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家原著《風聲》:善與惡的對峙,迷霧中驚心動魄的心理較量

2020-11-13 別樣明月



由黃曉明、李冰冰、周迅主演的電影諜戰劇《風聲》曾獲得了很多提名,其中李冰冰還因為在劇中飾演的李寧玉一角,獲得了臺灣金馬獎最佳女主角。

當看過麥家的原著《風聲》後,深深地感受到歷史的悲壯以及那個時期的複雜性。這是從電影中感受不到的,尤其是暗藏的「老鬼」李寧玉面對自身處境時的平靜、彷徨、不安,在作者的筆下仿佛一幕幕電影畫面。

這本書前半部分就像是在看一本推理小說,讓讀者不斷猜測到底誰才是真正隱藏在汪偽政府中的「老鬼」。但真正的精彩還在於書的後半部分,它就像一個謎底把真正隱藏在背後的細節一層層剝開,看後令人瞠目結合。

接下來,我們一起走進這部原著,講講麥家筆下的主人公李寧玉,探索她隱蔽的內心,體會那段驚心動魄的時刻。


一、鎮靜解決初步危機:模仿筆跡嫁禍給吳志國

原著中在一份密電裡這樣寫道:「全軍第一處,豈容藏奸細;吳金李顧四,你們誰是匪?」

短短幾句話拉開了小說的序幕,吳志國、金生火、李寧玉、顧小夢,被重點列為透露機密的懷疑對象,從這四個人當中要找出真正的「老鬼」,破壞共產黨的地下活動。

在剛開始的時候,這幾個人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危險,但是當張司令和日本人肥原像演雙簧一般念出這句話的時候,他們才明白自己所處的環境是多麼的危險。

李寧玉表面的身份是汪偽政府軍機處譯電科的科長,實際上是隱藏在敵人內部的「老鬼」。面對突然而來的危機,她鎮靜應對。


作為一個正常人,被敵人幽禁起來時面臨的恐懼,光想一想就覺得會手足無措,可李寧玉不一樣。她冷靜、機智、邏輯思維非常強。

她早就模仿了吳志國的筆記,所以當肥原和特務頭子王田香故意讓四人寫書信時,不露痕跡地偽裝了自己,讓吳志國成為了替罪羔羊。


年老後的顧小夢在回憶中曾說:「我說她天生是搞地下工作的,心理素質極好,天生有一種處亂不驚,臨危不懼的本領。你看,她多有心計,多了不起,啥事都看在眼裡,算在心裡。我搞地下工作這麼多年,從來沒見過像她這樣沉得住氣的人。她藏得真深啊。」

同樣是做特務工作的顧小夢,夠機靈聰慧了吧,看到李寧玉的如此做法,也是忍不住地讚嘆。這也是作者麥家的一種高明寫法,通過顧小夢的視角,襯託出了李寧玉的大智慧。


二、與老鱉接頭失敗,彷徨下的恐懼

有人說經歷過大孤獨、大絕望的人才能懂得《風聲》帶來的大堅韌和大智慧。

作為真正打入敵人內部的老鬼,李寧玉的心理素質確實過硬,但是她也有著軟弱的一面。看到情報不能及時送出去,在深夜裡無法入眠,也有著心底深處的絕望。

而收廢品的老鱉此刻的出現,無疑為彷徨下的李寧玉帶來了希望。老鱉是書中的一個重要的人物,看似不起眼的身份,其實是老鬼與老K最重要的聯繫人。


在老鱉想方設法進入到囚禁李寧玉的地方時,雖然有唯一的見面機會,但是卻被老鱉給誤解了。李寧玉胸前口袋裡插著那支白色筆帽的鋼筆,這是他們之間的暗號。

在小說中潘老解釋了其中的誤會,李寧玉當時的意思是擔心老鱉跟他聯繫被敵人發現,提醒老鱉不要接近他。但是老鱉卻把這個信號理解成沒有情況,無需接近她。

這麼大的一個失誤,導致了外圍的同志沒有意識到李寧玉所處的危險,放鬆了警惕。直到聽到李寧玉的死訊,才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

試想一下,在這期間,李寧玉是經歷了多大的恐懼啊。和嘻嘻哈哈的富家女顧小夢對比之下,不善言辭的李寧玉內心承受的壓力已經到了身體的極限。



三、捨身傳機密,戰勝黑暗的心理較量

在小說中,李寧玉被日本人肥原和特務頭子王田香高度列為老鬼的懷疑對象。心急如焚的李寧玉表現得反而比以往更加平靜。

她坐在陽臺拿出畫夾子開始作畫,用來打發被囚禁的時間。肥原看到後,也對這幅畫進行了仔細的觀察,還對李寧玉的畫功進行了稱讚。沒人知道,這幅畫下暗含著一組摩斯密碼。

都說當海面越平靜的時候,後面的暴風雨就越強烈。在無風無浪的表象下,李寧玉已經暗自做出了一個決定。那就是犧牲自己,通過後期把屍體運送出去達到傳遞情報的目的。


所以當一貫嚴肅鎮靜的李寧玉突然像個瘋子般衝向肥原,被狠狠打在地下奄奄一息的時候,她是在一心求死啊。

小說中對顧小夢的描寫著墨很多,反而對主人公李寧玉的敘述並不是很多。通常情況下,李寧玉都是沉默的,在她生命的最後時刻,作者麥家對她的狀態才有了多一些的講述。

在我看來,有了顧小夢的性格做對比,才能襯託出李寧玉不一般的性格。正如顧小夢所說的,李寧玉是南極的冰山,寸草不長,沒有色彩。冷得冒氣。而她自己,則是南京的紫金山,修成公園了,熱鬧得很。

李寧玉通過自己的屍體把情報傳遞了出去,這其中也有顧小夢的功勞,確切地說是一種成全。

李寧玉投身於革命,顧小夢為國民政府工作。兩人雖屬於不同的立場,但都互相理解。在當時嚴峻的時刻,顧小夢早就猜出了李寧玉是老鬼,但是她沒有說出來,而是成全了李寧玉。


英國劇作家羅伯特·博爾頓說過:「信仰不只是一種受頭腦支配的思想,它也是一種可以支配頭腦的思想。」

身為獲取情報的特殊工作者,隨時做出為組織捨棄生命的準備,正是有了這樣一個個偉大的革命先烈,才有了如今的歲月靜好。

在書中有這樣一段話:「我不怕死,我怕的是我愛的人不知我因何而死。我對你們如此無情,只因民族已到存亡之際,我輩只能奮不顧身,挽救於萬一……」

這段話讓人心裡哽咽難過,想想現在的人們,有時因為生活中一點挫折就想不開,甚至悲觀厭世。試問一下,比起英勇犧牲的先烈,我們是不是太脆弱了呢?

所以,好好活著,珍惜身邊所擁有的一切,方能對得起他們的犧牲和付出。

國人齊心協力,也才能保我山河無恙,幸福安康。


相關焦點

  • 麥家:真相伏筆《風聲》下部
    再次為《風聲》著迷,是因為讀客文化再版的原著《風聲》,讓我發現,原來《風聲》還打開了一個潘多拉的匣子。 電影藝術帶來的視覺聽覺衝擊,會瞬間攫住人的靈魂,抓牢人的情緒,但若論結構、懸疑、人性的解讀與彰顯,原著帶給我們的思考空間和餘震還要更強烈。
  • 《風聲》書評|風聲之後,世間再無傳奇
    終於等到了《風聲》。讀之前,我在想,該書與電影版的有多少相似之處,其實每部電影或者電視劇都是在原著上有所改編的,所以在讀完整本小說之後,發現有所不一樣的地方時,並沒有感覺很突兀。本書作者麥家,是中國當代說家、編劇,被譽為 「諜戰小說之王」。
  • 《風聲》裡的風聲,一場生死較量中的大堅韌與大智慧
    ————麥家因為以前看過了《風聲》的電影,所以當翻開《風聲》這本書時,每個人物便被電影裡的演員形象所代替了,但其中的許多細節以及人物的心理活動,不得不說,無聲的文字比有聲的音像來得更加入木三分,懸疑的節奏更加緊湊扣人心弦,所有的精彩在迷宮裡遊蕩,讀者跟隨作者嚴密的邏輯,伴著各自的思考直至真相大白,恍然大悟時不得不拍案叫絕。
  • 13年前玩轉羅生門式懸疑,麥家的《風聲》講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而且對原著進行了大幅度的「魔改」,包括最重要的「老鬼」一角。可以想見,《風聲》小說得有多麼硬核燒腦!而虛構加歷史,真真假假的寫法,讓閱讀過程就像穿越層層迷霧,步步逼近事件核心。這是《風聲》驚心動魄的故事下的聲音,弦外之音。」
  • 麥家《風聲》:看過那麼多諜戰大戲,若沒讀過這部原著,太可惜
    「《風聲》中有大孤獨,也有大絕望、大堅韌,恰如我當時的心境。他也是繼魯迅、錢鍾書、張愛玲之後首位入選英國「企鵝經典文庫」的當代作家,著有長篇小說《解密》、《暗算》、《風聲》、《風語》和《刀尖》等,其多部作品被改編為影視作品。《風聲》是麥家的代表作之一。 其改編電影09年上映,由李冰冰、周迅、張涵予和黃曉明主演,獲得豆瓣8.2的高分。電影精彩,原著更勝一籌。
  • 中國諜戰片的開山之作《風聲》,其實只演了原著的1/3
    而且對原著進行了大幅度的「魔改」,包括最重要的「老鬼」一角。可以想見,《風聲》小說得有多麼硬核燒腦!而虛構加歷史,真真假假的寫法,讓閱讀過程就像穿越層層迷霧,步步逼近事件核心。這是《風聲》驚心動魄的故事下的聲音,弦外之音。」
  • ​《風聲》誰是「老鬼」,是誰傳出的情報?原著答案比電影更精彩
    1、電影精彩,原著更精彩《風聲》是第一部國產諜戰電影,可惜,出道即巔峰。10年了,可以說《風聲》依然是最好看的國產諜戰片。為了揪出「老鬼」,他們在封閉的裘莊互踩互鬥,李冰冰、周迅、張涵予、黃曉明、王志文、蘇有朋、英達,演技炸裂,輪流飆戲,配角也是戲份拿捏的恰到好處,倪大紅、段奕宏老戲骨們甘當綠葉。
  • 沒有讀過麥家新版《風聲》,就不知道原著比電影還要精彩紛呈
    看過電影《風聲》,被影片裡面的情節環繞、驚險刺激所嘆服,知道那之後「諜戰片」紛紛上映,可以說麥家的「諜戰」小說,開啟了「諜戰片」的先河。殊不知,閱讀原著《風聲》,裡面的情節一波三折,探索真相,又不知道真相的過程,無論是從情節設置、寫作技巧及現實意義上都更精彩紛呈,與發人深省。
  • 《風聲》原著和電影裡的「老鬼」不是同一人,原著的刻畫更為精彩
    2009年,由周迅、李冰冰、張涵予、黃曉明等人主演的諜戰片《風聲》上映,影片一開始就把觀眾拉進了「尋找臥底」的刺激追查中。隱藏在日偽隊伍裡工作的共黨「老鬼」,因某次傳播情報時不幸暴露身份,日軍為了揪出這名內鬼,就把5名身份存疑的人員帶到了一棟別墅裡囚禁了起來。
  • 《風聲》再起,麥家、黃曉明十年後再聚首,共談人生低谷
    《風聲》作為麥家的代表作之一,一經出版便斬獲多項大獎,並多次被改編為影視和話劇作品。此書全新修訂版將由讀客文化打造,新增萬字麥家創作談,6幅原創插畫,717處修訂,於近日推出。見面會現場,有不少讀者都是專程從外地趕來。讀者之中不乏很多年輕面孔,足以看出麥家在00後讀者中,同樣擁有強大的號召力。
  • 從麥家《風聲》解析兩個女人的情感密碼
    記得剛剛看過電影《風聲》的時候,很多小夥伴都在求證討論,說她們之間含情脈脈的眼神、曖昧纏綿的相處都指向了一個事實。但是,我並不支持這種看法,我更傾向於她們之間的「愛」,隸屬於另外一種性質。用情感來拷問人性,用人性來驗證情感,這是電影最根本的用意。近期,有幸讀到麥家先生的《風聲》,更加印證了我的判斷。這本小說是電影《風聲》的原著。
  • 麥家新版《風聲》:歷史沒有真相,被時光掩埋的秘密遠比公開的多
    但是,在走出影院的那一刻,再細回想,腦海裡殘留地竟只是影片裡各種酷刑的觸目驚心,之於影片真正想要傳達的內涵反而如片名《風聲》那般隨風而去了~時至今日,機緣巧合之下,再讀麥家的新修版《風聲》,竟會讓我手不釋卷,心緒難平,只後悔當時就不該因著對電影改編的不夠深刻而錯過了對原著的閱讀。原來,電影只是改編了原著的三分之一。
  • 「諜戰編劇」麥家經典力作如何透過《風聲》未止,描述信仰永在
    看到有篇文章寫電影《風聲》裡有個情節,藏了編劇對人性的深刻分析。日本軍官武田君特別變態,在審訊李寧玉的時候,命令她脫光衣服,用冷冰冰的尺子測量她的身體。後來,有著高智商、強大心理素質的李寧玉,感到精神上受到侮辱,崩潰了。懷著好奇的心 ,利用一個下午的時間把麥家的原著小說《風聲》看完了,我在想什麼是信仰?英國劇作家羅伯特·博爾頓說過:「信仰不只是一種受頭腦支配的思想,它也是一種可以支配頭腦的思想。
  • 諜戰劇《風聲》質量一般,橫店風過濃,麥家小說改編還看柳雲龍
    《風聲》該劇根據麥家同名小說《風聲》改編,講述了共產黨地下工作者「老鬼」打入日偽情報組織內部,卻在緊要關頭被截斷傳送路線,自己也面臨身份暴露的危險。麥家的《風聲》緣起於小說《暗算》面世以後,上海的一位大學教授特意找到麥家,談起了其父早年類似於《暗算》中的「捕風者」的經歷,由此引發了麥家的創作衝動,小說《風聲》應運而生。
  • 李冰冰《風聲》出演大尺度場面,堅決不用替身,原著道出她的用心
    ,還是十年的光陰積澱賦予它的附加意義,都讓《風聲》成為國產主旋律電影中的一座巔峰。在影片中,李寧玉畢業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她有著頂尖的智商、強大的心理素質、超強的邏輯思維,而且善於詭辯,平素都以一副清高孤傲的態勢出場,如今卻遭到日本人如此踐踏和侮辱,心中自然痛苦不已。而這正是日本軍官想達到的目的——他就是想通過侮辱的手段,摧毀她的意志、攻破她的心防、踐踏她的尊嚴,好讓李寧玉坦白交代自己的身份。
  • 麥家小說《風聲》中的諜報英雄:沒半點風聲,命運卻留下指紋
    2009年,李冰冰出演《風聲》中的譯電科科長李寧玉,一舉奪得金馬影后,而負責給李冰冰配戲的周迅,同樣不俗。她飾演的顧小夢(地下黨員「老鬼」),也像歷史一樣弔詭,真假難辨。《風聲》是一場帶著點悲劇色彩的絕唱式演出。麥家是繼魯迅、錢鍾書、張愛玲後第四位入選英國「企鵝經典文庫」的作家,掀起了中國諜戰小說的新熱,這熱度一直延續至今。
  • 《風聲》:電影與原著之間,差著博爾赫斯和《四福音書》
    《風聲》是根據麥家同名小說改編的中國大陸首部諜戰大片,匯聚了周迅、李冰冰、黃曉明、張涵予、蘇有朋、王志文等大牌演員。在跌宕起伏的情節中穿插著殘酷與變態,票房大火,甚至帶火了諜戰片,形成一股熱潮。但正是這些場景,使我長期以來很難對《風聲》小說及其作者有好感:一個小說家,津津樂道於這些殘忍血腥以及SM式的場景,展示類似「滿清十大酷刑」場景以滿足人們的獵奇心,能是好的小說家嗎?最近,讀完了讀客文化2020年出版的最新版小說《風聲》後,才發現小說原著的光彩被電影給埋沒了。
  • 好的電視劇就是讓人一刻也不能放下,推薦幾部好劇風聲2020
    第三部要推薦的就是諜戰劇迷們喜歡的《風聲2020》最近悄然在某平臺播出的電視劇《風聲2020》是根據著名諜戰編劇作家麥家的原著《風聲》改編的電視劇《風聲2020》,眾所周知2020年諜戰迷翹首期盼的柳雲龍諜戰劇《勝算》終於通過換臉女主播出了,但是諜戰迷紛紛表示柳雲龍廉頗老矣,這部劇不是柳雲龍原來諜戰劇的味道,其實也只能說是剪去的太多了,劇情連貫不上,也實在是冤枉柳雲龍了,
  • 《風聲》:那些打不死你的,終將使你更強大
    故事是從1941年開始的,正值抗日戰場對峙之際,汪偽政權情報部門的五位機要員:吳志國、金生火、李寧玉、白小年、顧小夢,在睡夢中被帶入這處別墅。》宣傳海報監視監聽、設計對比字跡、血書詐死、酷刑逼供,一方面日本特務與五人展開了心理博弈,另一方面五人也開始互相猜忌、暗算,企圖糾出「老鬼」自證清白。
  • 周迅痛哭、李冰冰喝酒壯膽、蘇有朋想辭演,你所不知道的《風聲》
    但它也只拍了原著的三分之一!跟原著比起來,影版《風聲》更像是降維版:影版只拍出了原著三分之一的內容,而且對原著進行了大幅度的「魔改」,包括最重要的「老鬼」這個角色。《人生海海》作者麥家經典力作!茅盾文學獎得主,繼魯迅、錢鍾書、張愛玲後入選英國「企鵝經典文庫」的當代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