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被學最妙一次,蘇軾稱可以擱筆了

2021-01-08 美詩美文

都說「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但世間的妙手又哪來的那麼多,對於平凡的文人來說,模仿就成了一個不錯的辦法。比如當年賀鑄的那句:「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被前後模仿達數十次,卻無一能超越原作。

那是不是誰的詩都能被模仿呢?當然不是!比如站在唐詩之巔摩詰居士王維的詩,就不是一般人能學得來的。首先王維一向惜字如金,實力詮釋了什麼是用最平凡的語句寫出最不凡的詩,這麼短的詩學起來的難度可想而知;其次是王維寫詩一向如作畫,「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中的詩畫合一,世間還有誰能寫得出來。

可是就算這麼難,總還是有膽大的願意嘗試,比如今天小編要和大家介紹的這位北宋詞晁補之。他學的不是王維別的詩,而是《終南別業》中那句經典的「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這也是王維詩被學得最妙的一次。讓我們一起來品一品。

《臨江仙·信州作》北宋:晁補之謫宦江城無屋買,殘僧野寺相依。松間藥臼竹間衣。水窮行到處,雲起坐看時。幽禽緣底事,苦來醉耳邊啼?月斜西院愈聲悲。青山無限好?猶道不如歸。

寫這首詞時,晁補被貶新州,這是他人生最艱難時。詞的大意是:我被貶至江城,連房屋都沒錢買,只能在這殘廟裡與幾個僧人相依為命。我白天將長衣掛在竹林間,靠搗藥為生。有空時就來到水源的盡頭,坐著看那遠方白雲湧動。幽棲的鳥兒啊,你為什麼偏偏在我這樣的醉漢耳邊啼叫?月亮西斜,鳥鳴更加悲切。眼前的青山雖無限美好,但杜鵑鳥還是不停地叫著,像是在說「不如歸去」。

詞的上片寫開篇就寫自己的落魄之境,被貶與僧人為伴的悽苦可想而知。但在第二句中,詞人筆鋒一轉,並不為自己的處境感到悽苦,反而怡然自得,在松竹間他搗藥,也是人生一大樂事。

上片最後一句「水窮行到處,雲起坐看時」,將王維的詩稍換了一下順序,意境就大不一樣了。王維詩強調的是人主觀的行動,重點在「行」和「坐」上。而晁補之此作,重點卻在「水窮」和「雲起」二詞中,詞人的人生已到了山窮水盡之地,這山雲的湧動就是朝中的各種暗潮,對於此時的他來說,冷眼旁觀的坐看是最好的選擇。

詞的下片重點在鳥鳴。月色下,鳥兒的悲啼聲令他斷腸。詞人連用「苦」、「啼「、」悲「字,將這份悽苦描寫到極致。最後一句以鳥聲寫人聲,鳥與人高度合一,此處的青山雖無限好,但他仍想著能徹底退居田園。晁補之這首詞雖無法達到王維的筆力,卻已是後世文人中學王維最妙的一次了,詩人陳師道甚至稱他為「今代王摩詰「。為什麼晁補之對王維如此情有獨鍾情,看一看他的師父是誰就懂了。

晁補之是」蘇門四學士「之一,師承蘇軾。蘇軾對王維的推崇世人皆知,他稱王維的詩:」 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正因為如此,晁補之深得蘇軾喜愛,在讀 過他的詞後,甚至發出過:」 我可以擱筆了「的讚嘆。這首詞大家喜歡嗎?歡迎一起討論!

相關焦點

  •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是一種怎樣的心境?王維《終南別業》遐想
    行到水窮處 坐看雲起時,是一種怎樣的心境?最早見到的是這樣的一幅書法作品,驀然回首,竟也好幾年過去了,儼然是古人的處世哲學,儼然是一種大境界。如此佳作不入書法作品實屬可惜。出處終南別業作者:王維 唐代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由於水平所限,關於譯文和賞析,不敢造次。
  • 行到水窮處 坐看雲起時
    王維手植銀杏的碑文已斑駁難辨。在輞川,除了斑駁的石碑、古老的銀杏,沒有絲毫王維曾經的蹤跡。「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每次想到王維,便自然而然想到這兩句詩。我覺得,這兩句詩不僅是王維作品中的經典之語,更是他人生真實而深刻的寫照。
  •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你真的明白嗎?
    我喜歡「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也覺得比之更超脫的是「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這句出自王維的《終南別業》: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每當想到這句,就覺得無所謂前路,心中就飄然走出很多人,他們是老子、莊子、張良、鬼谷子、列子、李白……人生建功立業,一方面是個人努力,一方面要講機緣。
  • 王維的「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有何禪意,蘊含什麼哲理?
    王維是盛唐的三大詩人之一,提起他可謂是老少皆知,王維現存的詩作有400多首,並且有很多都列入教科書作為必背詩歌,其中《終南別業》是王維最著名的詩歌之一,這首詩的禪意體現得非常充分,其背後的道理更加令人深思,僅僅「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這句便蘊含了深刻的人生哲學。
  •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你以為的低谷,也許是另外一種綻放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這是唐代詩佛王維的代表作之一《終南別業》中的名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詩的大意是:中年後比較喜歡自然之道,晚年直接住在南山來了。不知不覺來到流水盡頭,索性坐下來看雲霧升騰。偶然碰到山林裡的老人,相談甚歡,都忘了回家。這是一首寫實詩,又是一首非常有禪意的詩。這是王維在終南山時寫的一系列山水詩的特點。這首詩精華就在: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禪亦要有緣人,有人一盞茶的功夫就能悟到,有人窮其一生也難悟半分。詩畫雙絕的王維自是聰穎之人,半生沉浮,看遍了世間萬象,中年頓悟,始寄情於山水,參禪禮佛,品茶悟道。故此,他後半生的詩中充滿了空靈與禪意,讀之讓人心神俱靜,如處空山幽谷之中。
  • 詩詞大會4位嘉賓品「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僅蒙曼理解欠妥
    這個名句,大家應該都是聽說過的,它就是出自王維之手的「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先來看全詩:《終南別業》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詩中最妙的一句便是「行雲水窮處,坐看雲起時」。這個千古名句寫得是頗有禪意的,對此句4位嘉賓也都在詩詞大會上說出了自己的看法。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一直都喜歡老人,喜歡安靜整潔笑容慈祥語氣平和思想深邃的老人。覺得他們是上蒼留給後人的珍貴財富,向人們昭示著成熟的智慧、寬廣的包容和通透的佛性。靜能觀心,而後覺慧,而後自我。
  •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3首最靜古詩詞,致喧囂塵世中的你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3首最靜古詩詞,致喧囂塵世中的你都市繁華,難免紛紛擾擾;人群熙熙攘攘,最難得是鬧中取靜;生活不易,何以靜心安神?我們不妨從古詩詞中尋找片刻安寧,修身亦養性,今天小編就來介紹三首寧靜淡雅的小詩。
  • 「名句中的人生」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最常上演這樣的場景:幾個老人圍桌而坐,除少數一二人靜聽之外,其餘的全都各說各話,比手畫腳,口沫橫飛,你談你的,我講我的,加上年齡大、聽力衰退,因此嗓門兒特別亮,給人的感覺像是在吵架似的。也因為有了幾個靜聽者,所以越說越來勁兒,沒完沒了,經常散夥之後才發覺正事根本沒辦!碰上這種場合,我一定是那靜聽者之一。
  • 新聲 | 李依珊: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高中對我來說,最深刻的記憶就是不服輸吧。」談及高中,李依珊如是回答。為自己不斷設定一個又一個更高的目標,是她長足進步的動力。「我不應該只是這種程度的」,高中三年,這句話陪伴著李依珊走過每一個複製粘貼般的夜晚。高中伊始,李依珊的成績只能算平庸,高一的時候甚至有些偏科。
  • 蘇軾學生引用王維詩句,但表達的意思相差很遠,境界更是雲泥之別
    蘇軾詩名名垂後世,而拜在蘇軾門下的四個學生,在當時也都有了不起的詩詞成就,尤其以秦觀和黃庭堅最為出色。除此之外,還有一個詞人,他的詩詞最像蘇軾。只可惜他的詩詞內容,卻有太多的渴望歸隱的消極想法,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的文學史上的評價。
  • 王維最美的一首絕句,小學時學過卻不解,而標題僅一個字
    像一直被稱讚為唐詩最傑出代表的李杜二人,又比如今天我們要談論的詩佛王維。對於王維,我們更多了解到的是他詩歌的禪意,一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那是迷煞千古以來多少文人雅士。其實,與王維的詩,並駕齊驅的還有他的畫,能恰到好處地把畫韻和禪趣結合在一起,這也是一絕。北宋的著名文人,其詩畫亦絕的蘇東坡就曾高度評價王維: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 孫智: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行到水窮處    坐看雲起時 孫智,保險專家。就散文而言,我喜歡看那些道德修養深厚、知識淵博和社會歷練豐富的人寫的文字,那都是深刻的文字。《行旅有道》分為「遠遊」和「心影」兩本。從書名可以看出, 楊亞先生的文章多與遊歷有關,這樣的行旅不單是指旅遊觀光,多有人生之旅與工作之旅的內涵。他把自己艱辛的工作之旅看著是「遊學之旅」和探「道」之旅。所以,他的寫作,不同於時下流行的旅遊散文,不是對所見的場景或事物作浮光掠影式的、表面的描述,他把筆伸進場景與事物的深處,予析、予敘、予評、予議。
  • 終南別業 王維(唐詩欣賞縱橫談)
    下啟:唐寒山《詩》:行到傷心處、雍陶《洛中感事》:行到窈娘身沒處、顧況《尋桃花嶺潘三姑臺》:行到三姑學仙處、馮延巳《點絳唇》:行到關情處、權德輿《暮春閒居示同志》:靜看雲起滅、宋晁補之《臨江仙信州作》:水窮行到處,雲起坐看時、汪莘《沁園春》:行到水窮,坐看雲起、蘇軾《次韻正輔同遊白水山》:相攜行到水窮處、釋慧遠《楞嚴六根》《頌古》、釋惟一《偈頌》、元丘處機《雪山》、明德清《舟次橫浦》:
  • 王維最佛系的一首詩,其中金句被蘇軾學生「抄襲」,依舊流傳了1200年
    看著眼前這個光怪陸離的世界,你的內心是否還淡然如初?
  • 王維筆下最有意境的詩句,經人化用後,竟然表達了截然不同的心境
    唐代大詩人王維的《終南別業》詩中,有兩句深得人們喜愛,即「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殊不知,宋代詞人晁補之的《臨江仙》詞中,也有相似的兩句:「水窮行到處,雲起坐看時」。當然晁補之是化用了王維的詩句。王維詩句的意思是:詩人隨意而行,不知不覺,竟走到流水的盡頭,看似無路可走了,於是索性就地坐下來,看那悠閒無心的雲興起飄遊。「坐看雲起時」,是心情悠閒到極點的表示。雲本來就給人以悠閒的感覺,也給人以無心的印象。通過這一行、一到、一坐、一看的描寫,詩人此時心境的閒適也就明白揭示出來了。近代學者俞陛雲說:「行至水窮,若已到盡頭,而又看雲起,見妙境之無窮。可悟處世事變之無窮,求學之義理亦無窮。
  • 古琴 | 馬常勝《行到水窮處》悠閒自在,灑脫淡定
    《音樂時光》中國最美音樂微刊©點擊上方音頻收聽音樂馬常勝《行到水窮處》,唱的是王維
  • 【獨家】潘時七 | 行到水窮處,笑看雲起時
    她不畏懼觸碰表演上的疼痛與磨難,最初在北京籌備處見到惠楷棟導演時,對方就覺出她是個有想法、眼睛裡有內容的演員。沒想到試鏡階段,一圈角色試下來,導演卻覺得都不太貼合人物。她本以為沒戲了,可又不甘心地抱著搏一搏的心態再次大膽地嚮導演表態:自己可以挑戰任何角色,也會做十足的功課。導演想了想說:「行,你先回去吧,我記住你了,潘時七。」
  • 疲憊不堪,走投無路時,不妨讀讀詩佛王維這句禪詩,拉你一把
    但是越是緊要關頭,你越不應該輕舉妄動,逃避、放棄,最好的方法就是「靜觀其變」,把人生低谷當成一次給自己的假期,這樣一來你就會靜心下來,仔細思考,解決方法自然而然就會出現。這就如同大唐詩佛王維筆下的那句禪詩一樣: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