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曼:讀四時之詩,品人生五味

2020-11-18 騰訊網

世界上總有一些美好的事物,讓人怦然心動,比如:

晨起鳥鳴,夜半鐘聲

陌上花開,楊柳依依

曉風殘月,紫陌聽雪

疏影橫斜,暗香浮動

月上柳梢,人約黃昏

夏天來了,閉上眼睛,你能想像出夏天的樣子嗎?

荷風竹露,綠樹濃陰,你知道那是怎樣的色彩、怎樣的感覺嗎?

聽聽詩人們怎麼說吧: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新荷初出水面,綠嫩的葉子似睡眼未開,一隻小小蜻蜓已飛停在上頭。僅用兩句,便描繪出一幅充滿生活情趣的初夏畫卷。

你再聽:連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覺夏深。

陰雨連綿,不知不覺間,溫暖人間的春天已經悄然離去。等到天氣晴朗,才發現已經到了炎熱難耐的盛夏。

你是不是也聽出了春天的消逝,夏天的到來?

但面對山水湯湯,人間草木,你可曾停下腳步,細細品味?

你是不是整天忙忙碌碌,一閒下來就有點兒不知所措?

你是不是已經失去了發現美的能力?

你是整天沉迷於逛淘寶、打遊戲呢?

當你剁夠了手,耗完了精力的時候,那種空虛感和焦慮感真的解決了麼?

焦慮、浮躁、快節奏的工作、高壓力的生活,讓人變得麻木,物是人非,我們丟失了情趣,變得乏味。

我們言語粗糙,我們眼睛昏暗,我們心靈疲憊,這是現代人的通病。

過得詩意反倒成了奢侈,被人嘲笑不接地氣。

那麼,嘈雜的生活裡,讀詩尚有用否?

很多人都在講「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但是大部分人仍需要苟且的活著,即便去追求,追求的也多是遠方,而不是詩。

那讀詩歌還有用嗎?

其實,從實用學的角度講,讀詩,並沒有什麼用處。

可既然沒有用,為什麼我們還要讀詩呢?

因為讀詩的過程本身就是一次美的享受,美的歷程。

我們讀懂了詩,有了詩心,你可以變的多情,變的豁達,變的柔和。

當你傍晚望見天邊的斜陽,會不自覺為那縷殘紅會心一笑;

當你攜著寶貝月下散步,可以指著那輪清輝告訴孩子,它還有一個唯美的名字,喚作白玉盤。

人們常說腹有詩書氣自華,一個人的氣質是裝不出來的,眉眼之間是庸俗或是超脫,或許你自己不自知,旁人卻是一眼便能分辨出來。

生活本就是充滿著離亂與溫暖,當一地雞毛成為不可避免的日常,保留著初心的嚮往與詩意的安放,便顯著尤為彌足珍貴。

其實,古人是認認真真過日子,不經意把平凡過成了詩,讀詩就是讀生活,讀詩就是讀人生,詩意並不遙遠,詩心就在眼前。

餘暇片刻,用聽一首詩的時間,就會把你帶入另外一個世界,讓自己靜下心來,感受和古人之間生命狀態的溝通,不帶功利色彩,沒有任何顧慮,純粹地體悟那份觸動和暖意。

因此,我們要漱漱口,洗洗眼,清清心,跟著蒙曼老師和大家一起讀唐詩,一起走過冬春夏秋,經歷喜怒哀樂。

看過《中國詩詞大會》的朋友,對評委蒙曼老師應該不陌生。

她的點評瀟灑幽默、內容豐富,尤其那些詩詞中的歷史小八卦,被她講得十分有趣。

比如她說:元稹雖然寫出了「曾經滄海難為水」,卻是「歷史上著名的一個深情但不專情的人」。

作者介紹

蒙曼

歷史學者,北京大學歷史學博士;

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

碩士生導師,中國古代史碩導組長;

《中國詩詞大會》《中國成語大會》

《中國謎語大會》《漢字聽寫大會》

點評嘉賓;

5次登上央視百家講壇,

先後講述《武則天》《太平公主》

《長恨歌》《隋文帝》《隋煬帝》

著有《蒙曼說隋》《蒙曼說唐》系列暢銷作品,語言風格平易而靈活,引起巨大反響

並得到易中天、梅毅、孟憲實等眾多同類學者的推崇和廣大觀眾的喜愛。

相關焦點

  • 四時之詩:蒙曼品最美唐詩
    四時之詩:蒙曼品最美唐詩作者(編者):蒙曼 著出版單位:浙江文藝出版社出版時間:2018-04定價:45ISBN:9787533951665作者(編者)簡介:蒙曼,歷史學者、中國詩詞大會評委、百家講壇主講人、中央民族大學歷史系教授,北京大學歷史學博士。
  • 蒙曼:長養詩心看遠方
    「四時」之美,吸引著我們奔向新的一年。封面新聞近日重點推出由封面研究院人文研究所組織評選和發布的2019·名人堂年度人文榜。目前,投票活動正在封面新聞app上火熱進行中。其中蒙曼解讀唐詩的作品《唐詩之美》,位列候選書單之中。  這本《唐詩之美》,是繼《四時之詩》《人生五味》之後,蒙曼講解唐詩的第三部作品。
  • 【好書推薦】蒙曼的女性詩詞課
    《蒙曼:唐詩之美》 蒙曼老師甄選五萬餘首唐詩之精華,圍繞愛情、友情、鄉情、宦情、江山情五種人之常情,精心編排修訂33首詩文講稿,帶領讀者品味唐詩中的韻律、意境、哲理、人情之美,回顧唐朝人的生活美學。
  • 專訪「詩詞大會」蒙曼 | 詩詞無用的年代,為何我們還要讀詩?
    第一次上「百家講壇」的時候,蒙曼只有32歲,是這個節目最年輕的講師。「我並不比別人強,事實上人家先天會覺得你不如人,而你不能坐實這種想像。因為介意,所以要努力。」在之前選擇品讀《唐詩三百首》的時候,蒙曼並未料到有一天詩詞會達到如此「沸點」。
  • 夢園·詩韻——《四時之詩:蒙曼品最美唐詩》之《石魚湖上醉歌》
    這首詩是怎樣寫的呢?讓我們聽聽蒙曼老師的解讀吧:看第一句:「石魚湖,似洞庭,夏水欲滿君山青。」一灣小小的石魚湖,在我眼裡像洞庭。夏天湖水漲起來,石魚仿佛君山青。這句詩就是那麼簡單,把石魚湖比作洞庭湖,把石魚比作君山,湖水漲滿,山色青青,雖然是夏天,卻有一份難得的清涼感撲面而來,讓人覺得心情是那麼愉快。
  • 蒙曼:四季詩意生光輝
    蒙曼熱情開講  □本報記者 祝芸生 張 衍 文/圖  四季輪迴,流年漫漫。11月14日,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歷史學者、中國詩詞大會評委、百家講壇主講人蒙曼做客省圖書館贛圖大講堂,與我省讀者相談於詩歌的國度裡,尋一腔雅致,無塵無瀾,在四季詩意中,體會人生五味,拾起生活中的另一種美麗。
  • 「小於丹」蒙曼:因「燕子」惹爭議,父母為其徵婚,任婦聯副主席
    父親一怒之下就把蒙曼的書所在柜子裡,但是嗜書如命的她,有一天竟然把柜子上的鎖砸掉了。最終,父女達成協議,每天在完成作業之餘,只能有2個小時用來讀課外書。1999年,24歲的蒙曼開始了她的讀博之路就在蒙曼一步步走向人生巔峰,收穫肯定和讚揚的時候,質疑的聲音也慢慢多了起來。
  • 45歲不婚,卻堅持追尋白頭偕老的婚姻,蒙曼老師有理性的女權主義
    對於百家講壇的忠實觀眾來講,"蒙曼"這個名字,一定都是不陌生的。蒙曼是中央民族大學的歷史教授,平時在學校,就是一位講課十分風趣的老師。到了百家講壇這個節目上,也是一樣的風趣。後來2017年《中國詩詞大會》的成功,更是將蒙曼老師推向了「女性國學大師」的位置之上。成為了一名文化界的「網紅」。但俗話說的好,「人紅是非多」。在對蒙曼老師文化素養以及其學術態度的誇讚之中,總有那麼一些不和諧的聲音出來。其中最多的,便是將蒙曼老師至今已經45歲還未婚的事情拿出來說。
  • 蒙曼洪山禮堂講《詩經》,三大要點你get到了嗎?
    楚天都市報記者徐穎 通訊員陳鼎 6月29日,著名文化學者蒙曼做客洪山禮堂,參加湖北經心書院150周年紀念活動,帶領現場觀眾共同開啟一場探索古典詩詞的浪漫之旅。蒙曼是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北京大學歷史學博士。
  • 詩詞「藥引子」蒙曼:帶你領略中國文化之美
    從講歷史跨行講詩,她笑稱自己是一個「藥引子」,驅散大家對詩詞「高深晦澀」的成見,吸引各式各樣的人走近詩詞,理解傳統文化。  「我們原來講優秀傳統文化,比較多的是在考慮內容,但實際上內容和載體是密不可分的。」10月26日,蒙曼入駐抖音,成為「都來讀書」全民閱讀計劃領讀人,帶領網友在抖音共讀好書。
  • 蒙曼入駐抖音:帶你領略中國文化之美
    10月26日,蒙曼入駐抖音,成為「都來讀書」全民閱讀計劃領讀人,帶領網友在抖音共讀好書。她表示,這對自己是全新的體驗,希望通過抖音這個新載體,讓更多的人愛上讀書,領略文化之美。無論是在《百家講壇》主講歷史,還是在《中國詩詞大會》點評詩詞,蒙曼都希望認認真真地與大眾分享中國文化之美。在蒙曼看來,中華民族把詩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詩涵蓋社會的方方面面,而且有助於人的道德追求。越是在柴米油鹽醬醋茶的世俗生活中,越需要詩,因為詩可以讓人跳出生活,從更高的境界看待生活。
  • 蒙曼詩詞課:腹有詩書,如草之蘭
    一個個傳奇女子的跌宕人生在眼前徐徐展開,讓人聽得入迷。《蒙曼女性詩詞課》 識別圖片二維碼,即可訂閱 這種真實,給了我們一個看待歷史的全新視角,也給了我們解決生活難題的有用之法:面對中年婚姻危機,管夫人用一首詩就能體面地化解——這種柔軟又不失尊嚴的力量,是智慧女人必備的婚姻課程;孩子貪玩、叛逆、難溝通,孟母用她的教育觀給出了答案——
  • 蒙曼犯低級錯誤,將「舊時王謝堂前燕」解釋錯,她水平被高估了?
    例如當年的《易中天品三國》,又例如後來的蒙曼老師講述《唐玄宗與楊貴妃》。平心而論,筆者以前對這些老師特別的崇拜,一開始喜歡上的是王立群和易中天,後來又回過頭來喜歡上的蒙曼老師。不得不說這些老師都是非常的厲害,他們不僅能夠引經據典說正經歷史,而且還能夠用比較幽默的語句講出這個故事。所以《百家講壇》以高端的學術,最終以樸素的方式傳播給了眾人。
  • 蒙曼講詩詞:腹有詩書,如草之蘭
    一個個傳奇女子的跌宕人生在眼前徐徐展開,讓人聽得入迷。《蒙曼女性詩詞課》 識別圖片二維碼,即可訂閱每一個女子的背後,都是一首錦繡詩篇, 一段傳奇人生: 「掃眉才子知多少,管領春風總不如」:薛濤的朋友圈有半個大唐才子,為何卻被文壇「渣男「辜負半生?「自言才藝是天真,不服丈夫勝婦人」:上官婉兒業務能力極強,為何也難逃時代賦予的悽慘命運?在蒙曼看來,這些古代姐姐們的快意人生,每個都特別值得拿出來好好聊聊。
  • 中國詩詞大會評委蒙曼,書香中走出的才女,到底厲害在哪?
    蒙曼的父母是兩名教師,父親教語文,母親教英語。因為蒙曼父母都是老師,都有著良好的閱讀習慣,小小的她也受到父母影響喜歡讀書,在「每天寫完作業,必須閱讀兩個小時的課外書」這樣的家規之下,蒙曼自小就是「書蟲」。也正是因為她飽讀詩書,所以語文和歷史的成績特別好,後來被保送到了中央民族大學歷史系。大學畢業後,再次被保送到母校攻讀碩士學位,之後考入北京大學歷史系讀博,現在中央民族大學任教。
  • 怡紅院裡的四時人生
    第四十一回「櫳翠庵茶品梅花雪」就是寫妙玉請黛玉、寶釵喝「體己茶」,烹茶的水是「在玄墓蟠香寺住著,收的梅花上的雪」,「試」、「掃」和「烹」動作連貫,畫面十分鮮活靈動。我們姑且不論是否有索隱嫌疑,但從第三十七回、三十八回的《海棠詩》和《菊花詩》中可以知道,曹公絕不是見花寫花、看景寫事的庸碌之輩,而是善於借物喻人、寄情於物,不難看出《四時即事詩》裡也暗嵌了諸多女孩的芳名、命運及佚稿中的一些情節。
  • 筱青讀詩詞:四時讀書樂(讀書之樂樂何如?綠滿窗前草不除)
    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讀書好。讀書之樂樂何如?綠滿窗前草不除。《四時讀書樂》是宋代翁森所作四首聯章歌詠讀書之趣的勸學詩。此詩被清代《四庫全書》收錄,民國初期曾被教育部部長葉楚傖編進國文教科書,為中學生必讀書目。可惜現今的課本也好,《中小學生必背古詩詞》也罷,都沒有選入此詩。
  • 人生五味,品出來卻不知是哪一味
    柳葉隨風低撫眉,總是一味又蓋過一味,五味翻轉;初時相識是一味;相知熟悉又一味;歡歡喜喜添一味;吵吵鬧鬧算一味;別離末路加一味。心中是何滋味,品出來是生活,品不出是人生。人總是在為得不到的東西輾轉反側,不斷地幻想著改變已經發生的;未來是未知的,不去想,不去做可以創造的。人性很坦然,俗氣不可免。就是喜從前,就願扯舊緣。
  • 詩詞大會4位嘉賓品「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僅蒙曼理解欠妥
    01蒙曼的理解:勵志詩蒙曼的理解概括下來就是:「行到水窮處」指的是人生到了山窮水盡之處,而「坐看雲起時」則體現的是王維的樂觀精神。由此可見,蒙曼是把此詩理解成了勵志詩。這種解讀到底錯沒錯?小美覺得確實有欠妥的。王維此詩從整體上來看,體現的是一種對待生活的從容態度。「行到水窮處」,是他主觀閒逛的結果,並不是指人生遇到的客觀困難。事實上,王維這段時間並沒有仕途不順,所以他寫此詩時與不得志的陸遊在《遊山西村》中「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人生境界是完全不同的。
  • 從百家講壇火到詩詞大會,國學女大師蒙曼被一首唐詩打回「原形」
    而在這些節目中,大家都喜歡那些才氣過人的選手及導師,蒙曼就是其中的一位。她素有"國學女大師"之稱,但是在第五季的《中國詩詞大會》中卻被一首唐詩打回了「原形」。1992年,蒙曼收到了中央民族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她選擇了文科裡的冷門專業歷史系。而後一路讀到了博士,畢業後,她選擇留在學校任職教師。蒙曼講課的方式幽默詼諧,各種文化典故信手拈來,深受學生們的喜愛,每次輪到蒙曼上課,教室裡就擠得水洩不通,連走廊裡都站滿了其他系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