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有個朋友,也很天真的相信可樂加味精有什麼「令人性奮」的作用,還邀請我們一起喝,後來我們就不是朋友了。
我就很好奇,你們怎麼老喜歡往可樂裡加各種奇奇怪怪的東西?可樂不要面子的嘛?看看可樂都被你們玩成什麼樣了:
可樂+糖、鹽、乾冰、沙子=可樂噴泉可樂+打火機燃料=可樂火箭可樂+醋、牙膏、小蘇打=強力可樂去汙劑可樂+味精=???
可樂裡將近90%都是水,味精加到可樂裡,很快就會溶解,但並不會產生什麼化學反應,只會得到一杯噴氣怪味可樂。
01你說可樂加味精等於春藥?趕緊醒醒,都2020年啦,怎麼還在信15年前的謠?
看看上面這張圖,這個謠言誕生的年代,遠在蘋果安卓「開天闢地」之前,大家都還在用諾基亞(胡說,這明明是索愛)的時代。
2005年在手機簡訊時代瘋傳的這條信息,除了「出門在外一定不要喝陌生人的可樂」這句話是真的,其他都是騙人的鬼話。
但是為什麼這麼多年過去了,也有這麼多專家出來闢過謠了,還是有這麼多人相信可樂加味精會產生什麼「不可描述」的功效?
不得不說這個人盡皆知的「神秘配方」真的是經久不衰,最初的謠言好像是想提醒你們不要喝吧,怎麼現在反倒有種躍躍欲試的感覺?今天我一定要讓所有進來的人都幻想破滅~
02可樂加味精到底會變成什麼,讓我們從化學的角度來看個清楚
味精的化學成分比較簡單,基本就是穀氨酸鈉,一種胺基酸(穀氨酸)的鈉鹽,化學結構長這個樣:
看到那個略顯不合群的鈉(Na)了嗎?它遇酸會被氫(H)取代,讓穀氨酸鈉和酸發生複分解反應,生成穀氨酸,它長這樣:
其實它長啥樣也不是特別重要,關鍵是我們要知道穀氨酸是構成蛋白質的結構胺基酸之一,也是人體重要的興奮性神經遞質,或許這就是謠言產生的源頭?
但神經遞質的興奮性與你們心裡想的「性奮」並沒有什麼關係,只是指神經元產生動作電位,神經信號進行傳導,至於傳導到你大腦裡的是「性奮」還是「疲憊」,穀氨酸可不管。
穀氨酸的事兒說清楚了,我們再來說說可樂,主要成分是水和糖,另外還含有微量的碳酸、焦糖色、磷酸、咖啡因和食用香精。
這裡面只有碳酸和磷酸可能和穀氨酸鈉反應,生成穀氨酸、碳酸氫鈉、磷酸鈉、磷酸二氫鈉。碳酸氫鈉就是小蘇打,磷酸鈉用於改善食品的結著力和持水性,磷酸二氫鈉則是一種酸度調節劑和穩定劑,它們都沒有興奮作用。
要說這個謠言配方中唯一有興奮作用的,就是可樂裡的咖啡因了,喝了確實能令人精神振奮,驅趕疲勞。但與咖啡裡的咖啡因相比,可樂簡直小兒科,你聽說過咖啡是C藥嗎?
再說穀氨酸在穀物蛋白裡大量存在,穀氨酸鈉也廣泛存在於各種天然食物中,比如雞鴨魚肉、菌菇、番茄等。所以說如果可樂加味精有什麼不可描述的功效,平時我們吃飯喝可樂怎麼會一點感覺都沒有呢?
最後還是祭出「可樂味精問題」中的經典食物模型,也是我的最愛菜單中的一員——可樂雞翅!我還愛一邊喝可樂一邊吃可樂雞翅呢,雞翅裡也含有穀氨酸鈉,但我吃完唯一的感覺就是——吃飽了有點撐。
當然如果你一次加了太多的味精,可能會產生味精攝入過量的副作用,比如噁心、焦躁、身體發熱,反正不會讓你好受,更別提有什麼化腐朽為神奇的功能了。
所以別再折騰可樂了,直接喝還不夠快樂嗎?順便也請放過這幾對「好朋友」好嗎:
雪碧+味精紅牛+味精啤酒+味精紅牛+紅酒紅牛+白酒白酒+生雞蛋醬油+生雞蛋
這些看起來都挺噁心的,求求你們不要再開發「新配方」啦,尊重科學,珍愛生命!真有問題還是去求助藍色小藥丸吧~
03總結
可樂加味精並不會產生什麼神秘物質,味精遇到胃酸一樣會產生穀氨酸,而可樂加不加味精都一樣有提神的作用。
把這兩種東西混在一起,除了讓你喝著噁心外,可能唯一的作用就是,給你一個拉黑請你喝這玩意兒朋友的機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