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由周迅、李冰冰、張涵予、黃曉明等人主演的諜戰片《風聲》上映,影片一開始就把觀眾拉進了「尋找臥底」的刺激追查中。
隱藏在日偽隊伍裡工作的共黨「老鬼」,因某次傳播情報時不幸暴露身份,日軍為了揪出這名內鬼,就把5名身份存疑的人員帶到了一棟別墅裡囚禁了起來。為防止傷及無辜,日軍希望內鬼能主動坦白。但堅韌又聰慧的共黨臥底,不僅不會表露身份,還要在生死存亡時,利用能利用的一切繼續製造假象,迷惑日軍和周圍所有人。不到最後一刻,絕不認輸,爭取能把「日軍故意設計了埋伏,行動必須取消」的消息從密不透風的別墅裡傳遞出去。
5名存疑人員中,日軍想通過字跡抓到內鬼,不料「老鬼」早就在私下偷偷練了另外一個人的筆跡,正好在這一環節把髒水嫁禍給總隊司令侍從官白小年身上。白小年被屈打致死後,日軍對「老鬼」的恨意更勝一層。
在影片中,大隊長吳志國通過一首歌表明自己身份,引來了同是共黨「老鬼」顧曉夢的注意。當顧曉夢發現吳志國為了保她,不惜犧牲自己時,她流著淚和吳志國對咬,並迅速與之形成對立的身份——只要他們二人中有一人能活下來,就能把情報傳遞出去,防止共黨受損。
然而,事情終因顧曉夢引起,她不想連累無辜的吳志國,更不能眼睜睜地看著他幫她頂罪。顧曉夢把自己的真實身份告訴了和她囚禁在同一房間的李寧玉,讓李寧玉抓她邀功,揭露她的身份,犧牲前,她在自己內衣上,縫上了要傳遞出的情報……
在《風聲》的電影裡,顧曉夢的扮演者周迅在決意犧牲前那幾個震人心弦的眼神,讓人看了不禁流淚。一個臥底,在用生命,用智慧演繹著屬於她最後的人生。雖然她死了,但她的精神卻長存在人們心中。
在看電影的時候,每個觀眾都會隨著懸疑式的劇情被勾著好奇心開啟不斷的探索,直到結尾才知道誰是「老鬼」,知道她是怎麼傳遞出情報的。然而在麥家所寫的《風聲》原著裡,「老鬼」並不是顧曉夢,吳志國也並非共黨,第一個死去的被懷疑者也不是白小年……
《風聲》原著比電影更精彩,原因就在於原著中,「老鬼」只有一人!在陷入敵營,沒有希望、沒有同僚,只有死亡的陰影籠罩下,老鬼只能靠ta自己的智慧和計謀脫身,做最後的努力。
這種高危施壓下的困境求生,沒有電影中吳志國和顧曉夢所飾演的相互扶持的溫情場面,有的,只剩一對多的硬剛,和誓死也要傳遞出情報與敵人的機智對峙。
原著除了更突出老鬼單獨作戰的勇氣和智慧,麥家還對日本人肥原、幫助共黨傳遞情報的瘸腿老頭等諸多角色做了深入解讀和描繪。
肥原年少時很喜歡中國,中國的文化、歷史、山川河流都給他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他的《走遍中國》專欄在日本各大報刊競相發表,日本人通過他的筆觸了解外面的世界。但後來,肥原長大後再來中國時,他的文字卻充滿了批判和無奈。因為長大後,他成為了「記者肥原」,很多事情一旦接觸深了,撥開表象看本質,就沒那麼可愛了。
他看到官場、商人、文人學士再也沒有傲骨、正氣可言,他看到本該繼續發達的國家卻日漸腐朽且故步自封,他看到了從前太多美好的東西都在逐漸消亡,這讓他徹底寒了心。
麥家對肥原的描寫,讓我們通過外人的眼光重新審視自己,重新回望那個時代的祖國。他用一種新奇的筆觸讓我們對日偽找內鬼事件開啟了新的認知,不再是電影所演繹的那麼單一。
而麥家對瘸腿老頭的描寫,讓我們知道「老鬼」如何通過不同的訊號向他傳遞情報,讓我們知道再小的角色,也有他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原著,遠比電影解說得更為詳細和精彩。原著展現的不僅是情節和動人心魄的故事,更是展現了人性的複雜和多樣性。你能看到不一樣的「老鬼」,不一樣的日本人,不一樣的顧曉夢、吳志國、李寧玉……
更令人驚奇的是,原著中老鬼向外傳遞情報的方法也十分獨特,讓人看了拍案叫絕,比電影曲折得多!
有想通過《風聲》原著了解過去那段歷史的朋友,麥家的原著不容錯過。裡面的「東風、西風、靜風」,每一種風,都能把你的心緒和思想「吹」動。有想看的朋友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