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曼:長養詩心看遠方

2020-11-19 華西都市報

蒙曼

  「春水滿四澤,夏雲多奇峰。秋月揚明輝,冬嶺秀孤松。」「四時」之美,吸引著我們奔向新的一年。封面新聞近日重點推出由封面研究院人文研究所組織評選和發布的2019·名人堂年度人文榜。目前,投票活動正在封面新聞app上火熱進行中。其中蒙曼解讀唐詩的作品《唐詩之美》,位列候選書單之中。
  這本《唐詩之美》,是繼《四時之詩》《人生五味》之後,蒙曼講解唐詩的第三部作品。在這一系列作品中,蒙曼帶領讀者品味唐詩中的韻律、意境、哲理、人情之美,品味唐朝人的生活美學,將詩歌中的精神營養汲取而出,適用於現代生活,深受讀者喜愛。

《百家講壇》上蒙曼講過《武則天》

  近些年,出現了不少面向大眾闡述經典的專家學者,在一定程度上擔負了在專業和通俗之間打通的橋梁作用。蒙曼就是其中的一位佼佼者。2002年,蒙曼從北京大學歷史系博士畢業,之後回到她讀本科和碩士的母校——中央民族大學,成為一名老師。
  如今,她是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作為一名專業從事教學和研究的隋唐史學者,蒙曼一方面在自己本專業內成就卓著(曾出版專著《唐代前期北衙禁軍制度研究》等),還受邀在媒體平臺,擔任歷史、古典詩詞等領域的主講人或者點評嘉賓。
  早在2007年,當時32歲的蒙曼就受邀在央視《百家講壇》上講《武則天》。之後她陸續主講《大隋風雲》等系列,其表現出來的深厚的學術素養、幽默靈動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很多人都喜歡上了這位年輕有才華,飽讀詩書的女教授。
  在央視的中國詩詞大會節目上,蒙曼從第一季到第四季,全程擔任了解說嘉賓。在節目現場她出口成章,氣質優雅,也是憑實力吸粉的典型。除此之外,蒙曼還運用散文的方式,表達她浸潤古典詩詞多年的心得感受。《唐詩之美》即是其中一部作品。

親近中國古典詩詞
讀《唐詩三百首》《古文觀止》

  近日,封面新聞、華西都市報採訪了蒙曼。眼前的蒙曼態度謙虛真誠,友善溫和,提到古典詩詞,侃侃而談,彰顯出深厚的學養。記者提到,如果請她給沒有專門學過古典詩詞但又想親近想有效入門的讀者推薦閱讀,她會首先推薦哪些書,蒙曼脫口而出:「我首先想到的是《唐詩三百首》和《古文觀止》。一個詩,一個文,我認為是親近中國古典文學最雅正、最簡約、最親近的路子。對於小朋友或者年輕的讀者,打底子特別重要。對於初入門者,《楚辭》未免門檻高一些,《史記》未免太長了些。」
  如果想要了解更多的唐代詩歌,蒙曼則推薦大家閱讀《唐才子傳》。這是元代辛文房所編撰的評傳彙編集。記載唐、五代詩人簡要的評傳。「《唐才子傳》是一本能夠講到好多詩人的書。而且您看一看,也可以知道,唐朝人寫傳記的時候一般怎麼寫。」關於《唐詩三百首》的版本,蒙曼說:「有一個喻守真先生的《唐詩三百首詳析》個人覺得不錯,其實我覺得只要內容是對的,哪一個版本沒有那麼重要,只要它這個三百一十多首選全了就是了。」

面對讀屏時代
要有主動權和判斷力

  談到自己的閱讀,蒙曼說,自己的專業是研究歷史的,並不是專門研究古典文學的,「所以我自己的閱讀就是專門挑特別好的去讀。如果是專門研究這個的,那就要視野越寬越好,就算是不那麼好的作品,也要去了解去分析。」
  如今很多人花費很多時間在屏幕上,蒙曼說,「那麼多人離不開屏幕,離不開手機,說明這個東西的確有它的優點和好處。比如快速獲得一個信息啊,攜帶、查閱更方便之類的。比如我在候機時,想到接下來要去準備一個演講,我就先用手機備忘錄記錄下我當下所想的一些要點。比如我想起一個問題,對於某個知識點不確定,那我馬上就可以用手機立刻搜索一下。我們當然不能完全信賴網上搜索出來的東西,但是我們可以通過提高判斷力和節制力,去有效利用網上搜索出來的東西。還是要有自己的主動權,主體判斷力。總體來說,屏幕只是媒介,就像紙質、竹簡只是媒介一樣,它是中性的,關鍵在於人怎麼用。如果您好好地利用,有方法有效率,而不是無節制,無判斷,那就是好事情。」
  蒙曼坦言,人想要取得進步,還是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的,「還是要有自我約束的能力。你不能說,你光憑天天在家睡覺,天天刷一些無效的信息,去取得進步。那是不可能的。」

封面專訪
審美
每一個時代都需要

  封面新聞:古典詩詞內涵的豐富營養,往往能稱為當下人們精神資源的一部分,在您看來,古典詩詞與現代生活有哪些內在的聯繫?
  蒙曼:詩詞是什麼呢,詩詞是古代人生活的一部分。比方說我們看唐朝人,他出生的時候,孩子出生的時候,別人給他賀詩;婚禮的時候,人家新娘子不肯化妝,那你要寫催裝詩;好不容易化妝了來到你家裡了。但是,面前遮蔽的帳扇不肯拿開,你就要寫卻扇詩才能讓她露出芳容。好朋友走掉了,你要寫送別詩。
  現在呢,人和詩的關係,沒有那麼密切了,我們不用天天寫詩來記錄我們的生活。但是詩的審美可能是每一個時代都需要的。對現代人而言,詩不是生活的一部分,但詩是審美的一部分。特別是詩是讓我們能夠超越生活的那一部分內容。比方說每天我們騎著自行車,騎著小黃,騎著小紅,匆匆忙忙地從單位走到家裡的時候,一抬頭看到一隻鳥在天上飛過。如果你還能看到,心還能動一下,這個東西就是詩。
  我想呢,無論我們生活在古代,還是今天,無論我們的生活本身是否直接跟詩相關,保持這樣一個詩心永遠不會錯。否則你就是一個在紅塵中打滾的人。如果你有一顆詩心,你可以跳出來看一看紅塵是怎什麼樣的,遠方又是什麼樣的。

隨他
浸潤在美的氣氛裡

  封面新聞:能否結合您的成長經歷,談一談應該怎樣培養孩子的詩心?
  蒙曼:小時候的我,在詩詞方面,得到父母兄長的指導,其實挺少的。我記得有一件事就是,當我七八歲時,我跟爸爸顯擺說,李白又叫青蓮居士。我爸爸拍拍我腦袋說,嗯不錯,還知道青蓮居士。後來我跟他一塊去書店挑一本清朝人的詩集,我爸爸也沒有管我,就讓我買了拿出來。但他跟我說,詩不下盛唐,清朝人寫詩其實不如唐朝好看。你看,他也沒有禁止我買清朝人的詩。可是又告訴我唐朝人的詩好。
  所以我想培養詩心,其實就是不要過多的從這個功利的角度去訓教孩子。比方說,不可以說,讀這有什麼用啊?你不如去做奧數題。但是也同樣不可以說,快讀詩,因為現在語文考試的比重加重了。這都是太功利的做法,其實長養一顆詩心,就是長養一顆赤子之心,孩子喜歡,就隨他,慢慢地讓他浸潤在美的氣氛裡就夠了。

學詩
小朋友從絕句開始

  封面新聞:有種說法是,學習古典詩詞的順序最好是先詩後詞。您怎麼看?學詩最好如何著手呢?
  蒙曼:確實有這個講究。為什麼呢?因為詞是詩餘,就是詩人的餘事,學詩有餘力才學詞,其實詩反映社會生活更廣闊。而詞最開始是一些小令。詞主要是講情感的,但是後來詞的境界擴大了,更雄壯了。詞比詩更散一些,更靈活一些。所以呢,要先打好詩這個基礎,然後才能學詞。學詩應該先從什麼開始,還是舉《紅樓夢》裡香菱學詩的例子,其實大家跟著香菱學也不錯。但咱們今天跟香菱又不一樣,今天主要是一個鑑賞。如果是小朋友,我建議先從絕句開始,從五絕到七絕到五律到七律到古體詩等,有一個先易後難的過程。而且呢,有一個先詩情畫意再說理的過程,其實就是從唐詩入手最好。
  封面新聞:怎樣強化唐詩的記憶呢?總有些時候會想不起來在嘴邊的唐詩。
  蒙曼: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所謂強化記憶就是多讀多揣摩吧,越揣摩越有意思,其實就跟《紅樓夢》裡香菱學詩一樣,就仿佛一個青橄欖嚼在嘴裡,越嚼越有滋味,你嚼著嚼著,不知不覺就記住了。
  封面新聞:您平時一般都讀哪一類的書比較多?
  蒙曼:我讀的書,不一定是跟我專業相關。只要我感興趣,覺得好,我就會看。比如最近兩周我看的書中就包括高曉松媽媽張克群寫的《紅牆黃瓦——北京古建築物語》,以及一本關於自然科學的書《地球氣候演化小史》。 封面新聞記者張杰

相關焦點

  • 蒙曼:讀四時之詩,品人生五味
    很多人都在講「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但是大部分人仍需要苟且的活著,即便去追求,追求的也多是遠方,而不是詩。
  • 《中國詩詞大會》評委蒙曼:若有詩書藏在心,歲月從不敗美人
    她就是《中國詩詞大會》的評委,蒙曼。一開始的時候,沒有人看好他。因為她看上去不像是一個有才華的女子。甚至說她拉低了詩詞大會評委們的整體顏值!但是俗話說得好「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果然,她用她的實力證明了自己,她,就是一個真正的才女。看過《百家講壇》的人都知道,她講的《武則天》真的是通俗易懂,簡直可以吸粉無數。那麼蒙曼到底是誰呢?
  • 四時之詩:蒙曼品最美唐詩
    四時之詩:蒙曼品最美唐詩作者(編者):蒙曼 著出版單位:浙江文藝出版社出版時間:2018-04定價:45ISBN:9787533951665作者(編者)簡介:蒙曼,歷史學者、中國詩詞大會評委、百家講壇主講人、中央民族大學歷史系教授,北京大學歷史學博士。
  • 專訪「詩詞大會」蒙曼 | 詩詞無用的年代,為何我們還要讀詩?
    而在經歷了三季《中國詩詞大會》的狂歡以後,靜下心來再讀這些經典詩選,又顯得如此順理成章。最近,蒙曼推出新書——《四時之詩:蒙曼品最美唐詩》,以四季節令為序,品讀她心目中的最美唐詩。我們也有機會和蒙曼聊了聊,聽她講述自己熱愛的「詩歌」和中國人的「詩心」。
  • 蒙曼詩詞課:腹有詩書,如草之蘭
    北京大學歷史學博士 中央民族大學教授 《百家講壇》主講人《中國詩詞大會》、《中國成語大會》評委初識蒙曼老師,還是因為看《中國詩詞大會》。學會體面地介入和體面地退出,才是父母養出牛娃的第一步;人到中年只能陷入平庸,許穆夫人卻堅持要搏一把——不到最後,成敗未知!
  • 蒙曼講詩詞:腹有詩書,如草之蘭
    北京大學歷史學博士 中央民族大學教授 《百家講壇》主講人《中國詩詞大會》、《中國成語大會》評委初識蒙曼老師,還是因為看《中國詩詞大會》。,才是父母養出牛娃的第一步;人到中年只能陷入平庸,許穆夫人卻堅持要搏一把——不到最後,成敗未知!
  • 蒙曼:四季詩意生光輝
    蒙曼熱情開講  □本報記者 祝芸生 張 衍 文/圖  四季輪迴,流年漫漫。11月14日,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歷史學者、中國詩詞大會評委、百家講壇主講人蒙曼做客省圖書館贛圖大講堂,與我省讀者相談於詩歌的國度裡,尋一腔雅致,無塵無瀾,在四季詩意中,體會人生五味,拾起生活中的另一種美麗。
  • 蒙曼老師盛讚這首詩表達了偉大的友誼,並貢獻了一個最美成語
    在長安,杜甫難以抑制對李白的思念,寫了多首懷念李白的詩,這首便是其中之一。這首詩抒發了對李白的讚譽和懷念之情。全詩感情真摯,文筆直率,懷念之情傾懷而出。詩中不但有「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這樣流傳千古的名句,而且有「春樹暮雲」這樣美麗的成語。
  • 教授孫紹振:對蒙曼解析「舊時王謝堂前燕」,為何提出不同看法?
    從身邊的大大小小廣告語,到遠方的詩句,文字、文學離我們並不遙遠。我們從小開始學漢字,不過那個時候我們接觸的都是最表層的東西。要知道,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只有深層次的學習領悟,才能碰觸到其中的深意。思想文化的獨特性中國古代文學燦爛輝煌,詩詞歌賦流傳至今,很多人都不陌生。
  • 何振岱詩詞賞析之十九: 看前人心中的詩和遠方
    不知從何時起,浮躁的現代人開始流行尋找鄉間野趣,幻想有一片自己的田園,種幾畦蔬果,養一群雞鴨,飲山泉,聽鳥鳴。每天迎著朝霞起,伴著夕陽歸。「讓心歸平靜,遠離喧囂」。這種表達仿佛成了詩壇上的一個時髦。一時間,一陣風起,人人都開始尋找「詩和遠方」。
  • 蒙曼五登揚州講壇,透過唐詩看唐代女性
    今天下午,著名學者蒙曼作客揚州講壇,主講「唐詩中的唐代女性」。這是揚州講壇開壇十年來,蒙曼第五次開講。
  • 生活如歌唱悟空,歲月如詩看遠方
    生活如歌唱悟空                 歲月如詩看遠方文/嵐林谷      一年到底,努力到底,用心學習,慎獨前行,把初心當卍法,心中光明看世界都光亮。
  • 蒙曼的女性詩詞課:女性美慧養成史,怎樣活成後人眼裡的一束光?
    她講一個妻子的操守,於是寫:我心匪石,不可轉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即使丈夫這不好那不好,但她還是要守住做妻子的本分。一詞一句,吐氣如蘭,足以看出莊姜的滿腹才情。也正是詩詞養出來的優雅,讓她在糟糕的皇室婚姻中,依然可以悠然自處。所以後人每次提到莊姜的時候,都會說她「既美,且賢,還是個才女。
  • 《百家講壇》詩詞女神蒙曼:飽讀詩書的女人,都贏在這一點
    她講一個妻子的操守,於是寫:我心匪石,不可轉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即使丈夫這不好那不好,但她還是要守住做妻子的本分。一詞一句,吐氣如蘭,足以看出莊姜的滿腹才情。也正是詩詞養出來的優雅,讓她在糟糕的皇室婚姻中,依然可以悠然自處。
  • 45歲不婚,卻堅持追尋白頭偕老的婚姻,蒙曼老師有理性的女權主義
    對於百家講壇的忠實觀眾來講,"蒙曼"這個名字,一定都是不陌生的。蒙曼是中央民族大學的歷史教授,平時在學校,就是一位講課十分風趣的老師。到了百家講壇這個節目上,也是一樣的風趣。後來2017年《中國詩詞大會》的成功,更是將蒙曼老師推向了「女性國學大師」的位置之上。成為了一名文化界的「網紅」。但俗話說的好,「人紅是非多」。在對蒙曼老師文化素養以及其學術態度的誇讚之中,總有那麼一些不和諧的聲音出來。其中最多的,便是將蒙曼老師至今已經45歲還未婚的事情拿出來說。
  • 詩詞「藥引子」蒙曼:帶你領略中國文化之美
    從講歷史跨行講詩,她笑稱自己是一個「藥引子」,驅散大家對詩詞「高深晦澀」的成見,吸引各式各樣的人走近詩詞,理解傳統文化。  「我們原來講優秀傳統文化,比較多的是在考慮內容,但實際上內容和載體是密不可分的。」10月26日,蒙曼入駐抖音,成為「都來讀書」全民閱讀計劃領讀人,帶領網友在抖音共讀好書。
  • 蒙曼入駐抖音:帶你領略中國文化之美
    越是在柴米油鹽醬醋茶的世俗生活中,越需要詩2002年,博士畢業後的蒙曼走上了夢想已久的三尺講臺。無論是在《百家講壇》主講歷史,還是在《中國詩詞大會》點評詩詞,蒙曼都希望認認真真地與大眾分享中國文化之美。在蒙曼看來,中華民族把詩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詩涵蓋社會的方方面面,而且有助於人的道德追求。越是在柴米油鹽醬醋茶的世俗生活中,越需要詩,因為詩可以讓人跳出生活,從更高的境界看待生活。
  • 《中國詩詞大會》第七場中,蒙曼老師提到的「黃狗」的出處?
    蒙曼老師的原話是:「青鳥是古代著名的使者,與古代的鴻雁、鯉魚、黃狗都是一樣的。」青鳥,蒙曼老師解釋過了,是傳說中西王母的使者。鴻雁傳書,出自出自《漢書·蘇武傳》中「蘇武牧羊」的故事。鯉魚,古樂府詩《飲馬長城窟行》中就有記載:「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
  • 才女蒙曼:從百家講壇大火,卻在詩詞大會翻車,多年才學遭到質疑
    在這個節目中,蒙曼對很多首詩詞的分析都遭到了大眾的質疑,像是那首最簡單的幼兒園古詩《憫農》,那句「鋤禾日當午」就被她解釋成為「農民春天在播種」。如果只看她的解釋的話自然是沒有問題的,畢竟春種秋收是一個自然規律,但是她卻沒有真正的走進作者的這首詩當中。
  • 眼前不只苟且,詩和遠方在途
    同樣是許巍的創作關於詩和遠方的情懷,也許,另一首歌是更好的詮釋。嚴格來說,《燦爛》也是一首命題作文——它是許巍為大型真人秀節目「我們15個」譜寫的插曲。是在我們悖論的人生中始終懷抱包容和忍耐,「不輕視每一顆在生命掙扎中破碎的心,不誇張自己的生命想像的受傷,體諒每一個在生命的掙扎中成為愛的碎片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