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時受到打擊,有些人選擇逃避,有些人不服氣,要拔出心劍迎頭痛擊一切敵。還有些人靜心沉思,看到自己的弱點,也看到世俗的阻力,選擇迂迴向前。慢慢就喜歡上那句話,叫「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好的人生意境,值得反覆追憶,然而大部分人,等不來柳暗花明。我喜歡「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也覺得比之更超脫的是「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這句出自王維的《終南別業》: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每當想到這句,就覺得無所謂前路,心中就飄然走出很多人,他們是老子、莊子、張良、鬼谷子、列子、李白……人生建功立業,一方面是個人努力,一方面要講機緣。那機緣一輩子不來,就一輩子沒有灑脫快樂嗎?
非也,中國文化包容萬千,老子在周朝衰退之時感覺自己沒什麼事業可成就,索性騎著青牛飄向遠方。路上有人問道,就講一講,不聽就一笑而過。所以老子的《道德經》是超脫的,講上善若水也講無為,自然能把所有內心鬱悶粉碎成塵,揮灑於風中。列子學御風而行,把所有內心的阻隔都放飛掉了,心中有雲,果然不同凡響……
鬼谷子,如果不是看他寫的《鬼谷子》一書總覺得他像是神仙人物,洞察天下大勢,又不直接動手幹涉。我讀《鬼谷子》一書,心中不免有些驚異,這是內心受了多少創傷才寫出來的斑駁文字,透過他的文字放眼天下,原來人心受到那麼多誘導,前行的每一步都可能踏入深淵,能平心靜氣真的不容易。鬼谷子的學生屢屢創造驚世功業,有時不小心還同學之間相互火拼。龐涓不死,孫臏難明,原來高人的徒弟也未必都能想明白一切。也難怪鬼谷子要躲在山中,坐看雲升雲落了。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是一種生活態度,現代都市人生活在燈紅酒綠中打拼,有些人選擇反向操作。跑到鄉下,耕幾畝地,種幾樹桃花,喝山泉水,吃有機蔬菜,世人稱為嚮往的生活,卻又懷疑是否值得過。
有一位在城市中打拼的女士,為了照顧年老體弱的鄉下親人,要證明這種生活也是值得的,她就每天劈柴做飯、造紙制墨、植花種菜,她的鄉居視頻感動了千萬粉絲……
還有些人,乾脆躲進深山老林過最簡單至極的生活,斷掉一切接觸,不想讓人打擾。比如終南山就隱居了一些人,住在風雪飄搖的茅草房中,飲一杯清茶,彈一首古箏曲,舞一套自在劍氣……很多人雖嚮往田園生活卻捨不得城市的繁華,更不能忍受鄉下的蚊蟲叮咬。也有人說在都市混不下去了,是山窮水盡才躲到終南山生活……我猜莊子沒心情解釋的,他看到了內心的蝴蝶。張良是不能解釋的,朝堂中迴響著呂后的聲音。李白是不需要解釋的,他的酒和詩在雲中浮動。唐朝的王維早就歸類這種生活,就是「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我看到很多忙碌一生的人在退休後多有不適應,兒孫忙碌,生活寂寞,一輩子的堅持走到最後卻無法輕輕放下。其實,真實的生活多姿多彩,也有人體會到了「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卻不避世而居,開始過和光同塵的生活,廣場跳舞、學習書畫、做慈善義工……生活,可以看到道家的無為,看到空靈和雲水之意,也可以看到忘記等待和灑脫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