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故事 張良與黃石老人

2021-02-13 虎虎老師講故事

大家好  我是講故事的虎虎老師

 

我講個秦朝時候的故事   

 

張良和黃石老人

 

張良是秦漢時期的第一謀士,不僅有著決勝千裡的本領,而且智勇雙全,仁愛聰慧。

 

張良本來是韓國貴族,他的爸爸是韓國的丞相。因為秦始皇滅亡了韓國,這讓張良對秦始皇非常痛恨。在張良二十多歲的時候,他悄悄地策劃了一次刺殺秦始皇的行動。

 

張良用重金請到了一個大力士埋伏在秦始皇出巡的路上,當秦始皇的馬車走到張良的伏擊圈時,大力士用一百多斤的大鐵錘砸爛了秦始皇的馬車。

 

但是,秦始皇卻不在那輛馬車上。

 

行刺就這樣失敗了。張良為了躲避秦始皇的追鋪,逃到了一個叫下邳的地方隱居起來。

 

隱居充滿了無聊。

 

張良每天吃飽喝足,就在下邳地界四處散步,打發無聊的時光。

 

一天,天氣不錯,張良因為閒得沒事,又出門去散步。

 

當他走到一座小橋的時候,看到一個老者正坐在橋頭的石墩兒上看他。

 

張良也沒在意,繼續往橋上走。

 

誰知剛剛走到老者身邊時,老者腳上的鞋忽然掉到了橋下面的淤泥裡。

 

老者大聲對張良說道:「小夥子!給我把鞋撿上來!」

 

老者自以為是的語氣一開始讓張良非常不高興---又不是自家長輩,請人家幫忙撿東西,說話還這麼衝,誰能高興呢?

 

不過,要說張良的與眾不同,也就在這裡:面對這種突發的違反常理的情況,張良並沒有怒氣衝衝破口大罵,他仔細看了看那老者,見老者白髮蒼蒼,滿臉皺紋,年紀已經很大了。

 

張良沒和老者理論,默默地走下橋,將老者的鞋撿了上來。

 

這老者一點也不懂禮貌,不僅不謝謝張良,反而大模大樣地把腳一伸,對張良大聲吆喝道:「小夥子,來,給我把鞋穿上。」

這種事情,換個別人沒準就罵人了!但是張良卻沒有發火,他看了看手裡的鞋,又看了看老者的腳,心裡想:他老成這樣子,怕是穿鞋也困難。既然做好人就做到底吧,現在把鞋子扔地上,不是連剛才給他撿鞋子的人情都沒了!

 

想到這裡,張良走上前,蹲跪在地上將鞋給老人恭恭敬敬地穿上。

 

老人滿意地看著張良,也不說謝謝,站起身揚長而去。

 

周圍的人都在說那老人太不懂事,唯獨張良心平氣和,若無其事的繼續散步。

 

老人走了不遠,很快就返回來了。

 

他找到張良對他說道:「小夥子,你是個可教之人!五天後的黎明,你來這裡與我見面!」張良暗暗吃驚,不過,他並沒有表露出來,臉色平靜地回答道:「是。」

 

到了約定的那天,張良起個大早,天剛蒙蒙亮就趕到了橋邊。

 

沒想到,老人早就坐在橋上了。他看著匆匆趕來的張良,有些生氣的說:「年輕人和老年人約會,怎麼能遲到這麼久呢!你回去吧,五天以後再來!」

 

五天以後,張良等到雞叫頭遍,天還沒亮就匆匆趕到橋邊。

 

誰知老人還是早到了。張良慚愧地無言以對。老人生氣了,把張良狠狠地責備了幾句,氣呼呼地說:「你回去吧!五天以後再來!萬萬不可再遲到了!」

 

張良答應了。

 

轉眼,又到了第五天,這次,張良連覺都不敢睡。現在的時間說,頭天晚上九點多趕到了橋上。

 

他不敢怠慢,瞪大眼睛到處看。

 

沒過多久,他忽然看見那老人遠遠地走來。

 

老人走到橋上,高興地對張良說:「這樣子才對嘛!」說著,老人從懷裡取出一個小包袱交給張良,說道:「這是一部奇書!學好了它,你就可以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以後天下大亂,你可以憑藉學到的本領輔助天子,掃清寰宇,建立一份大事業!」

 

張良又驚又喜,他接過小包袱,對老者問道:「請問您尊姓大名?」老者笑笑,說道:「這書你拿回去慢慢學,我這就去了。不要問什么姓名,谷城山下的那塊黃石就是我。」

 

老者說完,飄然而去。

 

張良對著老者的背影深深行了一個禮,拿著書匆匆回家。

 

到家以後,張良打開包袱一看,原來是一部《太公兵法》。

 

這書可是了不得!傳說那是姜子牙寫的,裡面全是怎麼用兵打仗,怎麼安邦定國。

 

張良自從得了這部奇書,就日夜發奮苦讀,把書裡面的所有韜略計謀全部爛熟於心。

 

後來,陳勝吳廣起義,一時間全國各地到處都有起義的部隊,到處都是反抗秦朝的義軍。

 

張良也拉起了一百多人的隊伍,投奔了劉邦。

 

張良成了劉邦的第一謀士。他輔佐劉邦東徵西討,打敗了各路豪傑,最後,劉邦統一天下,建立了大漢王朝。

 

 

傳說呢,張良後來專門去谷城山找到了老人說的那塊黃石,並將那塊黃石請回家裡。張良去世的時候,他的家人就將這塊黃石陪葬在張良的棺材裡。

 

 

張良和黃石老人的故事就講到這裡啦   謝謝大家的收聽  咱們下個故事再見

 

虎虎老師

2017.7成都

《史記·留侯世家》

留侯張良者,其先韓人也。良嘗從容步遊於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墮其履圯下,顧謂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歐之,為其老,強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業為取履,因長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驚,隨目之。父去裡所,復還,曰:「孺子可教矣。後五日平明,與我會此。」良因怪之,跪曰:「諾。」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與老人期,後,何也?」去,曰:「後五日早會。」五日雞鳴,良往。父又先在,復怒曰:「後,何也?」 去,曰:「後五日復早來。」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頃,父亦來,喜曰:「當如是。」出一編書,曰:「讀此則為王者師矣。後十年興,十三年孺子見我濟北,谷城山下黃石即我矣。」遂去,無他言,不復見。旦日視其書,乃《太公兵法》也。良因異之,常習誦讀之。

相關焦點

  • 黃石老人與張良
    韓國滅亡時,張良還很年輕。為了給韓國報仇,張良在秦始皇東巡路上襲擊他,不料卻誤殺了副車,秦始皇下令全國範圍內緝拿張良。張良不得已隱姓埋名,逃到了下邳躲藏起來。一天,張良在下邳橋上漫步,一個身穿粗布衣服的老人走到他面前,故意把鞋子拋到橋下,回頭看著張良說:「下去給我把鞋子撿上來!」張良強忍著怒火,下橋幫老人把鞋子撿了上來。老人又說:「給我穿上!」
  • 《史記•留侯世家》:張良的至上武功心法
    日本能劇有《張良學藝》,取材於《留侯世家》故事「張良拾履」。據介紹,這場戲包含了修習武士道至上心法的秘密。其實這是武俠小說的套路。所謂「武林至尊,寶刀屠龍」,屠龍刀裡有嶽飛的百勝兵法《武穆遺書》,得之可打天下。《史記》的很多細節描寫,比如《鴻門宴》裡人物的內心活動,大多出自太史公的文學想像,武俠小說家的遠祖正是司馬遷。
  • 【中國故事】《張良敬老》
    遇到一位一頭白髮,身穿粗布衣裳的老者,當張良走到他跟前的時候,老人一甩腳,就把一隻鞋甩到橋下去了。然後很不客氣的對張良說:「小夥子,下去給我把鞋撿上來!」張良感受到很納悶,我與此人素不相識,他怎麼能用這種口氣跟我說話,這樣做也太沒道理了。繼而轉念一想:他反正這麼大年紀了,尊老敬老是讀書人的美德,就勞累自己一回吧。
  • 張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
    2.一生的奇緣——黃石老人張良刺殺始皇帝失敗,出逃,避難於下邳,在下邳張良有了一生中最重要的奇遇,傳說中黃石老人在下邳的橋上賜給張良《太公兵法》,他也是張良心裡一輩子的老師,儘管他們的見面只有寥寥幾次。
  • 一位老人讓張良為他撿鞋,試探張良三次,之後贈其一份禮物
    《史記》這本書中,記載著很多人的故事,並且這些故事都是那種驚心動魄,無數的梟雄與英雄欲與天公試比高。作為我國第一部紀傳體史書,二十四史之首,《史記》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到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三千年的歷史。
  • 寫給孩子的名人故事——張良
    如果有的話,張良就是這樣的人物吧!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張良的故事。博浪沙刺秦張良的祖上,世代是貴族,他的祖父和父親都做過戰國時期韓國的宰相。後來,韓國被秦所滅,張良心存亡國亡家之恨,遣散了家中三百多個奴僕,把所有的家財都用來招募壯士,目的是刺殺秦始皇,為韓國報仇。為了報仇,張良到東方拜見倉海君,找到一個大力士,為他打造了一隻重達120斤的大鐵錘。
  • 觀點|重讀《留侯世家》,《太公兵法》到底教會了張良什麼?(一)
    今日聽到關於張良的一段故事,覺得耳目一新,很哇塞。遂重讀了《史記·留侯世家》,又有了許多新的發現。
  • 張良的悽美有誰知?
    我不知道題主是不是指的張姓可以「免貴」且是大姓,才說張良家族輝煌。在我讀《史記》中看到的是張良的悽美與悲涼。劉邦:「子房,為之奈何?」劉邦離不開的謀士,當屬張良。然,這位開國功臣,初漢三傑之一的張良,卻不得不在即將輝煌的時候,隱退弧守清寒。
  • 張良為老伯穿鞋,成就了一生事業
    張良在橋下閒逛,忽然一隻草鞋朝著他腦袋砸了過去,幸虧張良身手敏捷往旁邊一躲,只見橋上有一位老者正笑眯眯地望著他:「小子,幫我把鞋撿回來。」張良愕然片刻正想發怒,隨即心想對方是個老伯,這事我就忍了,哪知道張良把鞋撿了過來,老伯又道:幫我穿上。
  • 朱文杰:「漢初三傑」的成語故事
    進張良廟大門是一座連通二門的大木橋,名曰「進履橋」,取張良在圯橋為黃石公進履之意,即「圯橋納履」典故。北宋詩人蘇軾曾在這裡吟頌:「曾聞圯上逢黃石,久矣留侯不見欺。」說的是有一日,張良到沂水河圯橋散步,見橋墩上坐一位老翁,身著褐色麻布短衣,手拄一根赤黑色的手杖,腳穿一雙黑色麻布鞋,上面沾滿了油膩汙垢。
  • 歷史人物丨張良身上的儒家品質
    張良在圯上,遇黃石老人,能下橋取履,跪在地上給老人穿鞋,這是一般人,尤其是年青人(尤其出身貴族的年青人)做不到的。體現其「恭」。黃石老人要他五日後來,他兩次按時來到,黃石老人到得更早。為了說到做到,他第三次半夜來到。體現其「信」。
  • 了不起的張良
    秦始皇到東方巡遊,張良與大力士在博浪沙這個地方襲擊秦始皇,誤中了副車。秦始皇大怒,在全國大肆搜捕,尋拿刺客非常急迫,這是為了張良的緣故。張良於是改名換姓,逃到下邳躲藏起來。張良閒暇時徜徉於下邳橋上,有一個老人,穿著粗布衣裳,走到張良跟前,故意把他的鞋甩到橋下,看著張良對他說:「小子,下去把鞋撿上來!」張良有些驚訝,想打他。
  • 漢初三傑之一張良
    張良急流勇退,歸隱得以善終。[4]關於張良的後代,包含其子張闢彊,而歷史上的東漢學者張超、蜀漢將領張翼等皆是其後裔。道教創始者、五鬥米道領導人張道陵相傳也是他的後代。張良死後諡為文成侯,此後世人也尊稱他為謀聖。《史記》中有專門的一篇《留侯世家》,用以記錄他的生平。事跡[編輯]
  • 張良與黃石公
    老翁故意將自己的鞋子掉到橋下,回頭對張良說:「孺子,你下橋去把我的鞋子拿上來!」張良是大家子弟,見老翁如此使喚他,哪能受得了這樣的屈辱,惱怒極了。張良雙手握得緊緊的,憑著年輕人的血氣之勇,真想打他一頓。但終因他已經長期經歷人間滄桑,飽經漂泊生活的種種磨難,胸懷遠大的志向,況且,眼前的這個老翁已經年過八十,便強忍住心中的不滿,下橋為老翁取鞋,取上來後,老人又把腳伸出來,叫張良給他穿上。
  • 謀聖——張良
    傳說張良是得到了仙助,《史記》等史籍對這個傳說有詳細記載,智慧來自神助的傳說使張良的身上更增添了幾分神秘色彩。有一日,張良來到下邳的一座橋上遊玩。經過一位身著粗布衣衫的白髮老人面前時,老人故意把鞋子丟到橋下,吩咐張良:「小子,下去把我的鞋撿上來!」聞聽此言,張良很氣憤,但見老人年紀比較大,就忍氣吞聲地到橋下把鞋子撿了上來。老人又得寸進尺地說:「給我把鞋穿上!」
  • 聽書《史記》25 張良受書
    父已先在,怒曰:「與老人期,後,何也?」去,曰:「後五日早會。」五日雞鳴,良往,父又先在,復怒曰:「後,何也?」去,曰:「後五日復早來。」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頃,父亦來,喜曰:「當如是。」出一編書,曰:「讀此則為王者師矣。後十年興。十三年孺子見我濟北, 谷城山下黃石即我矣。」遂去,無他言,不復見。旦日視其書,乃《太公兵法》也。良因異之,常習誦讀之。
  • 漢留侯張良身世考——張氏文化
    古人以未「而立」為年少,所以可以想見韓國被滅之時張良應是二十幾歲而不到三十歲的青年。而張良卒於高帝崩後八年,所以應當為公元前187年,享年64至70歲左右。既然《史記》稱其祖父、父五世相韓,而據正文,以及「索隱謂大父及父相韓五王,故云五代。」我們可以推算一下大概的時間跨度。
  • 劉邦能當上皇帝,和斬白蛇一點關係都沒有,全靠張良的一本奇書!
    漢高斬白蛇,是個成語,講的是劉邦舉事前提三尺劍斬殺攔路大白蛇的傳奇故事。當時,劉邦主動告別了體制內的生活,率一幫亡命之徒隱於芒碭山間,也就是做居無定所的綠林好漢。一日,劉邦帶著居無定所的兄弟們尋找住所去,走著走著,先前派出探路的幾位兄弟們慌裡慌張地回來報告,說前方的路被一條大白蛇擋住了,過不去。
  • 秦時明月:黃石天書是兵法還是武功秘籍?決定權在天明
    根據張良的描述,這卷黃石天書非凡人所作,通過它世間凡人才能窺測天機,參悟它,凡人就能獲得神奇的力量,從而改變天下局勢。太平盛世天書會遁隱而去不知所蹤,而天下大亂的時候天書就會再次出現。為了凸顯這部書的神奇之處,三師公還講了一個黃帝憑藉黃石天書擊敗蚩尤99個兄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