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區融媒體記者 麥裕玲 通訊員 候 宇
市民陳先生患有神經根型頸椎病,一到晚上睡覺時,症狀就會加重。他更換了各種類型的枕頭,都沒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症狀一天比一天嚴重,就連住院治療也沒有任何效果,後來發展成服用止痛藥也無法入睡,一躺臥疼痛症狀就加重。
陳先生來到了省中醫院頸椎病診療中心進行診查。醫生首先是給他進行了量身配枕。枕頭配好之後,陳先生躺下時症狀沒有任何的加重。當天晚上,他使用這個枕頭,不需要服用止痛藥就可以入睡,一覺睡到天亮。
省名中醫林定坤醫生告訴記者:「在枕頭的選用上,是沒有所謂的『金標準』。」人的頸椎狀態「千人千面」,每個人的頸椎適用的枕頭高度、軟硬程度都是不一樣的。市面上各類型的枕頭五花八門,形態各異,怎麼樣才能選擇到合適自己的枕頭呢?專家指出,選擇枕頭時應該綜合睡姿、身材、年齡、頸椎狀態、病況等方面的因素進行考慮。
根據睡姿選擇形狀
選擇枕頭,首先要看睡姿。側臥睡姿下,枕頭要高,要與肩膀高度相符合,讓枕頭被頭頸壓扁後仍然能託住頭頸,保持頭頸的中正姿勢。而在平臥睡姿下,枕頭高度需要偏低。枕頭具體高度應該與每個人的背部厚度相符,也與頭的重量、床的硬度有一定的關係。
如果是睡姿比較固定的,並且採用平臥睡姿作為固定睡姿,可以選擇波浪形枕頭或者蝴蝶型枕頭作為常用枕。如果是睡姿比較固定的,並且採用側臥睡姿作為固定睡姿,波浪形枕頭更為適合。如果睡姿不固定,經常在睡眠中翻身,在平臥和側臥之間轉換,則應該購買蝴蝶形枕頭。
根據身材量身配枕
選擇枕頭與身材也有關係。每個人的肩背厚度不一樣,適合的枕頭高度也不一樣。總體來說,需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首先,頸部不能懸空,枕頭高度要達到背部厚度,即頭部與背部靠牆,頸椎到牆的距離;其次,側睡時枕頭壓縮後高度要等於肩寬(耳朵到肩膀外緣的距離),應使頭、頸、身體基本保持在同一水平線上。如果枕頭高度不夠,會導致頸椎歪曲。
根據年齡及頸椎狀態選擇高度
使用者的年齡和頸椎狀態,也是選擇枕頭的重要參考因素之一。年輕人以及頸椎狀態好、沒有頸椎管狹窄情況的人,頸部整體的肌肉、骨骼、關節等結構退變較輕,柔韌性好,可塑性強。因此,選擇枕頭的目標是保持或重建這一人群頸椎的生理曲度,重建頸椎的生物力平衡,使頸椎甚至脊柱整體的穩定性增高,減緩頸椎的退變。這類人群可以使用低一點的枕頭,例如小圓枕。
老年人,頸部更僵直,柔韌性變差。對這部分人群,選擇枕頭的目標是順應其頸椎現有的生理曲度的穩定性為主,保證頸部承託力,保持頸椎穩定,避免進行曲度的調整。因此,該人群需要使用高一點的枕頭,尤其不建議使用「小圓枕」。
在上述的兩個前提下,對於存在頸椎管狹窄情況的人群(包括發育性頸椎管狹窄和退變性頸椎管狹窄),用枕就更加需要注意了。發育型頸椎管狹窄是終身存在的,如果是年輕人,頸椎情況好的時候,可以根據年輕人的用枕原則進行選枕,但是在使用小圓枕上需要慎重。如果是老年人,無論是發育性椎管狹窄,還是退變性椎管狹窄,都需要遵從老年人維持穩定性的用枕目的,尤其是在發育性狹窄的基礎上又伴隨有較為嚴重的退變情況,則在枕頭選用上更加需要慎之又慎。
此外,選擇枕頭硬度時要注意軟硬度要適中,即平常所說的承託力要適合。平臥及側臥時,枕頭應該給予頭部適中的承託力。太軟的枕頭承託力不足,將會使枕頭的實際高度不足;太硬的枕頭承託力雖然夠,但是一方面彈性小,可能實際高度會超出身體所需,另一方面過硬的材料對頸部肌肉的壓力較大,不利於頸部的放鬆。
根據是否有頸椎病及病況選擇枕頭
沒有患上頸椎病的人群,根據以上三點選擇枕頭就可以了。但如果是頸椎病患者,選擇枕頭時除了考慮以上三方面之外,還需要根據自身的患病及發病情況,調節用枕方法。
頸椎病患者如果用錯了枕頭,可能引起神經和脊髓壓迫加重,病情就此不愈或病況加重。因此,最好是到醫院找醫生了解自己的病情,再根據病情選擇枕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