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大會4位嘉賓品「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僅蒙曼理解欠妥

2020-12-22 美詩美文

詩詞大會捧紅了不少選手,也讓幾位嘉賓為觀眾所熟知,他們是:王立群、康震、酈波、蒙曼、楊雨。

在這5位中,王立群老師應該是成名最早的,他在《百家講壇》中對《史記》的解讀,令人印象深刻。康震和酈波算是師兄弟,兩人年齡相當,康震穩重不失風趣,酈波老師很有風度。而兩位女神,蒙曼是睿智而又大氣,楊雨則是才貌雙全。

雖然這幾位都各自有自己的粉絲,但不少朋友還是希望知道他們對古詩詞的理解誰更有水平。所以本期筆者就從前4位對一個千古名句的分析中,和大家聊一聊這個問題。因為楊雨對這個名句的解讀筆者暫時沒有找到,所以這次就先不提楊女神了,只說前4位。

這個名句,大家應該都是聽說過的,它就是出自王維之手的「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先來看全詩:

《終南別業》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這是一首五言律詩,水平如何不用多說,它是詩佛的經典作。這是王維晚年的作品,此時的他厭倦了世俗的煩擾,對仕途也沒有多大的興趣了,過著半隱居式的生活。

如果用白話文翻譯一下詩的字面意思,大概就是:中年時的我開始好道了,晚年就索性就搬到終南山腳下來生活了。在山裡,我獨來獨往,其中的愜意只有我自己曉得。我經常信步走到水的盡頭,坐下來看著白雲飄起。有時候,我會遇到山中的老翁們,和他們一起說說話,在談笑間經常會忘記了回家的時間。

看得出來,詩佛晚年這小日子確實過得愜意得很。詩中最妙的一句便是「行雲水窮處,坐看雲起時」。這個千古名句寫得是頗有禪意的,對此句4位嘉賓也都在詩詞大會上說出了自己的看法。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01蒙曼的理解:勵志詩

蒙曼的理解概括下來就是:「行到水窮處」指的是人生到了山窮水盡之處,而「坐看雲起時」則體現的是王維的樂觀精神。由此可見,蒙曼是把此詩理解成了勵志詩。

這種解讀到底錯沒錯?小美覺得確實有欠妥的。王維此詩從整體上來看,體現的是一種對待生活的從容態度。「行到水窮處」,是他主觀閒逛的結果,並不是指人生遇到的客觀困難。事實上,王維這段時間並沒有仕途不順,所以他寫此詩時與不得志的陸遊在《遊山西村》中「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人生境界是完全不同的。

結合詩的上下文來看,「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等詩句都體現了王維晚年一切順其自然的人生境界。這詩寫得比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還要悠閒,又哪來的人生遇到挫折之說呢?蒙曼這種理解方式,確實沒對。

02康震的理解:這是屬於王維的幸福

康震對歷史是有研究的,他認為王維此時已經做到了朝中4品官,但下了朝堂,他回到自己的終南別業後,又能找到了別樣的人生。這種人生不受朝中大員身份的約束,所以他能做到「興來每獨往」。所以康震認為「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體現的是一種幸福,有能力一直按自己的意願走到水的盡頭,又幸福地看著雲捲雲舒,這是一種從容的美好。

小美對康震老師的理解是十分贊同的。一個人最大的幸福就是能放下一切枷鎖,隨著自己性子幹點自己想幹的事。王維的這種幸福不只體現在這一首詩中,《竹裡館》、《山居秋瞑》中都有體現。

03王立群的理解:隨性而行

王立群在對這句詩理解時,把王維早年的積極和晚年的心態進行了對比分析。他認為,王維早年時對生活是很積極的,但後來經過了安史之亂後,看淡了人生的起起落落,心態上便不似年少時。他在山間行走,不管方向,一直任性地往前走,直到水的盡頭,然後又任性地坐下來看雲起。

這種理解方式和康震其實差不多。但康震不但理解出了詩中的隨性二字,還理解出了王維心中的幸福。從這一點來說,康震要理解得更深。

04酈波的理解:這是人與自然完美的融合

對這句詩,酈波的理解跳開了王維本人,他在此句看出了古代文人的一種生活方式。他認為這是一種詩意的棲居,走走停停,人與自然完美融合,這其實就是很多人追求的一種生活狀態。酈波這番理解也是有水準的。他說出的其實是陶淵明、王維、孟浩然等很多山園詩人的生活狀態。

這4人的解讀中,除了蒙曼之外,其他3位的解讀總體上相差不是很大。小美個人最欣賞的是康震的理解,其次是酈波,然後王立群,不過這是一己之見,所謂「文無第一」,大家應該都有自己的看法。

小美一向很贊同「1000個人心裡有1000個哈姆雷特」的說法,所以才會認為康震、酈波、王立群的理解都是對的。但不管咱們怎麼理解,都要根據上下文來,蒙曼此處的理解確實是有錯的,它與上下文的意境是不符的,所以這4個人中筆者認為只有蒙曼的理解確實欠妥。大家覺得呢?歡迎討論。

相關焦點

  • 行到水窮處 坐看雲起時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每次想到王維,便自然而然想到這兩句詩。我覺得,這兩句詩不僅是王維作品中的經典之語,更是他人生真實而深刻的寫照。在靜寂的山谷之中,循著一條河流行走,帶著好奇,帶著嚮往。水聲潺潺,鳥鳴嚶嚶,叢林幽幽,一切都清新、生動,充溢著活力。
  •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你真的明白嗎?
    我喜歡「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也覺得比之更超脫的是「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這句出自王維的《終南別業》: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每當想到這句,就覺得無所謂前路,心中就飄然走出很多人,他們是老子、莊子、張良、鬼谷子、列子、李白……人生建功立業,一方面是個人努力,一方面要講機緣。
  • 王維的「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有何禪意,蘊含什麼哲理?
    王維是盛唐的三大詩人之一,提起他可謂是老少皆知,王維現存的詩作有400多首,並且有很多都列入教科書作為必背詩歌,其中《終南別業》是王維最著名的詩歌之一,這首詩的禪意體現得非常充分,其背後的道理更加令人深思,僅僅「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這句便蘊含了深刻的人生哲學。
  •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悟到人生真諦,得以禪心佛緣。禪亦要有緣人,有人一盞茶的功夫就能悟到,有人窮其一生也難悟半分。詩畫雙絕的王維自是聰穎之人,半生沉浮,看遍了世間萬象,中年頓悟,始寄情於山水,參禪禮佛,品茶悟道。故此,他後半生的詩中充滿了空靈與禪意,讀之讓人心神俱靜,如處空山幽谷之中。
  •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是一種怎樣的心境?王維《終南別業》遐想
    行到水窮處 坐看雲起時,是一種怎樣的心境?最早見到的是這樣的一幅書法作品,驀然回首,竟也好幾年過去了,儼然是古人的處世哲學,儼然是一種大境界。如此佳作不入書法作品實屬可惜。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由於水平所限,關於譯文和賞析,不敢造次。只記錄一點淺顯的理解:想來這老王也很厲害了,仕途走得也算不錯,只是風雲變幻,萌生退意,恰逢近期心情舒暢,經常去山裡溜達,閒庭信步,自得其樂。逆水而上,到達源頭,沒路了,沒了就沒了吧,坐下來看一看雲捲雲舒,偶遇林間老頭,聊聊山水、人情,不如不回了。
  •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一直都喜歡老人,喜歡安靜整潔笑容慈祥語氣平和思想深邃的老人。覺得他們是上蒼留給後人的珍貴財富,向人們昭示著成熟的智慧、寬廣的包容和通透的佛性。靜能觀心,而後覺慧,而後自我。
  •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你以為的低谷,也許是另外一種綻放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這是唐代詩佛王維的代表作之一《終南別業》中的名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詩的大意是:中年後比較喜歡自然之道,晚年直接住在南山來了。不知不覺來到流水盡頭,索性坐下來看雲霧升騰。偶然碰到山林裡的老人,相談甚歡,都忘了回家。這是一首寫實詩,又是一首非常有禪意的詩。這是王維在終南山時寫的一系列山水詩的特點。這首詩精華就在: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 王維「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被學最妙一次,蘇軾稱可以擱筆了
    首先王維一向惜字如金,實力詮釋了什麼是用最平凡的語句寫出最不凡的詩,這麼短的詩學起來的難度可想而知;其次是王維寫詩一向如作畫,「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中的詩畫合一,世間還有誰能寫得出來。可是就算這麼難,總還是有膽大的願意嘗試,比如今天小編要和大家介紹的這位北宋詞晁補之。他學的不是王維別的詩,而是《終南別業》中那句經典的「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這也是王維詩被學得最妙的一次。
  • 新聲 | 李依珊: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李依珊笑言,在面對尚處於平庸狀態的成績時,她只給自己預設了兩種選擇:「要麼繼續,要麼破罐子破摔——行到水窮處,那就坐看雲起時,有時候我們得自己逼自己一把,潛力往往都是在這時發現的。」言到行到,李依珊不停地探索著合適自己的學習方法,並付出了超乎常人的努力。當然,路途不可能一帆風順。
  •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3首最靜古詩詞,致喧囂塵世中的你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3首最靜古詩詞,致喧囂塵世中的你都市繁華,難免紛紛擾擾;人群熙熙攘攘,最難得是鬧中取靜;生活不易,何以靜心安神?我們不妨從古詩詞中尋找片刻安寧,修身亦養性,今天小編就來介紹三首寧靜淡雅的小詩。
  • 孫智: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行到水窮處    坐看雲起時 孫智,保險專家。觀其文先觀其人,這對理解作者的文章有很大的幫助,這也是我個人讀書的習慣。就散文而言,我喜歡看那些道德修養深厚、知識淵博和社會歷練豐富的人寫的文字,那都是深刻的文字。
  • 「名句中的人生」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步入中年之後,無意中觀察到身邊年紀稍長於我而又已退休的親朋好友,他們有個共同點:怕寂寞又不甘於寂寞。只要見了面,立刻逮住機會聒噪不休,什麼話都一股腦兒的倒給對方,管你接不接受,似乎積存了一肚子的話,再不宣洩可能會爆炸!
  • 懸崖邊的浪漫: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這座建築由鋼製建材支撐,距離地面足足高了40公尺,相當於10層樓的高度,往遠處看是美景,但是往下看就有可能令人雙腳發軟不聽使喚。房間內部也充滿現代感,租這座屋子也價格不菲,但很多新人們會毫不猶豫的選擇這裡作為婚紗照的拍攝地點。
  • 【獨家】潘時七 | 行到水窮處,笑看雲起時
    她不畏懼觸碰表演上的疼痛與磨難,最初在北京籌備處見到惠楷棟導演時,對方就覺出她是個有想法、眼睛裡有內容的演員。沒想到試鏡階段,一圈角色試下來,導演卻覺得都不太貼合人物。她本以為沒戲了,可又不甘心地抱著搏一搏的心態再次大膽地嚮導演表態:自己可以挑戰任何角色,也會做十足的功課。導演想了想說:「行,你先回去吧,我記住你了,潘時七。」
  • 專訪「詩詞大會」蒙曼 | 詩詞無用的年代,為何我們還要讀詩?
    《中國詩詞大會》第三季依舊很火,導師們也有些沒有料到。評委蒙曼說:中國人的「詩心」一直存在,只不過被壓抑太久了。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從2007年開始,蒙曼五上《百家講壇》,先後擔任《漢字拼寫大會》《中國成語大會》《中國詩詞大會》等節目的點評嘉賓。
  • 古琴 | 馬常勝《行到水窮處》悠閒自在,灑脫淡定
    《音樂時光》中國最美音樂微刊©點擊上方音頻收聽音樂馬常勝《行到水窮處》,唱的是王維
  • 詩詞大會最溫暖的宋詞,關鍵時刻救蒙曼等4人,一人一句湊全了!
    2月14日,中國詩詞大會第四季完美落幕。跟完了10期中國詩詞大會,發現百家號斷更許久了,趕快把詩詞大會上的感動瞬間記錄下來。這次詩詞大會上的一首奇詩(詞)是什麼?詩詞大會上好詩詞浩若繁星,這首詞以溫暖取勝。
  • 停車坐愛楓林晚,坐字,詩詞裡有幾種理解
    平時喜歡看唐詩宋詞,發現裡面不少句子有一個「坐」字,如「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如「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其中杜牧《山行》中的「停車坐愛楓林晚」是寫紅葉的名句,大家都能夠背誦下來。但是發現自媒體的一些文章,對這個「坐」字,有著多種不同的理解。
  • 國學女大師蒙曼:從百家講壇火到詩詞大會,為何最後栽在憫農上?
    正是出於這一原因,孟憲實先生在"百家講壇"講課時,向編劇組推薦了蒙曼。編導魏學來專程到中央民族大學聽蒙曼的課,短短20分鐘,蒙曼就收到了"百家講壇"的授課邀請。為何國學女大師蒙曼會栽在這首唐詩《憫農》上?原來第五季"中國詩詞大會",有一個片段是這樣的,蒙曼講《憫農》這首婦孺皆知的古詩,但是蒙曼把"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這句詩簡單地理解為"農民播種"。
  • 詩詞大會出道搞笑題,蒙曼調侃李白和孟郊等詩人:都不肯好好上班
    公元755年,杜甫好不容易做了個河西縣尉,雖然只是八品以下的小官,但好歹能養家餬口了。但他卻聲稱不願為五鬥米折腰,寫了這首詩後便果斷辭職了。二:題很有趣,嘉賓蒙曼的點評更有趣不得不說,這道題出得確實是挺有趣,但嘉賓蒙曼老師的點評更是有意思,她說:你讓詩人上班可以,但讓詩人打卡,這和他們的性格是不合的。她在點評中,講了3位大詩人的上班趣事,調侃了李白和孟郊都不好好上班,卻點名表揚了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