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她是著名的「左聯」女詩人,吟出過「寧為祖國戰鬥死,不做民族未亡人」的鏗鏘詩句,也是一位深入「76號」魔窟與日偽特務較量的紅色女諜,「漢奸」的罵名卻令她兩度蒙冤。電影《風聲》裡,「老鬼」顧曉夢的原型就是她。
苦難童年
「春天裡來百花香,朗裡格朗裡格朗裡格朗……」這是人們耳熟能詳的電影《十字街頭》插曲的詞作者就是關露,被譽為民國四大才女之一。
關露原名胡壽楣,又名胡楣,1907年7月14日出生於山西省右玉縣,籍貫河北宣化。
關露10歲時,父親去世。她的母親是位受過新式教育的知識女性,關露的性格受母親影響很深。可是,關露十五歲時,母親因病去世,留下關露和妹妹相依為命。
姐妹倆被二姨收留了。隨著關露一天天長大,二姨很想讓關露嫁一個好人家嫁了。可是,關露不願意去相親,於是逃婚了,帶著妹妹到上海繼續求學。她們遇到了進步人士劉道衡,對關露的遭遇很是同情,毫無條件地負擔起關露和妹妹的日常生活,還送關露去學校讀書。
從女詩人到地下工作者
1928年,關露考入南京中央大學。在這裡,關露閱讀了歌德的詩和莎士比亞的詩劇,新詩的自由筆調觸發了她的靈感,她開始創作新詩。
1930年關露開始發表作品,1936年11月出版詩集《太平洋上的歌聲》,1940年7月出版長篇小說《新舊時代》。
1932年,關露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參加「左聯」。她積極投身抗日愛國運動,擔任了上海婦女抗日反帝大同盟的宣傳部副部長,廣泛和女工交朋友,組織詩歌小組,宣傳革命道理。
1939年,關露正借住在中共黨員王炳南家裡,忽然接到八路軍辦事處負責人劉少文送來的一張電文:「速去港找小廖接受任務。葉劍英。」
「小廖」即廖承志,住在香港九龍。
關露到香港見到了廖承志,潘漢年也在座。廖承志神色凝重地對關露說:「黨組織要交給你一項特殊的任務——黨組織要派你到李士群那裡,去了解他的動態。」
李士群是抗戰期間設在上海極司菲爾路(今萬航渡路)日偽特工總部「76號」的頭子,日偽特務們在裡面設下刑訊室和地牢,亂捕濫殺愛國志士,人們稱之為「魔窟」。
策反「76號」頭子
關露返回上海,並開始同李士群接觸。
關露的妹妹胡秀楓曾在李士群妻子懷孕時救助過她,因此李士群對胡秀楓心存感激。利用這層關係,關露和李士群及其妻子取得了聯繫。
對於關露的到訪,李士群夫婦表現得極其熱情。第一次到李士群家去,關露對他說:「我失業了,想在你這兒找個事做。」李士群夫婦一聽就笑了,說:「我們這兒沒有適合你做的事情,如果你缺錢呢,每月來拿好了。」說完,就在關露的包裡塞了100元錢。
關露連著去了幾次,與李士群的妻子逐漸交好,周旋於眾多太太、小姐們之間,打麻將、逛街。經過反覆的工作,關露成功地利用李士群的關係,獲取了不少重要情報。如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夕,潘漢年向延安提供了有關日偽軍事動向的大量重要情報,這其中就有關露的功勞。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戰爭爆發,上海徹底淪陷。這一天,李士群忽然對關露說:「請你轉告潘漢年,如果老朋友真的要我,我願意幫忙。」很快,潘漢年在上海秘密約見了李士群。關露為中共策反李士群鋪平了道路,之後李士群與中共的秘密聯繫,改由其他同志負責,關露的工作由文化戰線轉到了隱蔽戰線,而朋友們也漸漸疏離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