謀聖——張良

2021-02-13 讀書經典

秦末漢初的軍事謀略家張良是中國歷史上一位頗具傳奇色彩的人物。所謂「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裡之外」,指的就是張良。張良被譽為「謀聖」,他的名字成了智慧的代名詞,與文聖孔丘、武聖關羽、詩聖杜甫等人一起並列為中國古代的14位聖人。

拾履得書:

傳說張良智慧來自神助

投奔劉邦後,張良輔佐劉邦,出謀劃策,屢建奇功:燒棧道瞞項羽,修棧道渡陳倉,屢次麻痺項羽,為劉邦的軍事行動遮掩;楚漢戰爭轉折關頭,明確提出拉攏英布、聯絡彭越、倚重韓信、共同抗楚的計謀;有意與項羽的叔父項伯交友,以財物賄賂項伯,通過項伯緩解劉邦和項羽的矛盾,從容斡旋於「鴻門宴」,使劉邦免遭殺身之禍;鴻溝議和後,諫議劉邦乘項羽依約退兵之機追擊楚軍,勿使縱虎歸山……

逃到下邳的張良後來成為一代傑出的謀士,他的謀略是從哪裡學來的呢?傳說張良是得到了仙助,《史記》等史籍對這個傳說有詳細記載,智慧來自神助的傳說使張良的身上更增添了幾分神秘色彩。

有一日,張良來到下邳的一座橋上遊玩。經過一位身著粗布衣衫的白髮老人面前時,老人故意把鞋子丟到橋下,吩咐張良:「小子,下去把我的鞋撿上來!」聞聽此言,張良很氣憤,但見老人年紀比較大,就忍氣吞聲地到橋下把鞋子撿了上來。老人又得寸進尺地說:「給我把鞋穿上!」張良強壓怒火,跪在地上為老人穿上了鞋。穿好鞋後老人笑著離去,但走了一裡多地後,老人又返回對張良說:「你這小子有培養前途!5天後,你還來這裡見我。」

5天後的一大早,張良依約來到橋上,誰知老人早已到了。老人滿臉怒色說:「年輕人和老年人相約,怎麼能遲到呢?回去!5天後再來!」

又過了5天,張良雞鳴之時就前去赴約,但還是遲到了,老人又讓他5天後再來!第三次,張良半夜就出發,終於趕在了老人的前面。張良的真誠經受住了老人一連串考驗,老人高興地說:「這樣做才對!」然後拿出一本書說:「你把這本書讀透了,就可以為帝王之師!」說完飄然而去。

天亮後,張良發現老人送的書竟然是他夢寐以求的《太公兵法》,傳說此書是西周姜子牙所著。得到《太公兵法》後,張良手不釋卷,果然成為智謀奇才。

談到「拾履得書」一事的真偽,鄭中智先生笑著說,此事應當也是張良的一個計謀。當初,張良曾經是個「愣頭青」,年少氣盛,血氣方剛,史籍記載,直到「居下邳」時,張良依舊「為任俠」。不過,在「居下邳」的幾年中,張良實際上處於反思學習階段,可能學習了姜太公的很多軍事思想,漸漸走向成熟。在封建社會,某些人為了樹立自己的權威,就利用群眾的迷信思想,杜撰出一些神話為自己服務,在當時這種手段相當管用。張良可能杜撰出這個神話,藉以長自己志氣,滅他人威風。

兔死狗烹:

張良為何能獨善其身

漢朝建立後,劉邦封包括韓信、張良、蕭何在內的7個異姓功臣為侯,委以重任。但過了沒幾年,劉邦就不再信任這些昔日的功臣,找機會將這些人罷官奪爵,開國功臣們幾乎都沒有什麼好結局。不過,與眾不同的是,「漢初三傑」之中,韓信以謀反罪名被殺,還誅滅其三族;蕭何也被治罪下獄,惟有留侯張良一生平平安安。

有道是「伴君如伴虎」,劉邦的疑心極大,張良陪伴皇帝左右還能夠自保,這確實是一大奇蹟!張良為什麼能夠在危機重重的宮廷鬥爭中得以善始善終,也成為一個千古之迷。 鄭中智先生介紹說,在功成名就之後,和其他人截然不同的是,張良這位功勳卓著的開國元老卻激流勇退,稱病不上朝,過起了閉門謝客的隱居生活。在封侯之初,張良便向劉邦表示,從此以後想學習「辟穀」、「輕身」之術,拋棄人間世事,不食人間煙火,以求修道成仙。此後,張良便藉口體弱多病,逐漸從官場中抽身,不再過問政事。

據《史記·留侯世家》記載,封侯之後,張良「乃學辟穀」,聲稱從此之後要追求修道成仙。「辟穀」就是不吃飯。劉邦的夫人呂后當年就很不理解張良的行為,勸張良說:「人生那麼短暫,你何苦自找罪受呢?」

鄭中智先生分析說,張良的這些作為都是表面現象,其實是「明哲保身」之舉,這也是張良的一個計謀。以張良的聰明勁,他早就總結出歷史的經驗和教訓,明白這樣的歷史規律:歷代君王在創業打江山的時候,正是用人之際,他會認識到人才的重要性,人才在此時會得到尊重和重視,君王可以和臣下一道同甘苦共患難去打天下。然而,一旦功成名就之後,君主們卻不能和功臣們一同分享勝利的成果去坐天下了,他便會懷疑昔日的功臣「功高蓋主」,怕功臣會威脅他的王位,「卸磨殺驢」是必然的。歷史上開國功臣大多數結局都很悲慘,善始善終者能有幾人呢?

鄭中智先生分析認為,劉邦是個什麼樣的人,張良也早就看透了。所以,功成名就之後,張良見好就收,聰明地「拍屁股走人」,去學道,去遊玩,閉門不出,逐漸「名正言順」地從官場中退出,倒也不失為明智之舉!這種超脫之舉,才使得張良與眾不同地落得善始善終的結局。 當初,張良曾勸韓信也要功成身退,可惜的是韓信不聽勸告。直到人頭落地之前,韓信才悟透張良的苦心。在被殺之前,韓信曾發出了那句流傳千載的哀嘆:「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應當說,「兔死狗烹」的結局張良早就心明眼亮了,這說明張良想得高遠,看得透徹。張良之舉雖說有點「明哲保身」的味道,但在當時封建社會的歷史條件下,張良也只能如此。

張良能安然無恙,劉邦的老婆呂后也起了很大作用。鄭中智介紹說,有段時間,劉邦欲廢掉呂后的兒子,改立戚夫人的兒子如意為太子。呂后想保住兒子的王位,卻束手無策,情急之下,她找到張良求教。張良給呂后出主意說:「當今天下有4位大賢人,皇上想見卻見不到。太子若能請他們為上賓,皇上看見了肯定會對太子刮目相看,就不會廢掉太子了。」呂后按照張良的計謀而行,果然使兒子的王位得以保全,呂后當然對張良十分感激。通過這件事情,頗有計謀的張良自然又多了一把「安全鎖」。從這一點上說,還是張良的智謀救了他自己!

喜歡我們的內容,就加入我們吧!我們將為您推送優質的文章!


相關焦點

  • 「謀聖」張良是禹州人嗎?《張良故裡在禹州》出版發行啦!還有投資3.8億的張良書院將開建……
    "謀聖"、"良相"據《張良故裡在禹州》主編楊永華介紹,該書是禹州張良故裡研究會通過近幾年深入研究,把研究成果匯集成書,全書分為禹州之古今、張良故裡在禹州、張良傳說、張良故事、張良故裡尋根熱、張良後裔遍天下、張良書院介紹7個部分。
  • 謀聖張良的一生:會審時度勢的人,有多順風順水!
    提到中國歷史上足智多謀的人物,可謂是車載鬥量,數不勝數:「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的臥龍諸葛,「六韜千載兵家頌,三界百神道氣揚」的飛熊姜尚,但就是在這一群以智謀揚名立萬的人傑之中,卻只有一個人被冠以「謀聖」之稱,他就是漢朝的開國功勳——留候張良。
  • 一位老人讓張良為他撿鞋,試探張良三次,之後贈其一份禮物
    老頭刁難張良:過來給我穿鞋,事後得一奇書,不料靠此書成為謀聖在《史記》中,有著這樣一個故事:漢高祖劉邦之所以能夠平定天下,打敗西楚霸王項羽,謀聖張良在其中有不可磨滅的功勞。在劉邦手下做事,張良也是盡心盡力,因此,劉邦說張良是「運籌策於帷帳之中,決勝千裡之外」。可是相傳是劉邦智囊的張良有一位身份神秘的師父,而且據說他的師父後來得道成仙了。總之就是神乎其神的說法,還挺厲害的。那個時候張良刺殺秦始皇失敗,為了躲避秦始皇的追查,張良改了姓為長,藏身在下邳。
  • 風雲人物 | 張良之後無子房
    漢高祖一句「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定格了「謀聖」張良的歷史地位。此一定格,讓子房成為後世二千多年眾多謀略家的偶像,他的「大智」成為千萬後人效仿的榜樣。然而,也是這一定格,讓後世對張良的「大勇」視而不見,認為他只是一個遠離戰場千裡之外出謀獻策的參謀,更有太多的「有志」文人試圖效仿他,妄想僅僅讀讀書,動動腦筋,就可以建功立業。張良,絕不僅僅是一個「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的「謀聖」,更是一個勇冠古今的「勇聖」。
  • 【中國故事】《張良敬老》
    遇到一位一頭白髮,身穿粗布衣裳的老者,當張良走到他跟前的時候,老人一甩腳,就把一隻鞋甩到橋下去了。然後很不客氣的對張良說:「小夥子,下去給我把鞋撿上來!」張良感受到很納悶,我與此人素不相識,他怎麼能用這種口氣跟我說話,這樣做也太沒道理了。繼而轉念一想:他反正這麼大年紀了,尊老敬老是讀書人的美德,就勞累自己一回吧。
  • 謀聖的成長史:高智商需要特殊的包裝,否則再高的智商都只能平庸
    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謀聖,機遇、時代、運氣缺一不可。當秦末的每個人都在生死線掙扎;當劉邦還在芒碭山上為糧食而發愁;當項羽還在四處漂泊,胸中一口怨氣無處釋放時;身負國恨家仇的張良,熟讀諸子百家之書,正想方設法報仇。
  • 劉邦論功封侯時,為何蕭何排名第1,韓信第21,張良卻屈居第62?
    張良、蕭何、韓信,並稱為「漢初三傑」,他們也是知名度最高的西漢開國功臣。在世人眼中,張良運籌帷幄,蕭何坐鎮後方,韓信徵戰沙場,三人雖然擅長領域不同,但能力和功績不相上下。 不過,作為「漢初三傑」的直屬領導,漢高祖劉邦或許有不同看法。
  • 張良如此足智多謀,韓信遇難,為何他卻袖手旁觀?
    張良是西漢帝國的開國功臣,與文聖孔子、武聖關羽、詩聖杜甫等人並稱中國古代14位聖人,張良被冠於謀聖的稱號。劉邦能夠在短短七年時間內從一介布衣北漂成功,建立大漢王朝,跟他手下三位關鍵人物密不可分,即兵仙韓信、宰相蕭何、謀聖張良,史稱「漢初三傑」。
  • 為什麼「漢初三傑」中唯有張良能善始善終,被尊為「謀聖」?
    一天,張良閒步沂水圯橋頭,遇一穿著粗布短袍的老翁,這個老翁走到張良的身邊時,故意把鞋脫落橋下,然後傲慢地差使張良道:「小子,下去給我撿鞋!」張良儘管有些不滿,但他還是下去撿起了鞋子,接著又為老者穿上了鞋子。
  • 劉邦平定天下後,殺盡有功之臣,為何獨獨放過謀臣張良?
    插圖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那麼大家知道,歷史上的張良,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他為何會如此厲害?插圖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張良,字子房,他的祖輩原是韓國的貴族,因秦王被滅,所以對秦國懷有很大的恨意。在他年輕的時候,曾經謀划過一次刺殺秦王的行動。
  • 中國歷史上5大謀略家:諸葛亮未能上榜,張良只能排第二
    第二名、張良秦國滅亡了韓國,張良圖謀恢復韓國,從事抗暴活動,結交刺客,在博浪沙狙擊秦始皇,誤中副車,未成。後更姓換名,亡匿下邳,遇黃石公,得《太公兵法》,深明韜略,足智多謀。張良張子房謀略過人,人稱「謀聖」,可見其智謀之高,劉邦能成事,張良功不可沒。在小編心裡位列第二。第一名、姜子牙姜子牙之名不需要多說,姜子牙是齊國的締造者,周文王傾商,武王克紂的首席謀主、最高軍事統帥與西周的開國元勳,齊文化的創始人,亦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影響久遠的傑出的韜略家、軍事家與政治家。
  • 中國最後一個貴族張良:放得下,才能保得住
    張良,被後世稱為「謀聖」。更切實的評價,是:讀一部兵書,滅一個王朝,開一代盛世。他是中國最後一個敢以「王者師」身份自居的文人,也是中國最後一個貴族。當劉邦做了皇帝後,張良意識到,文人可為「王者師」的時代已經成為美好的過去,「帝王尊師」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秦以降的「帝制」已經使中國的精英,變成了封建王朝的奴才。八年秦漢風雲,實際上就是張良、項羽兩個末代貴族的較量——兩人的目的都很簡單,就是推翻秦國,報國難家仇。劉邦則不同,有一種渾水摸魚的感覺。張良堪稱秦漢風雲的幕後總導演。
  • 【文化雲臺】張良的傳說故事之尋找「大鐵椎」
    「運籌帷幄中,決勝千裡外」,史稱「謀聖」。相傳,張良在博浪沙刺殺秦始皇失敗後即逃遁到此,又在協助劉邦亡秦滅楚後來此修道成仙。在這裡,至今仍流傳著許多有關張良的傳說故事。張良顧不得許多,殺出一條血路倉皇奔逃,後面仍有幾名侍衛緊追不捨。張良慌不擇路,急跑中忽然看到前面一處樓閣中燈火微明,透過窗戶向內望去,卻見一曼妙女子正在燈前獨自靜坐。遙遙聞聽追兵漸已跟了過來,張良當下搶步進入樓內。那女子忽見一男子到達跟前,大驚失色,正要躲藏,卻被張良一把抓住,低聲喝道:「快給我找個地方躲起來,否則我先把你殺了!」女子此時反倒不害怕了,正色道:「你是何人?來此幹什麼?
  • 揭秘千古謎題:同是漢初四傑,韓信遇難時,張良為何不施以援手?
    張良是西漢帝國的開國功臣,與文聖孔子、武聖關羽、詩聖杜甫等人並稱中國古代14位聖人,張良被冠於謀聖的稱號。劉邦能夠在短短七年時間內從一介布衣北漂成功,建立大漢王朝,跟他手下三位關鍵人物密不可分,即兵仙韓信、宰相蕭何、謀聖張良,史稱「漢初三傑」。韓信是個軍事奇才。在楚漢戰爭中,韓信立下了汗馬功勞。他平定魏國,又背水一戰擊敗代、趙。之後又北上降服了燕國。
  • 專家熱議戰國歷史電視劇《謀聖鬼谷子》
    近日,由中國電影電視評論學會電視評論委員會專家群對戰國歷史電視劇《謀聖鬼谷子》進行了進一步的深入研討,該劇由著名導演郭寶昌任總導演,劉禮賢編劇、導演,劉樹生、崔煜萌編劇,段奕宏、戚薇、祖峰、倪大紅、徐麒雯、房子斌等一幹實力派中青年演員擔綱主演。
  • 漢初三傑之一張良
    秦國在前230年滅韓後,張良散盡家財求得善擲沉重鐵錐的大力士報仇,於博浪沙伏擊行刺秦始皇,卻誤中副車,行刺失敗,張良只好隱姓埋名躲避通緝。在秦時,他也一度幫助殺人的項伯(項羽的堂叔)逃離公家的拘捕。張良在流亡時認識了隱士黃石公,受贈《太公兵法》,潛心苦讀十年而有成,張良聚集了百餘名少年,成為當地的遊俠,得知景駒自立為楚王,打算前去投靠。
  • 謀聖鬼谷子:理想是場不死不休的獻祭
    會看這部《謀聖鬼谷子》,很大程度上是為了彌補自己前段時間被《大秦賦》傷害的內心。奴隸隨時會被鞭笞甚至殺戮,平民隨時會遭受巧取豪奪,女性隨時會遭到侵犯強暴,這種對野蠻和暴力的不加掩飾,使得《謀聖鬼谷子》遠觀之下就已經有了幾分《權力的遊戲》的影子,而這恐怕也是這部作品沒能在中國正式上映的重要原因。《謀聖鬼谷子》中有太多的人物塑造參考了《權力的遊戲》,甚至有些人物之間的互動設計都十分相像。
  • 張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
    1.曾經仗劍走天涯——俠氣張良,首先是他的俠氣,年輕時候的張良,是那種仗劍走天涯的不拘少年。而看到張良早年的行為,覺得張良和伍子胥竟有幾分相像,只是後來的張良在心境上突破了伍子胥的層次,達到了一種不可說的境界,早年的他們,也許是一類人吧。《史記·留侯世家》:良嘗學禮淮陽。東見倉海君。得力士,為鐵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東遊,良與客狙擊秦皇帝博浪沙中,誤中副車。
  • 張良與黃石公
    楚漢戰爭期間,劉邦在彭城(今江蘇徐州)打了敗仗,張良建議聯結英布、彭越,重用韓信等策略;提出不封六國後代為侯;又主張追擊項羽,殲滅楚軍。漢朝建立後,張良被封侯。劉邦曾讚譽張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裡外,子房功也」。相傳,張良刺殺秦王失敗後,逃亡到了下邳。有一天,他由於愁悶,便來到橋上漫步、散心,與一位穿著道家服裝的老翁相遇。
  • 《謀聖鬼谷子》韓國首播獲好評,為何國內積壓6年卻不能過審?
    雖然說《謀聖鬼谷子》播出電視臺為韓國專門播出中國電視劇的Ching TV,經常播出一些冷門的國產電視劇,比如豆瓣標記只有215人看過的《老子傳奇》,但《謀聖鬼谷子》確實獲得了比其他國產劇更多的討論和關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