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這本書中,記載著很多人的故事,並且這些故事都是那種驚心動魄,無數的梟雄與英雄欲與天公試比高。
作為我國第一部紀傳體史書,二十四史之首,《史記》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到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三千年的歷史。
魯迅先生曾評價《史記》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老頭刁難張良:過來給我穿鞋,事後得一奇書,不料靠此書成為謀聖
在《史記》中,有著這樣一個故事:
漢高祖劉邦之所以能夠平定天下,打敗西楚霸王項羽,謀聖張良在其中有不可磨滅的功勞。
在劉邦手下做事,張良也是盡心盡力,因此,劉邦說張良是「運籌策於帷帳之中,決勝千裡之外」。可是相傳是劉邦智囊的張良有一位身份神秘的師父,而且據說他的師父後來得道成仙了。總之就是神乎其神的說法,還挺厲害的。
那個時候張良刺殺秦始皇失敗,為了躲避秦始皇的追查,張良改了姓為長,藏身在下邳。有一天張良就在沂水的橋上散步遊逛,他原本只是出去散個心,放鬆放鬆的,卻不想有了一段奇遇。
他剛走上橋頭,就看到一位穿著粗糙衣服的老人家,這位老人家慢悠悠地朝著張良的方向走過來。可是就在兩人即將錯身而過時,老人家卻意外地將自己的鞋子給扔到橋下。張良心裡正納悶,這老人家不會是腦子有病,或者是想訛他吧,於是埋頭繼續往前走。
老人家轉過身來,指著張良並叫住了他,傲慢地說道:「小子,走那麼快做什麼,下去把鞋子給我撿上來。」張良雖然心中懷疑老人家是故意的,但是沒有說什麼,想著老人家年紀大,他就下去給老人家把鞋子撿上來了。老人家伸著腳,意思就是要張良為自己穿鞋,張良真的想將鞋子扔在老人家臉上,這分明就是故意刁難。張良看是個老頭,就給他穿上了鞋。
老頭誇張良孺子可教,送他一本《太公兵法》。待到他翻閱過後,沉溺其中。這件事真的十分奇怪,相傳這位老人就是傳說中的隱士高人黃石公,也被稱作「圮上老人」,據說後來還得道成仙了。張良日夜苦讀《太公兵法》,變得足智多謀,被人稱為謀聖。
司馬遷把這事件記錄在了《史記》這本書中,《史記》是司馬遷撰寫的一部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
「環境在變,社會在變,但人性不變。」《史記》記錄了將近130個中國歷史風雲人物的故事,讀懂了《史記》,也就讀懂了人性。
同時《史記》是學習、工作、生活的實用指南,受益終身,因為我們可以從範蠡、張良,無論什麼境遇總能明哲保身,學會處事的情商;從範蠡、張良,學會談判的智慧。
《史記》蘊含了深厚的歷史智慧,它不僅僅是一本史書,同時也是一本權謀之書、觀人之書。《史記》是二十四史之首,是2000年從未被超過的史學巨著。從文學性來說,它有無韻之離騷之稱;從史學上來說,它奠定了24史的基本體裁。
歷史就像一面鏡子,不僅記錄著人類社會的成功與失敗、興盛與衰退,而且隱藏著無數盛衰存亡的道理、得失成敗的奧秘、可吸收借鑑的智慧,讓人生少走彎路。
與此同時,《史記》還有多篇文章入選教科書,乃是青少年必讀書籍。
在這裡我給大家推薦一套白話文翻譯的《史記》,通俗易懂。厚厚四大本,一包煙的錢你就可以領略古時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