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雲臺】張良的傳說故事之尋找「大鐵椎」

2021-02-13 雲臺山景區

張良,字子房,秦末漢初時期著名的軍事謀略家,他與蕭何、韓信並稱「漢初三傑」,為劉邦在楚漢戰爭中取得最後的勝利起到了關鍵作用,劉邦讚譽他「運籌帷幄中,決勝千裡外」,史稱「謀聖」。在雲臺山景區內,有一浩淼碧波的子房湖,湖的兩岸有東西張良峰,一為披掛戰袍、英姿勃發的將軍造型,一為身著漢服、神情安祥的老者形象。相傳,張良在博浪沙刺殺秦始皇失敗後即逃遁到此,又在協助劉邦亡秦滅楚後來此修道成仙。在這裡,至今仍流傳著許多有關張良的傳說故事。

一、尋找「大鐵椎」

張良的祖父曾在韓國三朝為相,他的父親又在韓國兩朝為相。張良雖出身貴族,但他自幼聰明好學,不僅學識淵博,精通謀略,而且練就了一身好武藝。他為人行俠仗義,因此在韓國滅亡後,他散盡家財,四海為家,到處訪賢求能,發誓要刺殺秦始皇為韓王報仇。

在行走江湖間,他聽說河朔一帶有位外號叫「大鐵椎」的大力士,善使一隻重達一百二十斤的大鐵錘,有萬夫不當之勇。但他來到河朔訪問時,人們也只是知其名不識其人。久訪不得,張良心中焦燥,決定親自帶著身邊幾個貼身家僮趕往鹹陽對秦始皇行刺。

在一位朋友的幫助下,他和家僮終於在一個月黑風高之夜潛入了鹹陽宮。就在他們向一處燈火輝煌的宮殿悄悄逼近時,走在前面的一個家僮誤踩機關,很快一群大內侍衛飛奔而來,將他們團團圍住。這些家僮世受張家恩寵,對張良忠心不二。因此在此關鍵時刻,他們拼死抵住侍衛,大叫:「少主人快走!」張良顧不得許多,殺出一條血路倉皇奔逃,後面仍有幾名侍衛緊追不捨。

張良慌不擇路,急跑中忽然看到前面一處樓閣中燈火微明,透過窗戶向內望去,卻見一曼妙女子正在燈前獨自靜坐。遙遙聞聽追兵漸已跟了過來,張良當下搶步進入樓內。那女子忽見一男子到達跟前,大驚失色,正要躲藏,卻被張良一把抓住,低聲喝道:「快給我找個地方躲起來,否則我先把你殺了!」女子此時反倒不害怕了,正色道:「你是何人?來此幹什麼?你不說清,縱然你殺了我也不會幫助你這個匪人!」

張良看她一身凜然不可侵犯的正氣,知道只有對她說實話才有可能得到幫助,只得說道:「在下韓人張良,今日特來此取嬴政首級為韓王報仇,不想誤中機關,被侍衛追殺至此,懇求姑娘助在下逃過此劫,日後自有厚報。」女子聞聽此言,微微頷首:「好!壯士跟我來!」張良跟著女子進入內室,只見女子取出一身宮女服飾,交給張良讓他換上,自己到外室迴避。片刻之後,從內室中走出一位俏麗的宮女。原來,張良雖有慷慨俠義之志,卻天生一副絕色的女子姿質,司馬遷為此還在《史記·留侯世家》感嘆不可以貌取人。

刺客走遠。張良向那女子拱手道:「張良多謝姑娘救命之恩,敢問姑娘芳名,以圖日後再報。」女子道:「小女子寧氏,賤字玉竹,原本魏國修武人,可恨嬴政滅我魏國,又將小女子擄至宮內,使我與自幼相識的戀人永相隔絕。」張良道:「不知玉竹姑娘的戀人是誰,在下願為有情人傳書通信。」玉竹嘆道:「他原是魏國一員猛將,姓樊名勇,外號『大鐵椎』。不知他現在境況如何,想必我們今生再沒有相見的機會了。」

張良喜出望外:「『大鐵椎』?前些時候我四處訪尋他助我刺秦,姑娘快告訴我怎樣才能找到他,殺了秦皇滅了暴政之日豈不正是你二人團聚完婚的那一天?」玉竹也轉憂為喜,說道:「如果他沒有血灑戰場的話,他此時應該暫在他的老家修武雲臺山中一個叫椎臼掌的小山村避禍。」然後,她又為張良詳細畫了一張線路圖,並從內室取出一幅繡有一對鴛鴦和玉竹、樊勇名字的手帕交給張良作為他與樊勇相認的信物。

張良在玉竹的幫助下,很快逃出鹹陽宮,星夜兼程趕往修武。當他趕到修武城時,已是夕陽西下,但見如血的殘陽下城池破敝,民戶凋零,雖正值晚飯時候,卻難見人家冒出炊煙,偶爾有幾條野狗在空曠的街道上竄行覓食。原來,戰國時期,修武城是魏國的重要城塞,魏秦兩國曾在這裡發生多次激戰,人民生靈屢遭塗炭。秦滅魏後,又窮徵壯丁修建長城、皇陵和阿房宮,因此這裡人煙稀少,只有老弱婦女在家奄奄待斃。張良原本想在城內找戶人家借宿一夜,見此殘破情景,找到壯士早日刺殺秦始皇,解人民於倒懸的念頭更加強烈,於是按照寧姑畫的路線圖繼續向北激走。

夜色越來越深,山路愈加崎嶇難行。鬼眼般的星光下,黑魆魆的山頭如魔鬼般張牙舞爪,遠處不時傳來幾聲狼嗥,在山谷中顯得尤為磣人。但張良全無畏懼,依然奮力前行。就在他轉過一段山路,突然從路旁竄出一龐然大物,攔住了去路。張良仔細一看,不由倒吸一口涼氣,原來是一隻斑斕猛虎,正瞪著一雙銅鈴般的眼睛窺視著他。張良悄悄從身後拔出劍來,準備和它決一死戰。這時,後面一陣沙沙聲,張良扭頭一看,身後又出現一隻老虎。張良此時此刻,萬念俱灰,仰天嘆道:「天欲亡我,其奈秦何!」

兩隻老虎這時似乎已作好了準備,同時發出一聲震耳的吼聲。就在老虎躬身前撲的一剎那,突然半空中響起一聲霹靂,兩隻老虎慘叫一聲,滾落溝中。緊接著,伴隨著萬道紅光,一位仙人徐徐降下,只見他高額聳鼻,發須飄飄,身披草衣,腰圍獸皮,左手持一鐵杵,右手拿一柳枝。落地後,看著張良哈哈大笑。張良知道是這位神仙殛死了老虎,趕緊趴下叩謝救命之恩:「敢問神仙大名,以待日後建廟供奉。」神仙道:「小仙赤松子,本為炎帝雨師,四海為家,居無定所,近來仙居此處的好友寧封子邀我到此遊玩,我觀此處山美水俊,清幽雅靜,實為仙家棲居修道的勝境,就在這裡滯留下來。小子你與我有緣,適才我剛從寧封子那裡下棋歸來,見此情景才伸手相助。不知你有何急事,深夜中冒此大險?」

張良原原本本把事情講了一遍,赤松子聽了又是一聲朗笑:「好,年輕人有志氣,將來大有可為。你所說的什麼『大鐵椎』我倒是在山中見過,常在一片空地狂舞鐵椎,似有很深的怨恨之氣,此人倒可助你一臂之力。來,年輕人,讓我攜你一程!」說著,他伸出一手,環腰挾住張良騰空而起,張良只覺耳中風聲呼呼作響,片刻功夫即到一處只有幾戶人家的小山村停下。赤松子指著一座簡陋的小石房,說:「他就住在這裡。言畢,化作一陣清風飄然而去。

張良看到樊勇的房子裡依稀亮有燈光,邁步來到房前,舉手敲門之後,只聽「吱紐」一聲,門被打開,一個身形巨大、壯如鐵塔的漢子出現在眼前。張良趕忙深深一揖:「在下韓人張良,久聞壯士大名,今日特來拜謁!」

更多旅遊資訊,請關注云臺山官方網站、微博(雲臺山)、微信服務號(雲臺山風景名勝區)。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查看詳細交通信息

↓↓↓

相關焦點

  • 康熙年「大鐵椎」有多能打?一戰秒殺三十人,被稱「天生異人」
    李子燦滿臉疑惑看向高信之,卻聽高信之道:「別問我,我什麼也不知道。打從來的時候他就這樣,神出鬼沒,沉默寡言,誰也不敢惹他。大家看他能吃,背地裡都叫他大鐵椎。」李子燦道:「我看此人武功高深莫測,我輩無人能敵。」兩人嘆息了一陣,這才睡下。及至天明,兩人醒來之後發現大鐵椎已在炕上鼾睡,他什麼時候回來的、去了哪裡,則沒有人知道。
  • 史記故事 張良與黃石老人
    大家好  我是講故事的虎虎老師 我講個秦朝時候的故事    張良和黃石老人
  • 「名人百科」擁有完美結局的開國功臣——張良
    【歷史典故】博浪飛椎出處:《史記·留侯世家》釋義:後以「博浪飛椎」喻報仇雪恨。賞析:秦滅六國,五世相韓的張良散盡家財求得力士刺秦王,為韓國報仇。【人物傳說】道教中的張良相傳張良登仙后,位為太玄童子,常從太上老君於太清之中。其孫張道陵亦得道。又據《巢縣誌》記載,巢縣白雲山有子房洞。相傳為張良辟穀隱修之地,後人置祠,歲奉香火。
  • 「謀聖」張良是禹州人嗎?《張良故裡在禹州》出版發行啦!還有投資3.8億的張良書院將開建……
    據《張良故裡在禹州》主編楊永華介紹,該書是禹州張良故裡研究會通過近幾年深入研究,把研究成果匯集成書,全書分為禹州之古今、張良故裡在禹州、張良傳說、張良故事、張良故裡尋根熱、張良後裔遍天下、張良書院介紹7個部分。
  • 張良和甘茂,始於品質終於豐功偉績
    留侯張良,一個助漢高祖劉邦奪得天下的能人。劉邦曾說:「夫運籌策帷幄之中,決勝於千裡之外,吾不如子房」,由此可見張良的能力。我在這裡要說的不是張良的能力,但是也的確和他的能力有關係——張良是韓國舊貴族,故與秦始皇有仇,於是他計劃刺殺秦始皇。他找到一個大力士,造了一個一百二十斤重的鐵椎。秦始皇到達博浪沙時,張良與大力士襲擊了秦始皇,但是刺殺失敗了。
  • 《鬼吹燈之牧野詭事》再曝猛料 「霸王冢」居然是張良建造
    同時曝光的還有一組場景概念圖,內景奇詭外景恢宏,無不體現出《鬼吹燈之牧野詭事》的精良製作。想像之外的「楚漢之爭」為平楚地張良建「霸王冢」《鬼吹燈之牧野詭事》的故事緣起自歷史上著名的「楚漢之爭」,此次曝光的片頭,以動畫的形式向大家展示了一個想像之外的故事:霸王項羽兵敗垓下,自刎烏江,張良請旨修霸王冢,以平息楚人悲憤。
  • 一位老人讓張良為他撿鞋,試探張良三次,之後贈其一份禮物
    《史記》這本書中,記載著很多人的故事,並且這些故事都是那種驚心動魄,無數的梟雄與英雄欲與天公試比高。作為我國第一部紀傳體史書,二十四史之首,《史記》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到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三千年的歷史。
  • 謀聖——張良
    「鴻門宴」,使劉邦免遭殺身之禍;鴻溝議和後,諫議劉邦乘項羽依約退兵之機追擊楚軍,勿使縱虎歸山……逃到下邳的張良後來成為一代傑出的謀士,他的謀略是從哪裡學來的呢?傳說張良是得到了仙助,《史記》等史籍對這個傳說有詳細記載,智慧來自神助的傳說使張良的身上更增添了幾分神秘色彩。有一日,張良來到下邳的一座橋上遊玩。經過一位身著粗布衣衫的白髮老人面前時,老人故意把鞋子丟到橋下,吩咐張良:「小子,下去把我的鞋撿上來!」聞聽此言,張良很氣憤,但見老人年紀比較大,就忍氣吞聲地到橋下把鞋子撿了上來。老人又得寸進尺地說:「給我把鞋穿上!」
  • 尋找傳說中的鄭成功寶藏--<一>湳仔溪挖出的鐵盒子
  • 古詩詞鑑賞 | 大鐵椎傳
    子燦時年二十八歲,愛好弄槍使棒,我給他講授《左傳》中的兵謀兵法時,趁機問:「你走南闖北,碰到過奇異之人嗎?」子燦向我講述了大鐵椎的事,於是我寫了《大鐵椎傳》。  大鐵椎,不知是什麼地方人。北平陳子燦到河南去看望他的哥哥,在宋將軍家裡遇見了大鐵椎。宋將軍是懷慶青華鎮人,擅長武術,七省愛好武術的人都來向他學習,人們因他長得魁梧健壯,所以叫他宋將軍。
  • 漢留侯張良身世考——張氏文化
    古人以未「而立」為年少,所以可以想見韓國被滅之時張良應是二十幾歲而不到三十歲的青年。而張良卒於高帝崩後八年,所以應當為公元前187年,享年64至70歲左右。既然《史記》稱其祖父、父五世相韓,而據正文,以及「索隱謂大父及父相韓五王,故云五代。」我們可以推算一下大概的時間跨度。
  • 【中國故事】《張良敬老》
    遇到一位一頭白髮,身穿粗布衣裳的老者,當張良走到他跟前的時候,老人一甩腳,就把一隻鞋甩到橋下去了。然後很不客氣的對張良說:「小夥子,下去給我把鞋撿上來!」張良感受到很納悶,我與此人素不相識,他怎麼能用這種口氣跟我說話,這樣做也太沒道理了。繼而轉念一想:他反正這麼大年紀了,尊老敬老是讀書人的美德,就勞累自己一回吧。
  • 漢初三傑之一張良
    馮衍:「張良以五世相韓,椎秦始皇博浪之中,勇冠乎賁、育,名高乎泰山。」諸葛亮:「仰其像不威,然運籌帷幄,決勝千裡,成帝王之師。」劉劭:「思通道化,策謀奇妙,是謂術家,範蠡、張良是也。」魏晉南北朝[編輯]裴松之:「張子房青雲之士,誠非陳平之倫。然漢之謀臣,良、平而已。」陸機:「文成作師,通幽洞冥。永言配命,因心則靈。
  • 九天玄女的原型之謎,九天玄女的傳說故事
    九天玄女的傳說故事民間傳說她是一位法力無邊的女神,因除暴安民有功,玉皇大帝才敕封她為九天玄女、九天聖母。她也是一位正義之神,經常出現在古典小說中,是扶助英雄鏟惡除暴的應命女仙,因此她在道教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後被道教吸收進神仙系統。1、黃帝之師據史書及神話傳說記載:她是西靈聖母元君之弟子,是西王母的使者,又是黃帝之師。經由「玄鳥」衍化為人首鳥身的「玄女」,亦稱「九天玄女」。
  • 寫給孩子的名人故事——張良
    如果有的話,張良就是這樣的人物吧!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張良的故事。博浪沙刺秦張良的祖上,世代是貴族,他的祖父和父親都做過戰國時期韓國的宰相。後來,韓國被秦所滅,張良心存亡國亡家之恨,遣散了家中三百多個奴僕,把所有的家財都用來招募壯士,目的是刺殺秦始皇,為韓國報仇。為了報仇,張良到東方拜見倉海君,找到一個大力士,為他打造了一隻重達120斤的大鐵錘。
  • 《燕雲臺》播出遇冷 觀眾還愛「大女主」嗎?
    野心很大的《燕雲臺》惹出歷史爭議改編自蔣勝男同名小說的《燕雲臺》講述了大遼的鐵血紅顏蕭燕燕在韓德讓、耶律賢等人的幫助下,將大遼推向興盛之路的故事。熟悉歷史的觀眾可以看到,《燕雲臺》中蕭燕燕的原型正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契丹蕭太后」蕭綽。
  • 張良在博浪沙刺殺秦始皇,可惜功敗垂成!否則可能改變歷史
    今天我們聊聊張良在博浪沙刺殺秦始皇的故事。首先關於刺殺,我們不禁要問張良為什麼要刺殺秦始皇?張良出生韓國貴族,作為韓國的官宦世家的後起之秀,秦滅六國阻斷了張良個人前途、家族命運和韓國國運,所以張良有刺殺秦始皇意圖復國的動機。張良是戰國時期的韓國潁川人,張良出生在韓國的官宦世家,家資甚富。
  • 成語故事 |《鳥盡弓藏》張良功成身退的故事
    這裡面說了兩個人,一個是韓信,一個是張良張子房,翻譯過來就是說:齊王韓信遭受五刑而死,那可是鳥盡弓藏的下場;能夠功成身退聲譽保全的,只有那漢代的名臣張良了。韓信是劉邦建立漢朝的最大功臣之一,可是結果卻十分悲慘,自己受到五種刑法而死,也被滅了三族。哪五種刑法呢?就是在臉上刺字,割掉鼻子,砍掉左右腳,然後被竹板打死,最後當眾將頭顱砍掉剁成肉醬,肉還被直接賣掉。
  • 好劇燕雲臺,看文化融合
    好劇燕雲臺,看文化融合最近入坑了好劇「燕雲臺」,最早聽說開拍此劇的時候,還是因為關注了唐嫣以及編劇,也覺得古裝女主戲都泛濫了,大秦帝國之崛起、隋唐演義、武則天、漢武大帝、唐明皇、各種清宮劇、各種穿越劇-----,還有必要拍更多的嗎,再說了大遼我也真不了解,如果說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