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威脅君權,康熙皇帝之仁便蕩然無存,索額圖之死即是明證

2021-02-14 史學雜記

一旦威脅君權,康熙皇帝之仁便蕩然無存,索額圖之死即是明證

康熙皇帝駕崩後,被尊諡為:聖祖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簡稱「聖祖仁皇帝」。確實,康熙在對待安分遵法納糧當差的百姓,比較寬厚,常講愛民惠民之詞,也注意善待大臣,保其善終。然而,一旦涉及君權,或是他認為產生威脅之時,可就不寬厚不仁慈了,甚至有時還不怎麼英明。對待索額圖一案,即系一例。通過《清史稿》所載,詔文並沒有明確提到索額圖到底犯了哪條罪過,可是從字裡行間中能明顯感覺,康熙是怒不可遏,甚至命令太子胤礽當即處死索額圖。從康熙下達的諭旨來看,小編覺得這和當初給拿鰲拜定罪的理由一致。所以不少歷史學家卻認為,或許索額圖欺君罔上,並且有自立為王的傾向,康熙是不可能如此對待有功之臣。目前最為權威的說法是,索額圖與高士奇、大學士明珠,這三方之間有不可調和的矛盾。索額圖又過多幹預康熙立太子儲君,康熙再三思索後軟禁索額圖,且巧立名目要了他的命。

鰲拜及其黨羽被康熙清除以後,蘇索額圖因立有大功,從此他平步青雲,飛黃騰達。事後他因功被擢為國史館大學士,兼任佐領。康熙九年(1670年),內三院改為內閣,索額圖被授予大學士。康熙十一年(1672年),加太子太傅銜,康熙十九年(1680年),授內大臣,再晉議政大臣,之後又升為領侍衛內大臣。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康熙指派索額圖、佟國綱率團與俄國談判,籤訂了《尼布楚條約》,雖然俄國獲得了很大利益,清政府作出了不小的讓步,但收復了被長期佔領的雅克薩城,結束了多年來中俄兩國邊境之間的戰爭,這和索額圖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索額圖,乃開國功臣、一等公索尼之次子,也是康熙帝的的親叔丈。鰲拜擅權之時,索額圖任一等侍衛,康熙七年授吏部侍郎,八年五月,索額圖「自請解任,效力左右」,復為一等侍衛。五月十六日,索額圖率一群少年侍衛及拜唐阿,擒拿了鰲拜,因功於八月授為國史院大學士,十一月改為保和殿大學士。隨後,索額圖權勢日盛,與康熙帝另一位大臣、大學士明珠「同柄朝政,互植私黨,貪侈傾朝右」。二十五年,索額圖被免大學士,改授內大臣、議政大臣,與俄國談判並籤訂了《尼布楚條約》。二十九年、三十五年,率八旗前鋒營、察哈爾四旗兵,從徵噶爾丹,四十年九月,以老乞休。康熙四十二年五月十九日,康熙帝命御前侍衛海青、乾清門侍衛武格、馬武傳諭索額圖:

從康熙的諭旨中可以看出,雖然康熙帝沒有直指索額圖犯下何罪,但一則是背後怨尤,二是議論國事,三是結黨妄行,四是「朕若不發,爾必先之」,五系索額圖乃死罪,其同黨將滅族,六乃嚴禁門上大人與眾侍衛在索額圖處行走。回想康熙八年五月索額圖率領侍衛擒拿鰲拜之事,這一切,不就是說索額圖犯有圖謀篡位弒君之罪嗎。這並不是妄加猜測,五年以後,即康熙四十七年九月,康熙宣諭皇太子胤礽之罪時,明確說道:「從前索額圖助伊密謀大事,朕悉知其情,將索額圖處死。」

初入仕途是以文職入宮,從康熙初年到康熙四十年這三十多年間,大大小小的朝廷事務,事無巨細,幾乎都有過他的身影,說起來他也算是康熙皇帝的大舅哥,是太子胤礽的親大舅,所以頗為受重用。但是索額圖受重用也不僅僅是因為這一層親緣關係,在康熙初年,權臣鰲拜企圖以下犯上,密謀謀反,正是索額圖出謀劃策,殫精竭慮的設計,將鰲拜黨羽一舉拔除,解決了當時康熙的一切後顧之憂。後吳三桂等人謀反,史稱「三藩之亂」,索額圖在評定三藩之亂中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血汗,根據《嘯亭雜錄》中記載:「索相當權時,多謀略,三逆叛時,公料理軍書,調度將帥,皆中肯要。」

明珠,納蘭氏,他們家族在清開國時是顯赫的大家族,不過到了康熙時期,納蘭氏逐漸沒落,明珠僅從父親那裡承襲了侍衛之職,可以說出身並不高。後來,明珠娶了英親王阿濟格的女兒為妻,雖說是與親王聯姻,但實際上,這門親事並沒有給明珠帶來任何好處。阿濟格是多爾袞的親哥哥,多爾袞死後,阿濟格也受到牽連,被順治帝秋後算帳,其子女或賜死、或削爵,因而明珠與其女的婚姻反而讓自己深受其累。在這樣的情況下,明珠的仕途發展基本要依靠自己的才能。

當然,索額圖做的事情,不僅這一件。當初,三藩叛亂,索額圖認為這是提議削藩的人的錯,向康熙提議將此人處死,被康熙斥責之後,也未見氣惱。反而在明了了康熙心意之後,積極出謀劃策,協助皇帝運籌帷幄。他的多個建議,也被康熙帝採納,對平定三藩起到了積極作用。後來禮親王昭槤在《嘯亭雜錄》中記載:「索(額圖)相當權時,多謀略,三逆叛時,公料理軍書,調度將帥,皆中肯要。」索額圖在平定叛亂、統一全國的事業中,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

「凡監禁:死囚,禁於內。軍流以下,禁外監。其強盜、十惡、謀故殺,及奉特旨拿問之犯,手、足、頸,各繞三道。盜竊、鬥毆、人命,及軍流、徙犯之情重者,手、足、頸,各繞一道。情輕各犯,及罪止杖笞,與婦人犯輕重罪者,止繞頸一道。老幼廢疾者,散禁。」這裡所說的鐵鏈,共長七尺,重五斤。按照《大清會典》的規定,強盜、十惡不赦犯人、故意殺人犯即特旨拿問之人,才能用三條鐵鏈,翻遍會典、刑律,從未有用九條鐵鏈重鎖犯人之規定。一條鐵鏈重五斤,九條就是45斤,捆在身上,任誰也受不了。何況還有腳鐐手銬,索額圖是年老之人,如此待遇還能活幾天。所以《清史稿》稱索額圖「尋死於幽所」,這個「尋死」二字用的很恰當,可以肯定地說,索額圖是康熙帝以九條鐵鏈折磨死的。康熙帝硃批奏摺中還有一處也講到了索額圖的情形,可以做些分析。五月十九日,王大臣交付公普齊、公齊克塔哈押解索額圖去宗人府。此時,「索額圖脖、手僅戴一層鐵索」,押到宗人府後,管宗人府的王、貝勒、普齊、齊克塔哈「共同給索額圖加戴腳鐐」。

有了父親這座靠山,索額圖走上仕途就容易多了,不過當時他還年輕,知道還有很多東西要學,因此態度還是十分謙虛。當時鰲拜的勢力漸漸擴大,與康熙的矛盾也日益增加,索額圖憑藉他敏銳的洞察力,知道此刻是表明立場的最佳時機。這時候的索額圖,就在想如何幫助康熙,去除掉鰲拜了。如果此事一成,自己就是滿清第一功臣,或許就能成為第二個「索尼」。可見年輕時候的索額圖,是個觀察力極強,且很有抱負的青年。不過,在隨後的徵伐噶爾丹的戰爭中,索額圖一直抱消極態度,受到康熙的斥責,曾被連降四級。康熙四十年(1701年),索額圖以年老為由請求退休,皇帝批准,其領侍衛內大臣由其弟任職。兩年之後,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正月,康熙突然以「議論國事,結黨妄行」為罪名拘捕了索額圖,不久他便死在幽所裡。其實,拘捕索額圖的真正原因是他捲入了宮廷內的儲位之爭。

四十三年正月初八日,步軍統領密奏說,「齊克塔哈之祖母奉承索額圖,稱之為叔叔,賴以為生」。議索額圖罪時,普齊嚴肅,不徇私,而齊克塔哈「反誣普齊脅迫餓禁凍死索額圖」。看來,這個曾經威風一時的索額圖,死得確實很慘。這兩點小編覺得是索額圖之災最重要的原因,而康熙下令逮捕索額圖後,他主動詢問太子的意見,就能看出康熙對這兩人早已不滿。任何妨礙到皇權統治哪怕功高蓋世,也難以苟活。按說索額圖有多大的罪過也不見得,只是他所處的環境和局勢相當微妙,索額圖又在風口浪尖處。行差稍微踏錯便萬劫不復,相互的權力派系碾壓中,索額圖太過偏激,誠然他是一位有能力的大臣,但是在宦海浮沉這麼多年,卻依舊不懂得明哲保身。最終被康熙下令囚禁於宗人府中凍餓而死。

相關焦點

  • 康熙為什麼殺索額圖?
    當然,在康熙掌權後,索額圖的官職也越來越高,從康熙八年(1669年)至康熙四十年,先後任國史院大學士、保和殿大學士、議政大臣、領侍衛內大臣等職。最終在1703年5月被圈禁宗人府,9月21日因飢餓而死。那麼為什麼與皇帝這麼熟悉的人,最終卻獲得了這樣的下場呢?參與太子黨爭看過很多清宮劇的朋友們都知道,在康熙晚年有一段經常的戲碼——九龍奪嫡。
  • 康熙三大重臣明珠,索額圖,佟國維,為何只有佟國維得以善終?
    老規矩,先上答案:明珠、索額圖、佟國維三人都是康熙王朝超級倚重的大臣,三人在朝中地位和根基都非常深厚,但是前兩人卻晚節不保,佟國維也是身陷險境,但是最後化險為夷,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結局主要是前兩人威脅皇權和不知進退。
  • 《康熙王朝》中,索額圖位高權重,為何會向周培公一個漢臣下跪?
    眾所周知,胤礽的生母赫舍裡皇后在生下胤礽後因為難產沒幾個時辰便死了,而她死前最大的願望便是康熙能立她的兒子為太子,當然這也是索額圖的心願。而在她彌留之際,卻無人敢如此提議。一來是後宮不可幹政,所以赫舍裡皇后;二來外戚要避嫌,所以索額圖也不敢講。
  • 索額圖作為康熙時代的權臣,最終真的被活活餓死了嗎?
    大家知道索額圖這個形象,一般都是從影視劇中來,但屏幕上的索額圖,和歷史真實形象還是有出入的。索額圖當了一段時間侍衛之後,職務在康熙七年晉升為禮部右侍郎,但他卻在第二年的五月辭去了這個副部級官職,改任康熙的一等侍衛,並且還被康熙皇帝「以弈棋故,召索相國額圖入謀劃」。
  • 和電視劇康熙王朝演的不一樣,明珠、索額圖的結局沒有那麼慘
    納蘭明珠1635年,納蘭明珠生於葉赫部,即今天吉林省四平市附近,經遼寧鐵嶺便進入遼寧撫順,也就是當時如日中天的建州女真。葉赫部被努爾哈赤率領的建州女真擊敗,投降建州女真,因此明珠一出生便是正黃旗,祖上更是與愛新覺羅家族淵源頗深,皇太極生母便來自明珠的家族。明珠成年後,迎娶了英親王阿吉格的女兒,也就是順治皇帝的表姐,因此按輩分講,明珠應是康熙皇帝的堂姑父。
  • 明珠為何從一個窩頭裡,就知道清朝內鬼是索額圖?康熙要保持平衡
    康熙多聰明啊,他知道明珠和索額圖是死對頭,所以在親徵噶爾丹的時候,用囚車把明珠帶著隨軍出徵,為什麼?但凡把明珠留在京城一天,那他的小命都會被索額圖給結果了。因此明珠就坐著囚車,悠哉悠哉地跟著康熙西徵。結果問題來了,全軍的夥食質量嚴重下降,就連康熙本人都只能吃窩窩頭了。
  • 康熙王朝:在明珠和索額圖倒臺後,為何康熙還要將李光地貶到臺澎
    從這件事情上便可以看出此時李光地的政治經驗淺薄,而與之相對應的是,明珠和索額圖確實要比李光地在朝堂鬥爭領域強上太多了。然而,一旦當發現李光地不能為自己所用,或者說其不能選擇跟隨自己的時候,那麼這二人也都會毫不留情的將李光地置於死地,因為不管是明珠,還是索額圖,都不會願意讓李光地加入到對方的陣營,哪怕這僅有微乎其微的可能性,也不會讓這樣的事情發生。
  • 康熙王朝有兩位大學士,索額圖和明珠,為何索爾圖成為第一罪人?
    大家都知道清康熙王朝有兩個著名的大學士:索額圖和明珠。索額圖是滿洲正黃旗人,出身貴族家庭,他的父親是索尼,但是索額圖的名利不是因為父親的權勢,而是因參與康熙清除鰲拜的鬥爭中,當時康熙也還小,索額圖只是個小侍衛,就把他召進宮裡和自己下棋,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在商量除掉鰲拜。
  • 索額圖:智擒鰲拜立下頭功,卻被活活餓死,還被罵成第一罪人
    生性倨肆,怙權貪縱康熙十三年,孝誠仁皇后生產皇次子胤礽時不幸難產去世,康熙與元後伉儷情深,對愛妻的思念便轉移到兒子身上,後來的雍正對此頗為嫉妒,在詔書中寫道「胤礽年幼時即深受聖祖康熙帝所鍾愛,寢處時依恩勤倍篤」,康熙十七年,康熙帝正式將胤礽冊封為太子。
  • 周培公平定了三藩之亂,為什麼被康熙拋棄?真實歷史究竟如何
    小說《康熙大帝》和電視劇《康熙王朝》等文學作品明顯拔高了周培公。電視劇中的周培公因為受到康熙皇帝的賞識從一個「落榜秀」被直接提拔到權力中樞,成為康熙皇帝身邊重要的紅人和智囊。康熙冊封太子甚至都是由於周培公的建議。周培公的恩寵程度不亞於索額圖、明珠、圖海。康熙皇帝因為心灰意冷之時,甚至任命周培公為輔政大臣。周培公一下子成為清政府的重要支柱。
  • 弘時必須死?從雍正殺子的傳聞解讀康熙朝末年的儲位之爭
    首先,「早薨」二字明顯帶有敷衍的意味,弘時生於康熙四十三年,比乾隆皇帝弘暦大7歲,雍正五年,弘時已經快24歲了,24歲的年輕皇子,說成是「早薨」,實在有點說不過去; 其次,弘時並不是「無嗣」,他有一子,名叫永珅,四歲時夭折了。 再次,弘時的死並不是正常死亡,在死前曾被嚴懲,並被削掉了宗籍。
  • 赫舍裡之謎:胤礽不是嫡長子,索額圖不是其父,與康熙感情極深
    康熙四年(1665年)七月,孝莊選定四輔臣之一索尼之子,領侍衛內大臣噶布喇之女(注意不是索額圖,他是索尼長子,索額圖是他三弟)赫舍裡氏為皇后,行納聘禮。同年九月初八日,玄燁遵照祖母慈命,與赫舍裡氏舉行了大婚典禮,新郎的實際年齡是十一歲又六個月,新娘十一歲又九個月,兩人是清朝帝後大婚時年齡最輕者。
  • 索額圖下場有多慘?在獄中被活活餓死,康熙說他是大清第一罪人
    索額圖乃是康熙朝四大輔政大臣之首索尼之子,侄女是康熙的結髮之妻孝誠仁皇后赫舍裡氏,康熙與皇后感情深厚,所以索額圖既是兩黃旗貴胄,同樣是親眷外戚。索額圖最早嶄露頭角是協助康熙智擒鰲拜(索額圖負責訓練布庫少年,並獻計擒拿鰲拜),這一年他34歲。由於幫助皇帝除去心腹大患再加上他是皇后的叔叔,所以索額圖迅速成為康熙皇帝倚重的肱骨大臣,官至保和殿大學士,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群臣之首!
  • 《康熙王朝》裡的攻臺決策
    但當時頒布的禁海困島政策剛剛施行一年,若立即武力攻臺,一來準備不足,二來相當於打康熙自己的臉。此時老奸巨猾的索額圖看透了康熙的心思,他讓自己的外甥、太子胤礽當朝向康熙提議武力攻臺,大獲聖寵。康熙封索額圖為特命欽差大臣,親自前往福建督戰。
  • 九子奪嫡:頗受皇帝喜愛的皇太子胤礽,是如何一步步失去太子之位的!
    那麼為了自保也不得不加入爭權奪利的行業,因為對於一個皇帝來說,絕對不會允許功高震主之人的存在。更何況這個人還是對自己皇位有直接威脅王爺,所以這類王爺一般在新君繼位後不是被軟禁就是被殺死。而又便引發了李泰、李恪等人的皇位爭奪戰,最終在晉王李治確立為太子後,這場風波才煙消雲散。而對於皇太子胤礽來說,更想後兩者的集合體。尤其胤礽的母親赫舍裡在生胤礽時難產而死,康熙非常痛惜而側立胤礽為太子。而當時對於胤礽來說形勢一片大好,內部自己是太子,一國之儲君。外部而言,朝廷重臣索額圖是自己的外公,所以只要胤礽能夠安安穩穩的下去,便能成為皇帝繼承人。
  • 備受重用的納蘭明珠,後來被康熙冷落,原因不僅僅是與索額圖爭鬥
    但是納蘭明珠是憑藉他自己的本事受到康熙的重用,因此覺得索額圖是憑關係得到高官厚祿的,很看不上索額圖。 當納蘭明珠提出削藩時,索額圖要康熙處死提出削藩建議的人,康熙說這是他的意思,沒有同意索額圖的建議,因此二人矛盾更加深了。
  • 歷史上,康熙皇帝一共娶了多少對親姐妹?
    康熙除了將髮妻所有的愛,都轉移到了胤礽身上之外,但凡赫舍裡忌辰,康熙當天破例不處理政務前往祭奠,以寄託哀思。小赫舍裡入宮之時,索尼家族已經今非昔比了。一則索尼離世已20餘年;其次,權傾一時的叔叔索額圖也因種種不法,遭到康熙的嚴厲警告。此外,小赫舍裡的另外兩個叔叔也不爭氣,一個懶惰,一個經常翹班,因此撤去了所有重要的職位。
  • 《鹿鼎記》索額圖歷史原型:擒鰲拜,平定三藩之亂,最終卻被處死
    這部小說是在清朝康熙年間的歷史背景下開展的,主要講的就是康熙年間鰲拜、吳三桂等人叛亂的事宜。歷史上,康熙青年時期也確實經歷了這些。當時有一位大臣,為他解決了這些麻煩。他就是索額圖,在《鹿鼎記》中也有這個角色。別看索額圖在劇中最後立下不少功勞是大贏家,但其實他在歷史上的結局可比鰲拜、吳三桂還要慘。
  • 三藩之亂意外爆發,索額圖建議殺明珠洩憤,康熙:你當朕是漢景帝?
    觀史,清朝康熙時期的「三藩之亂」和漢朝漢景帝年間的「七國之亂」有許多相似之處。但是,最先主張削藩的大臣結局卻截然不同。 雖然最後漢景帝平定了「七國之亂」,但晁錯之死,卻成了歷史悲劇。 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清朝康熙年間,三藩之亂爆發,由於康熙準備不足,清軍最初節節敗退。這時,有人建議把削藩的「始作俑者」納蘭明珠殺掉,以平眾怒,康熙卻沒有像漢景帝一樣殺掉忠臣。結果,當三藩之亂被平定後,明珠一躍成為清朝一代權臣。這件事,還要從頭說起。
  • 索額圖結局多慘?不僅活活餓死,還被康熙稱為「本朝第一罪人」
    想當年,《康熙王朝》一劇讓不少觀眾朋友為之震撼,那一首《向天再借五百年》也實實在在地唱出了康熙帝的心聲。不過,縱觀康熙的一生,在他61年的執政生涯中,發生了種種足以名傳後世的大事件,其中最值得稱道的,便是生擒鰲拜一事。只不過,幫助少年康熙擒獲鰲拜的,卻不是假太監韋小寶,而是一等侍衛索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