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沙新劇團《阿波隆尼亞》 三個女人的犧牲

2021-02-15 戲劇大盜


陸帕的得意門生瓦裡科夫斯基的經典代表作

2009年阿維尼翁戲劇節的驚豔之作

多媒體暴力美學版呈現

21世紀第一個十年波蘭戲劇

 

6月10日—6月11日

120元票價限量供應

 

 格日什託夫·瓦裡科夫斯基導演作品《阿波隆尼亞》

 

 

120元票價限量供應

演出時間:6月10日-11日19:30,共2場

演出時長:270分鐘(包含一次中場休息)

演出地點:天津大劇院·歌劇廳

三個女人的戲

《阿波隆尼亞》中有三個有名的女人,串聯起了這個超長的舞臺故事。俗話說:「三個女人一臺戲」,《阿波隆尼亞》正是如此。只不過,這不是一個風情的故事,卻是一個殘酷的故事。

毋庸置疑,在《阿波隆尼亞》中,三位女性的犧牲成為了故事的主體:為祖國慷慨赴死、為了丈夫獻出生命、因竭力拯救猶太人而死。阿波隆尼亞是劇名,也是波蘭女子的名字,由希臘太陽神阿波羅陰姓而來,神話中有聖·阿波隆尼亞反對修道院被拔掉所有牙齒後處死。

導演瓦裡科夫斯基亦援古證今,用其發音指涉波蘭,講了三段阿波隆尼亞的故事。看著看著,阿波隆尼亞就出現了……


《伊菲革涅亞的犧牲》

阿伽門農和克呂泰涅斯特拉之長女,伊菲革涅亞,是這個故事第一個犧牲的女人。一個完全意義上的無辜羔羊。她的父親希臘統帥阿伽門農為了打贏戰爭,不得不把女兒祭獻給神明。當伊菲革涅亞被騙到軍營駐地,得知這一兇信時無疑是如晴空霹靂、肝膽俱裂。但出場的伊菲革涅亞堅強悲憫地向母親克呂泰涅斯特拉告別,為了國家的利益平靜走向祭臺。她的犧牲全然是純潔高尚的,具有著永恆的震撼力量。


她作為古典美的悲劇人物經常出現在名畫家的畫布上。在德國新古典主義畫家安塞姆·費爾巴哈筆下,伊菲革涅亞悒悒不歡,寄情彼岸,充滿對親人的懷念,手拿著橄欖枝,象徵祈求和平,不要殺戮。用畫家自己的話說,這個形象「一個以人的真實和偉大為中心的典型,這個典型及時地把我的生活變成了對抗我身處時代的一場無望的戰鬥」。


阿爾刻提斯是費拉亞國王阿德墨託斯的表妹和妻子,她是這個故事中第二個犧牲的女主角。她的的丈夫從阿波羅那裡得到了一份詭異的禮物:擁有生命的可能,或者直白點,永生不死的可能性,條件是有人願意為他獻出自己的生命。在父母都貪生拒絕為兒子去死的時候,阿爾刻提斯是唯一一個說「好」的。這裡面帶有「道德綁架」意味的犧牲,又對應了家庭關係中的犧牲,離我們的生活又逼近了一步。


《與大力士摔跤身亡的阿爾刻提斯》

第三個女人——阿波隆尼亞,不是神話,她死於納粹的律法。因為律法規定任何在納粹佔領期間藏匿或幫助猶太人的人都要被判死刑。當年年輕的阿波隆尼亞為了救25個猶太人,被捆綁到雪橇上被德國軍官情人槍斃。舞臺上的阿波隆尼亞年輕俏麗,在冬天裡穿著雪白花邊的睡裙,懷著第四個孩子,悲憫而無辜地低頭走出家門,走向她的永劫不復。她甚至不是一個具體的女人,她只是受難的、無辜的、在強權和殺戮下默默無語走向犧牲的波蘭的象徵。


《阿波隆尼亞》=克日什託夫·瓦裡科夫斯基+華沙新劇團

克日什託夫·瓦裡科夫斯基,波蘭戲劇大師克裡斯提安•·陸帕最得意的門生之一。「華沙新劇院」(NowyTeatr)的靈魂人物,作品常反映重建中的波蘭社會問題,他關注的議題觸及歷史與戰爭,探尋新的表現形式。他率領組成的華沙新劇團在劇場界以獨特的方式和觀眾互動而聞名。


2008年瓦裡科夫斯基在華沙創立華沙新劇團並擔任藝術總監。至今已執導《阿波隆尼亞》(2009)、《結局》(2010)、《莎士比亞——非洲故事》(2011)及《卡巴雷特·華沙》(2013)四部作品。其中,《阿波隆尼亞》,瓦裡科夫斯基代表之作,是一部演出時間長達四個小時的鴻篇巨製。華沙新劇團志在成為新興藝術空間,成為讓藝術家獨立創作的地方,劇團的另一目標是與城市互動,讓華沙人重新審視自己居住的城市。

_• 演出信息 •

﹝名稱﹞阿波隆尼亞

﹝劇場﹞天津大劇院

﹝時間﹞2016年5月24日-5月25日

﹝票價﹞120元(每場限量20張)、180元、280元、380元、580元

_•  購票方式  • _

快速購買:下拉到文末,點擊左側 閱讀原文 填寫訂單購買

取票方式:演出當日在劇場工作檯,報預留的姓名電話即可換取紙質票。

換票地址:天津市河西區平江道58號增1號,天津大劇院10號票臺。

取票電話:021-83882000

• 觀 劇 大 巴 •

發車地點:王府井大街99號,世紀大廈樓下 

發車時間:演出當天14:00 

諮詢電話:65259697 


相關焦點

  • 看《阿波隆尼亞》之前,先走進「波蘭劇場」!
    《阿波隆尼亞》劇照 《阿波隆尼亞》導演瓦裡科夫斯基的重點既不勾勒人物,也不讓觀眾為故事入迷,而是提供一個宏大的歷史空間思考戰爭的輸贏、欲望和犧牲、倫理和殺戮這些永恆主題。戲劇的主體沿著兩個人的對話展開:年輕的阿波隆尼亞為了救25個猶太人,被捆綁到雪橇上被德國軍官情人槍斃。她甚至不是一個具體的女人,她只是受難無辜的、在強權和殺戮下默默無語走向犧牲的波蘭的象徵。  回頭來看陸帕的《伐木》整晚上唧唧噥噥,更沒有情節突變可言。陸帕和瓦裡科夫斯基在對戲劇觀念的闡述中都如出一轍,都在強調「帶觀眾經歷一次旅途」。
  • 觀看《阿波隆尼亞》之前,走近「波蘭劇場」!
    《阿波隆尼亞》劇照《阿波隆尼亞》導演瓦裡科夫斯基的重點既不勾勒人物,也不讓觀眾為故事入迷,而是提供一個宏大的歷史空間思考戰爭的輸贏、欲望和犧牲、倫理和殺戮這些永恆主題。戲劇的主體沿著兩個人的對話展開:年輕的阿波隆尼亞為了救25個猶太人,被捆綁到雪橇上被德國軍官情人槍斃。她甚至不是一個具體的女人,她只是受難無辜的、在強權和殺戮下默默無語走向犧牲的波蘭的象徵。回頭來看陸帕的《伐木》整晚上唧唧噥噥,更沒有情節突變可言。陸帕和瓦裡科夫斯基在對戲劇觀念的闡述中都如出一轍,都在強調「帶觀眾經歷一次旅途」。
  • 《阿波隆尼亞》:21世紀第一個十年·波蘭戲劇最經典、最偉大的傑作
    看《阿波隆尼亞》之前,先走進「波蘭劇場」!《阿波隆尼亞》劇照 《阿波隆尼亞》導演瓦裡科夫斯基的重點既不勾勒人物,也不讓觀眾為故事入迷,而是提供一個宏大的歷史空間思考戰爭的輸贏、欲望和犧牲、倫理和殺戮這些永恆主題
  • 《阿波隆尼亞》裝臺進行中 聽聽導演怎麼說?
    然而,我們永遠不會知道這些犧牲行為的深層原因,尤其是在古老的現實裡,諸神如同他們今天一樣的不可見,即便為了正當化人類的行為他們更多地被呼喚及被提及。他們不過是託辭,並不足以說服我們。…問:你劇名中的「阿波隆尼亞」(Apollonia)是一個波蘭女人的名字嘛?
  • 幾十萬人的犧牲究竟是為了自由,還是為了意識形態《浴血華沙》
    首先夾在德國人和蘇俄兩隻巨獸的中間,想安安穩穩過日子不容易;其次波蘭人喜歡義無反顧的選擇站隊,也是這個國家經常獨立個百十來年之後,就會被從地圖上抹去的主要原因。我不同意,歷史上華沙起義的慘烈程度,要超過諾曼第登陸數倍,可惜波蘭電影人沒能還原自己民族的這段慘痛歷史。華沙起義真正慘烈的地方不是有多少人在戰爭中倒下,而是幾十萬人的犧牲究竟是為了什麼。
  • 李寶春領銜臺北新劇團三次來深 三部大戲真過癮
    由臺北新劇團演繹、知名京劇老生李寶春領銜的三部京劇「新老戲」——《京昆戲說·長生殿》、《趙匡胤》和《寶蓮神燈》將分別於8月4日、5日、6日20:00在深圳保利劇院上演。新劇團在臺灣地區素以定期公演新老戲並創演新劇著稱,此次到深的三部大戲,也讓鵬城觀眾有機會感受來自寶島的京劇「新老戲」的別樣風情。
  • 臺北新劇團「新老戲」是什麼滋味?
    編前語:由臺北新劇團演繹、知名京劇老生李寶春領銜的三部京劇「新老戲」——《京昆戲說長生殿》《趙匡胤》和《寶蓮神燈》,7月30日至8月1日將在武漢琴臺大劇院上演
  • 臺北新劇團《清輝朗照》和《趙氏孤兒》大陸巡迴演出行程揭曉
    而究竟是多強大的信念,讓一群人為了小孤兒壯烈犧牲?寶春版的《趙氏孤兒》進一步把原本「令人稍微失望」的結局做了修改,讓《趙氏孤兒》不再只是一個久遠時代兩個死板老頭把自己和兒子的性命拿去替死的愚忠故事,而變成人生兩難情況下的抉擇…與實踐…與交代,更圓滿了這樁千古悲劇。春秋時期,晉國權臣屠岸賈慫恿晉靈公荒淫無道,彈打百姓取樂。
  • 臺北新劇團攜《清輝朗照》與《趙氏孤兒》來大陸巡演
    ——辜懷群2019年春天,李寶春先生攜臺北新劇團造訪大陸。為大家帶來《清輝朗照》與《趙氏孤兒》兩部【大戲】。經典出新更是初心。而究竟是多強大的信念,讓一群人為了小孤兒壯烈犧牲?寶春版的《趙氏孤兒》進一步把原本「令人稍微失望」的結局做了修改,讓《趙氏孤兒》不再只是一個久遠時代兩個死板老頭把自己和兒子的性命拿去替死的愚忠故事,而變成人生兩難情況下的抉擇…與實踐…與交代,更圓滿了這樁千古悲劇。
  • 臺灣京劇名家李寶春攜臺北新劇團在京演出
    臺灣京劇名家李寶春攜臺北新劇團,於6日至7日在北京保利劇院先後上演新老戲《趙氏孤兒》和新編京昆大戲《清輝朗照》,受到了首都觀眾的熱烈歡迎
  • 節目單丨臺北新劇團·新編京昆大戲《清輝朗照》
    1997年成立「臺北新劇團」。陳雨萱臺北新劇團團員,曾任北方崑曲劇院旦角演員。1997年考入北京戲校,學演了《天女散花》《廉錦楓》《秋江》《改容戰父》《大英節烈》《楊門女將》等傳統劇目。2001年參加「哈藥六杯」全國青年京劇演員電視大獎賽獲銀屏獎。同年進入北方崑曲劇院工作。
  • 李寶春和他的「新老戲」 ,聽臺北新劇團唱響「回家的聲音」
    1997年成立「臺北新劇團」。每年二檔以上的製作,至今已累積推出新戲、老戲近五十齣。代表作有:《打金磚》、《野豬林》、《華容道》、《戰太平》、《鬧天宮》、《三岔口》等。2001年受邀於「上海國際藝術節」演三出【新老戲】獲「白玉蘭獎」。     2004年參加「第四屆中國京劇節」演出移植京劇《巴山秀才》,獲「評審會特別獎」、「優秀表演獎」。
  • 蒼煙空:華沙曾失去了整整一代年輕人——《浴血華沙》
    《浴血華沙》也慢,因為血淋淋的太讓人身體不適。一戰前波蘭歷經了三次被瓜分,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俄羅斯帝國解體,亡國百年的波蘭才復國。但1939年,波蘭再次被蘇德兩國砍瓜切菜,在英國建立了流亡政府。最為悲慘的是,1940年,蘇聯在波蘭製造了卡廷慘案,蘇聯秘密警察在蘇共政治局批准下,於1940年4月至5月間,有組織地屠殺了波蘭戰俘、知識分子、警察和其他公務員共22000人。波蘭革命的火種早已熄滅,只剩下青年人的滿腔熱血。
  • 電影《浴血華沙》另一面,華沙起義在現代波蘭人眼中其實是個笑話
    1944年,在德國敗亡前夕,英勇的華沙人民舉行了一次大起義,最後以失敗告終。對於這次失敗的起義,我們通過電影來看看,波蘭現在的人是怎麼看待這次起義的,在他們眼裡或許那次起義都是個笑話。我們就通過波蘭戰爭電影《浴血華沙》,一起來看看一群腐男腐女是怎麼唱著跳著參加起義,最後幾乎被殺光的。故事時間是二戰的1944年,地點是波蘭首都華沙。此時的德國已經開始敗亡。
  • 臺北新劇團「新老戲」—京昆串聯、百老匯混搭是什麼滋味?
    京劇「新老戲」升華視聽體驗臺北新劇團三臺好戲連上場8·4《京昆戲說·長生殿》混搭造就這齣戲由《斬紅袍》《送京娘》《斬黃袍》三折接合:其中《斬紅袍》又名《打竇瑤》,是已瀕臨失傳的劇目;《送京娘》源於崑曲,新劇團此番改作京昆合體;《斬黃袍》則是近來少演、極高難度的老生唱工戲。從《斬紅袍》到《斬黃袍》,這部戲與老版本的人物詮釋有所不同,唱段也是新、老融合,劇情也用了新手段處理。
  • 臺北新劇團「新老戲」來滬,京昆串聯、百老匯混搭是什麼滋味?
    由臺北新劇團演繹、知名京劇老生李寶春領銜的三部京劇「新老戲」——《長生殿》《趙匡胤》和《寶蓮燈》,7月25日至27日將在東方藝術中心與滬上觀眾見面。把這三折串起來,新劇團是第一個,前輩們沒這麼演過。」 《寶蓮燈》:在傳統老戲裡體驗百老匯風情 《寶蓮神燈》是情燈,照著愛情、親情、恩情,恆久長明,每回演這齣戲,觀眾無不為《二堂舍子》掬一把同情淚。王桂英大段的【反二黃】亦唱盡了天下父母心──是愛、是不舍,更是大仁大義。
  • 《浴血華沙》—二戰中最黑暗的63天
    今年看過幾部戰爭題材電影,留下較深印象的有三部,《1917》、《灰獵犬號》和《浴血華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