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在橋下閒逛,忽然一隻草鞋朝著他腦袋砸了過去,幸虧張良身手敏捷往旁邊一躲,只見橋上有一位老者正笑眯眯地望著他:「小子,幫我把鞋撿回來。」
張良愕然片刻正想發怒,隨即心想對方是個老伯,這事我就忍了,哪知道張良把鞋撿了過來,老伯又道:幫我穿上。
張良脾氣還挺好,居然真的跪下來給老伯穿上草鞋。老者穿好鞋之後揚長而去,居然連一句謝謝都沒說。
張良傻乎乎地望著對方背影發呆,突然老伯走了一會又折回來道:孺子可教也,5天後清晨時分在這裡等我。
張良覺得莫名其妙,心想:但對方不像凡人,莫非有大本事?反正閒著也是閒著,來看看又何妨。
5天後張良早早來到橋邊,哪知道老伯居然先到一步,怒道:你怎麼比我還遲,5天後再來。
5天後雞剛打鳴時,張良就到了橋邊,誰知老伯居然又先到,張良氣的臉色通紅:老伯你莫不是在耍我?老伯面無表情道:5天後再來。
這次張良學乖了,竟然在半夜時分就跑到橋下,在夜風中瑟瑟發抖等了許久,此時老伯才姍姍來到:就該是這樣。隨即從懷中拿出一本書說道:這本《太公兵法》你拿走,讀懂了你就可以學成王者之師,10年後必然有大成就,那時候再來山下黃石那裡見我,說罷揚長而去。
本典故出自《史記·留侯世家》,張良為家族報仇本打算行刺秦始皇,誰知計劃失敗,無奈改名換姓一路逃命來到此地,這才遇到黃石公。
當然黃石公也不可能白白將好書贈予張良,首先他把鞋子丟到張良面前,讓他撿回來,接著毫不客氣的命令他幫自己穿上,穿好後一句謝謝都沒有就扭頭而去,這是為了測試張良的脾氣,幸好張良忍住怒意順利通過第1次測試。
接下來連續幾天讓張良來橋上等他,大概是為了測試張良是否有一顆堅韌不拔、不輕言放棄的心,而張良又順利通過了第2次測試。
或許正因為張良品行純良、不輕言放棄的性格讓黃石公大為滿意,才將自身所學傾囊相授,讓張良成為漢初三傑,輔助劉邦建立漢朝,立下赫赫功勳。傳聞張良幫助劉邦平定天下後便歸隱山林,尋找黃石公去也。
史記中記載黃石公傳授張良的是《太公兵法》,但張良軍事才能並不突出,因此不少人認為當初黃石公傳授的是另一本書奇書,講訴君子安身立命的《素書》。
《素書》講述了為人處世的道理,君子切莫貪圖酒色,遵守謙虛有禮、樂於助人的準則,只有行為端正才可以為眾人表率,只有品行端正才能讓大家信服,只有賞罰分明、知人善用才能把事情管理得井井有條,這應該算是最早的管理學書籍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