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納國際影城
10月24日,新華聯控股與博納影業集團在北京籤署長期合作框架協議。新華聯控股出資1.5億元人民幣,將與博納影業集團在影視院線方面展開積極合作。新華聯創建於1990年10月,曾投資萬達、樂視等公司。
今年4月,博納私有化,從美股退市,總裁於冬面對媒體時說:「博納這麼多年來,都在做一件事,成為最大的發行商。」
博納在1999年,成為中國第一家拿到電影發行牌照的民營公司,並始終處於領先地位,然而,在2010年,上市的華誼兄弟藉助資本的力量,超過博納,成為民營發行老大。此後光線、樂視強勢入局,而萬達主導的五州發行成為行業霸主,但在這番爭奪裡,博納卻慢慢落後了。
五州發行的崛起,與萬達院線的強勢密切相關。萬達院線如今擁有世界上最多的電影院,在中國更是常年居於首位。藉助院線終端優勢,五州發行在地面宣傳、排片等方面,都擁有不可比擬的優勢。
博納想要重回發行第一的位置,院線這一環節必不可少。
博納2010年在美國上市時,只有6家影院,但到了2015年6月30日,博納影院數量增加到30家,擁有250塊銀幕,包括7塊 DMAX 銀幕和2塊IMAX銀幕。而按照於冬的規劃,在未來三年,博納可能有100家電影院,總銀幕數量超過800塊。
而且事實上,影院不但是博納發行布局的重要環節,同樣也可能成為博納營收的重要來源。博納2015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影院營收3380萬美元,增長55%,營業利潤1990萬美元,佔利潤總額 49%,幾乎比肩電影發行。而電影發行收入4780萬美元,同比下跌39.6%。
此外,電影行業不景氣,今年電影行業的上市公司市值大多大幅度降低。其中一個原因是,電影這一創意行業質量和產出並不與資本直接相關,資本只是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因此,對於志在A股上市的博納集團來說,依靠飄忽不定的電影市場並不穩妥。但影院營收相對穩定,可預計性強於製片,這不但能帶來更高的估值,同時,當電影市場本身不景氣時,電影院的投資價值也更強。
目前,國內新建影院增速逐漸放緩,有錢的公司開始併購院線。博納在影院布局上,應該也是以併購為主。只是對於已經開始的院線併購潮來說,1.5億並不算很大的一筆錢――大約只相當於3000個電影院座位,在未來,博納必然會有更多的資本運作。
原標題:博納想要重回最大電影發行商 布局影院是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