、衛莊、韓信和風林火山共同營救他。逍遙子救治高漸離和大鐵錘時消耗很大,這時的他已經不能再為章邯療傷。為章邯療傷這件事由曉夢來完成,蓋聶勸逍遙子不必自責。曉夢讓韓信離開,平時沒什麼表情的韓信露出了罕見的笑容。
  • 秦時明月6:儒家已經被羅網滲透,新的越王八劍誕生?和韓非有關
    在《秦時明月之滄海橫流》的動畫劇情中,許多人已經被驚鯢和掩日的身份搞得無法縱觀全局了,有的人基本上把注意力全放在了這兩位越王八劍身上了,但是其實羅網的目標並不是農家或者儒家,他們的目標是整個諸子百家以及天下,可以說是與縱橫家的格局一樣大的,所以我們現在就來看看羅網和縱橫他們所下的這盤天下大棋
  • 《秦時明月》:張良犯錯禍及顏路,儒雅的三師公到底犯了什麼錯?
    天明原本跟劍聖蓋聶四處流浪,加入墨家後,天明成為了墨家巨子,在機關城內墨家一眾高手和來自流沙的衛莊等人展開了一場殊死之戰,這次決戰雙方都損失慘重,天明和蓋聶後面還遭到陰陽家的人攻擊,就在走投無路之時,儒家的張良出現了。
  • 記電影《董存瑞》和他的扮演者張良
    提及自己出演的紅色經典電影《董存瑞》,張良謙虛地說:「我只是在崇拜英雄的熱血年代,扮演了一個英雄人物。」張良與《董存瑞》導演郭維(右)合影據張良回憶,郭維導演首先相中的是他的外形,「他覺得我的身高、年齡和身上的那股嘎勁和他心目中的董存瑞很像
  • 張良的悽美有誰知?
    我不知道題主是不是指的張姓可以「免貴」且是大姓,才說張良家族輝煌。在我讀《史記》中看到的是張良的悽美與悲涼。劉邦:「子房,為之奈何?」劉邦離不開的謀士,當屬張良。然,這位開國功臣,初漢三傑之一的張良,卻不得不在即將輝煌的時候,隱退弧守清寒。
  • 謀聖張良的一生:會審時度勢的人,有多順風順水!
    提到中國歷史上足智多謀的人物,可謂是車載鬥量,數不勝數:「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的臥龍諸葛,「六韜千載兵家頌,三界百神道氣揚」的飛熊姜尚,但就是在這一群以智謀揚名立萬的人傑之中,卻只有一個人被冠以「謀聖」之稱,他就是漢朝的開國功勳——留候張良。
  • 《雪中悍刀行》那些讀書人的歷史形象
    大人物小人物,是珠子,大故事小故事,是串線。情義二字,則是那些珠子的精氣神。讀書人雪中除了江湖最重要的就是人物形象,而這些讀書人更是深入人心,下面我帶諸位了解一下那些讀書人的歷史形象。趙長陵人物原型:西漢 張良 / 東漢 郭嘉與趙長陵相似,張良善用陽謀,即所謂的「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張良對秦國有滅國滅族之仇。而且張良和陳平是同一時期的人,這一點於李趙二人對應。
  • 中國歷史上5大謀略家:諸葛亮未能上榜,張良只能排第二
    中華五千年,人才輩出,英雄湧現,朝代更替鑄造了一位又一位偉大的帝王,也成就了一位又一位的謀略家,他們運籌帷幄,卻決勝千裡,站在帝王身後出謀劃策,今天,小編細數一下中國歷史上的五大謀略家
  • 張良為啥被後世稱為智謀的典範?歷史上的謀士很多,但智者很稀有
    在真實的歷史上,相對於專精政務的諸葛亮,西漢開國功臣張良才是智謀的象徵。畢竟,「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已經成了諺語;「運籌策帷帳中,決勝千裡外」,最早也是出自劉邦對張良的誇讚;「吾之子房」,更是後世君主對智囊的最高評價。但是,如果說張良只是聰明,那就太貶低他了,用「智慧」來形容他才更恰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