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文學史上,還有比李白與杜甫之間的友誼更深厚的嗎?天寶三年四月,唐代最偉大的兩位詩人在洛陽相逢了,從此,文學史上留下了一組書寫友誼的偉大作品。《贈李白》《春日憶李白》《冬日有懷李白》《天末懷李白》《夢李白》《沙丘城下寄杜甫》……一首首噴薄著激情的詩作,表達著相互間的思念之情。誠然,在李杜二人留下諸多名篇佳作中,這些作品可能並非最上乘之作,也有很多讀者並未讀過,但是,這些詩作所表達的友誼和其文學價值卻是很難被超越的。其中最為膾炙人口的當屬杜甫的《春日憶李白》一詩。
春日憶李白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
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
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
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
天寶三載,李白和杜甫在洛陽相遇,二人一見如故,同遊同眠,從此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大約三年之後,李白趕往江東,杜甫奔赴長安。在長安,杜甫難以抑制對李白的思念,寫了多首懷念李白的詩,這首便是其中之一。這首詩抒發了對李白的讚譽和懷念之情。全詩感情真摯,文筆直率,懷念之情傾懷而出。詩中不但有「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這樣流傳千古的名句,而且有「春樹暮雲」這樣美麗的成語。
這是一首五言律詩,首聯「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這是詩人發自內心的熱烈讚美:李白的詩作無人能敵,他那高超的才思也遠遠地超出一般人。不群,不平凡,高出於同輩。這一聯中後句是對前句的說明,是說李白之所以「詩無敵」,就在於他思想情趣,超凡脫俗,因而寫出的詩,出塵拔俗,無人可比。周珽《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引唐陳彝語:「飄然思不群」五字,得白之神。金聖歎《杜詩解》說:「白也」對「飄然」,妙絕,只如戲筆。
頷聯「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是詩人對李白詩風格的讚美和評價:李白的詩作既有庾信詩作的清新之氣,也有鮑照作品那種俊逸之風。庾開府,指庾信;鮑參軍,指鮑照。庾信、鮑照都是南北朝的著名詩人。可以說,詩人對於李白,既有真摯的友誼,又有無比的敬仰,所以他不吝筆墨,發自內心地表達對李白詩的喜愛之情。首頷兩聯四句,筆力峻拔,熱情洋溢,贊詩亦即憶人。詩人從成就、地位(無敵);氣質、個性(卓然不群);風格(清新俊逸)等方面高度評價了李白,不僅如此,還在下一聯中加以補充,詩意前後勾連,曲折變化。喬億《劍溪說詩》說:杜詩「俊逸鮑參軍」,「逸」字作奔逸之逸,才託出明遠精神,即是太白精神……清高宗敕編《唐宋詩醇》:頸聯遂為懷人粉本,情景雙關,一何蘊藉!
頸聯「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表面看只是寫了作者和李白各自所在之景,其實表達的是一種深深的思念之情:如今,我在渭北獨對著春日的樹木,而你在江東遠望那日暮薄雲,天各一方,只能遙相思念。「渭北」指杜甫所在的長安一帶;「江東」指李白正在漫遊的江浙一帶地方。在中國詩詞大會上,點評嘉賓蒙曼老師深情地說:杜甫這首詩不但表達了最真摯的友誼,還貢獻了一個美麗的成語:春樹暮雲。今天我們用這個成語表示對遠方友人的思念。當詩人在渭北思念江東的李白之時,也正是李白在江東思念渭北的詩人之時;而詩人遙望南天,惟見天邊的雲彩,李白翹首北國,惟見遠處的樹色,又見出兩人的離別之恨,好像「春樹」、「暮雲」,也帶著深重的離情。
此聯用了借景抒情、寓情於景的表現手法。長安的樹木枝椏吐綠,春意盎然,詩人看著眼前春景,想像著此時江東也許正值日落時分暮雲紛紛,而身處江東的李白,也正應該翹首北望,思念詩人。兩句詩,牽連著雙方同樣的無限情思。回憶在一起時的種種美好時光,懸揣二人分別後的情形和此時的種種情狀,看似平淡,實則含蘊極為豐富,是歷來傳誦的名句。沈德潛《唐詩別裁》說:少陵在渭北,太白在江東,寫景而離情自見。張謙宜《繭齋詩談》說:「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景化為情,造句三昧也。似不用力,十分沉著。
尾聯「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正是因為前面做了大量的鋪墊,將思念之情渲染得深厚濃烈,所以很自然引出了相逢的熱切期望:我們什麼時候才能同桌飲酒,再次仔細探討我們的詩作呢?說「重與」,是說過去曾經如此,這就使眼前不得重晤的悵恨更為悠遠,加深了對友人的懷念。用「何時」作詰問語氣,把希望早日重聚的願望表達得更加強烈,使結尾餘意不盡,迴蕩著作者的無限思情。王嗣奭《杜臆》說:公懷太白,欲與論文也。公與白同行同臥,論文舊矣。然於別後另有悟人。因憶向所與言,猶粗而未精,思重與論之。此公之篤於交誼也。
這首詩以贊起筆,以「論文」結束,由詩轉到人,由人又回到詩,轉折過接,極其自然,通篇始終貫穿著一個「憶」字,把對人和對詩的傾慕懷念,結合得水乳交融。以景寓情的手法,把詩人的思念之情,寫得深厚無比,情韻綿綿。全詩感情真摯,文筆直率,懷念之情傾懷而出,詩人在抒發懷念之情的同時,高度評價了李白詩歌的重要地位和突出風格。並留下了「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這樣流傳千古的名句和「春樹暮雲」這樣令人神思魂往的美麗成語,所以堪稱最美的懷人之作。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如不慎觸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