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底新聞網訊(記者 張海波 通訊員 謝嘉 鄧湘)小清(化名)身高1.74米,這在婁底女孩中很少見,但您不知道的是,身材高挑、肢體細長的小清患有馬凡氏症候群,這種疾病引發的主動脈瘤卻讓死亡與懷孕的她如影相隨,一旦血管破裂,醫術精湛的醫生也無力回天……12月16日,記者從婁星區人民醫院(婁星區婦幼保健院)獲悉,小清於上周三平安產下一名體重1850g克的女嬰。
爭分奪秒 開通就診綠色通道
12月8日,婁星區人民醫院(婁星區婦幼保健院)產科門診來了一位懷孕33+5周的孕婦,在眾多等待就診的孕婦中,這位身高1.74米,手指纖細的準媽媽顯得有些特別。孕婦小清告訴醫護人員,她小時候因體態異常,被懷疑患有「馬凡氏症候群」,但並未進一步確診。這次孕早期至湘雅二醫院完善相關檢查後確診為「馬凡氏症候群」, 湘雅二醫院多學科聯合會診意見可繼續妊娠,但需嚴密追蹤觀察。因此,她一直在產二科周輝紅主任門診進行產檢。
8日下午,她自覺胎動異常,在家人的幫助下趕緊驅車從新化趕到醫院就診。周輝紅主任查看了這名患者後,立即向分管院領導副院長曾華報告,並為小清開通了就診的「綠色通道」,盡最大努力保障母嬰安全。
突發險情 提前手術母女平安
經過檢查,小清的主動脈竇瘤已達49mm,周輝紅主任也不禁為小清捏了一把汗:「像她這種馬凡氏症候群的病人,情緒過於激動隨時可能會猝死」。了解清楚病情後,副院長曾華立即向區衛健局黨組成員、醫院黨委書記賀軍民和黨委副書記、院長邱進軍分別匯報,賀軍民和邱進軍立即向市、區兩級衛健委上報,同時指示副院長曾華、易賽君立即組織全院大會診並外請上級醫院專家網絡會診,經各級專家會診和討論後一致認為,小清不適宜繼續妊娠,隨時都有主動脈瘤破裂的風險,進而危及生命,建議立即進行剖宮產手術終止妊娠。
(圖為手術現場)
但與患者及家屬進行高風險談話時,患者及家屬強烈要求在本院住院治療。醫院緊急調度,賀軍民要求不惜一切代價全力救治,並隨時聯繫上級醫院專家全力保障母嬰安全。
要想成功施行這樣一臺手術,難度和風險可想而知,不僅考驗術者的醫技,同時對於手術團隊的默契也要求很高。在完善好相關術前準備後,9日上午,手術開始,經驗豐富的麻醉科主任洪琛在為小清實行了腰部麻醉後,卻出現了突發情況,因為這種疾病的原因,麻醉效果欠佳。幸運的是,半個小時後,麻醉效果漸漸明顯。為儘量減少手術時間,周輝紅與手術室團隊動作迅速完美合作,小清經剖宮產手術順利地產下了1850克女嬰,新生兒剛脫離母體,早就準備在一旁的新生兒科主任童霄立即對嬰兒進行一系列的搶救,女嬰安全,隨即通過綠色通道緊急送入新生兒科進行救治。
精心護理 醫護關愛溫暖人心
「這個產婦需要護理人員給予特級護理,術後的72小時需要嚴密觀察她的各項生命體徵。」周輝紅叮囑道。
(圖為24小時專人守護)
產二科護士長李建冠立即組織科內高年資護理人員成立特護小組,24小時專人守護,在醫護人員的精心治療和護理下,小清恢復非常理想並於16日康復出院。
出院時,小清一家人給產二科醫護團隊送上一面錦旗,感謝醫護人員這種生命至上,大愛無疆的舉措和精神。
「我給她說過,她是用生命在賭。」周輝紅主任表示,像小清這樣的患者,如果沒有做過系統的產前檢查,醫生不主張懷孕。即便那些經過手術治療或者動脈瘤沒有擴張的馬凡氏症候群患者,懷孕也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來源:婁底新聞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